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舉公子了!謝謝您的救命之恩啊!……”
“舉公子真乃是仁義之士,以後的成就一定不可限量啊!我們在此謝謝您的大恩大德了!”
……
黃舉向他們一一揮手,等到天色漸晚,米袋裏的糧食都分發完畢,黃家府宅的人才收了東西,迴去休息了。
黃舉站在門外,對他旁邊的蕭候梓說道:“小猴子,我知道你比我大幾歲,但是我還是要叫你小猴子……今天的事就先這樣了,要是還讓我發現了你有不良的舉動,我一定饒不了你這天殺的!”
黃舉今年行了成年禮,也就是說,他今年十六歲,小猴子雖然瘦弱,但從他成熟的臉色來看,年齡肯定比黃舉要大上幾歲。
……
入夜,漆黑的夜如同一張塗滿了黑色油漆的油紙,而點點的星辰就像是在這張油紙上的粉筆頭,白淨而又純潔。
黃舉和莫浪並肩而行,穿過了不少的宅院,最後兩人在一個路口分開。
“晚安。”
“晚安。”
在黃舉公子十年前神誌初啟的時候,趁著黃老爺開心的由頭,他提出了一個新鮮又令人難以捉摸的要求,就是黃家的府上必須得說“晚安”、“早上好”之類的話語。黃老爺愛子心切,毫不猶豫的答應了這個在當時顯得十分荒謬的要求。
這個規矩在開始實行的時候,府上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是很適應,比如老爺在離開下人的時候,不僅下人要問好,老爺也要降低身份和下人說一樣的話。出於麵子和對尊嚴的考慮,黃老爺想要廢除這個目無尊卑的規定,可在黃舉的堅持之下,這個規矩又隻得硬著頭皮堅持下去。
等到規矩這個實行了一年之後,黃老爺真是樂壞了,整個黃家府上一片祥和,下人們盡心服侍主人家,而主人家也不再對下人指手畫腳,橫眉冷對。主人與下人之間的關係處好了,那隨之而來的好處就一浪接著一浪,至少家裏的一些秘密不再被泄露出去了,黃家的名聲也變得更好了,不再是被當地人在背後稱為銅臭商人。
而黃老爺更樂的,是自己的兒子雖然提出的要求奇怪,但是很有遠見卓識。
兒子終於成才了!
就在黃老爺滿懷信心的去麵對未來時,提出這個好規矩的黃舉卻再次沉默了,偃旗息鼓,似乎被世界遺忘,很多時候,人們都不會想到黃家府上有黃舉這一號人物。
黃舉變得平庸至極,對什麽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唯有女色和遊手好閑的本事。他整天沉浸在溫柔鄉裏,不問世事,更不問家務事。黃老爺雖有些憤怒和遺憾,但隻得作罷,好歹自己的兒子恢複了正常不是?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十年,直到三個月前,鎮壓黃巾起義正在關鍵的時刻,黃舉行了成年禮,分擔黃老爺第一個家務事,從此展現出了他的天縱奇才,而後黃家公子黃舉的名聲在三個月就傳遍縣城,而且是賢名。
三個月的時間裏,黃老爺就見識到了黃舉的本事,放心的留下家業,交給自己的寶貝兒子,去京都洛陽發展尋求更大的商機,發展更大的生意。
黃舉知道,老父親肯定不會是去談生意那麽簡單。
就這般想著,黃舉已經走到了另一個門前,他敲了敲門。
“進來。”
一個柔和的聲音響起,黃舉輕輕推開門,看到了那個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女子。
“母親。”黃舉向母親莫氏行禮,有些擔心又十分堅定地說道:“孩兒今天沒向您通報,就做了一件大事。”
莫氏莞爾,伸出手把黃舉拉到自己的旁邊坐下,微笑說道:“拿出府上的屯糧,去救濟那些難民,對不對?”
黃舉有點愕然,隨即點頭,說道:“孩兒私自做出不加斟酌之事,還請母親責罰!”
“責罰?”莫氏溫柔的笑了笑,說道:“我這個為娘的怎會不知道我兒的性情?我兒做了好事,我怎麽能懲罰我兒?要說懲罰……”
莫氏摸了摸兒子的頭,繼續說道:“要不為娘明天親自為你做幾個菜,怎樣?”
聽到做菜,黃舉連忙搖頭。
“母親萬萬不可,孩兒不是擔心您的身體,而是如今外麵餓殍滿地,我們卻在府上擺些豪奢之物,對不起那些信任我們的人啊!”
黃舉又說:“孩兒口不擇言,再請母親責罰,因為這樣做,實在有些“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感覺。”
黃舉再請責罰的話莫氏沒有聽清楚,而是黃舉後麵一句話,她感到有點驚訝。
“我兒,你是從哪裏學來的這句詩?莫非是公台先生?”
黃舉隻是即興說了一句符合時宜的詩,卻讓自己的母親留意了一番,又聽見母親談及公台先生,黃舉的眼睛裏劃過一絲遺憾。
公台先生自然就是陳宮陳公台,在黃舉十二歲的時候,陳公台受到黃老爺的邀請,來府上做過一次客,然後就又迴到成皋縣去做他的縣令去了。那時候黃舉還記得自家老爹拜托公台先生對自己不吝賜教一番,而自己卻作出一副花花公子,不誤正事的樣子,想要蒙混過關,還趁機羞辱了陳公台一番。
陳宮是一個很優秀的謀士,先是投靠曹操躲著通緝令一起浪跡天涯,又因為曹操狠心殺死了自己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而憤怒的離開了曹操的身邊。最後成為呂布手下的謀士,呂布兵敗之後,陳公台不願投降於曹操而被曹操所殺。
當時黃舉為了表現出自己的不堪和浮華,故意說了他一句:以後你會拋家舍業,和某人浪跡天涯,後來你就會發現你看錯了那個人,然後離開他!
陳宮當時看著自己意味深長地笑了起來,宴會過後,自家的老父親像是發了瘋一樣的盯著自己笑了半天,還說了一些天才之類的鬼話。
黃舉知道了,肯定是陳宮在背後和自己的老父親說了些什麽。
除了自己的好表弟莫浪,以及與陳宮有過一麵之緣後,黃舉在正常的時候幾乎沒有跟誰打過交道,老父親肯定不會教自己詩句,莫浪連大字都不認得幾個,所以母親大人隻好把名頭放在公台先生的頭上。
“舉公子真乃是仁義之士,以後的成就一定不可限量啊!我們在此謝謝您的大恩大德了!”
……
黃舉向他們一一揮手,等到天色漸晚,米袋裏的糧食都分發完畢,黃家府宅的人才收了東西,迴去休息了。
黃舉站在門外,對他旁邊的蕭候梓說道:“小猴子,我知道你比我大幾歲,但是我還是要叫你小猴子……今天的事就先這樣了,要是還讓我發現了你有不良的舉動,我一定饒不了你這天殺的!”
黃舉今年行了成年禮,也就是說,他今年十六歲,小猴子雖然瘦弱,但從他成熟的臉色來看,年齡肯定比黃舉要大上幾歲。
……
入夜,漆黑的夜如同一張塗滿了黑色油漆的油紙,而點點的星辰就像是在這張油紙上的粉筆頭,白淨而又純潔。
黃舉和莫浪並肩而行,穿過了不少的宅院,最後兩人在一個路口分開。
“晚安。”
“晚安。”
在黃舉公子十年前神誌初啟的時候,趁著黃老爺開心的由頭,他提出了一個新鮮又令人難以捉摸的要求,就是黃家的府上必須得說“晚安”、“早上好”之類的話語。黃老爺愛子心切,毫不猶豫的答應了這個在當時顯得十分荒謬的要求。
這個規矩在開始實行的時候,府上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是很適應,比如老爺在離開下人的時候,不僅下人要問好,老爺也要降低身份和下人說一樣的話。出於麵子和對尊嚴的考慮,黃老爺想要廢除這個目無尊卑的規定,可在黃舉的堅持之下,這個規矩又隻得硬著頭皮堅持下去。
等到規矩這個實行了一年之後,黃老爺真是樂壞了,整個黃家府上一片祥和,下人們盡心服侍主人家,而主人家也不再對下人指手畫腳,橫眉冷對。主人與下人之間的關係處好了,那隨之而來的好處就一浪接著一浪,至少家裏的一些秘密不再被泄露出去了,黃家的名聲也變得更好了,不再是被當地人在背後稱為銅臭商人。
而黃老爺更樂的,是自己的兒子雖然提出的要求奇怪,但是很有遠見卓識。
兒子終於成才了!
就在黃老爺滿懷信心的去麵對未來時,提出這個好規矩的黃舉卻再次沉默了,偃旗息鼓,似乎被世界遺忘,很多時候,人們都不會想到黃家府上有黃舉這一號人物。
黃舉變得平庸至極,對什麽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唯有女色和遊手好閑的本事。他整天沉浸在溫柔鄉裏,不問世事,更不問家務事。黃老爺雖有些憤怒和遺憾,但隻得作罷,好歹自己的兒子恢複了正常不是?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十年,直到三個月前,鎮壓黃巾起義正在關鍵的時刻,黃舉行了成年禮,分擔黃老爺第一個家務事,從此展現出了他的天縱奇才,而後黃家公子黃舉的名聲在三個月就傳遍縣城,而且是賢名。
三個月的時間裏,黃老爺就見識到了黃舉的本事,放心的留下家業,交給自己的寶貝兒子,去京都洛陽發展尋求更大的商機,發展更大的生意。
黃舉知道,老父親肯定不會是去談生意那麽簡單。
就這般想著,黃舉已經走到了另一個門前,他敲了敲門。
“進來。”
一個柔和的聲音響起,黃舉輕輕推開門,看到了那個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女子。
“母親。”黃舉向母親莫氏行禮,有些擔心又十分堅定地說道:“孩兒今天沒向您通報,就做了一件大事。”
莫氏莞爾,伸出手把黃舉拉到自己的旁邊坐下,微笑說道:“拿出府上的屯糧,去救濟那些難民,對不對?”
黃舉有點愕然,隨即點頭,說道:“孩兒私自做出不加斟酌之事,還請母親責罰!”
“責罰?”莫氏溫柔的笑了笑,說道:“我這個為娘的怎會不知道我兒的性情?我兒做了好事,我怎麽能懲罰我兒?要說懲罰……”
莫氏摸了摸兒子的頭,繼續說道:“要不為娘明天親自為你做幾個菜,怎樣?”
聽到做菜,黃舉連忙搖頭。
“母親萬萬不可,孩兒不是擔心您的身體,而是如今外麵餓殍滿地,我們卻在府上擺些豪奢之物,對不起那些信任我們的人啊!”
黃舉又說:“孩兒口不擇言,再請母親責罰,因為這樣做,實在有些“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感覺。”
黃舉再請責罰的話莫氏沒有聽清楚,而是黃舉後麵一句話,她感到有點驚訝。
“我兒,你是從哪裏學來的這句詩?莫非是公台先生?”
黃舉隻是即興說了一句符合時宜的詩,卻讓自己的母親留意了一番,又聽見母親談及公台先生,黃舉的眼睛裏劃過一絲遺憾。
公台先生自然就是陳宮陳公台,在黃舉十二歲的時候,陳公台受到黃老爺的邀請,來府上做過一次客,然後就又迴到成皋縣去做他的縣令去了。那時候黃舉還記得自家老爹拜托公台先生對自己不吝賜教一番,而自己卻作出一副花花公子,不誤正事的樣子,想要蒙混過關,還趁機羞辱了陳公台一番。
陳宮是一個很優秀的謀士,先是投靠曹操躲著通緝令一起浪跡天涯,又因為曹操狠心殺死了自己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而憤怒的離開了曹操的身邊。最後成為呂布手下的謀士,呂布兵敗之後,陳公台不願投降於曹操而被曹操所殺。
當時黃舉為了表現出自己的不堪和浮華,故意說了他一句:以後你會拋家舍業,和某人浪跡天涯,後來你就會發現你看錯了那個人,然後離開他!
陳宮當時看著自己意味深長地笑了起來,宴會過後,自家的老父親像是發了瘋一樣的盯著自己笑了半天,還說了一些天才之類的鬼話。
黃舉知道了,肯定是陳宮在背後和自己的老父親說了些什麽。
除了自己的好表弟莫浪,以及與陳宮有過一麵之緣後,黃舉在正常的時候幾乎沒有跟誰打過交道,老父親肯定不會教自己詩句,莫浪連大字都不認得幾個,所以母親大人隻好把名頭放在公台先生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