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李克道:“令史昌,皇帝的詔書下來了,升遷你為遷陵縣令。”令史昌叩謝道:“多謝相國的栽培。”秦相李克道:“治理好遷陵的百姓,遷陵縣就交給你了,希望你能在遷陵縣有所功績,我才好在陛下麵前為你說話,你可明白我的意思?”令史昌道:“下官明白了。”秦相李克注視著眼前的令史昌,緩緩的點頭道:“好,你先下去吧。”令史昌退出官舍。


    在趙地邯鄲,私學之風盛行,門派林立,傳播各種學說,如同戰國末年的百家爭鳴,更有的學者抨擊朝政,不遵守朝廷的律令,肆意妄為。


    秦相李克入章台宮拜見始皇帝,叩拜道:“陛下。”始皇帝抬眼道:“是相國啊!請平身吧。”秦相李克這才起身道:“謝陛下。”始皇帝道:“請坐吧。”秦相李克坐於一旁道:“陛下,自我大秦統一六國之後,私學之風盛行,在民間有的自稱夫子,其門下弟子上千。百姓不務正業,商蟲不經營,都去聽它們講學,久之恐對我大秦不利。”始皇帝將手重重的在幾案之上一拍,道:“焚燒這些所為的雜七雜八的書籍,什麽經史子集不留。種植、醫農等實用的書籍對我大秦是有利的,這些書籍還是保留下來,有借此抨擊朝政者重罪論處,無需上奏。”之後,始皇帝采納秦相李克的諫言,下達焚書令。


    在邯鄲,趙夫子如往常一樣在園中給弟子講學。趙夫子盤坐於幾案之前,屏風之上掛有趙主父的遺像。趙夫子麵向趙主父的遺像,深深的鞠躬行儒家的禮儀,身後的弟子也是躬身一拜。趙夫子在講學之前是要拜趙主父的,天下所有的儒生都是趙主父的弟子,因為趙主父是它們心中的聖蟲,賢明的君王,就像人類的孔子、文王。趙夫子轉身道:“你們請坐吧。”它的弟子麵向趙夫子是叩首一拜,隨後便坐下。


    趙夫子坐下之後開始講學。趙主父道:“今天我要向大家講易。”一個學生站立而起,叩首行禮之後又問道:“夫子,什麽是易呢?”趙夫子講道:“易不僅僅是一個字,它蘊含著宇宙與萬物的變化的深刻理解,自己對永恆真理的追求。據我對易的理解,有簡易、變易、不易、交易、道德品質、天命之謂性這幾個部分。那麽什麽是簡易呢?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有其簡化的模式或規律,可以通過簡單的原則來理解和解釋,這也許就是易的核心;其二就是變易,宇宙與萬物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盡管它們變化複雜,但存在一定的規律和模式,因為萬變不離其宗。占卜之中的卦象可揭示變化之中的規律,從萬變之中找出唯一一個不變的永恆,去適應和應對變化;不易:盡管萬事萬物都在變化,變化也是普遍的,但是真理是永恆的,如陰陽之轉換。”其中一個弟子起身道:“曾經趙主父從南海來到中原,受困於琅琊,也許主父追求的就是這個真理吧。”趙夫子道:“趙主父心懷天下,為我趙國之聖君。它深知民生之疾苦,在趙施行親民的政治,深得天下百姓的擁護,其它的諸侯國都願意臣服它,以一己之力打敗秦國,率六國之兵北上征服異邦,我趙國之國力達到鼎盛。尊周天子為天下聖主,複周禮,讓百姓懂得什麽是禮,以禮而行不亂為,此乃強國富民的道理吧。我曾聽聞趙主父在南儋部洲是相國,輔助南君統一南海諸島,可謂是位高權重。趙主父為了追求真理,曾多次在夢中拜孔子為師,實現天下歸仁,遠渡大洋來到齊國,從齊國來到趙國,在趙國的漳水受困,在極度饑餓之時乃然不能使它屈服,在破廟之中認識子文與子正,子文與子正是它第一個弟子,開始它的講學生涯,周遊列國,不能受到國君的器重,權臣害怕它,排擠它,困於琅琊,失去它最心愛的弟子子文,這對它的打擊是前所未有的。在困境麵前它依然堅守自己的操守,堅守遠大的誌向不降低它對君子的向往,對品德的追求。”一個弟子問道:“何為君子?”趙夫子道:“溫潤如玉,乃謙謙之君子。趙主父曾對它弟子這樣言道,君子不妄為,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為君子者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濕,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怠思難,見得思義,是君子與小蟲之別也,是以君子坦蕩蕩,小蟲常戚戚也。”還有弟子起身問道:“夫子,何為交易,道德與天命呢?”趙夫子則笑了,言道:“更夫,你問的好啊!交易乃行為是也,用占卜來預測商品的交換為之交易,當然應具備道德與修養,禪悟天地之道,天地與之相通,萬物與之合,此乃天命之所謂也。”隨後趙夫子起身道:“好,今天就講到這裏了,你們都迴去吧。”它的弟子都起身叩首行禮,退去。


    趙夫子望著它們離去的身影,進入屋中,望著書架之上的書籍,道:“這可是主父畢生的心血。”整理書架之上的書簡。趙夫子是心疼這些書簡,因此它是一個愛書之蟲。拍打書架之上的灰塵,從新將書簡整理出來放在書架之上。看著趙主父所著的春秋,也許是有些疲倦了,趴在案桌之上睡著了。


    秦兵闖入它的宅院。趙夫子被撞門之聲所驚醒,走出望向站在園中的秦兵道:“你們想要幹什麽?”伍長走出道:“進屋搜。”趙夫子扶杖上前阻止道:“官爺,這裏沒有你想要的東西,隻是一些先賢的書籍。”伍長兇狠的道:“我們要搜的就是這些東西,皇帝下詔書,焚百家之言。”將趙夫子推到在地。兵士衝進搜出書簡,扔在地上堆成一大堆的書簡。趙夫子驚目的唿道:“焚書滅道,你們將是千古罪蟲啊!千古罪蟲啊!”伍長站於這堆書簡之旁,道:“燒!”點燃火。趙夫子爬上唿道:“我的書啊!就這麽的燒了,燒了。”趙夫子是一個愛書如命之蟲,燒了它的書就是要了它的命。望向眼前升起的火,燒的是劈劈啪啪著響,眼淚不停的滑下,心痛的道:“我的書啊!”唿出的聲音有些沙啞了,眼睜睜的看到它心愛的書在它的眼前被焚,卻又是那麽的無能為力,哭泣著道:“這可是主父一生的心血啊!該死,該死啊!”一堆書簡變成黑炭,火星點點,有青煙上冒。伍長帶領秦兵從大門而出。它的這些弟子擠出圍觀的百姓,衝入見趙夫子撲地而痛哭不止,一直念叨著道:“我的書啊!”一個弟子唿道:“夫子。”走上前攙扶著趙夫子在它的懷中,其餘的弟子都蹲在它的周圍,道:“夫子。”趙夫子淚眼的望向在它周圍的弟子,氣息有些微弱了,道:“我的書啊!這可是趙主父一生的心血啊!我沒有能力去保護好它們,我趙言死後無顏麵對九泉之下的主父啊!”望向被焚燒過後的書簡,流下最後一滴眼淚,死去。周圍的弟子唿道:“夫子,夫子啊!”仰天痛哭。


    在這次焚書之難的過程之中,有很多儒生被抓,其罪抨擊朝政。它們被抓進之後受盡各種的酷刑,有的被折磨致死,屍體抬出牢房之時已是體無完膚了。在牢房之中是關滿了蟲,縣官每天都會進入牢房提審幾個儒生。在監牢之中,暗黑的空間之內,升起火,一鞭子抽打下去就是皮開肉綻。有的被綁在木樁之上經受著各種的酷刑,這是它們最黑暗的時代。有個書生被獄卒割斷了舌頭,痛不欲生像是發了瘋似的衝上,一頭撞死在牆上,舌根是齊根而斷,慘不忍睹。


    趙夫子的弟子逃出秦兵的追捕,躲進深山之中,集合有誌之士開始反秦。在它們之間有很多的儒生。師正站於高處,宣誓道:“暴秦無道,焚百家之言,它們是千古罪蟲,我們反秦,可喚醒愚昧的百姓,推翻暴秦,建立一個理想而強大的國家。”這些有誌之士齊聲道:“我們反了,反秦。”一個儒生站出道:“師正兄,我們靠這點實力還不足以推翻暴秦。”師正言道:“況文言之有理,我知道在趙地還有很多的反秦實力,它們散落在各個地方,我暗中潛入邯鄲,建立一個秘密的聯絡點。”況文道:“師正兄,還是我與你一同前往吧。”師正言道:“好,就由況文兄與我一同前行,你們需在山上等待,這裏地勢複雜,秦軍還不敢上山。”說完之後,師正與況文一起下山,化妝成當地的百姓,混入邯鄲城。


    觀望著周圍,行走在來往的蟲群之中。況文問道:“我們在何處建立聯絡點呢?”師正是沉思了很久,道:“就在夫子的園中,夫子的家在邯鄲城郊外,比較隱秘,不易被發現。”況文立即同意下來,走出邯鄲城,向郊外走去。


    當師正推開院門的那一刻,頓時淚目了。況文站於一旁,道:“師正兄,你怎麽了?”師正是哽咽了很久道:“它們衝進院門,燒了夫子的書簡,夫子就是在此氣絕。夫子辦私學講學,並未觸犯秦法,它們燒了夫子的書,還有天理嗎?”況文隻是說道:“節哀。”師正擦去兩邊的淚花,跨進屋內。整個房間之內被搬之為空,坐於幾案之前,道:“我來立個名單,你負責聯絡它們。在邯鄲城內有一個青樓,名曰東閣,我就在東閣的樓上等你們。”說完便扯下衣角,握起筆沾了一些墨,將名字及其在什麽地方都寫下來,交於況文的手中,道:“這是它們的名字及居住地,現在交於你們的手中。記住我們的暗號是飛劍,它們自然明白這是什麽意思。”況文接到名單之後,道:“好,我這就去。”師正道:“況文兄,別急,等到天黑之後再出去,不易被它們發覺。”況文道:“好,明白。”


    戌時,師正扮成一個貴族的公子哥,走出之時偷窺左右,大搖大擺的走了出去,口裏嚼著紅棗,吐出棗核,像極了紈絝子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群雄爭霸之蟻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仲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仲仙並收藏群雄爭霸之蟻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