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老人們的身高、體型,分幾個型號,每個型號都做多件不同顏色、不同樣式的衣服,掛在洗衣房儲藏室的衣架上。讓老人們按照自己的型號,到對應的衣架上去挑選。想穿什麽顏色什麽樣式的,就挑選什麽顏色什麽樣式的。在他(她)的眼裏,整個衣架都是他(她)自己的衣服。


    為了方便老人們及時換洗,每個老人身邊存放一套衣服備用。


    這樣,既解決了老人衣服顏色和樣式單調的問題,還解決了因衣服多一時穿不著壓箱底問題,提高了衣服的利用率。


    比如:一個老人計劃做五套衣服的話,身上穿著一套,屋裏放著一套,三套放到洗衣房裏去周轉。


    如果這個型號的有十個老人,那麽,這個型號的衣架上,就有三十套衣服供你挑選。而且顏色、款式多種多樣。


    對於每個來換衣服的老人來說,如果你願意,每次都能換到沒穿過的新款式的衣服。


    假如這個型號的十個老人在一個時間裏同時來挑選,也不要緊,十個人隻能挑走十套,還有二十套在衣裳架上掛著呢。


    而且,不出兩個時辰,換下來的那十套衣服,又幹幹淨淨地掛上了成衣架。


    鞋、帽也是如此,各種號碼各種樣式的,分別擺放在鞋(帽)架上。


    頭巾、圍脖有轉櫃,隨便對換。


    …………………………


    當這個辦法實行起來以後,梁曉樂才發現:自己在這個時空裏,進行了一套多麽偉大的穿衣改革啊!


    按照規定,每進入陽光養老院一個老人,宏遠娘就安排成衣鋪,為這個新來的老人做春秋、夏、冬各五套共三五一十五套衣服。款式不固定,由成衣鋪、老人自己和所有愛好裁剪的人們,共同獻計獻策出圖樣,成衣鋪裏按圖樣裁製。


    如果某個款式有多個老人喜歡,梁曉樂就悄悄拿到空間裏,按照喜歡這件衣服的老人的人數,一人複製一套,然後再悄悄地掛到成衣架上。


    在空間裏複製的衣服,不計入賬目,隻在洗衣房裏周轉。這樣,供老人們挑選的衣服,就不是平均每人三套了。


    可喜的是,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梁曉樂也隻得經常到空間裏去複製。複製來複製去,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複製了多少套。而人們誰也不知道一個老人到底平均有多少套衣服可以挑選了。


    人們對多出來的衣服感到驚奇。


    宏遠娘(梁曉樂)是這樣對人們解釋的:“我們的院長老天爺爺,疼愛養老院裏的每一個老人。見人們都喜歡這件衣服,就悄悄地給送來了一些,讓所有喜歡這件衣服的老人,都能穿到身上。”


    人們信以為真——因為實在沒有別的理由能夠解釋清楚這件事情了。


    後來人多了,宏遠娘和梁曉樂,都發現了一個問題:成衣架上的衣服,幾乎有一半兒以上,不用於周轉,成了集體“壓箱底”。


    你想啊,五個人的備用衣服掛在衣架上,是十五件,一點兒也不顯得多,換衣時也容易挑選;如果五十人的備用衣服同時掛在衣架上,是一百五十件(梁曉樂複製的不計算在內)。給挑選衣服增加了難度不說,就算五十個人每天都換洗,還有一百套衣服,靜靜地在那裏閑著。


    如果是百人、千人、萬人呢……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它意味著有很多財富在那裏閑置著,不能用於基礎建設。


    而梁曉樂的目的是:在提高周圍人們生活的前提下,擴大自己的建設規模。空間裏的物資雖然豐厚,但必須用到該用的地方,不能浪費。


    於是,宏遠娘(梁曉樂)把後來進來的老人的衣服(包括鞋帽)逐步改成每人三套、兩套,到後來幹脆不做了,直接從成衣架上拿取。大大地提高了衣服(鞋帽)的周轉率。


    這時候的成衣鋪,主要工作就是創新新款式。隻要大家說好,喜歡穿,梁曉樂就拿到空間裏去複製,無需再重複生產。


    成衣鋪裏的另一項經常做的工作,是縫縫補補。比如,很好的一件衣服,開了一道線,或是掛了一個小洞,由洗衣工送往成衣鋪,裁縫人員把開線的地方縫上,把破了的小洞繡上一朵花兒,或是一個相匹配的圖案,這件衣服就成了新衣服,掛到衣架上以後,保不準還是件搶手貨呢!


    別看是一個不起眼兒的穿衣問題,梁曉樂卻推動了這個時空的發展。此是後話。


    ……………………


    對於所換洗的衣服,在消毒和去異味兒方麵,達到了百分之百。而且,每一件洗過的衣服掛到成衣架上,都像新的、不曾有人穿過一般。


    因為洗衣服用的水是空間水。


    空間水有高強度的消毒、去異味兒功效。整個洗衣過程,不用任何洗滌劑。而且不退色,不起皺,不縮水,洗出來的衣服還保持著原來的模樣。在人們的眼裏,自然和新衣服一樣了。


    如果有人覺得不可思議而相問的話,宏遠娘(梁曉樂)的迴答讓他們心悅誠服:“我們洗衣用的水,是我們的院長老天爺爺,特意為我們準備的天水。天水也就是神水,用神水洗出來的衣服,能不跟新的一樣嘛?!”


    能以做到這樣,梁曉樂在洗衣房裏動了很多腦筋。


    首先,她讓宏遠娘(當然是通過靈魂對接啦)安排建築工人改造了洗衣房的屋頂,在上麵建了一個大水池盛空間水(對人們說是承接天水),然後仿照自己前世現代的自來水安裝程序,順下一根管子來。再在管子的這頭按一個閥門,用水時開開,不用水時關上。


    在洗衣房的北側,放了兩個大約一米寬,兩米長的橢圓木盆。把空間水通過管子放進兩個木盆裏,洗衣工在一個木盆裏把衣服泡一泡,再在另一個木盆裏涮一涮,衣服就洗好了。剩下的就是晾曬和上成衣架了。


    空間水的應用,提高了洗衣功效,減輕了洗衣工的勞動強度。同時也促進了人們換洗衣服的頻率——因為老人們見洗衣服如此省力,打消了“麻煩人”的顧慮,衣服也就換的勤了起來。


    愛美愛幹淨之心人人有,老年人也不例外啊!


    老年人的思想解放了,每一個老年人,都穿的幹幹淨淨,鮮鮮亮亮。養老院裏到處都是花團錦簇,歡聲笑語。


    雖然是老年人成堆的養老院,無論是老人們的屋裏、身上,都聞不到一點兒老年人特有的老人味兒。


    隻是,梁曉樂從此又多了一項工作:隔些日子就得往洗衣房屋頂的水池裏灌一次空間水。


    ……………………


    養老院還成立了秧歌隊、舞蹈班、棋牌室、茶話室,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參加自己喜歡的文體活動。


    經過這一係列的改革,陽光養老院的幹職員工,以及所有入住的老人們,精神麵貌都大為改觀。


    最明顯的變化是老人們愛活動了。散步和扭秧歌,成了老人們最喜歡的運動。


    當然,能以掙積分又能活動筋骨的勞動,是老人的首選。食堂裏、菜園裏、幸福苑裏的所有公共場合,都有老年人的身影。


    王奶奶機敏,又因為膝下無兒孫,見新來的小李嘉信十分可愛,主動找到宏遠娘說:“我和這個孩子結成忘年對子,由我們老倆口來負責看護他,黑白天都跟著我們,你看行嗎?”


    孤兒院現在隻有宏遠奶奶梁趙氏——副院長趙蘭葉和員工梁豔秋母女二人。梁豔秋還未出閣,不會照料幼兒。小李嘉信就由趙蘭葉照料了。現時孤兒院裏孩子還少,不怎麽忙。但她畢竟是副院長主持全麵工作,這也不是長法。


    宏遠娘正為此事發愁著呢,王奶奶的提議正好幫了她的大忙。不過,考慮王奶奶老倆口畢竟都是六十多歲的人了,小嘉信又正風著手,未免太勞累。就建議說:“王大娘,帶小孩子最辛苦了,尤其是小男孩兒,淘氣。不如您再聯係一、兩個說得來的老人,倒替著看護,也好有個騰挪。”


    “行。”王奶奶高興地說:“迴去我掃聽掃聽,有願意看的,我就和他們搭夥。”


    大奶奶梁薛氏見王奶奶領迴孤兒來看護,眼熱的很。對王奶奶說:“長柱大嫂,你們兩個人帶個小孩子,太忙活了。不如咱兩家一家看一天,都有歇著的時候。反正我們也沒什麽事。”


    “你要是願意看,就給二侄媳婦說一聲去,咱倆正好做伴,也有個商量頭。”王奶奶高興地說。


    於是,兩家沒有兒女的老人,共同照料起孤兒院裏的小嘉信。兩家都把小嘉信當親孫子看,照顧得無微不至。


    小嘉信更是快樂的像隻小鳥,一天到晚“奶奶”“爺爺”不離口。小孩子天生就有的頑皮相兒,調皮樣兒,逗得四個老人合不攏嘴地笑。


    七十歲的梁世榮,一進養老院時,身體不是很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很快恢複了健康。他見低年齡的老人們都搶著做工作,做好事,積累積分,也坐不住了。對老伴兒說:


    “咱再不做點兒什麽,當壽終正寢的時候,一天壽命也增加不了。咱豈不是白在陽光養老院裏住著哇。你去給德福媳婦說說去,讓她給咱找點兒事做。”(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異能興農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撿貝拾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撿貝拾珠並收藏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