榮升為太皇太後的潘太後哪有心思摻和後宮裏的事兒,她被玉衡帝的死給打擊的躺榻上小半個月。
她不是不知道老宋家的皇帝沒幾個壽終正寢的,她服侍的先先皇帝就是讓廢太子給弄死的,老宋家的家風,兄弟相殘,父子相殺,大梁幾十年就是這麽過來的。
可是事情輪到自己身上就不是那麽迴事了。
那是她親兒子啊——
還是她最看好的兒媳婦和寶貝大孫子下的手,這簡直就是往她心窩裏捅刀子。
要不是新安王——現在該說是永平帝了,要不是他下手快,宮變一早就一杯毒酒賜死了那倆禍害,太皇太後親口咬死那倆貨的心都有。
死的太便宜他們了!
因為這個,她沒少和永平帝抱怨,恨不得讓他們都挫骨揚灰才好。
有兒子,王氏是她兒媳婦,沒兒子她算個屁?
什麽孫子,那是冤孽債,沒他,她兒子還死不了。
太皇太後悔啊,吃不下喝不下,白天哭晚上嚎,好在永平帝是個孝順的,天天早請安晚問侯,才將太皇太後給安撫好了。
宣城公主也是個可憐的,才死了親娘,還沒到一年就又死了親爹,整個人都快崩潰了。
以前太皇太後傷心難過的時候,祖孫倆一起哭一道嚎,後來太皇太後好些了,又轉過頭來勸宣城公主:
看開些。
以後的日子長著呢。
好在,沒讓那賊婦和賊婦的兒子得逞,不然隻怕也沒他們的好。
……吧啦吧啦,諸如此類的。
總算振作起來的太皇太後也禁不住永平帝所請,她不出麵也不行,永平帝親娘死了,皇後還沒進宮,後宮一大家子榮升為太妃的妃子們,外加永平帝自己的親事。
太妃好辦,那些個有孩子的,就出宮跟他們孩子一起過就是,沒孩子的就在後宮挑個最偏僻的地方養老。
處理完了先皇帝留下的妃嬪,等待太皇太後的就是群情洶湧的選妃。
玉衡帝一死,朝中必然麵臨一番洗牌,蕭謝兩家有從龍之功,這是誰也比不了的,那他們還能從哪裏下手?
沒有哪一種比聯姻更快捷可靠。
在明知道未來皇後貌不驚人之後,選妃進宮成為極具操作性的最佳選項了。
就連潘家,都送了年齡適當的小娘子畫像。
太皇太後於各世族,各家的勾心鬥角不甚了了,她也隻挑了些她看得過眼兒的畫像送去給永平帝。太皇太後對自己的容貌還是自信的,潘家小娘子和她是一家子,那樣子自然是差不了,也就選進去了。
太皇太後到時,謝顯和楊劭都在,永平帝新帝登基,根基未穩,這些天遲遲未接到地方呈上來的賀表,局勢不容樂觀。
按理說,新皇登基,通曉四海,各地方要上奏表以示慶賀。
但玉衡帝暴斃而亡,明正言順登基繼位的合該是太子。哪怕玉衡帝再寵愛新安王,他也是得位不正。這也是王皇後率先發難的根本原因,趁皇帝還未下旨廢太子之前動手,至少名義上他們占先。
哪怕玉衡帝心心念念就是要傳位新安王,但沒有名下詔文,新安王就算不得正統。
至於王皇後弑君篡位,新安王勝了,自然一切都由他說了算,他說王皇後反叛她就反叛,說她弑君那自然就是弑君。
你說你的,信不信是我的。
大梁二十一個州,有十五州賀表送至,還有六個州悄無聲息。
永平帝雖然頗有城府,但畢竟還隻有十四歲,思慮不周,經郗廷尉提醒,他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如今關起門來找謝顯來商量對策,楊劭卻是稍帶腳兒,他現在深得永平帝信賴,宮中禁衛皆聽其指揮。
如果說之前永平帝還對選妃上些心,現在聽了郗廷尉的話,哪裏還有心思在那上麵。
萬一有異心的,揪住他得位不正這一點起事,威脅的可是他的皇位。
“……盡聽皇祖母的便是。”永平帝連畫像都未看,就又推迴給了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無可無不可,於她不過就是給孫子選個妃子,盡挑漂亮的也就是了。
可謝顯卻出聲勸道:“選妃雖然是皇上後宮之務,但也事關前朝。前朝後宮息息相關,有願為皇上效忠效力,皇上不妨親自斟選。”
永平帝聞音知雅意,謝顯這是教他以此籠絡朝臣呢。
想抬舉誰,那就將誰家閨女收宮裏來唄。
謝顯想的明白,永平帝左右要納妃入宮,讓太皇太後瞎折騰,還不如選幾個於朝局有利的進宮。
如今這局勢,還真就不好說永平帝皇位就坐穩了。
畢竟老宋家的家風在那兒,誰也保不住有眼熱心瞎的趁勢造反打個秋風。
“那,愛卿看該選誰進宮為好?”
永平帝問完,太皇太後不禁看了謝顯一眼,她都不知道謝顯在皇上這裏這麽得看重,比在他兒子可更得臉麵了。連選妃都聽他的?
“那其實要看皇上的意思。”謝顯微微一笑道。
想抬舉誰就讓哪家閨女進宮,想重用誰就點哪家小娘子唄。
他並不想事無巨細什麽都替皇帝拿主意,尤其選妃這事兒,皇上不是不通事理的,隻不過平日什麽事都與他商量慣了,和他說上一說心裏才覺得穩了。
太皇太後看那一眼,正落在謝顯眼裏。
連太皇太後不通政務的都覺得皇帝此舉不妥,這要是傳揚出去,還有他好?
那些世家早就拿他當眼中釘肉中刺,得著機會還不可著勁兒的往他身上潑髒水?
謝顯平生無懼流言匪語,以前愛怎麽說怎麽說了,皇帝是個有主見的,自然不會聽風就是雨。可是如今他有了從龍之功,謝蕭兩家位權人臣,說權傾朝野都不為過,永平帝現在年紀小,或說的直白些,能倚仗的人不多,難免以後人大心就犯了忌諱。
永平帝卻沒有謝顯那些心思,他初初登基,許多事拿不準主意。
之所以他能奪得帝位,在他看來多虧謝顯運籌帷幄,是個可依靠的。前朝和後宮,他哪樣也不想露怯,而謝顯……之前怯就沒少露,不差這一迴半迴的。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
她不是不知道老宋家的皇帝沒幾個壽終正寢的,她服侍的先先皇帝就是讓廢太子給弄死的,老宋家的家風,兄弟相殘,父子相殺,大梁幾十年就是這麽過來的。
可是事情輪到自己身上就不是那麽迴事了。
那是她親兒子啊——
還是她最看好的兒媳婦和寶貝大孫子下的手,這簡直就是往她心窩裏捅刀子。
要不是新安王——現在該說是永平帝了,要不是他下手快,宮變一早就一杯毒酒賜死了那倆禍害,太皇太後親口咬死那倆貨的心都有。
死的太便宜他們了!
因為這個,她沒少和永平帝抱怨,恨不得讓他們都挫骨揚灰才好。
有兒子,王氏是她兒媳婦,沒兒子她算個屁?
什麽孫子,那是冤孽債,沒他,她兒子還死不了。
太皇太後悔啊,吃不下喝不下,白天哭晚上嚎,好在永平帝是個孝順的,天天早請安晚問侯,才將太皇太後給安撫好了。
宣城公主也是個可憐的,才死了親娘,還沒到一年就又死了親爹,整個人都快崩潰了。
以前太皇太後傷心難過的時候,祖孫倆一起哭一道嚎,後來太皇太後好些了,又轉過頭來勸宣城公主:
看開些。
以後的日子長著呢。
好在,沒讓那賊婦和賊婦的兒子得逞,不然隻怕也沒他們的好。
……吧啦吧啦,諸如此類的。
總算振作起來的太皇太後也禁不住永平帝所請,她不出麵也不行,永平帝親娘死了,皇後還沒進宮,後宮一大家子榮升為太妃的妃子們,外加永平帝自己的親事。
太妃好辦,那些個有孩子的,就出宮跟他們孩子一起過就是,沒孩子的就在後宮挑個最偏僻的地方養老。
處理完了先皇帝留下的妃嬪,等待太皇太後的就是群情洶湧的選妃。
玉衡帝一死,朝中必然麵臨一番洗牌,蕭謝兩家有從龍之功,這是誰也比不了的,那他們還能從哪裏下手?
沒有哪一種比聯姻更快捷可靠。
在明知道未來皇後貌不驚人之後,選妃進宮成為極具操作性的最佳選項了。
就連潘家,都送了年齡適當的小娘子畫像。
太皇太後於各世族,各家的勾心鬥角不甚了了,她也隻挑了些她看得過眼兒的畫像送去給永平帝。太皇太後對自己的容貌還是自信的,潘家小娘子和她是一家子,那樣子自然是差不了,也就選進去了。
太皇太後到時,謝顯和楊劭都在,永平帝新帝登基,根基未穩,這些天遲遲未接到地方呈上來的賀表,局勢不容樂觀。
按理說,新皇登基,通曉四海,各地方要上奏表以示慶賀。
但玉衡帝暴斃而亡,明正言順登基繼位的合該是太子。哪怕玉衡帝再寵愛新安王,他也是得位不正。這也是王皇後率先發難的根本原因,趁皇帝還未下旨廢太子之前動手,至少名義上他們占先。
哪怕玉衡帝心心念念就是要傳位新安王,但沒有名下詔文,新安王就算不得正統。
至於王皇後弑君篡位,新安王勝了,自然一切都由他說了算,他說王皇後反叛她就反叛,說她弑君那自然就是弑君。
你說你的,信不信是我的。
大梁二十一個州,有十五州賀表送至,還有六個州悄無聲息。
永平帝雖然頗有城府,但畢竟還隻有十四歲,思慮不周,經郗廷尉提醒,他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如今關起門來找謝顯來商量對策,楊劭卻是稍帶腳兒,他現在深得永平帝信賴,宮中禁衛皆聽其指揮。
如果說之前永平帝還對選妃上些心,現在聽了郗廷尉的話,哪裏還有心思在那上麵。
萬一有異心的,揪住他得位不正這一點起事,威脅的可是他的皇位。
“……盡聽皇祖母的便是。”永平帝連畫像都未看,就又推迴給了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無可無不可,於她不過就是給孫子選個妃子,盡挑漂亮的也就是了。
可謝顯卻出聲勸道:“選妃雖然是皇上後宮之務,但也事關前朝。前朝後宮息息相關,有願為皇上效忠效力,皇上不妨親自斟選。”
永平帝聞音知雅意,謝顯這是教他以此籠絡朝臣呢。
想抬舉誰,那就將誰家閨女收宮裏來唄。
謝顯想的明白,永平帝左右要納妃入宮,讓太皇太後瞎折騰,還不如選幾個於朝局有利的進宮。
如今這局勢,還真就不好說永平帝皇位就坐穩了。
畢竟老宋家的家風在那兒,誰也保不住有眼熱心瞎的趁勢造反打個秋風。
“那,愛卿看該選誰進宮為好?”
永平帝問完,太皇太後不禁看了謝顯一眼,她都不知道謝顯在皇上這裏這麽得看重,比在他兒子可更得臉麵了。連選妃都聽他的?
“那其實要看皇上的意思。”謝顯微微一笑道。
想抬舉誰就讓哪家閨女進宮,想重用誰就點哪家小娘子唄。
他並不想事無巨細什麽都替皇帝拿主意,尤其選妃這事兒,皇上不是不通事理的,隻不過平日什麽事都與他商量慣了,和他說上一說心裏才覺得穩了。
太皇太後看那一眼,正落在謝顯眼裏。
連太皇太後不通政務的都覺得皇帝此舉不妥,這要是傳揚出去,還有他好?
那些世家早就拿他當眼中釘肉中刺,得著機會還不可著勁兒的往他身上潑髒水?
謝顯平生無懼流言匪語,以前愛怎麽說怎麽說了,皇帝是個有主見的,自然不會聽風就是雨。可是如今他有了從龍之功,謝蕭兩家位權人臣,說權傾朝野都不為過,永平帝現在年紀小,或說的直白些,能倚仗的人不多,難免以後人大心就犯了忌諱。
永平帝卻沒有謝顯那些心思,他初初登基,許多事拿不準主意。
之所以他能奪得帝位,在他看來多虧謝顯運籌帷幄,是個可依靠的。前朝和後宮,他哪樣也不想露怯,而謝顯……之前怯就沒少露,不差這一迴半迴的。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