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高審行瑟瑟抖,大概是秋季的雨後天氣涼爽、而且身上濕透的緣故。
但真正的空虛恐怕是來自於刺史的內心。大雨一下子淤掉黔州四十一眼鹽井中的十四眼,這個責任連他也承擔不起。
他茫然四顧,目光所到之處除了奔忙了一夜的疲勞人群,一點能給他帶來支撐的東西都沒有。
他看到了西州長史蘇殷的衛隊和馬車停下,隨後她從車中下來,小心地撩起絲質的裙擺,然後站到沒有泥水的高處,往一片狼籍的工地上看。
她看不到黔州刺史,此刻刺史大人渾身的泥汙,泯然眾人,一點都不出眾。反倒是這位西州的女長史,在雨後清新清爽的清晨中光彩四射,仿佛這次難得的放晴便是她帶來的。
有個人衝這邊搖著手喊道,“蘇長史,刺史大人在這裏!”
蘇殷順了人聲看過去,出聲叫喊的是馬洇,他原來那身從九品下階的官袍也沒有了,身上是普通鹽井民役的打扮。在馬洇的旁邊,蘇殷總算看到了一身泥水的刺史大人。
她想過去見禮,但地下到處泥汙,竟然沒有一點可以下腳的地方,試了幾次,總是連兩步也邁不出去。她提著裙子站在原地,左右為難。
最後還是刺史大人垂了頭踱了過來。蘇殷道,“父親大人,沿路過來,幾乎沒有看到一片好地,這裏鹽井如何?”
“十四眼井,已經淤廢了!”刺史大人說。
“為什麽會有這麽多?”蘇殷吃驚地道,“兒媳聽李引大人說,他在雨勢變大之前兩天曾經到這裏來過一趟,責令澎水縣以土袋圍壩、保護鹽井,怎麽我一隻土袋都看不見?”
高審行吃驚地問道,“竟然會有這事!”他扭迴頭,惡狠狠地衝人群裏叫道,“張佶!”
澎水縣縣令張佶聞聲快步跑過來,此時他的袍子同樣麵目全非。
刺史問,“李大人安排的護井大事,你們澎水縣怎敢不做,難道兩天時間還備不齊這些土袋麽?你這樣瀆職怠政,我看你如何向本官交待!”
張佶誠惶誠恐,刺史拋出來的這頂大帽子他是戴不起的,“可是,刺史大人,卑職記得……當時李引是來過,但那時他的‘六縣都水使’似乎已被刺史大人停了職,卑職總不能誰的話都聽,為此還曾專門到刺史府去請大人的示下……”
高審行想起來了,張佶總共去見過自己兩次,第二次去時,自己連李引的都濡縣令一職也停了。
但他不想放過這個顯而易見的頂缸者,於是不等張佶說完便嗬斥道,“蠢材!大雨在即,你無保井良策也情有可原,但李引向你提出了好辦法你還不聽,偏偏拘泥於什麽官職,這就是你的不是了!難道你一個六品的官員,就不知從善如流的道理,我倒要看你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
說完,刺史大人並不給張縣令辯解的機會,一甩袖子迴府去了。張佶的額上立時滲出一層豆大的汗珠子。
刺史大人臨走前,吩咐黔州各縣的縣令,從察清本縣雨災的損失,之後要親到刺史府向他稟報。
蘇殷沒走,她雖然是西州長史,但黔州總共四十一眼鹽井,因為這場雨淤掉了十四眼,這次的婁子捅大了!
刺史大人如何上報今年唯一的一次大雨的損失,她說不大好,但是長安的皇帝陛下聽到這件事後的吃驚表情,仿佛她已然看到了。
她不大好估量刺史大人目前的心情,她的心情就已然不好了——以西州長史的身份到黔州協助抗旱,眼看勝利在望,然後在一場大雨前功虧一簣。
她心亂如麻,不知道是趕迴都濡縣去與婆婆和崔嫣商量一下好,還是趕迴黔州刺史府、去參與一場可以預見的傾軋。
山南西院的官員們沒能阻擋住黔州刺史盛怒中的離去,卻截住了西州長史,一位官員道,“長史大人,黔州的抗旱抗到這個局麵,不知你打算讓我們巡鹽院怎麽向長安交待?”
蘇殷本來想上車去都濡縣,此時隻好停下,反問道,“這位大人,你有什麽好見解麽?”
那人迴身,手指著不遠處的山上說,“長史大人,淤了鹽井的泥沙可都是從山上衝下來的,往年也有過這樣大的雨,為什麽今年便淤了十四眼井?依下官看都是因開荒而起。”
邊兒上有鹽井上的民役在交頭結耳,讚同這位巡鹽官員的話。
蘇殷心煩意亂,不知他這番話若講到長安去會有什麽結果,但往年的雨有多大、她又沒有在鹽井上的切身體會。
她與李承乾在黔州的一年,即便偶然有些風雨,也隻是在她的心中憑添了淒苦愁緒,誰會想到鹽井!
山南西院與黔州刺史府所管的不同,兩邊隻在鹽務上有交叉。
山南西院共管轄著黔州鹽井四十一眼,成州一眼,果州、郎州、開州、通州鹽井一百二十三眼,總共一百六十五眼鹽井。
而涉及到黔州的隻有澎水縣四十一眼井。西院巡鹽使的品階雖然低於黔州刺史,但單純在鹽務上來說,巡鹽使所管的範圍又大過了一州之刺史。
因而這位鹽官抓住澎水縣淤井事件,沒輕沒重地向一位西州來的女長史難,也就可以理解了。
蘇殷問,“那麽,山南西院對其他各州的鹽井損失有沒有個估量?”
鹽官說,“下官告訴你吧,蘇大人,其餘各地在大雨一起,便不斷地有消息報上來……除了你們黔州,各州沒有一眼井淤廢!!後來有沒有淤廢的下官說不好,但雨已停了,本官估計也沒有。”
蘇殷道,“這也不能說明什麽吧,有道是十裏不同天,也許黔州這裏的雨大過別處,黔州開荒是陛下認可的,大人萬不可輕往此事上推諉。”
對方不以為然,說自大雨一起,他便滯留在了澎水縣,雨也不算曆年來最大的——往年雨比這大時也沒有淤了井——那麽淤井的原因幾乎就可以斷定,是黔州開荒造成的。
蘇殷聞之變色,提醒他不可亂說。
鹽官早就知道眼前這位蘇長史的身份,那是西州大都督的八夫人、黔州刺史的兒媳。但這次責任重大,他也顧不得了,“總之泥沙就是順著山穀衝下來的!”
蘇殷迴身指著她和麗容、崔夫人栽種的那片桕樹林,笑著對他道,“可是大人你看,這片桕樹林所處的地勢更低,怎麽一點泥沙也沒衝過來?”
高審行瑟瑟抖,大概是秋季的雨後天氣涼爽、而且身上濕透的緣故。
但真正的空虛恐怕是來自於刺史的內心。大雨一下子淤掉黔州四十一眼鹽井中的十四眼,這個責任連他也承擔不起。
他茫然四顧,目光所到之處除了奔忙了一夜的疲勞人群,一點能給他帶來支撐的東西都沒有。
他看到了西州長史蘇殷的衛隊和馬車停下,隨後她從車中下來,小心地撩起絲質的裙擺,然後站到沒有泥水的高處,往一片狼籍的工地上看。
她看不到黔州刺史,此刻刺史大人渾身的泥汙,泯然眾人,一點都不出眾。反倒是這位西州的女長史,在雨後清新清爽的清晨中光彩四射,仿佛這次難得的放晴便是她帶來的。
有個人衝這邊搖著手喊道,“蘇長史,刺史大人在這裏!”
蘇殷順了人聲看過去,出聲叫喊的是馬洇,他原來那身從九品下階的官袍也沒有了,身上是普通鹽井民役的打扮。在馬洇的旁邊,蘇殷總算看到了一身泥水的刺史大人。
她想過去見禮,但地下到處泥汙,竟然沒有一點可以下腳的地方,試了幾次,總是連兩步也邁不出去。她提著裙子站在原地,左右為難。
最後還是刺史大人垂了頭踱了過來。蘇殷道,“父親大人,沿路過來,幾乎沒有看到一片好地,這裏鹽井如何?”
“十四眼井,已經淤廢了!”刺史大人說。
“為什麽會有這麽多?”蘇殷吃驚地道,“兒媳聽李引大人說,他在雨勢變大之前兩天曾經到這裏來過一趟,責令澎水縣以土袋圍壩、保護鹽井,怎麽我一隻土袋都看不見?”
高審行吃驚地問道,“竟然會有這事!”他扭迴頭,惡狠狠地衝人群裏叫道,“張佶!”
澎水縣縣令張佶聞聲快步跑過來,此時他的袍子同樣麵目全非。
刺史問,“李大人安排的護井大事,你們澎水縣怎敢不做,難道兩天時間還備不齊這些土袋麽?你這樣瀆職怠政,我看你如何向本官交待!”
張佶誠惶誠恐,刺史拋出來的這頂大帽子他是戴不起的,“可是,刺史大人,卑職記得……當時李引是來過,但那時他的‘六縣都水使’似乎已被刺史大人停了職,卑職總不能誰的話都聽,為此還曾專門到刺史府去請大人的示下……”
高審行想起來了,張佶總共去見過自己兩次,第二次去時,自己連李引的都濡縣令一職也停了。
但他不想放過這個顯而易見的頂缸者,於是不等張佶說完便嗬斥道,“蠢材!大雨在即,你無保井良策也情有可原,但李引向你提出了好辦法你還不聽,偏偏拘泥於什麽官職,這就是你的不是了!難道你一個六品的官員,就不知從善如流的道理,我倒要看你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
說完,刺史大人並不給張縣令辯解的機會,一甩袖子迴府去了。張佶的額上立時滲出一層豆大的汗珠子。
刺史大人臨走前,吩咐黔州各縣的縣令,從察清本縣雨災的損失,之後要親到刺史府向他稟報。
蘇殷沒走,她雖然是西州長史,但黔州總共四十一眼鹽井,因為這場雨淤掉了十四眼,這次的婁子捅大了!
刺史大人如何上報今年唯一的一次大雨的損失,她說不大好,但是長安的皇帝陛下聽到這件事後的吃驚表情,仿佛她已然看到了。
她不大好估量刺史大人目前的心情,她的心情就已然不好了——以西州長史的身份到黔州協助抗旱,眼看勝利在望,然後在一場大雨前功虧一簣。
她心亂如麻,不知道是趕迴都濡縣去與婆婆和崔嫣商量一下好,還是趕迴黔州刺史府、去參與一場可以預見的傾軋。
山南西院的官員們沒能阻擋住黔州刺史盛怒中的離去,卻截住了西州長史,一位官員道,“長史大人,黔州的抗旱抗到這個局麵,不知你打算讓我們巡鹽院怎麽向長安交待?”
蘇殷本來想上車去都濡縣,此時隻好停下,反問道,“這位大人,你有什麽好見解麽?”
那人迴身,手指著不遠處的山上說,“長史大人,淤了鹽井的泥沙可都是從山上衝下來的,往年也有過這樣大的雨,為什麽今年便淤了十四眼井?依下官看都是因開荒而起。”
邊兒上有鹽井上的民役在交頭結耳,讚同這位巡鹽官員的話。
蘇殷心煩意亂,不知他這番話若講到長安去會有什麽結果,但往年的雨有多大、她又沒有在鹽井上的切身體會。
她與李承乾在黔州的一年,即便偶然有些風雨,也隻是在她的心中憑添了淒苦愁緒,誰會想到鹽井!
山南西院與黔州刺史府所管的不同,兩邊隻在鹽務上有交叉。
山南西院共管轄著黔州鹽井四十一眼,成州一眼,果州、郎州、開州、通州鹽井一百二十三眼,總共一百六十五眼鹽井。
而涉及到黔州的隻有澎水縣四十一眼井。西院巡鹽使的品階雖然低於黔州刺史,但單純在鹽務上來說,巡鹽使所管的範圍又大過了一州之刺史。
因而這位鹽官抓住澎水縣淤井事件,沒輕沒重地向一位西州來的女長史難,也就可以理解了。
蘇殷問,“那麽,山南西院對其他各州的鹽井損失有沒有個估量?”
鹽官說,“下官告訴你吧,蘇大人,其餘各地在大雨一起,便不斷地有消息報上來……除了你們黔州,各州沒有一眼井淤廢!!後來有沒有淤廢的下官說不好,但雨已停了,本官估計也沒有。”
蘇殷道,“這也不能說明什麽吧,有道是十裏不同天,也許黔州這裏的雨大過別處,黔州開荒是陛下認可的,大人萬不可輕往此事上推諉。”
對方不以為然,說自大雨一起,他便滯留在了澎水縣,雨也不算曆年來最大的——往年雨比這大時也沒有淤了井——那麽淤井的原因幾乎就可以斷定,是黔州開荒造成的。
蘇殷聞之變色,提醒他不可亂說。
鹽官早就知道眼前這位蘇長史的身份,那是西州大都督的八夫人、黔州刺史的兒媳。但這次責任重大,他也顧不得了,“總之泥沙就是順著山穀衝下來的!”
蘇殷迴身指著她和麗容、崔夫人栽種的那片桕樹林,笑著對他道,“可是大人你看,這片桕樹林所處的地勢更低,怎麽一點泥沙也沒衝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