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路燈下的長沙,路邊的行道樹,這會已經是,黃葉凋飛,秋風瑟瑟生寒,地麵上滾舞楓葉,,一陣秋風跨翻過樹梢,那卷起的風哨像似厲鬼哀號,枝影搖曳,似魔臂怪爪,四周更顯得陰森,恐怖,不僅使人有毛骨悚然之感。


    在這深夜的街道上,一名身穿內務部隊軍裝的青年軍官,邁著依如過去一般邁著有力的步伐在路邊的行走著,秋風卷動著街邊店鋪的門檔招牌,秋風拂過他的麵龐時,那張嚴肅的臉龐中溢滿著自信與軍人的驕傲。


    自信與驕傲!


    對於內務部隊駐湖南總隊來說,他們的確有足夠的理由驕傲,因為正是在他們的清剿下,湖南已經數月未聞“匪聞”。


    在曆史上,湖南,尤其是湖南西南部的湘西一帶從來不是一個安分順從的地方。曆史上,曆代帝王都從未停息過對這片土地的征伐。在長期的爭戰中,湘西人在為自己的生存作困獸之鬥時,這裏的山民早就養成了彪勇強悍的民風。


    長期以來,湘西民眾辛勤勞動的大量成果,不是被土著頭人掠奪,就是遭到滿漢流官的侵吞。他們有苦難訴,有冤難書,上告無門,最終紛紛走向了社會的對立麵,淪落為匪。而湘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說法,土地貧瘠,在天災不斷、缺衣少食的情況下,不少人被迫鋌而走險,落草為匪。


    無論在土司、流官統治時期,還是在民國時期,湘西苗族、土家族各村寨、家族之間一直存在著嚴重的武裝械鬥事件和殘酷的血親複仇。紛亂的社會現象,湘西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很多人落草為匪。


    亦正因如此,在去年內務部製定全國剿匪計劃之後,湘西方才成為剿匪重地,經過十個月的努力,在會集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五省兩萬餘內務部隊重兵清剿下。縱橫馳騁中國大地數百年的“湘匪”,在軍事和政治雙重攻勢下幾被清剿一空。


    而在兩個月前,經陸軍部同意,對改造營中罪行輕、表現好。並有悔過表現的一萬多名土匪直接補充到遠征軍,準許他們立功贖罪,數百年來影響湖南民生的匪患亦在這一過程中為之一消,亦正因如此,重建湖南社會秩序、還民眾以安全的內務部隊方才會在湖南倍受尊崇,而無論是士兵或是軍官,總是有意無意的表現出軍人的驕色。


    這是湖南總隊近三千名內務部隊官兵用鮮血換來的國民的尊崇和驕傲。而那種發自心底的自信,同樣也是數萬土匪頭顱鑄就的自信。


    此時,這種軍人的自信與驕傲,都在這名青年軍官的臉龐上閃現著,沿著街道走到一個巷子裏,隨後從這條巷子又鑽進了另一條巷子,最後又消失在一幢舊宅院裏。


    在這棟宅院的一間書房內,一隻電燈孤零零地懸於屋間。而在電燈下,六名青年軍官圍著一張桌子站在那裏,伴隨著他們的談論。偶爾的一陣沉默之後,窗外夜風的聲音顯得更為刺耳了。


    香煙的煙霧在房間內彌漫著,幾名青年軍官的臉龐上帶著猶豫、思索之色,似乎對於他們來說,此時,他們正在做著一個極為困難的決定,這個決定有多麽的困難啊!


    煙霧嫋嫋的房間內,手指夾著快燃燒至底的香煙,梁又南陷入沉思中望著散布在桌上的那首詩,閉上眼睛卻是在剿匪期間他所接觸到的那些生活困難的民眾。那些死於內務部隊槍口下的土匪是如何落草為匪?


    生活所迫?


    這或許是最簡單的、相對“官方”的迴答,可事實上,眾所周知,其實最簡單的卻還是四個字“官逼民反”,若是沒有貪官汙吏的橫行,沒有汙吏與惡紳的相互勾結。又豈會有那麽多的土匪?


    此時,陷入沉思的他的內心卻在那裏掙紮著,是接受,還是拒絕?


    接受的話,意味著他將背叛自己的誓言,一但接受那麽他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而且純粹的軍人了!


    可是如果拒絕的話……他能夠無視國民的苦難嗎?


    扭頭看著沉思數分鍾而未發一言的梁又南,王國梁,這位從北京過來的青年軍官,在過去的一個月中,一直以“婚假”的名義從北至南的遊說著各省的內務部隊參與到那個計劃之中,不僅隻有他,在他在遊說著梁又南的同時,同樣有他的同誌們在遊說著其它省的內務部隊中的那些同樣懷揣著“憂國憂民”之心的青年軍官。


    “梁中隊長,即便是沒有你們,我們也會單獨行動的!”


    王國梁的話,並沒有引起梁又南的迴應,他和王國梁出自同一期軍官教育團,沒有給予迴應的他,隻是看一眼即將燃盡的香煙,隨後又從桌上的煙盒中取出一根,然後再一次點燃一支香煙,在煙霧繚繞中繼續思索著,要如何做出這個決定呢?


    此事的未來似乎是迷霧重重的未來,作為一名軍人,盡管他下意識的覺得,這或許是為了中國的未來,如果成功的話,或許整個國家的未來都將會改變,但是,為什麽,他依然很難做出這個決定呢?


    軍人應該遠離政治、軍人以保衛國家為天職、軍人當服從法律、軍人當效忠國家……


    那些曾在軍官教育團中被灌輸的軍人信條和他曾經的軍人誓言再一次於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來,他的內心掙紮著,思索著。


    “長官,沒有我們,他們是不可能成功的!”


    望著沉思默想的長官,董子揚用一種較為嚴厲的口吻說道。


    對於年青的、出身城市富裕階層的董子揚來說,在來到湖南之前,他從未來體會到國民的苦難,可是在剿匪過程中,他曾親眼目睹過鄉間的貧困,國民生活的苦難、貪官汙吏的橫行霸道,早已經讓他那棵年青的心為之憤怒,為之激蕩,而他。並不願意放棄這個改變的機會,或許,對於中國而言,這是最好的選擇。


    軍人。在國家和國民需要的時候,必須要挺身而出,這是軍人的使命和職責!


    而現在,正是國家、**需要他們挺身而出的時候,可董子揚卻知道,如果隻有北京方麵的行動的話,或許這場行動很有可能會失敗。甚至,還有可能導致中國的局勢進一步惡劣,無論是軍人的責任和還是軍人的使命,他都讚同自己的部隊加入其中。


    “事在必行!我們作為軍人,現在是時候為國家、為國民的未來挺身而出了!長官,機不可失,在國家革新的旗幟下團結在一起,所有的內務部隊挺身而出。如果我們集體行動的話,那麽整個國家的未來都會被改變……”


    “可是……”


    身體微微前傾,梁又南用沉穩的口吻說道。


    “時機還不成熟!失敗的話。我們都會成為叛軍!”


    或許,在這種時刻作為軍人,應該為了國家和國民的未來挺身而出,即便是犧牲軍人的榮譽,但是……叛軍!


    想到,一但失敗,所有人都會成為叛軍!無盡的恥辱感即在他的內心中激蕩著,或許,他自己會為榮譽選擇自殺,可是對於普通的士兵呢?


    難道讓他們也因為他的選擇。而背負叛亂的罪名嗎?


    “不會失敗的,總理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隻要我們完成自己的任務,國家就交托於總理,總理會理解我們的……”


    總理會理解我們的!


    無論是對於王國梁,還是北京的那些同誌們。他們都將所有的希望寄托於――總理的理解上,他們是為了國家和國民挺身而出啊,他們是為了國家的未來啊!


    總理會理解他們的!


    總理怎麽可能不會理解呢?


    那首《青年中國之歌》可不就是總理親手寫下的嗎?詩中的一言言一句句,無不是對於青年,尤其是對於他們這些青年軍官的期待,總理對於他們寄托了厚望。


    “長官,我們必須要團結一致,為建設一個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


    是啊,作為軍人,他們理所當然的應該為國家的未來、為解救國民的生活,甘願拋頭顱灑熱血,這是他們的職責,他們的使命,為什麽不去承擔自己的使命和職責呢?


    似乎,已經沒有其它的選擇了,似乎選擇其它,就是背叛,背叛自己的國家、背叛養我之國民了!


    此時,在梁又南思索著的時候,秋風在室外卷席著大地,此時,那風吹搖著窗外的樹梢頭,樹梢頭搖晃著,在風的鼓動著發出些許風哨聲,那風哨聲似乎是在征兆著什麽。


    終於,在在沉思良久之後,梁又南將香煙按滅於煙灰缸中,隨後閉著眼睛,慢慢的哼唱起那首歌來。


    “汨羅淵中波濤動,巫山峰旁亂雲飛;昏昏濁世吾**,義憤燃燒熱血湧;權貴隻曉傲門第,憂國此中真乏人;豪閥但知誇積富,社稷彼心何嚐思;賢者見國衰微征,愚氓猶自舞世間。治亂興亡恍如夢,世事真若一局棋……”


    這首歌從一個月前開始被人傳唱,雖說它從未在廣播中播放過,可是卻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遍大江南北,尤其是在軍營、在青年軍官之中廣為傳唱,同樣也在國內的青年之間傳唱著,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而造就這個奇跡的原因非常簡單,不過隻是因為歌中那能夠引起青年共鳴的憂國憂民之心。


    隨著梁又南在那裏唱著這首歌,王國梁等人亦開始唱了起來,這首歌,一開始隻是一首詩,可是卻被北京的同僚們譜了曲,並開始在軍隊傳唱,現在唱著這首歌的時候,所有的情緒不由的一陣激蕩。


    “神州維新春空下,男兒連結為正義!胸中自有百萬兵,死去飄散忠魂在;腐舊屍骸跨越過,此身飄搖共浮雲。憂國挺身立向前,男兒放歌從此始!蒼天震怒大地動;轟轟鳴鳴非常聲;永劫眠者不能寢;中華覺醒在今朝;且觀九天雲垂野;又聽四海浪嘩然,革新機會現已到,夜起暴風掃中華;天地之間落魄人。迷茫不知道何方,塵世曾誇榮華者。誰家高樓還可見;功名不過夢中跡,唯有精誠永不消……”


    在唱到“功名不過夢中跡,……”時,梁又南卻是拉長了聲音,他停住了歌聲音。而是反複的輕吟著那句“唯有精誠永不消”,似是在表露他的心境,顯示他的心聲。


    “唯有精誠永不消……”


    閉著眼睛,在複吟數遍之後。梁又南又繼續沉聲吟道。


    “人生但感意氣過,成敗誰複可置評;離騷一曲高吟罷,慷慨悲歌今日完。吾輩腰間利劍在,廓清海內血泊湧……”


    在這一首詩盡時,梁又南猛的一睜雙目,先是看著身邊的同僚,當他把視線投向他們的時候。他們無不是迴應於點頭,他們似乎都明白長官想要說什麽。


    “現在,是我們挺身而出的時刻了!”


    值此國家需要之時,軍人自應當挺身而出!


    此時梁又南並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對還是錯,但,為國盡中、解民於倒懸總是沒有錯的。


    “謝謝!”


    站起身來,王國梁向著這些兄弟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現在他的任務,就隻剩下一個省了,如果其它的同誌都得已成功的話。那麽……這場新的革命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京郊,內務部隊軍營。


    在總隊長辦公室內,站在窗邊的蔣誌清借著從窗口吹來的寒風,眉頭不時緊皺著,他知道,就在此時,就在他的腳下那間臨時充當作戰室的地下室內,幾名作戰室的參謀官們在李揚的率領下,正在那裏爭論著,他們在那裏爭論著什麽?


    如果有人進入那間作戰室的話。也許會驚訝的看到那掛在牆上的大比例京城地圖,那份地圖上,標注著京城內的各個要點,那是未來第一總隊需要占領的要地,而在地圖上,同樣還標注著一些官員官邸。那是需要……


    “唉……”


    想著他們正在進行的計劃,蔣誌清的嗓間不由的發出一聲長歎。


    望著窗外,那雙目光堅毅的眼睛中卻透出了一絲無奈與痛苦,可那無奈與痛苦卻是稍閃而逝,隨之取代又是一如既往的堅毅。


    是對,還是錯,現在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作為軍人,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為國家挺身而出,這是軍人的職責!”


    “作為軍人,在國民需要的時候,為國民挺身而出,這是軍人的使命!”


    “作為軍人……”


    蔣誌清於心間又一次勸說著自己,挺身而出,為國家、為國民,這同樣也是軍人的使命啊!軍人可以身處這個象牙塔中,以遠離政治為借口,不去考慮國家的苦難、國民的苦難嗎?


    不,那樣的話,國民奉養我等,還有什麽意義呢?


    就在蔣誌清的臉上恢複了一如既往的堅毅時,他的辦公室門卻被推開了,走進辦公室的是李揚,他的臉上溢滿了笑容。


    “長官,湖南那邊來電報了!”


    雖說他還沒有提電報的內容,可是蔣誌清,這位計劃之中軍銜最高的青年軍官還是從他的表情之中猜出了電報的結果。


    “如果沒猜錯的話,應該是同意了吧!”


    點點頭,李揚又刻意強調道。


    “現在,全國已經有二十一個省同意了!”


    民心!


    什麽是民心所向,在李揚看來,這可不正是民心所向嗎?


    如果不是國為他們深知國民所承受的苦難,那一位位青年軍官又豈會願意投身這場前所未有的事業之中,為國家、為國民,他們甘願犧牲、甘願付出個人的一切!


    “哦,二十一個省了!”


    點下頭,蔣誌清隻是輕應一聲,他看著李揚那顯得有些激動的麵龐,隨後似是在問他,更多的卻是在問他自己的說道。


    “我們,這麽做對嗎?”


    “長官,為了國家,為了國民!隻能如此了!”


    直到現在,李楊從來沒有動搖過自己的信念,甚至,他曾設想過,如果沒有人讚同他們的話,或許,他會向清末時那些誌士一樣,懷揣一隻短槍,然後刺殺一位顯吏,以個人之犧牲,換取國家的未來!


    隻要殺死所有的貪官,國民也就得救了!


    可是那樣能解決問題嗎?能在短期內解決問題嗎?不能,可是現在卻不一樣,如果各省的內務部隊同時行動的話……


    “長官,如果我們同時行動的話,就一定能夠還中國一片朗朗乾坤,為國民創造一個平等的社會……”


    聽著下屬那有些激昂的話語,蔣誌清點了點頭,或許,這是正確的,這也是他們唯一能做出的選擇了,為了國家,為了國民!


    隻能如此了!


    這真的是最後的選擇了,軍人,理所當然的應該為國家、為國民,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犧牲個人挺身而出!


    心下如此想著,蔣誌清慢慢的走到辦公桌邊,先是拿起一支筆,隨手在紙上寫下了一句話來。


    “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向前奔馳……”(未完待續。。)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紀元191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新紀元191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