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樂聞聽讓她給便宜姑姑梁豔秋作伴,不由心裏一驚:睡在一個成年人身邊,出入空間勢必受影響。而宏遠娘那邊,每頓飯都有三、四十口人進餐,正是需要她幫忙的時候。答應吧,怕耽誤了宏遠娘那邊;不答應吧,梁豔秋又確實正處在精神極度衰落之中。也許自己簡單的一個作伴,就能挽救她的性命。


    想到這裏,梁曉樂衝宏遠奶奶笑了笑,說:“光晚上在這裏,白天我去家裏給哥哥姐姐們玩兒。”


    “好哇,”梁趙氏高興地說:“吃了晚飯,你就跟爺爺一塊兒來,吃了早飯,你就跟爺爺再一塊兒迴去。怎麽樣?”


    梁曉樂眨巴眨巴一雙大眼睛,心裏說:“早飯幹糧(饅頭和包子、窩頭的總稱。)不夠時,也得從空間裏往外拿。在這裏吃早飯,怎麽會看得到?就說:“讓爺爺也去那裏吃。”


    “你是說讓你爺爺去你們家吃早飯?”梁趙氏翻譯道。


    “嗯。”


    “為什麽非讓爺爺去你們那裏吃早飯呢?”梁趙氏笑了起來。其實她很願意梁龍勤去梁德福家去吃,家裏少了一個大老爺們吃飯,要簡單很多。隻是梁龍勤認為那裏人正多著,別再給二兒子一家增加負擔了。


    “俺家裏的飯好吃。”梁曉樂聳聳小鼻子,做了一個怪樣兒。


    “可以。”梁趙氏撫摸了一下梁曉樂的腦袋:‘天明了就讓爺爺抱你過去,行了吧?“


    “嗯。”


    一日三餐有了保障,再就是黎明前從空間裏往外拿青菜了。


    “不知姑姑黎明時睡覺輕不輕,到時再說吧。”梁曉樂心裏想著,看看庭院裏已經沒有了太陽地兒,非讓梁趙氏把她送迴家去不可。


    “今天在這裏吃晚飯吧,奶奶給你做香飯兒。”梁趙氏極力挽留。


    “不嘛,就是迴娘那裏,吃了飯再迴來。”梁曉樂撅著小嘴說。見梁豔秋一臉不高興,知道她是擔心自己不迴來。忙用右手小手指勾住梁豔秋的右手小手指,一邊拉,一邊說:“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拉完,對梁豔秋說:“這迴你該相信了吧。”把滿臉愁雲的梁豔秋也給逗樂了:


    “你怎麽這麽多故事?”


    見梁趙氏還沒有動身的跡象,梁曉樂眼珠一轉,說:“奶奶和姑姑一塊兒跟樂樂去吃飯,再一塊兒迴來。”


    “這倒是個好主意。”梁趙氏一聽,心中暗想:何不借著這句話,讓三姑娘也出門散散心,分散一下精力。於是,做通了梁豔秋的工作,告訴徐九菊一聲,三個人一同去了宏遠爹家。


    晚上睡覺的時候,梁曉樂可慘了:便宜姑姑梁豔秋,對梁曉樂霸道的無以複加。姑侄二人不但睡在一個被窩裏,梁豔秋還要把梁曉樂摟在懷裏,讓梁曉樂枕著她的胳膊睡。


    這讓實際年齡比她大十歲的梁曉樂很是不習慣。但為了安慰她,梁曉樂還是強忍住了。等梁豔秋睡熟了,梁曉樂悄悄離開她的懷抱,從被窩這頭鑽到被窩那頭,和梁豔秋通腳睡。這樣,也為黎明去空間取青菜創造了條件。


    梁豔秋醒來摸不著梁曉樂,急忙點燃起小油燈到處找。發現梁曉樂在另一頭睡得很香甜,才把心放下來。


    梁曉樂卻暗自慶幸自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樂樂怎麽不願和姑姑在一頭睡覺覺?”梁豔秋問道。


    “被姑姑攬著睡不著,就上這邊來了。”梁曉樂一副大人樣。


    “那,往後咱倆就通腳睡。”梁豔秋笑著說。


    梁曉樂大功告成,一顆心才放迴肚子裏。


    ……………………


    宏遠爹家的土木工程,在梁龍勤的幫助下,緊鑼密鼓幹到二月底,也完工了。


    宏遠爹這邊蓋了東西廂房、大門,壘起院牆,


    梁曉樂看著整潔的院子,厚重的紅漆院門,寬大的四間東西廂房,心中暗想:將來讓男孩子們住西廂房,玉雲住北屋西裏間,她住東廂房裏間屋。雖然灶台壘在了東廂房外屋,做飯時可能煙一些,總算有了自己的蝸居。


    穩碾子磨的閑宅也蓋了東西廂房和大門、壘了院牆。整個布局與宏遠爹家這邊基本一樣,隻是把宏遠爹這邊的牲口棚挪到了那邊,有利於用牲口(毛驢)拉碾子拉磨。


    由於閏月的緣故,正房(北房)的地方空著,計劃明年一開春就蓋。


    土木工程完成以後,碾子磨也很快開張了。先是給自己碾米磨麵軋糝子麵子,拿到門市上去賣。有加工的,隨到隨加工。不願意等的,還可以原糧換成品糧。


    加工費一鬥兩文錢。這在當時雖然是個先例,人們根據碾軋一鬥糧食的功夫和人力,覺得很合理。一個人背過五升或是一鬥糧食來,撂下一文或是兩文錢,糧食就變成自己想要的成品糧了。省了人力省了時間,還解決了因搶碾子所發生的爭吵。人們都覺得值,都說梁德福這是為村裏百姓謀福利,來加工換麵的特別多。


    碾子磨由梅銀花主管。按加工費的百分之五十給她(門市上加工也按這個比例給),一年下來,少說也能掙三、四兩銀子。高興得梅銀花一天到晚張著嘴樂。


    進入三月以後,地裏有了農話,人們開始鋤麥子、平整土地準備播種。


    宏遠爹家新買了二十五畝地,接管了梁玉雲家四畝半,租了世榮奶奶五畝,自己有五畝半,四十畝地分散在村東、南、西三個方向。有些地塊連宏遠娘都不知道地界,別說長工辛慶同了。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宏遠爹和宏遠娘,領著長工辛慶同和他的妻子梅銀花,到地裏去熟悉地塊。


    梁曉樂聽說了,拽著宏遠娘的手指不放鬆,說什麽也要跟著去。


    宏遠和辛洛聽說了,也要跟著。三個男孩子去了兩個,馮良存沒了玩伴兒,自是也要去。


    玉雲對自家的地有感情,也要領著弟弟一塊去。


    於是,四個大人六個孩子,組成一個十人“觀光”團,浩浩蕩蕩去了田野。


    田間道路縱橫交錯,有南北向和東西向的行車道,也有從田間踩出來的人行小道。宏遠爹為了讓辛慶同記住地塊位置,出村後奔了正西,然後向南、向東、又向北,在田野的行車道上走了一個四方形。


    每走到自己的地塊或租賃的地塊,宏遠爹就指著地兩邊的標記,介紹給辛慶同。梁曉樂也默默記在心裏。這對她來說很重要,今後從空間裏取水來澆或者使用異能,地塊的邊界必須弄清楚。這也是她吵著要來的主要目的。


    一圈下來,梁曉樂忽然有一種感受,覺得行程路線十分熟悉。仔細想了想,原來在空間裏,小玉麒麟馱著她時,走的就是這樣的路線。隻不過空間裏的田間小路平整,不像這裏有兩道很深的大車轍。


    梁曉樂幾乎把宏遠爹家的地塊全記住了。知道了這個家裏一共有七畝半小麥田:宏遠爹家二畝半、與梁玉雲家二畝。租賃的三畝。


    讓她震驚的是,這裏的小麥種植全部是一尺六寸背兒(注1),一尺四寸二角樓。都三月初了,麥苗還匍匐在麥壟裏,遠看就如同一根綠繩,蜿蜒在寬闊裸露的黃土地上。


    “都說‘三月十五(麥苗)沒老鴰’。像這樣稀植,累死也達不到那個程度。怪不得產量才二百來斤!”梁曉樂心裏想。


    梁曉樂前世沒有學過農學,由於奶奶在農村,多少也接觸過一些。那個時代的小麥種植,都是采用一尺二寸三角樓,平均六寸的背兒。過了三月十五以後,麥田裏插腳不下。


    萬有空間裏的小麥行距也在五、六寸之間。分蘖又多,麥株幾乎株挨株。遠看就像一領席,放上個枕頭都沉不下去。


    “秋後再種麥子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們改過來。”梁曉樂心中暗暗想。


    新買的二十五畝地都在村東邊上,七戶人家的地。每戶的麵積有大有小,有嫌雞刨豬拱才賣的,有嫌坑窪不平才賣的。到了宏遠爹手裏,變成了三大塊。但卻高低不一致,有的地塊有土崗子,有的有大坑,周圍長著紅荊疙瘩和半尺來高的葦子。


    “平整的工程不小。”宏遠爹有些怵頭。


    “沒事。”辛慶同不以為然,“把土崗子推到坑裏,一輛土車子就能解決問題。”


    “這裏離村近,應該種高稈作物,這樣就能防止雞刨豬拱了。”梅銀花建議。


    梁曉樂想起空間的東北角上種的都是果樹。種類繁多,凡是生活中見過的,那裏都有。既然這裏的行程路線與空間裏相似,何不按照空間的作物安排,來規劃這裏的種植呢?!


    梁曉樂想到這裏,趕緊攥緊宏遠娘的手指頭,對接上靈魂。


    宏遠娘(梁曉樂):“這裏離村近,種什麽也擋不住牲口子禍害。我看咱幹脆種上果樹或者速生林,就不怕牲口子來禍害了。”


    “種什麽果樹呢?”宏遠爹問道。


    宏遠娘(梁曉樂):“都說‘桃三杏四梨五年,小棗子當年就還錢’,我看咱各樣種點兒,每年都有點兒收成,三、四年以後,就是大豐收。”


    “種這麽多,賣給誰去?”宏遠爹沒有經濟頭腦,首先發表疑慮。


    宏遠娘(梁曉樂):“咱門市上賣些,往外批發一些,還能讓貨把自己愁死。”


    ……………………


    (注1:兩個樓之間的行距的空地。)(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異能興農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撿貝拾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撿貝拾珠並收藏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