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3章:秦蜀大戰陽平關


    秦魏宋吳四國都是盟友,四國還聯合出兵,一起攻占了整個倭國。


    宋王趙匡胤得知荊北空虛,楚國十萬大軍北上攻秦,秦又向魏吳兩國求援的消息時,可是笑的都合不攏嘴了。


    畢竟一向不可一世,霸道至極的大秦,竟也會低下高傲的頭顱,向弱小的盟友求援,這難道還不令人高興嗎?


    可在轉念一向,大秦為何隻向魏吳求援,卻不想同為盟友,並且距離更近的宋國求援呢?


    魏國隻有潁川郡和秦國的南陽郡接壤,而宋國所占據的豫州之地,卻和南陽章陵兩郡都接壤。


    所以,秦國若是向宋求援的話,宋軍支援的速度,肯定要比魏軍快的多。


    可是一向聰明的秦國,這次卻偏偏舍近求遠的向魏求援,這自然會讓宋國上下浮想連連。


    “果然大秦還是在意那件事啊。”


    “呂嶽都還不是我大宋的人,況且我大宋已經表明過歉意了,大秦還想怎樣?”


    “大秦還想讓我大宋交出申國師。”


    “連國師都交出的話,那我大宋還有何顏麵?大秦要臉我大宋難道就不要了嗎?”


    因呂嶽一事,秦宋兩國的外交關係出現了裂痕。


    秦皇嬴昊派張儀為使,出使壽春,質問宋國君臣,為何罔顧盟友之誼,派呂嶽和申公豹入關中和大秦為敵?


    對此,趙匡胤的迴答是,這是兩人的個人選擇,和宋國並沒有多大關係。


    然後張儀就提出讓宋國把申公豹交給大秦。


    趙匡胤自然是不會交人的,畢竟申公豹和趙公明是至交,交出申公豹,趙公明又會怎麽想?


    更何況申公豹不但自身能力超群,而且交友滿天下。


    趙匡胤還想讓申公豹幫自己拉攏上清派的外門弟子,或是江湖上的一些邪道高手,為宋國效力呢,又怎麽可能把他交給秦國呢?


    大秦自詡正統,堅持正道,不能接受那些邪魔外道,趙匡胤的宋國可不挑人。


    管他是正是邪,隻要能為自己效力,哪怕沒有多少忠心可言,趙匡胤也依舊能夠接受。


    趙匡胤不肯交人,並且力保申公豹的舉動,讓秦宋兩國的外交關係下降到冰點,也就是西麵的大戰尚未結束,等騰出手來肯定是要敲打宋國的。


    所以,這次秦國舍近求遠,向魏吳兩國求援,卻唯獨不向宋國求援,宋國上下不少人都認為是呂嶽事件的緣故。


    可是實際上呢?管仲選擇向魏吳求援,隻是算準了魏吳兩國會出兵,而宋國很大可能會拒絕的緣故。


    宋國不像魏國,各方麵都被秦國卡脖子。


    秦國向宋國要人,趙匡胤敢拒絕,但若是申公豹在魏國,秦國去魏國要人的話,曹操肯定不敢拒絕,因為魏國還沒有底氣和大秦翻臉。


    宋國有底氣敢拒絕大秦,自然也敢不出兵援秦,畢竟大秦也奈何不了宋國。


    可若是魏宋兩國都出兵助秦了,隻有宋國一國沒出兵的話,那宋國就又會患得患失,擔心秦國這是在故意排擠宋國,更擔心秦魏吳三國之間達成宋國不知道密謀。


    萬一秦魏吳三國達成密謀,在楚軍被擊敗後,聯合瓜分宋國的話,那宋國可就危險了。


    當然,這隻是最壞的情況,好點的比如在商業上打壓宋國,而這也會讓宋國商隊收入大減。


    習慣了跟在大秦後麵撈好處,國力飛速發展的宋國,顯然不願像從前那樣摳摳搜搜的過日子。


    可他們如今所擁的一切,不說全部都是因大秦而來,可起碼也有近半是大秦的緣故,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患得患失。


    “丞相,魏吳兩國都出兵助秦了,咱們宋國要不要也出兵呢?”趙匡胤問道。


    宋相趙普沉思許久後,開口道:“多少派點吧,無須多派,讓秦國沒法借此由頭,找我大宋的麻煩即可。”


    “嗯。”


    趙匡胤點了點頭,隨即遣使前往襄陽,問刺史張九齡需不需要支援。


    張九齡得知宋使來意後都驚呆了,宋國在疆土商業上錙銖必較他見多了,可主動送上門來支援兵馬還真是頭一次見。


    張九齡本能的懷疑起宋國的用意來,甚至懷疑宋國已經暗中和楚國結盟,準備假借支援為由,配合楚國偷襲秦軍的大後方。


    可是無論是魏軍,還是宋軍,進入荊州後,糧草都由秦軍供應,換句話來說,他們的命脈已經把握在了秦軍手中。


    若是真敢背刺秦軍的話,秦軍隻需斷其糧草,要不了幾天,宋軍就會因斷糧而不戰自潰。


    反叛成功的概率太低,而且成本過高,所以宋軍應該不太可能會背叛才對。


    張九齡難以做出決斷,隻能上報給薛仁貴。


    薛仁貴對此也有些不明所以,搞不懂宋國為何想主動出兵助秦,不過管仲確實分析出了其中的緣由。


    管仲幾乎可以確定,直接向宋國求援的話,大概率會被趙匡胤直接拒絕,可他怎麽也沒想到,繞過宋國直接向魏吳求援,反而會讓宋國主動來援。


    還真是因緣際會。


    對於宋國這種白撿的打手,管仲自然是來者不拒,有多少算多少了,於是就迴複張九齡讓其同意宋軍入境,不過卻不能進入襄陽地界,隻能前往章陵。


    對於進入襄陽地界的楚軍,管仲因有了應對之策,這個時候讓宋國過來的話,反而容易打草驚蛇,萬一讓鄧禹察覺的話,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趙匡胤受到秦軍的迴複後,心中也鬆了口氣,隻要不是排擠他宋國就好,而後命袁崇煥為主將,趙德芳為副將,率領一萬汝南軍,前往章陵郡助戰。


    “報……啟稟王上,趙奢將軍他迴來了。”


    “誰?”


    聽到匯報後,趙匡胤頓時一怔,有些沒反應過來,問道:“誰迴來了?”


    “趙奢,是趙奢將軍,他活著逃迴來了。”


    “快,快讓找趙奢來見本王。”趙匡胤激動道。


    趙奢和趙匡胤本是堂兄弟,在討董時被李世民生擒,被關押數年後不得不降唐。


    趙奢投降之後,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也為李唐立下了不少功勞。


    之後大秦占據關中,李世民戰死,趙奢雖逃出了長安,可是卻也失去了蹤跡。


    趙匡胤還以為趙奢在逃亡途中,被大秦的殺手追上後給殺了呢,卻沒想到趙奢竟然活著逃迴來。


    趙奢看到趙匡胤後,眼睛一下子就是紅了,上前下意識準備擁抱,轉而卻意識到身份不同了,趙匡胤現在是王,他不能再向從前那般了,於是含淚抱拳行禮道:“大兄,趙奢迴來了。”


    趙匡胤抓一把著趙奢的雙臂,一邊上下打量趙奢,歡喜道:“迴來就好,迴來就好。”


    一番詢問後趙匡胤得知了趙奢這段時間的經曆。


    當初長安失守後,趙奢、李元霸、宇文泰、姬發、高思繼、高行周、殷開山、侯君集等將陸續逃出長安,準備再尋求機會逃出關中。


    不想大秦占領長安後,以最快速度封鎖了整個關中,幾處出關要道都有大宗師鎮守,趙奢等人根本就闖不過去,無奈之下隻能找地方先躲起來養傷。


    大秦追捕隊對趙奢等人的搜查極為嚴密,大有一副要將整個關中都給搜查一遍的架勢。


    就在眾人都快要絕望之時,道家太清派的人聯係上了他們,並告訴他們太清道人因下山,並準備親上華山對付秦皇嬴昊,到時關中的大宗師必定都會去華山護駕,而他們則可借此機會逃出關中。


    在太清派高手的接應下,趙奢等人有驚無險的逃出了關中,並且還抓走了七劍之一的步驚雲。


    “你們抓步驚雲作甚?”趙匡胤不解的問道。


    “道家的人告訴李元霸,步驚雲的左臂並不是他自己的,而是斷了之後換上的,李元霸也斷了左臂,所以想把步驚雲的左臂換給自己,以擺脫殘疾之身,恢複實力。”趙奢說道。


    趙匡胤聞言頓時為之咋舌,根本沒想到還會有換手這麽離譜事。


    趙奢則繼續說道:“我等才逃入武都郡,蜀國就背叛了和唐國之間的盟約,緊接著秦國對隴西三郡展開了進攻,而隋國也出兵攻打羌地三郡。


    由於大多數人身上的傷都還沒好,故無力參與到隴西大戰之中,隻有傷勢較輕的姬發返迴了隴西郡。


    等我的傷勢好的差不多之後,隴西三郡已被秦軍所得,而李唐也已經投降了蜀漢,而我等經過一番商量後也決定各奔前程。


    李元霸被太清派的高人給帶走了。


    殷開山和蕭升返迴漢中,分別投靠了李嗣源和李克用。


    宇文泰和姬發的私交不錯,而高行周又被姬發救過一命,所以兩人都去羌地投奔了姬昌。


    至於小弟,既不願為投靠劉裕,也不想為李嗣源李克用效力,於是拉著高思繼將軍一起迴宋國,投奔兄長您來了。”


    高思繼會選擇投靠宋國,自然不隻是趙奢的緣故,而是因為和他血緣關係的高懷德,目前就在宋國軍中擔任要職。


    聽到趙奢不是一個人迴來的,還拐帶了一個高思繼時,趙匡胤的雙眼頓時直冒精光,心中更是狂喜不已,畢竟高思繼的勇武之名他還是聽過的。


    “奢弟啊,沒想到你才迴來,就給為兄送上了這麽一份大禮。”趙匡胤大笑道。


    ————————


    另一邊,姬昌姬發雷震子父子三人,在率軍退入羌地,立即收編了羌地唐軍,並征召不少羌民入軍後,麾下兵力直接暴漲到了三萬,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楊素六萬隋軍的進攻。


    麵對六萬士氣高漲的隋軍,三萬士氣低落的唐軍,想要打贏顯然是千難萬難。


    這一戰姬昌能打贏原因有四點:


    1,羌地百姓更加擁護李唐。


    2,李唐遺留在羌地的軍隊又以騎兵為主,周軍的騎兵數量並不算少。


    3,再加上宇文泰和高行周的及時趕到和幫助,周軍的將領才能更甚一籌。


    4,楊素犯了兵家大忌,他小看了自己的姬昌,覺得對方是文人出身,又被軒轅打的那麽慘,統兵本領應該極為平庸。


    也正是因為這四點才給了姬昌反敗為勝的機會。


    羌地這場大戰,最終以姬昌小勝楊素,斬殺隋軍一萬,自損九千而結束。


    戰後,姬昌挾大勝之勢,和隋國進行了談判,並表示願意歸附隋國。


    楊廣見姬昌大軍這麽能打,強行吞並對方的話,或許會拚個兩敗俱傷,為了以做小代價占領羌地,於是就接受了姬昌的歸附,並任命姬昌為伊州郡太守。


    隋國在西域設有三郡,分別為:天山郡(烏魯木齊)、伊州郡(哈密)、高昌郡(吐魯番郡);


    楊廣任命姬昌為伊州郡守,可不是真的已經信任了姬昌,而是想將其軍隊調離羌地,從而徹底掌握羌地七郡。


    除此之外,西域也是隋國的底盤,等姬昌到了西域之後,怎麽盤剝姬昌,還不是他楊廣說了算嘛。


    同時,楊廣還可借此機會,看看姬昌是不是真心歸附,畢竟答應對不一定是真心,可拒絕的話肯定是有野心在。


    所以楊廣此舉簡直是一舉三得。


    可楊廣不知道的是,姬昌巴不得離開羌地進入西域,所以才會如此的配合,並主動放棄相對更富裕的羌地三郡。


    就這樣,楊廣如願得到了羌地三郡,而姬昌也如願進入了西域,兩方可謂是皆大歡喜。


    楊廣全據羌地七郡後,見秦蜀兩國正在陽平關交戰,而後楚魏吳三國都參與了進來,心思也開始活泛起來,想要找機會將秦軍徹底驅逐出涼州。


    於是,楊廣暗中聯絡蜀國劉裕,同時調集兵力至前線,卻又不和秦軍開戰,隻是試探涼州秦軍的深淺。


    這一試探還真讓楊廣試探出了些東西,李靖雖掉走了三萬大軍去養平關,可在涼州的兵力卻依舊充足,而且主將還是未有過敗績的李靖。


    對此,楊廣也是十分無奈,隻能寄希望秦軍在陽平關碰了頭破血流,然後將涼州的軍隊給調去漢中一線,這樣隋國才有可能漁翁得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巔峰召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香千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香千古並收藏三國之巔峰召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