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懇求收藏、推薦支持,謝謝!!)
為了不引起人們的注意,曉樂裝的木木的,像個小傻瓜兒一樣,呆呆地在大人群邊上,或摳指甲,或撿小木棒,或挖小土坑……耳朵卻豎的尖尖的,聽著人們說東道西。
拉家常的大人們也不把她放在眼裏,就當她不存在一般,說話一點兒也不忌諱。反倒因了她的存在,很自然地把話題轉移到德福家上來。
這正是梁曉樂想要的。
經過十幾天的“揀耳朵”,梁曉樂終於摸清了這個時代,這個村莊,以及她所在的這個家庭的來龍去脈。
她穿越的這個空間叫美加國,生活習俗、社會製度,與現代曆史上的明、清兩朝差不多。皇權下麵設府(相當於現代的省)、州(相當於現代的市)、縣。
她所在的這個村莊叫梁家屯。隸屬烏由縣管轄。村中梁姓公民占了一多半。關於村名的來曆,還有一個十分動聽的故事哩。
二百年前,一個逃荒在外的小夥子在路上撿到一袋金子。為了尋找失主,小夥子在雪地裏站了一整天。天黑時才得見失主。
失主念他忠厚,收留他在家當了長工。
小夥子誠實,幹活不惜力。深得主人愛戴。主人為他成了親,把自家的一個豆腐坊給了他們小兩口,讓其自主經營,自力更生。
小夥子人勤勤,買賣又公平,豆腐坊開得很是火爆。後來又開木料市、綢布店,賺了很多錢。
小夥子是農民出身,對土地十分眷戀。就把做買賣掙來的錢財全部買了田產,並在自己的地裏蓋上房子定居下來。
這個小夥子就是梁家屯裏的老祖宗。
老祖宗育有五個兒子。五個兒子又都娶妻生子。家族很快繁衍起來,自成一村落。
老祖宗姓梁,為了好說明自己住處所在地,參考周圍村莊,起村名梁家屯。
當初梁家屯一姓一家,村中政權由家族長掌管。後來有長工在此落戶、逃荒難民留住、投親靠友搬遷,村裏又添了張、王、路、韓、朱、唐、林、楊八個姓氏。梁姓家族長掌權卻被延續了下來。
梁家屯的男性名字都是三個字,中間的一個字同輩兒都一樣,一報出名字就知輩分大小。就像現代曆史上孔子孔聖人的孔姓家族一樣。
這裏的族規很嚴:倡導孝道;偷竊被捉視情節輕重處以剁手指頭或斷臂;男女**被坐實浸豬籠,沒有真憑實據但因此因起爭執擾亂社會治安的逐出村,任其自生自滅。
也許正因為這些約定俗成的規則,讓梁家屯在二百年內由一對夫婦繁衍發展成了一個擁有七、八十戶人家,四、五百人的大村落。
梁德福的父親叫梁龍勤,娶妻吳氏,梁吳氏生下大兒子梁德順、大女兒梁豔梅、二兒子梁德福、二女兒梁豔俊。在梁德福三歲時,梁吳氏因生二女兒梁豔俊大出血去世了,梁龍勤又續妻趙氏。梁趙氏給梁龍勤生了第三子梁德貴和三女兒梁豔秋。
梁德順今年三十三歲,娶妻安桂花;梁豔梅三十歲,嫁給隔了幾個村的紙坊村範大年為妻;梁德福二十七歲;梁豔俊二十四歲,嫁給了附近村仉郝村的仉建營為妻;梁富貴十九歲,娶妻徐久菊;梁豔秋十五歲,如今待嫁閨中。
而曉樂這具身體的父親梁德福和母親李慧敏的結合,卻是村民們談論最多,褒貶差距最大的話題。
原來,李慧敏是鎮上一戶李姓人家的女兒。李家頗有些祖上留下的家產,有幾百畝田地,家裏的仆婦也有十幾個,在鎮上也算個大戶。
一日,李慧敏與姐妹們出門遊玩,不想在人多的地方走散了。李慧敏心裏著急,便一個人順著來路往迴,想一個人迴家去。
也是合該出事。走到半路,老天忽然下起大雨。李慧敏隻好到附近一個破廟裏躲雨。
功夫不大,破廟裏又進來三個男子,看樣子是一個紈絝公子,兩個隨從。那紈絝公子見李慧敏長的標誌,又大雨傾盆四處無人,便上前**,圖謀不軌。爭鬥間把慧敏的羅裙給扯壞了。
正在這時,梁德福也進破廟躲雨。李慧敏見來了外人,便喊“救命!”梁德福意識到是歹徒欲**良女,也不顧自己身單力薄,與那三個男子打鬥起來。
那兩個隨從都是身大腰圓之人,何況還是三打一。沒幾個迴合,梁德福的右腿被打折了,動彈的不得。
這時,李家的人也到破廟裏來尋找李慧敏。見此情景,知道出了事,馬上叫來慧敏父親李老爺。
李老爺一詢問,那三個人一口咬定是他們進廟躲雨時發現了正要**小姐的歹人,才出手相助,把歹人打成重傷,保護了小姐。
梁福德自是不承認,忍疼為自己辯解,說自己才是後來之人,見三人欲行不軌,出手解救。怎奈他眾我寡,才被打傷。
此時李慧敏雖然哭成淚人,倒也斷斷續續地把經過說了一遍。
三個歹徒自是不肯認賬,要慧敏拿出憑證,不然就告上法庭。
李老爺子顧忌自家臉麵,哪裏願聲張此事。就想以錯就錯,認定梁德福是歹人,讓家人再打一通了之。
李慧敏見父親如此昏庸不明,不感謝人家救女之恩也就罷了,反誣人家!那氣就不打一處來,惡狠狠地對父親說:“既然爹爹是非不分,女兒願以身相許,做妻做妾都行,感謝這位恩人相救之恩。”
李老爺子見女兒當眾說出這番話,老臉氣得煞白。又一想如今女兒的名聲已經被破壞了,再也尋不到好人家。女人從一而終,既然她願意,那就隨她去吧!
“你可別後悔!”李老爺子也惡狠狠地說。
“女兒說到做到!”李慧敏斬釘截鐵。
“好吧!從今往後,我沒你這個女兒,你沒我這個父親。看在他傷勢嚴重不能行走的份上,”李老爺子說著望向一個中年男子,“王管家,你用車把他們倆拉到外麵,給他們雇個車就甭管他們了。迴去後誰也不許說及此事,權當沒發生。”說完,氣唿唿地冒著大雨走了。
(未完待續)
為了不引起人們的注意,曉樂裝的木木的,像個小傻瓜兒一樣,呆呆地在大人群邊上,或摳指甲,或撿小木棒,或挖小土坑……耳朵卻豎的尖尖的,聽著人們說東道西。
拉家常的大人們也不把她放在眼裏,就當她不存在一般,說話一點兒也不忌諱。反倒因了她的存在,很自然地把話題轉移到德福家上來。
這正是梁曉樂想要的。
經過十幾天的“揀耳朵”,梁曉樂終於摸清了這個時代,這個村莊,以及她所在的這個家庭的來龍去脈。
她穿越的這個空間叫美加國,生活習俗、社會製度,與現代曆史上的明、清兩朝差不多。皇權下麵設府(相當於現代的省)、州(相當於現代的市)、縣。
她所在的這個村莊叫梁家屯。隸屬烏由縣管轄。村中梁姓公民占了一多半。關於村名的來曆,還有一個十分動聽的故事哩。
二百年前,一個逃荒在外的小夥子在路上撿到一袋金子。為了尋找失主,小夥子在雪地裏站了一整天。天黑時才得見失主。
失主念他忠厚,收留他在家當了長工。
小夥子誠實,幹活不惜力。深得主人愛戴。主人為他成了親,把自家的一個豆腐坊給了他們小兩口,讓其自主經營,自力更生。
小夥子人勤勤,買賣又公平,豆腐坊開得很是火爆。後來又開木料市、綢布店,賺了很多錢。
小夥子是農民出身,對土地十分眷戀。就把做買賣掙來的錢財全部買了田產,並在自己的地裏蓋上房子定居下來。
這個小夥子就是梁家屯裏的老祖宗。
老祖宗育有五個兒子。五個兒子又都娶妻生子。家族很快繁衍起來,自成一村落。
老祖宗姓梁,為了好說明自己住處所在地,參考周圍村莊,起村名梁家屯。
當初梁家屯一姓一家,村中政權由家族長掌管。後來有長工在此落戶、逃荒難民留住、投親靠友搬遷,村裏又添了張、王、路、韓、朱、唐、林、楊八個姓氏。梁姓家族長掌權卻被延續了下來。
梁家屯的男性名字都是三個字,中間的一個字同輩兒都一樣,一報出名字就知輩分大小。就像現代曆史上孔子孔聖人的孔姓家族一樣。
這裏的族規很嚴:倡導孝道;偷竊被捉視情節輕重處以剁手指頭或斷臂;男女**被坐實浸豬籠,沒有真憑實據但因此因起爭執擾亂社會治安的逐出村,任其自生自滅。
也許正因為這些約定俗成的規則,讓梁家屯在二百年內由一對夫婦繁衍發展成了一個擁有七、八十戶人家,四、五百人的大村落。
梁德福的父親叫梁龍勤,娶妻吳氏,梁吳氏生下大兒子梁德順、大女兒梁豔梅、二兒子梁德福、二女兒梁豔俊。在梁德福三歲時,梁吳氏因生二女兒梁豔俊大出血去世了,梁龍勤又續妻趙氏。梁趙氏給梁龍勤生了第三子梁德貴和三女兒梁豔秋。
梁德順今年三十三歲,娶妻安桂花;梁豔梅三十歲,嫁給隔了幾個村的紙坊村範大年為妻;梁德福二十七歲;梁豔俊二十四歲,嫁給了附近村仉郝村的仉建營為妻;梁富貴十九歲,娶妻徐久菊;梁豔秋十五歲,如今待嫁閨中。
而曉樂這具身體的父親梁德福和母親李慧敏的結合,卻是村民們談論最多,褒貶差距最大的話題。
原來,李慧敏是鎮上一戶李姓人家的女兒。李家頗有些祖上留下的家產,有幾百畝田地,家裏的仆婦也有十幾個,在鎮上也算個大戶。
一日,李慧敏與姐妹們出門遊玩,不想在人多的地方走散了。李慧敏心裏著急,便一個人順著來路往迴,想一個人迴家去。
也是合該出事。走到半路,老天忽然下起大雨。李慧敏隻好到附近一個破廟裏躲雨。
功夫不大,破廟裏又進來三個男子,看樣子是一個紈絝公子,兩個隨從。那紈絝公子見李慧敏長的標誌,又大雨傾盆四處無人,便上前**,圖謀不軌。爭鬥間把慧敏的羅裙給扯壞了。
正在這時,梁德福也進破廟躲雨。李慧敏見來了外人,便喊“救命!”梁德福意識到是歹徒欲**良女,也不顧自己身單力薄,與那三個男子打鬥起來。
那兩個隨從都是身大腰圓之人,何況還是三打一。沒幾個迴合,梁德福的右腿被打折了,動彈的不得。
這時,李家的人也到破廟裏來尋找李慧敏。見此情景,知道出了事,馬上叫來慧敏父親李老爺。
李老爺一詢問,那三個人一口咬定是他們進廟躲雨時發現了正要**小姐的歹人,才出手相助,把歹人打成重傷,保護了小姐。
梁福德自是不承認,忍疼為自己辯解,說自己才是後來之人,見三人欲行不軌,出手解救。怎奈他眾我寡,才被打傷。
此時李慧敏雖然哭成淚人,倒也斷斷續續地把經過說了一遍。
三個歹徒自是不肯認賬,要慧敏拿出憑證,不然就告上法庭。
李老爺子顧忌自家臉麵,哪裏願聲張此事。就想以錯就錯,認定梁德福是歹人,讓家人再打一通了之。
李慧敏見父親如此昏庸不明,不感謝人家救女之恩也就罷了,反誣人家!那氣就不打一處來,惡狠狠地對父親說:“既然爹爹是非不分,女兒願以身相許,做妻做妾都行,感謝這位恩人相救之恩。”
李老爺子見女兒當眾說出這番話,老臉氣得煞白。又一想如今女兒的名聲已經被破壞了,再也尋不到好人家。女人從一而終,既然她願意,那就隨她去吧!
“你可別後悔!”李老爺子也惡狠狠地說。
“女兒說到做到!”李慧敏斬釘截鐵。
“好吧!從今往後,我沒你這個女兒,你沒我這個父親。看在他傷勢嚴重不能行走的份上,”李老爺子說著望向一個中年男子,“王管家,你用車把他們倆拉到外麵,給他們雇個車就甭管他們了。迴去後誰也不許說及此事,權當沒發生。”說完,氣唿唿地冒著大雨走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