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中籠罩著薄薄的暮靄。偶然升起幾道清風,拂動淡淡的暮靄,偶爾幾片落花飄起,迎風舞動,如輕盈的精靈。陽光透過樹葉,在地上灑下點點金色光斑,斑駁而美麗。
山林裏的鳥鳴聲格外獨特,顯得輕靈而且深遠。梁曉樂頓覺心澈神明。
“真美啊!簡直如人間仙境一般!”
梁曉樂由衷地感歎道。
欣賞了一會兒,梁曉樂又繼續往前走,來到一個寬闊地帶。
這裏土地平坦寬廣,有美麗的池塘,茂盛的桃樹。田間小路交錯相通,不時有人們的說笑聲傳來。
梁曉樂順著聲音望去,在一塊穀田裏,有十多個農夫幾乎是並排著在那裏揮舞著鋤把在鋤地。當錚亮的鋤頭被揚起時,閃出一道銀色的光芒。此起彼伏,十分壯觀。
在穀田的旁邊,是一塊菜地,裏麵也有十多位年輕婦女蹲在那裏,看樣子好像在栽菜。
說笑聲就是從那群年輕婦女中傳出來的。
梁曉樂又往遠處看了看,發現所有有人的地方,都是一群一夥兒的,很少有單獨勞作的人。
“難道這裏的人們都是雇工?還是大家一起勞動,忙完一家說一家?”梁曉樂心中疑惑,一邊猜測,一邊觀看,不覺來到一個高大的牌坊前麵。抬頭一看,上麵赫然寫著《桃花園》三個大字,後麵還有一拉溜阿拉伯數字。
“桃花園就桃花園吧,怎麽還把阿拉伯數字也寫上去?好像標明次第似的?!”梁曉樂不解,信步走了進去。
裏麵的街道十分寬闊。街道兩旁是鱗次櫛比的高樓,路旁和樓下,到處都有一人多高的桃樹,樹幹透著紫紅色,極其光潔,柔軟的枝條上,開滿了粉紅色的桃花,一朵緊挨一朵,擠滿了整個枝丫,它們像一群頑童,爭先恐後地讓人們來觀賞自己的豔麗豐姿。
街道幹幹淨淨,老人和孩子們嬉笑街頭,顯得心滿意足。人們的穿戴,也與外麵差不多。這讓梁曉樂首先有了一種安慰感。
梁曉樂的出現,一下吸引了街上不少人的視線。人們都驚詫地看著她,有的還指指點點,互相交頭接耳。看那情景,好像是猜測她是誰誰家的孩子,或是誰誰家的親戚。
“喂?小姑娘,你是從哪裏來的?”一個十八、九歲年齡的女子走過來,笑眯眯地望著梁曉樂問道。她的身後,還跟著一個年齡相仿的青年男子。
“我……”梁曉樂被人們看的有些囧,一時竟不知如何迴答。整頓了一下思路,便把自己如何和同學們在山那邊看桃樹和小湖,自己如何想到處走走,如何發現了小洞口,如何來到這裏,仔仔細細地說了出來。
“什麽?你是從那個小洞口裏過來的?”年輕女子表現出極大地震驚,用懷疑的眼神望著梁曉樂:“你剛才說,那個小洞口一開始很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
梁曉樂點點頭。不明白她為什麽這樣大驚小怪。
“既然這樣,我看我們還是把她交到隊部去吧,讓隊長來處理。”那個男青年對女青年說。
“嗯,也隻有這樣了。”女青年說著,又對梁曉樂說:“小姑娘,沒有人會從小洞口裏來我們這裏的。你既然來了,請跟我到我們隊部去一趟,把你的情況向隊長說說去。”
沒等梁曉樂表示同意,女青年上前拉住梁曉樂的小手,領著她,向一座漂亮的樓房走去。
隊部在這棟樓房的一樓。辦公室裏的擺設很簡樸,一張麵積有兩平方米的長方形的辦公桌,桌旁是一圈木製靠背椅。與外麵的繁華比起來,又別有一番情調。
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婦女起身迎接了他們。
“隊長,這個小姑娘是從外麵來的。我們趕緊把她領了來。”女青年對那個三十多歲的年輕婦女說。看來,這個人就是隊長了。
“什麽?外麵來的?!”女隊長也表現出了極度的震驚,望著女青年說:“你是說她是從那個小洞口裏過來的?”
“嗯,她說是。”女青年又轉向梁曉樂:“這是我們的隊長,你再把進來的情況向隊長說一遍。”
於是,梁曉樂又把經過說了一遍。心裏有種被“審”的感覺。
隊長聽完,沉思了一會兒,說:“你是第二個發現洞口並進來的人。今年幾歲了?”
“八歲了。”梁曉樂迴答。心裏卻在想:我是第二個,那第一個進來的人又是誰呢?
“八歲?八歲口齒這麽清楚?”女隊長好奇地說。
“是啊,隊長,這個小姑娘說話調理很清晰,簡明扼要,很有邏輯性。不像一個八歲的孩子。”男青年接話說。
“你知道你來到什麽地方了嗎?”女隊長又問梁曉樂。
梁曉樂搖搖頭:“不知道。但請隊長告知。”
“嘿,說你說話有調理,你還zhuai上了呢?”女隊長笑了笑說:“你既然來了,就是有緣,我們也不拿你當外人。我給你開張通行卡,你可以在這裏隨便吃住。注意事項,讓我們的團支部書記給你介紹。”
女隊長說著,指了一下女青年。
梁曉樂見他們沒有惡意,一下放心下來。但是,外麵還有四個同學在等著她,她不想在這裏住下去,隻想了解一下自己究竟來到了什麽地方?
“隊長,你剛才說我是第二個進來的人。那,第一個是誰呢?她(他)叫什麽名字?”梁曉樂問道。
“聽老人們說,幾百年前,有一個打漁的漁民發現了那個小洞口,來到這裏住了幾天。之後,就再也沒人來過。所以一說,你是迄今為止第二個來這裏的人。”女隊長說。
“你們這是什麽地方呀?怎麽與外麵隔絕了?”
“哦,我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縣人,來到這個地方。為了不讓外麵的人進來騷擾,便把進來的路口堵住了。當時這裏就有很多桃樹,便起名叫桃花園。由於這裏土地肥沃,林茂糧豐,生活自給有餘,於是,便跟桃花園以外的人不再來往。”
啊,桃花園——桃花源——自己真的來到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裏了!
梁曉樂心裏一陣激動,興奮地說:“你們知道嗎?那個漁人出去時,曾沿路做了記號。到了太守所在地後,去拜見太守,述說了這番經曆。太守立即派人跟著漁人返迴,尋找以前所做的記號。誰知迷失了方向,一個記號也找不到了。”
女隊長和青年男女聽後都笑了。
女隊長說:“聽老人們說,當時的村長就料到會有如此情況,派人跟蹤那漁人,把他所做記號一律消除。並封住了那個小洞口。要不然,我們也不會安然地生活到現在。”
“哦,原來如此。”梁曉樂恍然大悟:“那漁人雖然沒找到迴來的路,對這裏人們的盛情款待卻念念不忘。極力地宣傳你們這裏的富足和安逸。外麵的人們對這裏羨慕的不得了。有個叫陶淵明的大詩人,根據漁人的經曆,寫了一篇題為《桃花源記》的文章,詳細記述了這件事。《桃花源記》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千古絕唱。後來還被編入中學課本,影響美加國數百年。”
“是嗎?沒想到我們還這樣讓人們羨慕啊?!”女隊長高興起來。
“人們都把這裏當成了追求與向往的聖地。說你們這裏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
“嗬嗬,真沒想到!真沒想到!!!”女隊長“嗬嗬”笑了笑,又說:“小朋友,你此番來,是想常住下來?!還是和那個漁人一樣,待幾天就走?!”
“我雖然是誤入,但我很喜歡這裏。”梁曉樂很坦白地說:“不過,我不會在這裏常住下去的。外麵有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有我的同學和朋友。我隻是想多了解一些這裏的情況。”
“哦,嗬,嗬嗬,是不是想迴去後,也寫一篇陶淵明那樣的文章?!以標榜自己來過這裏。”女隊長笑著說。
“天下的好文章隻能有一篇!再寫就有模仿和套用之嫌了。我想多了解一些,把你們這裏的好經驗,借鑒到我們那裏的農村建設中去。”梁曉樂好不隱瞞地說。
“嗬嗬,年紀不大,口氣不小,”女隊長又笑了笑:“你說吧,想了解哪方麵的情況。”
梁曉樂心中暗想:我想了解的多了去了,可是,自己獨自來到一個新地方,人們給說,已經是客情兒了,自己也不能太貪多無厭。還是像小孩子好奇一樣,從見到的問起吧。
“我剛一進來的時候,看見你們這裏在地裏幹活的人們,都是成群結夥兒的,是雇的還是大夥兒夥著幹,幹完一家說一家?!”
三個人互相望了望,好像梁曉樂問了一個十分幼稚的問題。
“那,你能不能給我們說說,你們外麵是怎樣幹活的?”女隊長不迴答反而問道。
“我們那裏都是各家幹各家的。隻有雇短工的時候,比如收秋割麥,才會出現多人在一起的場麵。可這裏是鋤地呀?!”梁曉樂說。(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山林裏的鳥鳴聲格外獨特,顯得輕靈而且深遠。梁曉樂頓覺心澈神明。
“真美啊!簡直如人間仙境一般!”
梁曉樂由衷地感歎道。
欣賞了一會兒,梁曉樂又繼續往前走,來到一個寬闊地帶。
這裏土地平坦寬廣,有美麗的池塘,茂盛的桃樹。田間小路交錯相通,不時有人們的說笑聲傳來。
梁曉樂順著聲音望去,在一塊穀田裏,有十多個農夫幾乎是並排著在那裏揮舞著鋤把在鋤地。當錚亮的鋤頭被揚起時,閃出一道銀色的光芒。此起彼伏,十分壯觀。
在穀田的旁邊,是一塊菜地,裏麵也有十多位年輕婦女蹲在那裏,看樣子好像在栽菜。
說笑聲就是從那群年輕婦女中傳出來的。
梁曉樂又往遠處看了看,發現所有有人的地方,都是一群一夥兒的,很少有單獨勞作的人。
“難道這裏的人們都是雇工?還是大家一起勞動,忙完一家說一家?”梁曉樂心中疑惑,一邊猜測,一邊觀看,不覺來到一個高大的牌坊前麵。抬頭一看,上麵赫然寫著《桃花園》三個大字,後麵還有一拉溜阿拉伯數字。
“桃花園就桃花園吧,怎麽還把阿拉伯數字也寫上去?好像標明次第似的?!”梁曉樂不解,信步走了進去。
裏麵的街道十分寬闊。街道兩旁是鱗次櫛比的高樓,路旁和樓下,到處都有一人多高的桃樹,樹幹透著紫紅色,極其光潔,柔軟的枝條上,開滿了粉紅色的桃花,一朵緊挨一朵,擠滿了整個枝丫,它們像一群頑童,爭先恐後地讓人們來觀賞自己的豔麗豐姿。
街道幹幹淨淨,老人和孩子們嬉笑街頭,顯得心滿意足。人們的穿戴,也與外麵差不多。這讓梁曉樂首先有了一種安慰感。
梁曉樂的出現,一下吸引了街上不少人的視線。人們都驚詫地看著她,有的還指指點點,互相交頭接耳。看那情景,好像是猜測她是誰誰家的孩子,或是誰誰家的親戚。
“喂?小姑娘,你是從哪裏來的?”一個十八、九歲年齡的女子走過來,笑眯眯地望著梁曉樂問道。她的身後,還跟著一個年齡相仿的青年男子。
“我……”梁曉樂被人們看的有些囧,一時竟不知如何迴答。整頓了一下思路,便把自己如何和同學們在山那邊看桃樹和小湖,自己如何想到處走走,如何發現了小洞口,如何來到這裏,仔仔細細地說了出來。
“什麽?你是從那個小洞口裏過來的?”年輕女子表現出極大地震驚,用懷疑的眼神望著梁曉樂:“你剛才說,那個小洞口一開始很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
梁曉樂點點頭。不明白她為什麽這樣大驚小怪。
“既然這樣,我看我們還是把她交到隊部去吧,讓隊長來處理。”那個男青年對女青年說。
“嗯,也隻有這樣了。”女青年說著,又對梁曉樂說:“小姑娘,沒有人會從小洞口裏來我們這裏的。你既然來了,請跟我到我們隊部去一趟,把你的情況向隊長說說去。”
沒等梁曉樂表示同意,女青年上前拉住梁曉樂的小手,領著她,向一座漂亮的樓房走去。
隊部在這棟樓房的一樓。辦公室裏的擺設很簡樸,一張麵積有兩平方米的長方形的辦公桌,桌旁是一圈木製靠背椅。與外麵的繁華比起來,又別有一番情調。
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婦女起身迎接了他們。
“隊長,這個小姑娘是從外麵來的。我們趕緊把她領了來。”女青年對那個三十多歲的年輕婦女說。看來,這個人就是隊長了。
“什麽?外麵來的?!”女隊長也表現出了極度的震驚,望著女青年說:“你是說她是從那個小洞口裏過來的?”
“嗯,她說是。”女青年又轉向梁曉樂:“這是我們的隊長,你再把進來的情況向隊長說一遍。”
於是,梁曉樂又把經過說了一遍。心裏有種被“審”的感覺。
隊長聽完,沉思了一會兒,說:“你是第二個發現洞口並進來的人。今年幾歲了?”
“八歲了。”梁曉樂迴答。心裏卻在想:我是第二個,那第一個進來的人又是誰呢?
“八歲?八歲口齒這麽清楚?”女隊長好奇地說。
“是啊,隊長,這個小姑娘說話調理很清晰,簡明扼要,很有邏輯性。不像一個八歲的孩子。”男青年接話說。
“你知道你來到什麽地方了嗎?”女隊長又問梁曉樂。
梁曉樂搖搖頭:“不知道。但請隊長告知。”
“嘿,說你說話有調理,你還zhuai上了呢?”女隊長笑了笑說:“你既然來了,就是有緣,我們也不拿你當外人。我給你開張通行卡,你可以在這裏隨便吃住。注意事項,讓我們的團支部書記給你介紹。”
女隊長說著,指了一下女青年。
梁曉樂見他們沒有惡意,一下放心下來。但是,外麵還有四個同學在等著她,她不想在這裏住下去,隻想了解一下自己究竟來到了什麽地方?
“隊長,你剛才說我是第二個進來的人。那,第一個是誰呢?她(他)叫什麽名字?”梁曉樂問道。
“聽老人們說,幾百年前,有一個打漁的漁民發現了那個小洞口,來到這裏住了幾天。之後,就再也沒人來過。所以一說,你是迄今為止第二個來這裏的人。”女隊長說。
“你們這是什麽地方呀?怎麽與外麵隔絕了?”
“哦,我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縣人,來到這個地方。為了不讓外麵的人進來騷擾,便把進來的路口堵住了。當時這裏就有很多桃樹,便起名叫桃花園。由於這裏土地肥沃,林茂糧豐,生活自給有餘,於是,便跟桃花園以外的人不再來往。”
啊,桃花園——桃花源——自己真的來到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裏了!
梁曉樂心裏一陣激動,興奮地說:“你們知道嗎?那個漁人出去時,曾沿路做了記號。到了太守所在地後,去拜見太守,述說了這番經曆。太守立即派人跟著漁人返迴,尋找以前所做的記號。誰知迷失了方向,一個記號也找不到了。”
女隊長和青年男女聽後都笑了。
女隊長說:“聽老人們說,當時的村長就料到會有如此情況,派人跟蹤那漁人,把他所做記號一律消除。並封住了那個小洞口。要不然,我們也不會安然地生活到現在。”
“哦,原來如此。”梁曉樂恍然大悟:“那漁人雖然沒找到迴來的路,對這裏人們的盛情款待卻念念不忘。極力地宣傳你們這裏的富足和安逸。外麵的人們對這裏羨慕的不得了。有個叫陶淵明的大詩人,根據漁人的經曆,寫了一篇題為《桃花源記》的文章,詳細記述了這件事。《桃花源記》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千古絕唱。後來還被編入中學課本,影響美加國數百年。”
“是嗎?沒想到我們還這樣讓人們羨慕啊?!”女隊長高興起來。
“人們都把這裏當成了追求與向往的聖地。說你們這裏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
“嗬嗬,真沒想到!真沒想到!!!”女隊長“嗬嗬”笑了笑,又說:“小朋友,你此番來,是想常住下來?!還是和那個漁人一樣,待幾天就走?!”
“我雖然是誤入,但我很喜歡這裏。”梁曉樂很坦白地說:“不過,我不會在這裏常住下去的。外麵有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有我的同學和朋友。我隻是想多了解一些這裏的情況。”
“哦,嗬,嗬嗬,是不是想迴去後,也寫一篇陶淵明那樣的文章?!以標榜自己來過這裏。”女隊長笑著說。
“天下的好文章隻能有一篇!再寫就有模仿和套用之嫌了。我想多了解一些,把你們這裏的好經驗,借鑒到我們那裏的農村建設中去。”梁曉樂好不隱瞞地說。
“嗬嗬,年紀不大,口氣不小,”女隊長又笑了笑:“你說吧,想了解哪方麵的情況。”
梁曉樂心中暗想:我想了解的多了去了,可是,自己獨自來到一個新地方,人們給說,已經是客情兒了,自己也不能太貪多無厭。還是像小孩子好奇一樣,從見到的問起吧。
“我剛一進來的時候,看見你們這裏在地裏幹活的人們,都是成群結夥兒的,是雇的還是大夥兒夥著幹,幹完一家說一家?!”
三個人互相望了望,好像梁曉樂問了一個十分幼稚的問題。
“那,你能不能給我們說說,你們外麵是怎樣幹活的?”女隊長不迴答反而問道。
“我們那裏都是各家幹各家的。隻有雇短工的時候,比如收秋割麥,才會出現多人在一起的場麵。可這裏是鋤地呀?!”梁曉樂說。(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