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薛禮的手下,可比柳爽臨時找出來的幾十人有把握,再說十個柳爽也到不了薛禮的跟前。但馬王未至,薛禮希望李治在東宮最好別輕舉妄動、逼著他不得不出手。
李治果然沒有妄動。
他可不是沒有心機,隻是一直以來感覺太良好了。宮廷內沒有像樣子的爭儲對手,朝堂上有自己的親舅舅,民間對於太子的仁孝人人皆知,他沒必要急著經營東宮六率、空惹皇帝猜忌,他是真放鬆了。
太子眼下最想確認翠微宮中皇帝是死是活,還有,馬王爺到底去了哪裏,這兩件事沒有著落,李治不敢輕動。
原打算可以舉辦到宵禁時分的宮宴,結果隻進行到未時一過,便被太子心不在焉的結束了。
趙國公和江夏王爺、馬王府的人同太子告辭。
太子心裏想的是,他要不要準備一下,馬上帶著女人、孩子、親信們出長安城往北——去“巡視”一下北方牧場。
然後再往北、再也不迴來了,開始顛沛流離的生活。
可真到了那個時候,他還會有親信嗎?誰會再跟著一個徹底的落敗者。
他又寄希望於翠微宮那個內侍沒膽量下毒,也沒膽量揭露他,那麽他是不是還有迴頭的機會、迴到皇帝為他設計好的路子上去。
六年優渥的太子生活一朝放棄,李治已經不能坦然麵對任何一個人。
臨走前,樊鶯和麗容向太子請求,允許她們請順陽王和王妃隨去永寧坊,馬王府的客房有的是地方,也正好見一見府上今天未出席的人。
李治要騰出手來打探一下翠微宮和馬王府的動靜,覺著手裏還要握住一個籌碼才放心,他隻允許順陽王妃閻婉去馬王府,而極力將李泰留在了東宮。
“今日馬王兄未到場,寡人馬上還要再聚,就不要麻煩二王兄再走動,晚上我們兄弟兩個也好促膝長談。”
李治才沒心思與二王兄“促膝長談”,東宮馬上行動。
他不能派人直接去翠微宮,以什麽理由去翠微宮都不行,因為皇帝如果還在世的話,必然問到在這次的宮宴上李治“讓儲”的經過——到底讓沒讓?
這就不好說話了。
翠微宮那麽多的侍衛、宮人總要吃喝。
送走赴宴的人以後,李治不休息,親自出馬,帶人到民間察訪“疾苦”,當日傍晚,他在翠微宮外終於等到了翠微宮守宮署的一位外出的掌設。
這位流外八等的掌設帶著車子出宮采買,他被帶到了太子的麵前。
“寡人這些日子很忙,這次又要去鄉間訪苦,也來不及入翠微宮與寡人父皇請安,不知陛下可還安泰?”
“迴太子殿下,下官隻負責宮內的飲食、菜蔬,平時見不到陛下。”
“這就夠了,寡人就是想問你,陛下每日傳喚的膳食如何?”
掌設說,“殿下,依小臣看,陛下自丙辰日以後、都三天了,幾乎很少動筷子,餐餐端進去的飯菜大都原封不動了被內侍端出來——是原封不動啊殿下,小臣也極為擔心。但具體什麽緣故,小臣也不知道。”
丙辰日,就是李治入翠微宮、塞小瓷瓶給內侍的那天。
皇帝三天不動筷子,除了不能“吃”了,還能是什麽狀況!
這便是皇帝內侍傳遞出來的消息,內侍果然一步也不能離開,隻能以這種方式等待東宮的指示。
一切都應證了李治的判斷。
李治馬上趕迴長安,皇帝駕崩的消息不能由太子發現,陛下無詔,太子絕不會主動入宮,也絕不會搭理那個下毒的內侍,就讓他傻守著去吧。
翠微宮這件事最好由馬王或趙國公發現,他們早晚會去翠微宮的。
馬王發現翠微宮的事實後,最好於盛怒之下、一刀砍了皇帝內侍讓他沒有說話的機會,這就一了百了。
李治才不會去管,這下子,太子殿下可以穩坐釣魚台,長袖善舞,甚至還可以理直氣壯地質問一下他的馬王兄——這是怎麽一迴事?
他也不會再惹馬王府,不給他們狗急跳牆的任何、一丁丁點的借口,這時候還需要與馬王府拚武力嗎?東宮隻須做好太子、做好自己的戒備也就是了。
李治要求翠微宮掌設,今後他每次出宮來,都與東宮迴稟一下陛下的飲食,東宮自會有專人等在他們出行的道途上的,太子太關心陛下的身體了。
然後,太子隻要坐等翠微宮事發,嚴肅追查陛下的死因,以儲君的身份為陛下隆重發喪,毫無疑問地登上大唐第三任皇帝的寶座。
然後俯視萬民,接受百官朝賀,做一個好皇帝。
派去永寧坊監視馬王府的人也有消息傳到,樊鶯和麗容陪閻婉迴府後,馬王府晚上又是大宴,其樂融融、作死一般的大肆喜樂,也未見馬王出府或歸府。
這無關緊要,因為他至多也就是個馬王爺,也注定比順陽王更憋屈,趙國公也會逐漸再貼近到自己的身邊來。
而新皇會比他的父親貞觀皇帝、更善待自己的兄弟,隻要他們由衷臣服、不再培植自己的力量,那麽連順陽王也可以由郡王、化身為親王。
尚書令也依然可以是尚書令,總牧監也可以依然是總牧監,替他理政、管好馬匹,但要明白誰才是大唐——這個曠古未有的龐大帝國的第一人。
他將不再容忍薛禮躋身於左千牛衛,可以平級、或是升上一格,給薛禮個文職,用柳爽替代他的現職,這樣新皇帝就高枕無憂了。
李治是在極度放鬆中度過了戊午日的晚上,他去了崇文殿,武媚娘陪太子殿下徹夜研讀最最古老的功課,她極度放鬆,盡態極研,千嬌百媚,由衷稱讚未來的雄主。
五月十六,已未日,這是一個史書上都要記上一筆的日子。
初升的朝陽光芒萬道,照射著明德殿鎦金的瓦頂,而崇文殿後的大片青桐,遮住了投入向太極宮的朝陽。
太子殿下有令,朝會從今日起,移至東宮明德殿。
所有的朝臣不必再去承天門,那是他們在未來、新皇登基之後才要去的地方,而眼下太子當政,眾臣當然要來東宮。
為示對李泰的尊重,太子特意要求二王兄與他一同上殿。而且特別恩準,李泰不必與朝臣們一起站在殿階之下。
太子吩咐東宮宮臣,在太子高座的下一階、朝臣與太子之間擺設了座位,擺了兩個,李泰可以坐在那裏,另外一個是為他的馬王兄準備的。
無論他們坐不坐,李治都會有所得——誰敢坐在那裏,將是他今後謀算的目標。
即便他們誰都不坐,但兩隻座位就那麽一直擺在那裏,可以提醒趙國公等一班感覺良好的老臣,有兩個人的位置比他們略高。
趙國公接到了東宮的通知,早早入了東宮重明門,他與江夏王發現,原來給他們準備的凳子都沒有了。
他與江夏王爺對視一眼,感覺這件事沒法聲張,不能詢問。
這成什麽了,太子完全可以解釋說,凳子是在太極宮擺設的,朝會第一天移至明德殿,是宮臣們疏忽了,凳子也可以再擺迴來。
但趙國公發現,在朝臣與太子座位之間的殿階上,還有兩隻空座,這肯定不是為他與江夏王準備的。
因為順陽王李泰在太子的再三禮讓之下,終是沒敢坐在那裏,而是按著品秩也站到了下邊。
長孫無忌極為不爽,一眼看出太子的小把戲,他更不能吱聲了,心說你這是玩什麽呢,座位是馬王據理為我們爭來的,你換個地方就沒有了。
有兩名監察禦史依著成例、各領百官、分文武明列於兩班,隨後侍禦史奏道,“啟稟殿下,總牧監、尚書令、馬王殿下過時未到朝。”
李治問,“寡人王兄可有假送到?”
禦史硬著腦袋迴道,“迴稟太子殿下,沒、沒有,馬王殿下沒有說什麽事情,禦史台並未接到馬王府隻言。”
侍禦史負責檢舉朝會不如法者,遲到、站班站亂了次序、衣冠不整、應對失禮,都在彈劾之列。
但今天無假未到的是馬王殿下,侍禦史有些猶豫,不知要不要彈劾。
他方才迴太子的話,其實就算是把這件事當眾交待清楚了,太子總得有個迴應,到時他順情接話也就是了。
太子可不會順竿兒爬,對這件事什麽也沒說,正好讓眾人看一看馬王爺的狂傲、太子的寬容,這有什麽不好?
不過,看來馬王是有些坐不住了,他不來朝,極有可能是去了翠微宮,迴來後,隻須說一聲是皇帝在翠微宮有召見,便可掩飾。
太子冷哼一聲,暗道,“看你迴來後如何解釋!如何傳報陛下的死因。”
今日,李治自信非凡,大臣們提出來的幾件事,無論大小,都被他很快地決斷下去了。
有些事以往都要聽聽尚書令的意見,或是征詢一下趙國公等一幹老臣的意見,這一次全都免了。
散朝時,太子體貼地吩咐,“馬王兄未至,難道是永寧坊有什麽離不開的大事,去人與寡人問一問。”
很快,去永寧坊的人迴來說,馬王爺不在府中。
王妃們說,東宮宴飲那日,衛國公李靖突然病重,王爺在去東宮赴宴的途中轉去了衛國公府,這些天連王府都未迴,一直在衛國公府上呢。
李治詢問宮臣,原來衛國公府早將李靖病重的消息書麵送到東宮了,隻是李治這些天一直忙於大事,根本沒有理會。
原來是這個情況,李治慶幸自己沒有對馬王的不朝發難,馬王爺幾天不迴府地陪伴老師,看來也想學一學太子的仁孝了。
那麽,等衛國公的病一好,李治猜馬王爺一定也會去翠微宮表現了!東宮很快便可等來揭鍋的那一天。
次日,庚申日,馬王近乎於無禮,沒有隻言告假,又是一個不早朝。
在翠微宮外接應的東宮侍從,由翠微宮守宮掌設的口中得知,皇帝陛下依然未動筷子,消息更接近於確認。
柳爽馬不停蹄地招攬手下,要他們宣誓、給他們許願,李治能夠掌控的應急人力很快壯大,連朝臣們出入重明門時都看出,這裏的警戒明顯增強了。
再次日,辛酉日,馬王殿下在大臣們早已按班站好後,才姍姍來遲,大步邁入明德殿。
人們赫然發現,馬王爺的腰間挎著他那把切金斷玉的烏刀!
懷裏還抱著陳王李忠。
身後跟著馬王三妃樊鶯。
今天當值的侍禦史、還有禦史大夫蕭翼一見之下,嚇得大驚失色,大臣帶利器上朝,這可是謀反的前兆!
至於抱著孩子、帶著老婆上朝,這更是前所未有,件件大逆不道。
侍禦史惶恐不安地,冒著違製的風險,在班中探出身子來,他可不是要彈劾馬王,也不是瞧太子、不瞧趙國公,而是瞧他的主管——蕭翼。
蕭大人當眾、明確地衝侍禦史不停地皺眉、又努著嘴,不讓他吱聲。
馬王朝會遲到、抱孩子、帶王妃、帶刀上殿,這麽多的違製,東宮重明門守門的郎將不可能不知——怎麽放進來的?
趙國公也極度吃驚,但他知道馬王突然冒上來,今天注定不是個平靜的朝會,長孫大人看向對麵的老兒子長孫潤,看到長孫潤居然麵不改色,在眾多臉色發白的朝臣當中是個異類。
這麽說,這小子一定清楚馬王爺今日的戲文,趙國公再細看長孫潤,在兵部侍郎的袍服之下,竟然穿著軟甲!
完了完了,要出大事了,長孫無忌後悔這兩日也沒去翠微宮看一看皇帝,很明顯,馬王今天有事!而他將會不打折扣地支持馬王。
太子強穩住心神,以平靜的語調問道,“王兄,今日你可有些古怪,但陳王,你怎麽敢讓你三伯父抱著,還不快些與寡人下來!”
陳王李忠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合,有些緊張,他躲在馬王的懷裏不下來,父親說了也不下來。
馬王說道,“太子殿下,本王今天這個樣子,殿下一定很想知道為什麽,”他示意樊鶯,“把聖旨拿出來。”
三王妃樊鶯一身的胡服打扮,腳下蹬著一雙鹿皮靴,身上幹淨利落,腰間圍著很特別的一條革帶,帶扣上鑲著一顆紅寶石。
她聞言,從懷中掏出一軸黃綾子麵的聖旨,展開念道:
薛禮的手下,可比柳爽臨時找出來的幾十人有把握,再說十個柳爽也到不了薛禮的跟前。但馬王未至,薛禮希望李治在東宮最好別輕舉妄動、逼著他不得不出手。
李治果然沒有妄動。
他可不是沒有心機,隻是一直以來感覺太良好了。宮廷內沒有像樣子的爭儲對手,朝堂上有自己的親舅舅,民間對於太子的仁孝人人皆知,他沒必要急著經營東宮六率、空惹皇帝猜忌,他是真放鬆了。
太子眼下最想確認翠微宮中皇帝是死是活,還有,馬王爺到底去了哪裏,這兩件事沒有著落,李治不敢輕動。
原打算可以舉辦到宵禁時分的宮宴,結果隻進行到未時一過,便被太子心不在焉的結束了。
趙國公和江夏王爺、馬王府的人同太子告辭。
太子心裏想的是,他要不要準備一下,馬上帶著女人、孩子、親信們出長安城往北——去“巡視”一下北方牧場。
然後再往北、再也不迴來了,開始顛沛流離的生活。
可真到了那個時候,他還會有親信嗎?誰會再跟著一個徹底的落敗者。
他又寄希望於翠微宮那個內侍沒膽量下毒,也沒膽量揭露他,那麽他是不是還有迴頭的機會、迴到皇帝為他設計好的路子上去。
六年優渥的太子生活一朝放棄,李治已經不能坦然麵對任何一個人。
臨走前,樊鶯和麗容向太子請求,允許她們請順陽王和王妃隨去永寧坊,馬王府的客房有的是地方,也正好見一見府上今天未出席的人。
李治要騰出手來打探一下翠微宮和馬王府的動靜,覺著手裏還要握住一個籌碼才放心,他隻允許順陽王妃閻婉去馬王府,而極力將李泰留在了東宮。
“今日馬王兄未到場,寡人馬上還要再聚,就不要麻煩二王兄再走動,晚上我們兄弟兩個也好促膝長談。”
李治才沒心思與二王兄“促膝長談”,東宮馬上行動。
他不能派人直接去翠微宮,以什麽理由去翠微宮都不行,因為皇帝如果還在世的話,必然問到在這次的宮宴上李治“讓儲”的經過——到底讓沒讓?
這就不好說話了。
翠微宮那麽多的侍衛、宮人總要吃喝。
送走赴宴的人以後,李治不休息,親自出馬,帶人到民間察訪“疾苦”,當日傍晚,他在翠微宮外終於等到了翠微宮守宮署的一位外出的掌設。
這位流外八等的掌設帶著車子出宮采買,他被帶到了太子的麵前。
“寡人這些日子很忙,這次又要去鄉間訪苦,也來不及入翠微宮與寡人父皇請安,不知陛下可還安泰?”
“迴太子殿下,下官隻負責宮內的飲食、菜蔬,平時見不到陛下。”
“這就夠了,寡人就是想問你,陛下每日傳喚的膳食如何?”
掌設說,“殿下,依小臣看,陛下自丙辰日以後、都三天了,幾乎很少動筷子,餐餐端進去的飯菜大都原封不動了被內侍端出來——是原封不動啊殿下,小臣也極為擔心。但具體什麽緣故,小臣也不知道。”
丙辰日,就是李治入翠微宮、塞小瓷瓶給內侍的那天。
皇帝三天不動筷子,除了不能“吃”了,還能是什麽狀況!
這便是皇帝內侍傳遞出來的消息,內侍果然一步也不能離開,隻能以這種方式等待東宮的指示。
一切都應證了李治的判斷。
李治馬上趕迴長安,皇帝駕崩的消息不能由太子發現,陛下無詔,太子絕不會主動入宮,也絕不會搭理那個下毒的內侍,就讓他傻守著去吧。
翠微宮這件事最好由馬王或趙國公發現,他們早晚會去翠微宮的。
馬王發現翠微宮的事實後,最好於盛怒之下、一刀砍了皇帝內侍讓他沒有說話的機會,這就一了百了。
李治才不會去管,這下子,太子殿下可以穩坐釣魚台,長袖善舞,甚至還可以理直氣壯地質問一下他的馬王兄——這是怎麽一迴事?
他也不會再惹馬王府,不給他們狗急跳牆的任何、一丁丁點的借口,這時候還需要與馬王府拚武力嗎?東宮隻須做好太子、做好自己的戒備也就是了。
李治要求翠微宮掌設,今後他每次出宮來,都與東宮迴稟一下陛下的飲食,東宮自會有專人等在他們出行的道途上的,太子太關心陛下的身體了。
然後,太子隻要坐等翠微宮事發,嚴肅追查陛下的死因,以儲君的身份為陛下隆重發喪,毫無疑問地登上大唐第三任皇帝的寶座。
然後俯視萬民,接受百官朝賀,做一個好皇帝。
派去永寧坊監視馬王府的人也有消息傳到,樊鶯和麗容陪閻婉迴府後,馬王府晚上又是大宴,其樂融融、作死一般的大肆喜樂,也未見馬王出府或歸府。
這無關緊要,因為他至多也就是個馬王爺,也注定比順陽王更憋屈,趙國公也會逐漸再貼近到自己的身邊來。
而新皇會比他的父親貞觀皇帝、更善待自己的兄弟,隻要他們由衷臣服、不再培植自己的力量,那麽連順陽王也可以由郡王、化身為親王。
尚書令也依然可以是尚書令,總牧監也可以依然是總牧監,替他理政、管好馬匹,但要明白誰才是大唐——這個曠古未有的龐大帝國的第一人。
他將不再容忍薛禮躋身於左千牛衛,可以平級、或是升上一格,給薛禮個文職,用柳爽替代他的現職,這樣新皇帝就高枕無憂了。
李治是在極度放鬆中度過了戊午日的晚上,他去了崇文殿,武媚娘陪太子殿下徹夜研讀最最古老的功課,她極度放鬆,盡態極研,千嬌百媚,由衷稱讚未來的雄主。
五月十六,已未日,這是一個史書上都要記上一筆的日子。
初升的朝陽光芒萬道,照射著明德殿鎦金的瓦頂,而崇文殿後的大片青桐,遮住了投入向太極宮的朝陽。
太子殿下有令,朝會從今日起,移至東宮明德殿。
所有的朝臣不必再去承天門,那是他們在未來、新皇登基之後才要去的地方,而眼下太子當政,眾臣當然要來東宮。
為示對李泰的尊重,太子特意要求二王兄與他一同上殿。而且特別恩準,李泰不必與朝臣們一起站在殿階之下。
太子吩咐東宮宮臣,在太子高座的下一階、朝臣與太子之間擺設了座位,擺了兩個,李泰可以坐在那裏,另外一個是為他的馬王兄準備的。
無論他們坐不坐,李治都會有所得——誰敢坐在那裏,將是他今後謀算的目標。
即便他們誰都不坐,但兩隻座位就那麽一直擺在那裏,可以提醒趙國公等一班感覺良好的老臣,有兩個人的位置比他們略高。
趙國公接到了東宮的通知,早早入了東宮重明門,他與江夏王發現,原來給他們準備的凳子都沒有了。
他與江夏王爺對視一眼,感覺這件事沒法聲張,不能詢問。
這成什麽了,太子完全可以解釋說,凳子是在太極宮擺設的,朝會第一天移至明德殿,是宮臣們疏忽了,凳子也可以再擺迴來。
但趙國公發現,在朝臣與太子座位之間的殿階上,還有兩隻空座,這肯定不是為他與江夏王準備的。
因為順陽王李泰在太子的再三禮讓之下,終是沒敢坐在那裏,而是按著品秩也站到了下邊。
長孫無忌極為不爽,一眼看出太子的小把戲,他更不能吱聲了,心說你這是玩什麽呢,座位是馬王據理為我們爭來的,你換個地方就沒有了。
有兩名監察禦史依著成例、各領百官、分文武明列於兩班,隨後侍禦史奏道,“啟稟殿下,總牧監、尚書令、馬王殿下過時未到朝。”
李治問,“寡人王兄可有假送到?”
禦史硬著腦袋迴道,“迴稟太子殿下,沒、沒有,馬王殿下沒有說什麽事情,禦史台並未接到馬王府隻言。”
侍禦史負責檢舉朝會不如法者,遲到、站班站亂了次序、衣冠不整、應對失禮,都在彈劾之列。
但今天無假未到的是馬王殿下,侍禦史有些猶豫,不知要不要彈劾。
他方才迴太子的話,其實就算是把這件事當眾交待清楚了,太子總得有個迴應,到時他順情接話也就是了。
太子可不會順竿兒爬,對這件事什麽也沒說,正好讓眾人看一看馬王爺的狂傲、太子的寬容,這有什麽不好?
不過,看來馬王是有些坐不住了,他不來朝,極有可能是去了翠微宮,迴來後,隻須說一聲是皇帝在翠微宮有召見,便可掩飾。
太子冷哼一聲,暗道,“看你迴來後如何解釋!如何傳報陛下的死因。”
今日,李治自信非凡,大臣們提出來的幾件事,無論大小,都被他很快地決斷下去了。
有些事以往都要聽聽尚書令的意見,或是征詢一下趙國公等一幹老臣的意見,這一次全都免了。
散朝時,太子體貼地吩咐,“馬王兄未至,難道是永寧坊有什麽離不開的大事,去人與寡人問一問。”
很快,去永寧坊的人迴來說,馬王爺不在府中。
王妃們說,東宮宴飲那日,衛國公李靖突然病重,王爺在去東宮赴宴的途中轉去了衛國公府,這些天連王府都未迴,一直在衛國公府上呢。
李治詢問宮臣,原來衛國公府早將李靖病重的消息書麵送到東宮了,隻是李治這些天一直忙於大事,根本沒有理會。
原來是這個情況,李治慶幸自己沒有對馬王的不朝發難,馬王爺幾天不迴府地陪伴老師,看來也想學一學太子的仁孝了。
那麽,等衛國公的病一好,李治猜馬王爺一定也會去翠微宮表現了!東宮很快便可等來揭鍋的那一天。
次日,庚申日,馬王近乎於無禮,沒有隻言告假,又是一個不早朝。
在翠微宮外接應的東宮侍從,由翠微宮守宮掌設的口中得知,皇帝陛下依然未動筷子,消息更接近於確認。
柳爽馬不停蹄地招攬手下,要他們宣誓、給他們許願,李治能夠掌控的應急人力很快壯大,連朝臣們出入重明門時都看出,這裏的警戒明顯增強了。
再次日,辛酉日,馬王殿下在大臣們早已按班站好後,才姍姍來遲,大步邁入明德殿。
人們赫然發現,馬王爺的腰間挎著他那把切金斷玉的烏刀!
懷裏還抱著陳王李忠。
身後跟著馬王三妃樊鶯。
今天當值的侍禦史、還有禦史大夫蕭翼一見之下,嚇得大驚失色,大臣帶利器上朝,這可是謀反的前兆!
至於抱著孩子、帶著老婆上朝,這更是前所未有,件件大逆不道。
侍禦史惶恐不安地,冒著違製的風險,在班中探出身子來,他可不是要彈劾馬王,也不是瞧太子、不瞧趙國公,而是瞧他的主管——蕭翼。
蕭大人當眾、明確地衝侍禦史不停地皺眉、又努著嘴,不讓他吱聲。
馬王朝會遲到、抱孩子、帶王妃、帶刀上殿,這麽多的違製,東宮重明門守門的郎將不可能不知——怎麽放進來的?
趙國公也極度吃驚,但他知道馬王突然冒上來,今天注定不是個平靜的朝會,長孫大人看向對麵的老兒子長孫潤,看到長孫潤居然麵不改色,在眾多臉色發白的朝臣當中是個異類。
這麽說,這小子一定清楚馬王爺今日的戲文,趙國公再細看長孫潤,在兵部侍郎的袍服之下,竟然穿著軟甲!
完了完了,要出大事了,長孫無忌後悔這兩日也沒去翠微宮看一看皇帝,很明顯,馬王今天有事!而他將會不打折扣地支持馬王。
太子強穩住心神,以平靜的語調問道,“王兄,今日你可有些古怪,但陳王,你怎麽敢讓你三伯父抱著,還不快些與寡人下來!”
陳王李忠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合,有些緊張,他躲在馬王的懷裏不下來,父親說了也不下來。
馬王說道,“太子殿下,本王今天這個樣子,殿下一定很想知道為什麽,”他示意樊鶯,“把聖旨拿出來。”
三王妃樊鶯一身的胡服打扮,腳下蹬著一雙鹿皮靴,身上幹淨利落,腰間圍著很特別的一條革帶,帶扣上鑲著一顆紅寶石。
她聞言,從懷中掏出一軸黃綾子麵的聖旨,展開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