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那蒼龍車駕飛入後宮梅園,本想直接揪住這小子好好教訓。略一思索,不知如何與兒子開口。大事宜緩,弄巧成拙不好。遂隱去身形氣息,藏於屋外,龍吟刀自負背後不提。
屋內……
文琴促聲道:“切莫胡說,讓你爹聽到,平白多了一條口無遮攔之過。切不可起輕忽慢怠之心,娘與你說的必須句句記在心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將來一步步行來,必可成功。”
家易恭敬曰:“是,孩兒明白。其實孩兒也知道父親其實非常疼愛我。小時候不懂,瞎胡鬧。長大了,本就扭了這麽久,又抹不開麵子。孩兒年歲越長,便越知父親能耐。這幾年,我讀書明禮,更看得清楚。
以前,別人家的孩子常常抱病來看,父親總是殷勤熱烈。不論是誰總是悉心照料,我心裏好生嫉妒。他可是我爹,怎麽跟別人爹似的。
但父親從未給我看過病,我一直以為是他不夠重視我。現在細細想來,這根本就是因為我就沒怎麽生過病。
我的胎力也不見得就比旁人家的孩子好,怎麽我就不生病?而且還越來越強健?‘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定是父親在平時為我調理好,讓我無病無憂,不用受這些煩惱。”
玉磯暗爽不已:沒想這小子已可思慮至此,頓時氣消了不小,心道終於孩子長大了。
文琴欣喜:“這些話,你若肯當玉磯麵說,你們父子必能相得益彰,一掃前嫌。而且,莫說旁人,就連娘也不能跟你分析,你說得很好。快跟娘說說,這些年都學了什麽本事?”
家易微微一笑,也不多言。自取一支鋼筆,一張卡紙,開始作起畫來。
不多時,隻見卡紙自下而上,分是一條龍淵,諸山峰,一白日。卷上隻有黑白二色,白日乃以留白手法所畫,令人不敢直視其亮。
聖後不知其意,亦沒有出言詢問。家易自寶葫蘆中取一口小酒,撒於其上。
畫中竟起變化,隻見龍淵之中小龍互相嬉戲。其中一條小龍慢慢離開龍淵騰空而起,其他小龍亂作一團。有的似要挽留,有的便隨著那小龍一起飛起。
這些小龍飛於諸山峰周圍,圍繞諸山峰許久,日日聆聽諸山峰之教誨。身上的龍鱗、龍爪皆凝實了不少。各個小龍都有了不同的進步。龍目中的精神也更加動人心魄。
然後,其中一條小龍向諸山峰遙遙一拜。離開諸山峰,直向那白日飛去。白日看似近,卻遙不可及。最後小龍繞在白日之側,再不離開。
經年日久,求之不得,力竭而死,屍體重落於龍淵之中。龍淵之水顏色更加深沉。
不多時,其中又一條小龍離群而出。逐日而去;不多時,又一條……
聖後戚然:“如此佳子,何至於斯?……”
家易將鋼筆交於左手,以隸書寫下一詩,邊寫邊吟:“
詩曰:
龍生九子漫玄黃,
畫卷沉香不掩狂。
往逝聖賢傳易道,
洪流神鐵傲青霜。
罡寒筆隸言深意,
晦澀琴音訴苦殤。
誰信世間情已暮?
丹心傾盡護驕陽。
神龍子弟,個個不凡。學畫、學易、學武、學書、學琴、學諸子百家者,都各有建樹。而各個神技,皆有其能。能極於其技,必想窮於其道。必定會再進一步,以求突破。
聖賢不棄,傳道於我。我必不負教誨,但存一片丹心。而且,技或有窮,但情必無盡。我更不信世間情義已經日暮西山,心中聖道、頭頂驕陽、健而無息、百死無悔。”
玉磯暗道:好!
那畫作、詩作,墨跡、卡紙,自化作黑白兩條小龍。向家易一拜,融於家易心中《易經淺述》去了。
文琴思之久久,忽然急曰:“不對,娘有私心,娘豈能讓你去逐日?算了,都不知道這幫仙人怎麽教孩子的。誤人子弟,別人家的孩子就隨便坑?可恨。把你在玄宮所學都忘了吧,安心去巽州海上皇家師範學院上你的課。你也別見你爹了,他說不定會支持你。更說不定跟你一起瘋,我怎麽就遇到你們這兩個一根筋呢?”
玉磯心裏都樂開花了:嘿,知我者,夫人也。
家易笑道:“誒呀,娘,您別開玩笑了。我要到那個程度,還要很久呢。緲音姐姐也沒到這一步,以我的道術就更不用想了。那可是大大大大仙做的事,我隻是個稍有神力的小仙。
隻聞其誌,不做其事。誇父大神就是這麽逐日而死的,雖然現在還在無極玄宮,但神力已大不如前了。‘甘為誇父死,敢笑魯陽癡’。誇父追的可不是這個普通的太陽,而是真正的大道。”
文琴將信將疑,家易複言:“誒呀,娘,你知道我的。我不是連父親一半堅忍都沒有麽,我哪會去攀什麽大道。我的性子還是隨了娘的多。”一記馬屁拍得聖後舒爽不已。
玉磯暗怒:這啥意思?剛把朕感動得要死,這就要放棄了?果然心思未定,還是不能放過!要多多打磨。
“況且,似恩師李白一般,‘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逍遙世間那才好。剛才隻是讓您看看孩兒的畫技,這迴還跟蔡邕師伯學了隸書。父親老說我的字軟綿綿,不及他老的隸書有骨。如今,我也會隸書了,氣氣他。”
玉磯:……
文琴對曰:“這倒是正事。我問你,此番迴來,你可有想過如何與你爹修複關係?”
家易胸有成竹:“若無此法,我又豈敢迴來?父親的性格,其實很容易中計。到時,父親醫人複醫心,孩兒正心再正人。不僅要一正天下文風,更要一清寰宇正經。”
“大言炎炎!空言誤事!”聖君之言,恍若雷鳴。“本事是學了不少,更多的恐怕是恬不知恥吧?憑你微末手段也敢言一正天下文風?知易行難。可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哦?或者,昔日偷學的龍吟劍法想會一會今日正宗的龍吟刀法?”
家易倒是不急,一付悠閑做派:“聖君大人,一動不如一靜。孩兒入玄宮修習五年,性子早已喜靜不喜動。君子動口不動手。聖君大人怎可見麵就打打殺殺,有損聖君氣度。”
文琴暗忖:不好,玉磯含怒而歸,這小子竟還要拱他的火。他方才說有辦法修複關係,就這麽修複嗎?究竟打的什麽主意?剛要出聲打圓場。
家易繼續拱火:“小子倒想請教,聖君大人也做這隱藏身形,聽人牆角、偷雞摸狗之事。孩兒雖然不知父親駕臨,小青龍卻能感到蒼龍車駕的氣息。”
“家易!”文琴急道。
“所以呢?”右手龍吟刀,左手玄金針,眉頭微微顫動,聖君震怒。
小俠豪龍劍在手,寶葫蘆開口,微微一笑:“所以啊,這見人說人話,見……”
“逆子!”
屋內……
文琴促聲道:“切莫胡說,讓你爹聽到,平白多了一條口無遮攔之過。切不可起輕忽慢怠之心,娘與你說的必須句句記在心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將來一步步行來,必可成功。”
家易恭敬曰:“是,孩兒明白。其實孩兒也知道父親其實非常疼愛我。小時候不懂,瞎胡鬧。長大了,本就扭了這麽久,又抹不開麵子。孩兒年歲越長,便越知父親能耐。這幾年,我讀書明禮,更看得清楚。
以前,別人家的孩子常常抱病來看,父親總是殷勤熱烈。不論是誰總是悉心照料,我心裏好生嫉妒。他可是我爹,怎麽跟別人爹似的。
但父親從未給我看過病,我一直以為是他不夠重視我。現在細細想來,這根本就是因為我就沒怎麽生過病。
我的胎力也不見得就比旁人家的孩子好,怎麽我就不生病?而且還越來越強健?‘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定是父親在平時為我調理好,讓我無病無憂,不用受這些煩惱。”
玉磯暗爽不已:沒想這小子已可思慮至此,頓時氣消了不小,心道終於孩子長大了。
文琴欣喜:“這些話,你若肯當玉磯麵說,你們父子必能相得益彰,一掃前嫌。而且,莫說旁人,就連娘也不能跟你分析,你說得很好。快跟娘說說,這些年都學了什麽本事?”
家易微微一笑,也不多言。自取一支鋼筆,一張卡紙,開始作起畫來。
不多時,隻見卡紙自下而上,分是一條龍淵,諸山峰,一白日。卷上隻有黑白二色,白日乃以留白手法所畫,令人不敢直視其亮。
聖後不知其意,亦沒有出言詢問。家易自寶葫蘆中取一口小酒,撒於其上。
畫中竟起變化,隻見龍淵之中小龍互相嬉戲。其中一條小龍慢慢離開龍淵騰空而起,其他小龍亂作一團。有的似要挽留,有的便隨著那小龍一起飛起。
這些小龍飛於諸山峰周圍,圍繞諸山峰許久,日日聆聽諸山峰之教誨。身上的龍鱗、龍爪皆凝實了不少。各個小龍都有了不同的進步。龍目中的精神也更加動人心魄。
然後,其中一條小龍向諸山峰遙遙一拜。離開諸山峰,直向那白日飛去。白日看似近,卻遙不可及。最後小龍繞在白日之側,再不離開。
經年日久,求之不得,力竭而死,屍體重落於龍淵之中。龍淵之水顏色更加深沉。
不多時,其中又一條小龍離群而出。逐日而去;不多時,又一條……
聖後戚然:“如此佳子,何至於斯?……”
家易將鋼筆交於左手,以隸書寫下一詩,邊寫邊吟:“
詩曰:
龍生九子漫玄黃,
畫卷沉香不掩狂。
往逝聖賢傳易道,
洪流神鐵傲青霜。
罡寒筆隸言深意,
晦澀琴音訴苦殤。
誰信世間情已暮?
丹心傾盡護驕陽。
神龍子弟,個個不凡。學畫、學易、學武、學書、學琴、學諸子百家者,都各有建樹。而各個神技,皆有其能。能極於其技,必想窮於其道。必定會再進一步,以求突破。
聖賢不棄,傳道於我。我必不負教誨,但存一片丹心。而且,技或有窮,但情必無盡。我更不信世間情義已經日暮西山,心中聖道、頭頂驕陽、健而無息、百死無悔。”
玉磯暗道:好!
那畫作、詩作,墨跡、卡紙,自化作黑白兩條小龍。向家易一拜,融於家易心中《易經淺述》去了。
文琴思之久久,忽然急曰:“不對,娘有私心,娘豈能讓你去逐日?算了,都不知道這幫仙人怎麽教孩子的。誤人子弟,別人家的孩子就隨便坑?可恨。把你在玄宮所學都忘了吧,安心去巽州海上皇家師範學院上你的課。你也別見你爹了,他說不定會支持你。更說不定跟你一起瘋,我怎麽就遇到你們這兩個一根筋呢?”
玉磯心裏都樂開花了:嘿,知我者,夫人也。
家易笑道:“誒呀,娘,您別開玩笑了。我要到那個程度,還要很久呢。緲音姐姐也沒到這一步,以我的道術就更不用想了。那可是大大大大仙做的事,我隻是個稍有神力的小仙。
隻聞其誌,不做其事。誇父大神就是這麽逐日而死的,雖然現在還在無極玄宮,但神力已大不如前了。‘甘為誇父死,敢笑魯陽癡’。誇父追的可不是這個普通的太陽,而是真正的大道。”
文琴將信將疑,家易複言:“誒呀,娘,你知道我的。我不是連父親一半堅忍都沒有麽,我哪會去攀什麽大道。我的性子還是隨了娘的多。”一記馬屁拍得聖後舒爽不已。
玉磯暗怒:這啥意思?剛把朕感動得要死,這就要放棄了?果然心思未定,還是不能放過!要多多打磨。
“況且,似恩師李白一般,‘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逍遙世間那才好。剛才隻是讓您看看孩兒的畫技,這迴還跟蔡邕師伯學了隸書。父親老說我的字軟綿綿,不及他老的隸書有骨。如今,我也會隸書了,氣氣他。”
玉磯:……
文琴對曰:“這倒是正事。我問你,此番迴來,你可有想過如何與你爹修複關係?”
家易胸有成竹:“若無此法,我又豈敢迴來?父親的性格,其實很容易中計。到時,父親醫人複醫心,孩兒正心再正人。不僅要一正天下文風,更要一清寰宇正經。”
“大言炎炎!空言誤事!”聖君之言,恍若雷鳴。“本事是學了不少,更多的恐怕是恬不知恥吧?憑你微末手段也敢言一正天下文風?知易行難。可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哦?或者,昔日偷學的龍吟劍法想會一會今日正宗的龍吟刀法?”
家易倒是不急,一付悠閑做派:“聖君大人,一動不如一靜。孩兒入玄宮修習五年,性子早已喜靜不喜動。君子動口不動手。聖君大人怎可見麵就打打殺殺,有損聖君氣度。”
文琴暗忖:不好,玉磯含怒而歸,這小子竟還要拱他的火。他方才說有辦法修複關係,就這麽修複嗎?究竟打的什麽主意?剛要出聲打圓場。
家易繼續拱火:“小子倒想請教,聖君大人也做這隱藏身形,聽人牆角、偷雞摸狗之事。孩兒雖然不知父親駕臨,小青龍卻能感到蒼龍車駕的氣息。”
“家易!”文琴急道。
“所以呢?”右手龍吟刀,左手玄金針,眉頭微微顫動,聖君震怒。
小俠豪龍劍在手,寶葫蘆開口,微微一笑:“所以啊,這見人說人話,見……”
“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