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李壹負手仰望星空,長歎一聲:“秦王此人心有山川之險、胸有城府之深,若能將畢生才情用與保國齊家,必成一番偉業!”
“是啊!”秦勇聞言頻頻點頭道:“大人一語中的,直指秦王之要害!為人須要有顆公正之心,良心必不受外魔侵襲!”
“為人不做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夜路走多了,自然會遇上鬼!”劉克忍對李壹的話深以為然。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當下則宜方圓並舉!”李壹笑著對秦、劉二人言道:“做人切忌食古不化,太迂、太直也不可取!”
“大人的話太過深奧!容我再好好想想。”秦勇撓頭道。
“大人的話我略知一二,大人的意思是:隻要心係蒼生、內心光明,有的時候迂迴一下,做些看似不近人情之事,也是權宜之計!正所謂成大事不拘小節。”一向沉默寡言的劉克忍居然能講出如此一番道理。
秦勇:“…………………………”
李壹瞪大眼睛望著劉克忍,滿麵驚喜之色,道:“劉兄大才!李壹謹受教!”
…………………………………………
一時無語,三人又仰頭望月,晚風習習吹過,夾雜著蟲鳴蛙叫聲,蘭州城郊外的夜靜極了。
“大人!孫大人何時會傳信於你?”秦勇突然問道。
“若所料不差,就這兩三天孫大人必有信來。”李壹淡淡地笑道。
秦王來寶雞已十數天,臨時住所安置在縣衙,又是一夜無眠、噩夢不休,天色微亮秦王便覺頭痛欲裂,身披長衫斜倚床欄緩神。
太監劉喜早早沏好熱茶,乖巧地侍立秦王身後,幫秦王輕輕地按起頭來。
“籲!”秦王輕呷一口熱茶,唿口胸中濁氣,歎道:“天下人皆以反賊視本王,又有幾人能知本王之苦衷。想我高祖起兵於布衣,南征北戰數十載,終驅除暴元,還我漢家錦繡河山。哪料傳至不肖子孫朱厚照,他不思勵精圖治卻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荒淫暴戾,怪誕無禮,生生把祖宗的江山弄得千穿百孔、危機四伏。內有藩王起兵、百姓食不裹腹,外有蒙古、倭寇強敵環窺。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本王心急欲焚,故奮而起兵,欲輔佐明主、中興大明、救黎民出水火、外拒強敵。本王欲效周公身後留名,斷無悖主篡逆之意!”
劉喜聞言暗自垂淚,泣道:“殿下一片忠心,蒼天可鑒!恕奴才直言,難道朝廷的那些以明臣白詡的大人們也看不出來嗎?”
“問得好!”秦王輕讚一聲:“像楊廷和、楊一清、孫逢吉,尤其是李壹,他們都能看清本王之用意!但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他們有自己的打算,拿李壹來說,他之所以對本王圍而不攻,就是欲借本王之手輔助閩王承繼大統!”
“哦!王爺這麽一說,奴才便明白了。”劉喜點頭道:“那咱們定不能讓那李壹、孫逢吉趁心如意!”
“哈哈哈!”秦王聞言縱聲長笑,道:“劉喜呀劉喜!本王若聽你之言,身後定會罵聲四起、遺臭萬年。就算本王會敗,本王也要敗得有所值、堂堂正正!”頓了頓,秦王輕呷香茗,繼續道:“本王卻要反其道而行之,幫閩王登上皇位!送李壹、孫逢吉一樁天大的功勞,也不違本王起兵之初衷。”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卻說去西安營救王府家眷的靜姝、靜嫻二姐妹。
靜姝、靜嫻率領二十名王府親兵精銳,連夜趕赴西安,趁亂混入城中。
打探出關押王府家眷所在之後,兩姐妹及眾親兵晝伏夜出,仔細觀察看守士卒巡邏路線、換班時間後,靜姝、靜嫻兩人決定,兩天後夜裏子時動手,營救王府家眷。
嗖嗖!兩道身影掠上關押王府家眷院子對麵的屋脊,刷!屋脊上飛出幾道寒光直奔看門士卒,噗噗噗!隻見四名守門士卒喉間插著幾把匕首,士卒應聲而倒。
“咕……咕咕……咕!”靜姝在屋脊上發出行動信號。
院子大門外,閃現出十幾名手執利刃的黑衣人,這些黑衣人身手甚是敏捷,一刻也未耽擱,立刻撞門進入院裏…………
少頃,院裏刀槍之聲大作,緊接火光四射,院裏亮如白晝,殺喊聲不絕於耳……
趴在屋脊上接應的靜姝、靜嫻姐們見狀心中不由一緊,突然兩名身中數箭的黑衣人踉蹌地搶出門來,伸手向二姐妹喊道:“姑娘快走!我們中了埋伏。”
靜姝、靜嫻見狀連忙飛身而下,各扶一名黑衣人,向巷外奔去。
“哈哈哈哈!”突聞一聲大笑,巷子兩端亮起無數火把,將巷子照得通明。
隻見一老者走出人群,長笑數聲一指靜姝、靜嫻等人,道:“果不出大人所料,你等秦王爪牙竟然敢來劫牢!”頓了頓,老者一揚手命令道:“所有士卒彎弓搭箭,這四人若有異動,立即射殺!大人要留活口。”
“哈哈哈哈!”靜姝發出數聲冷笑,道:“兀那老者!你是何人?”
“哼!”老者笑道:“老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孫大人府中管家孫福是也!”
“孫福你不夠份量,去喚你家老爺前來。若他能答應本姑娘一樁事,我等四人甘願束手就擒。絕不食言!”靜姝冷冷地說道。
“哈哈哈!不知姑娘欲見老夫所為何事?”一身儒衣的孫逢吉大笑著站了出來。
“小女見過大人!”靜姝抱拳行禮道:“大人在陝西素有官聲,有謙謙君子之譽。小女見大人隻為一件事。”
“何事?姑娘不妨說來一聽。”孫逢吉笑道。
“我姐妹四人幼年便承蒙王爺、王妃照顧,為了報恩我姐妹才犯險營救王府家眷,隻是我那兩個妹妹在京行刺失手被擒,若大人能答允放了我那兩個妹妹,我等四人即刻束手就擒。”靜姝慨然言道。
“姑娘有情有義,令孫某不勝感佩。”孫逢吉拱手施禮道:“隻是孫某身為朝廷命官,恐不能答應姑娘所請。”
“是啊!”秦勇聞言頻頻點頭道:“大人一語中的,直指秦王之要害!為人須要有顆公正之心,良心必不受外魔侵襲!”
“為人不做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夜路走多了,自然會遇上鬼!”劉克忍對李壹的話深以為然。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當下則宜方圓並舉!”李壹笑著對秦、劉二人言道:“做人切忌食古不化,太迂、太直也不可取!”
“大人的話太過深奧!容我再好好想想。”秦勇撓頭道。
“大人的話我略知一二,大人的意思是:隻要心係蒼生、內心光明,有的時候迂迴一下,做些看似不近人情之事,也是權宜之計!正所謂成大事不拘小節。”一向沉默寡言的劉克忍居然能講出如此一番道理。
秦勇:“…………………………”
李壹瞪大眼睛望著劉克忍,滿麵驚喜之色,道:“劉兄大才!李壹謹受教!”
…………………………………………
一時無語,三人又仰頭望月,晚風習習吹過,夾雜著蟲鳴蛙叫聲,蘭州城郊外的夜靜極了。
“大人!孫大人何時會傳信於你?”秦勇突然問道。
“若所料不差,就這兩三天孫大人必有信來。”李壹淡淡地笑道。
秦王來寶雞已十數天,臨時住所安置在縣衙,又是一夜無眠、噩夢不休,天色微亮秦王便覺頭痛欲裂,身披長衫斜倚床欄緩神。
太監劉喜早早沏好熱茶,乖巧地侍立秦王身後,幫秦王輕輕地按起頭來。
“籲!”秦王輕呷一口熱茶,唿口胸中濁氣,歎道:“天下人皆以反賊視本王,又有幾人能知本王之苦衷。想我高祖起兵於布衣,南征北戰數十載,終驅除暴元,還我漢家錦繡河山。哪料傳至不肖子孫朱厚照,他不思勵精圖治卻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荒淫暴戾,怪誕無禮,生生把祖宗的江山弄得千穿百孔、危機四伏。內有藩王起兵、百姓食不裹腹,外有蒙古、倭寇強敵環窺。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本王心急欲焚,故奮而起兵,欲輔佐明主、中興大明、救黎民出水火、外拒強敵。本王欲效周公身後留名,斷無悖主篡逆之意!”
劉喜聞言暗自垂淚,泣道:“殿下一片忠心,蒼天可鑒!恕奴才直言,難道朝廷的那些以明臣白詡的大人們也看不出來嗎?”
“問得好!”秦王輕讚一聲:“像楊廷和、楊一清、孫逢吉,尤其是李壹,他們都能看清本王之用意!但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他們有自己的打算,拿李壹來說,他之所以對本王圍而不攻,就是欲借本王之手輔助閩王承繼大統!”
“哦!王爺這麽一說,奴才便明白了。”劉喜點頭道:“那咱們定不能讓那李壹、孫逢吉趁心如意!”
“哈哈哈!”秦王聞言縱聲長笑,道:“劉喜呀劉喜!本王若聽你之言,身後定會罵聲四起、遺臭萬年。就算本王會敗,本王也要敗得有所值、堂堂正正!”頓了頓,秦王輕呷香茗,繼續道:“本王卻要反其道而行之,幫閩王登上皇位!送李壹、孫逢吉一樁天大的功勞,也不違本王起兵之初衷。”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卻說去西安營救王府家眷的靜姝、靜嫻二姐妹。
靜姝、靜嫻率領二十名王府親兵精銳,連夜趕赴西安,趁亂混入城中。
打探出關押王府家眷所在之後,兩姐妹及眾親兵晝伏夜出,仔細觀察看守士卒巡邏路線、換班時間後,靜姝、靜嫻兩人決定,兩天後夜裏子時動手,營救王府家眷。
嗖嗖!兩道身影掠上關押王府家眷院子對麵的屋脊,刷!屋脊上飛出幾道寒光直奔看門士卒,噗噗噗!隻見四名守門士卒喉間插著幾把匕首,士卒應聲而倒。
“咕……咕咕……咕!”靜姝在屋脊上發出行動信號。
院子大門外,閃現出十幾名手執利刃的黑衣人,這些黑衣人身手甚是敏捷,一刻也未耽擱,立刻撞門進入院裏…………
少頃,院裏刀槍之聲大作,緊接火光四射,院裏亮如白晝,殺喊聲不絕於耳……
趴在屋脊上接應的靜姝、靜嫻姐們見狀心中不由一緊,突然兩名身中數箭的黑衣人踉蹌地搶出門來,伸手向二姐妹喊道:“姑娘快走!我們中了埋伏。”
靜姝、靜嫻見狀連忙飛身而下,各扶一名黑衣人,向巷外奔去。
“哈哈哈哈!”突聞一聲大笑,巷子兩端亮起無數火把,將巷子照得通明。
隻見一老者走出人群,長笑數聲一指靜姝、靜嫻等人,道:“果不出大人所料,你等秦王爪牙竟然敢來劫牢!”頓了頓,老者一揚手命令道:“所有士卒彎弓搭箭,這四人若有異動,立即射殺!大人要留活口。”
“哈哈哈哈!”靜姝發出數聲冷笑,道:“兀那老者!你是何人?”
“哼!”老者笑道:“老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孫大人府中管家孫福是也!”
“孫福你不夠份量,去喚你家老爺前來。若他能答應本姑娘一樁事,我等四人甘願束手就擒。絕不食言!”靜姝冷冷地說道。
“哈哈哈!不知姑娘欲見老夫所為何事?”一身儒衣的孫逢吉大笑著站了出來。
“小女見過大人!”靜姝抱拳行禮道:“大人在陝西素有官聲,有謙謙君子之譽。小女見大人隻為一件事。”
“何事?姑娘不妨說來一聽。”孫逢吉笑道。
“我姐妹四人幼年便承蒙王爺、王妃照顧,為了報恩我姐妹才犯險營救王府家眷,隻是我那兩個妹妹在京行刺失手被擒,若大人能答允放了我那兩個妹妹,我等四人即刻束手就擒。”靜姝慨然言道。
“姑娘有情有義,令孫某不勝感佩。”孫逢吉拱手施禮道:“隻是孫某身為朝廷命官,恐不能答應姑娘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