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牧場西村,蘇殷和李婉清先去看了蠶事房,再去了織綾場,中午時就去麗容和麗藍的父母那裏蹭飯,恰好麗藍也在。
自上一次在酒桌上拿筷子擲過麗藍後,蘇殷是第一次見到麗藍,但她看麗藍仿佛並沒往心上去,對蘇殷和李婉清說,謝家兄弟一起到溫湯池子上開了一間單間兒。
麗藍問,“聽說謝大花了錢,但你們怎麽不管謝廣呢?金蓮不知道?”
婉清說,“峻去了交河縣公幹,家裏這些女人們如何管得了。”
而蘇殷說,“我就更不成了,不公事公辦便是徇私,公事公辦的話金蓮那裏不好見麵,再說謝廣的事讓我怎麽問?羞都羞死了。”
說著,不由地想起拿筷子擲麗藍的那晚,高峻跑到自己房間去、伸手到被子裏亂摸的情形,蘇殷的臉不由地就紅起來。
麗藍奇怪,“怎麽她過門這麽久,說說這個也不好意思。”
吃過飯,三人一起往東村去,看到謝廣騎著高頭大馬,穿著體麵地又往西州去,婉清問,“大哥,大嫂呢?”
謝廣道,“我管她!事是她惹的,再說牢裏好吃好喝,沒什麽不好。”
……
交河縣,西州大都督高峻和三夫人一到,便要縣令劉文丞給他們找一個叫“假大棍”的人,而且劃定了尋人的範圍——就從賈家村找起。
劉文丞不敢怠慢,吩咐手底下拿來了該鄉戶籍底帳給高大人過目。
天下各縣在子、午、卯、酉之年定戶時,所有的戶籍名冊都要手抄三份,按著民戶所在之鄉裝訂成冊,騎縫皆須注明“某州某縣某鄉某年籍,用印、裝訂之後,一份送尚書省、州裏留一份、縣裏也留一份。
到這裏也就看出來了,高峻要察找一個人,根本不須親自跑到交河縣來,隻要坐在府衙裏發句話,戶曹羅得刀就辦到了。
正好,羅得刀那些手下偏偏就是查不到此人,按著“假”即是“賈”姓的讀音來查,居然也查不到。於是,為了躲著謝大,高峻這才與樊鶯跑下來。
此時,交河縣的那些文吏們將賈家村的戶籍冊子拿來查找,還是查不到。劉文丞提醒高大都督,“會不會已經死了呢?再找三年前的底帳看。”
還是沒有。
劉縣令問,“都督,不知你要找的此人有多大年紀,再說,聽這名字恐怕就是個外號,下官這就派人去該鄉打聽一下。”
高峻哪裏知道這個“假大棍”何許人?更不知他年紀了。到此時,就連賈家村有沒有這個人也值得懷疑,莫非是婆子記錯了?
但他不放棄,吩咐劉文丞道,“外號倒真有可能,劉大人若不知,我倒想起一個人來,他以前在交河縣人頭熟得很,可以叫來問問。”
劉文丞立刻想起都督所說的,是已去沙丫城金礦任管事的陳捕頭,“大人你是說陳國軍?隻是眼下陳大人已不在下官手下了啊。”
高峻不以為然,“多派些人、騎快馬日夜兼程,拿我大都督的名刺去沙丫城金礦上,叫他速來交河縣。”
然後,又吩咐道,“劉大人你且忙你的,隻須讓人把賈家村的名冊送到交河驛館去,我與夫人反正也不急,一邊等陳大人,一邊慢慢翻閱。”
劉縣令想好好地招待大都督一番,但大都督看來是真有事,根本不給他這個麵子,與樊鶯去了交河驛館。
劉文丞趕忙吩咐人,將賈家村全部的戶籍帳冊找齊了,給高大人送到驛館去。他對於在自已的治下找一個大都督要的人都找不到,感到十分惶恐。
大都督和三夫人離開後,劉文丞吩咐,“所有能動的人,都給本官去賈家村找,要挖地三尺,本村挖不到挖鄰村!”
人們紛紛行動起來。
而高峻和樊鶯卻不像嘴上所說的那樣急,兩人從交河縣衙出來後,先到大街上轉了轉、再去麗藍的溫湯旅舍開單間泡過了澡、在臨街的鋪子上吃過了飯、這才轉迴了驛館來。
高峻本以為劉文丞送來的戶冊不會有多少,侯君集貞觀十四年平定高昌國,交河縣納入大唐版圖後、輪上定戶的年份也就是三次:
分別是貞觀十四年庚子年、貞觀十七年癸卯年、貞觀二十年也就是今年,丙午年。他和樊鶯想,一個鄉的戶冊,就算是三年的全都拿來,還能有多少?
但到驛館中一看就傻了眼,根本不像是他們想像的那樣。鼓鼓囊囊的足有兩大包,裏麵不但有賈家村三次定戶後核定的戶冊,各種最初與定戶有關的文書也都成卷地被縣裏送來了。
比如,裏麵就有鄉中每個戶主,在曆次定戶之年親筆寫下的“手實”,也都裝訂成冊,十分的規矩。
“手實”是按著成例,由民戶自已陳述本戶人口和田畝的文書,值得注意的是,手實中對人口的年歲、生死、田畝的數目記載極為詳細,末尾都寫有陳述人“如有隱漏,願受違敕之罪”之類的保證語,並都簽字畫押。
高峻隨手翻開一卷,打開看其中一條,上邊寫著:戶主,賈君政,年四十七(衙士),兄弟賈小欽,年二十一(白丁),賃房住,有冬粟五頃,定下上戶。
高峻當時頭就大了,這都什麽和什麽啊,再看樊鶯,臉上也是同樣的表情,這可比打打殺殺的難多了。
但再把這些帳冊給劉文丞送迴,也沒個結果,大都督和三夫人覺著臉上就不大好看。高峻對樊鶯道,等天黑、閉城之前,我們一人一包帶著,到牧場村去找人幫忙。
樊鶯問,“讓誰幫忙?”
高峻道,“蘇殷,我猜她此時一定在牧場村。”
樊鶯問,“哪有這樣巧,蘇姐姐若是不在怎麽辦?”
高峻道,“不在,隻有我們兩人,家中不是更清靜?”兩人捱到天擦黑,鎖了客房門,每人提了一包出門上馬,趕在關城之前出來,往牧場村而來。
在路上,樊鶯還不大相信,怎麽蘇姐姐就會在牧場村?高峻也不解釋,等他們迴到村子裏,也不去西村的公事房,便看到新村自家的院子裏透著燈光。
兩人叫門,有女護衛從門房中出來開門,院子裏果然停著蘇殷的馬車,而樓中走出來的正是蘇殷和李婉清兩個人。
她們白天在蠶事房、織綾場忙過之後,晚上時婉清在西村蘇殷的公事房裏沒有被褥,於是便做伴迴新村來。這裏一應用具、被褥齊全,隻是比往日裏有些肅靜。
她們才想睡個好覺,高峻和樊鶯就從交河縣迴來了。
於是,新村的家裏,二樓上燈火通明,蘇殷、李婉清兩個也一起幫著查找。
這次就找對了人了,蘇司馬對於戶籍之事十分的在行,對高峻有問必答。
她說,武德六年開始定戶等時,隻劃分為上中下三等。但貞觀九年時改為九等。依照習慣,將各等再一分為三,形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至下下九等,這個法子一直傳續至今,成為通行的“定式”。
“貞觀九年時,就有的人為了從‘中下’戶、定成個‘下上’戶,不惜變賣財產。”
牧場西村,蘇殷和李婉清先去看了蠶事房,再去了織綾場,中午時就去麗容和麗藍的父母那裏蹭飯,恰好麗藍也在。
自上一次在酒桌上拿筷子擲過麗藍後,蘇殷是第一次見到麗藍,但她看麗藍仿佛並沒往心上去,對蘇殷和李婉清說,謝家兄弟一起到溫湯池子上開了一間單間兒。
麗藍問,“聽說謝大花了錢,但你們怎麽不管謝廣呢?金蓮不知道?”
婉清說,“峻去了交河縣公幹,家裏這些女人們如何管得了。”
而蘇殷說,“我就更不成了,不公事公辦便是徇私,公事公辦的話金蓮那裏不好見麵,再說謝廣的事讓我怎麽問?羞都羞死了。”
說著,不由地想起拿筷子擲麗藍的那晚,高峻跑到自己房間去、伸手到被子裏亂摸的情形,蘇殷的臉不由地就紅起來。
麗藍奇怪,“怎麽她過門這麽久,說說這個也不好意思。”
吃過飯,三人一起往東村去,看到謝廣騎著高頭大馬,穿著體麵地又往西州去,婉清問,“大哥,大嫂呢?”
謝廣道,“我管她!事是她惹的,再說牢裏好吃好喝,沒什麽不好。”
……
交河縣,西州大都督高峻和三夫人一到,便要縣令劉文丞給他們找一個叫“假大棍”的人,而且劃定了尋人的範圍——就從賈家村找起。
劉文丞不敢怠慢,吩咐手底下拿來了該鄉戶籍底帳給高大人過目。
天下各縣在子、午、卯、酉之年定戶時,所有的戶籍名冊都要手抄三份,按著民戶所在之鄉裝訂成冊,騎縫皆須注明“某州某縣某鄉某年籍,用印、裝訂之後,一份送尚書省、州裏留一份、縣裏也留一份。
到這裏也就看出來了,高峻要察找一個人,根本不須親自跑到交河縣來,隻要坐在府衙裏發句話,戶曹羅得刀就辦到了。
正好,羅得刀那些手下偏偏就是查不到此人,按著“假”即是“賈”姓的讀音來查,居然也查不到。於是,為了躲著謝大,高峻這才與樊鶯跑下來。
此時,交河縣的那些文吏們將賈家村的戶籍冊子拿來查找,還是查不到。劉文丞提醒高大都督,“會不會已經死了呢?再找三年前的底帳看。”
還是沒有。
劉縣令問,“都督,不知你要找的此人有多大年紀,再說,聽這名字恐怕就是個外號,下官這就派人去該鄉打聽一下。”
高峻哪裏知道這個“假大棍”何許人?更不知他年紀了。到此時,就連賈家村有沒有這個人也值得懷疑,莫非是婆子記錯了?
但他不放棄,吩咐劉文丞道,“外號倒真有可能,劉大人若不知,我倒想起一個人來,他以前在交河縣人頭熟得很,可以叫來問問。”
劉文丞立刻想起都督所說的,是已去沙丫城金礦任管事的陳捕頭,“大人你是說陳國軍?隻是眼下陳大人已不在下官手下了啊。”
高峻不以為然,“多派些人、騎快馬日夜兼程,拿我大都督的名刺去沙丫城金礦上,叫他速來交河縣。”
然後,又吩咐道,“劉大人你且忙你的,隻須讓人把賈家村的名冊送到交河驛館去,我與夫人反正也不急,一邊等陳大人,一邊慢慢翻閱。”
劉縣令想好好地招待大都督一番,但大都督看來是真有事,根本不給他這個麵子,與樊鶯去了交河驛館。
劉文丞趕忙吩咐人,將賈家村全部的戶籍帳冊找齊了,給高大人送到驛館去。他對於在自已的治下找一個大都督要的人都找不到,感到十分惶恐。
大都督和三夫人離開後,劉文丞吩咐,“所有能動的人,都給本官去賈家村找,要挖地三尺,本村挖不到挖鄰村!”
人們紛紛行動起來。
而高峻和樊鶯卻不像嘴上所說的那樣急,兩人從交河縣衙出來後,先到大街上轉了轉、再去麗藍的溫湯旅舍開單間泡過了澡、在臨街的鋪子上吃過了飯、這才轉迴了驛館來。
高峻本以為劉文丞送來的戶冊不會有多少,侯君集貞觀十四年平定高昌國,交河縣納入大唐版圖後、輪上定戶的年份也就是三次:
分別是貞觀十四年庚子年、貞觀十七年癸卯年、貞觀二十年也就是今年,丙午年。他和樊鶯想,一個鄉的戶冊,就算是三年的全都拿來,還能有多少?
但到驛館中一看就傻了眼,根本不像是他們想像的那樣。鼓鼓囊囊的足有兩大包,裏麵不但有賈家村三次定戶後核定的戶冊,各種最初與定戶有關的文書也都成卷地被縣裏送來了。
比如,裏麵就有鄉中每個戶主,在曆次定戶之年親筆寫下的“手實”,也都裝訂成冊,十分的規矩。
“手實”是按著成例,由民戶自已陳述本戶人口和田畝的文書,值得注意的是,手實中對人口的年歲、生死、田畝的數目記載極為詳細,末尾都寫有陳述人“如有隱漏,願受違敕之罪”之類的保證語,並都簽字畫押。
高峻隨手翻開一卷,打開看其中一條,上邊寫著:戶主,賈君政,年四十七(衙士),兄弟賈小欽,年二十一(白丁),賃房住,有冬粟五頃,定下上戶。
高峻當時頭就大了,這都什麽和什麽啊,再看樊鶯,臉上也是同樣的表情,這可比打打殺殺的難多了。
但再把這些帳冊給劉文丞送迴,也沒個結果,大都督和三夫人覺著臉上就不大好看。高峻對樊鶯道,等天黑、閉城之前,我們一人一包帶著,到牧場村去找人幫忙。
樊鶯問,“讓誰幫忙?”
高峻道,“蘇殷,我猜她此時一定在牧場村。”
樊鶯問,“哪有這樣巧,蘇姐姐若是不在怎麽辦?”
高峻道,“不在,隻有我們兩人,家中不是更清靜?”兩人捱到天擦黑,鎖了客房門,每人提了一包出門上馬,趕在關城之前出來,往牧場村而來。
在路上,樊鶯還不大相信,怎麽蘇姐姐就會在牧場村?高峻也不解釋,等他們迴到村子裏,也不去西村的公事房,便看到新村自家的院子裏透著燈光。
兩人叫門,有女護衛從門房中出來開門,院子裏果然停著蘇殷的馬車,而樓中走出來的正是蘇殷和李婉清兩個人。
她們白天在蠶事房、織綾場忙過之後,晚上時婉清在西村蘇殷的公事房裏沒有被褥,於是便做伴迴新村來。這裏一應用具、被褥齊全,隻是比往日裏有些肅靜。
她們才想睡個好覺,高峻和樊鶯就從交河縣迴來了。
於是,新村的家裏,二樓上燈火通明,蘇殷、李婉清兩個也一起幫著查找。
這次就找對了人了,蘇司馬對於戶籍之事十分的在行,對高峻有問必答。
她說,武德六年開始定戶等時,隻劃分為上中下三等。但貞觀九年時改為九等。依照習慣,將各等再一分為三,形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至下下九等,這個法子一直傳續至今,成為通行的“定式”。
“貞觀九年時,就有的人為了從‘中下’戶、定成個‘下上’戶,不惜變賣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