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蓄水池的三道出水眼正在池子的底部,此時三個閘門大敞四開,巨大壓力下的三道水龍像射箭一樣噴湧而出!李引跳下池台,奮力往下壓關閘門,水濺了一身,當時便都濕透了。
石城縣的縣令跑來幫忙,李引大聲對他道,“怎不下山搜尋那些民役?”
縣令道,“信寧縣令王大人,還有我的兩名手下已經去了。”
他們總算控製了水勢,兩個人渾身精濕坐下來喘氣,石城縣令道,“豈有此理,一定要抓了嚴辦。”
他們慢慢地下山來,沿途的石渠因為瞬間排不開如此巨大的水量,江水衝出石渠,裹挾著渠邊開墾後鬆散的砂石泥土,然後再衝迴到下邊的石渠裏,有很長一段石渠被泥沙淤堵了。
而剛剛還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地上一片狼籍,信寧縣令帶著人,抬著三四個滿臉是血的民役上來,有個人還昏迷著。
丫環與蘇殷跑上來,問李引山上的情況,李引無語。
蘇殷氣憤難當,也是一句話都說不出。那些人上山後就發生了這件意外,那麽跑不出是這些人所為。
她們忙著救護那些受傷民役,安排人將他們抬下山去醫治,蘇長史安慰他們說,不必擔心治傷的花費,所有的治病錢自由她來出。那些傷者、兩位縣令不住感謝。
但水貫通的工程,卻不得不停滯下來。
李引不走,把剩下的驚魂不定的民役們收攏起來,要接著再幹。但此時的工地上一片泥濘,有不少人的工具也都掩埋在泥沙中了。
丫環勸李引,“不如等過一天再幹,那時地上也幹燥些了。”
可李引說,“天時不等人,拖一天便耽擱一天莊稼的長勢,再說,這些兩縣來的民役聚起來總不容易,今天放走,明天又說不好了。”
蘇殷聽了很是感動,她拍拍手對那些去留兩難的兩縣民役們道,“眾位鄉親!李大人有這樣的打算,還不是為著我們各縣的收成,我們總該齊心去做!但今天你們都累過了,不好強迫,但隻要留下來接著幹的,津補加倍、半夜時每人兩塊蒸餅、一壺酒做宵夜!”
西州女長史是管錢的,兜兒裏有的是錢,人家外來的女子都如此,何況本地人!人們刹那間情緒即齊刷刷地上來,喊道,“李大人不走,我們就不走,幹完為止!”
丫環看著李引臉上初時的焦慮,也替他焦慮在心。此時聽了蘇殷的話,再看李大人緊皺的眉頭也舒展開來,她摟了蘇殷興奮地對她道,“蘇長史,你真厲害!”
天黑時,人們不走,點起鬆明子接著幹,工程的進度用不到半夜即可完工,但蘇殷道,“就算早完工,宵夜錢也會給大家帶著!”
人們歡唿,幹勁兒更足。
但從山下有兩名刺史府的傳信差役趕過來,高聲對李引道,“刺史大人讓李大人、蘇長史及兩縣縣令速去府衙,大人要詢問工地上毆打、射傷民役之事!不得有誤!”
所有的人都是一愣,不知這裏的事怎麽如此快就到了刺史大人的耳朵裏。
可工地上石渠貫通隻差最後一截兒,萬一這些人走了,隻留些民役在,再有人搗亂就全耽誤了。
兩位縣令麵露難色,都去看李引和蘇殷,李引咬咬牙道,“幹完才走。”幾人點頭,督促著底下快幹。
不到戌時,水渠貫通了。
蘇殷長史叫兩縣縣令記下出工的民役姓名,宵夜錢也一並加入到當天的津補中,留待天明後發放。之後,幾位官員、丫環起身迴黔州府,民役們收拾著迴本縣。
……
幾個人一進刺史府的大門,便看到澎水縣的縣令張佶,正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團團亂轉。張佶看到他們,上前埋怨道,“李大人,你沒接到刺史傳令麽?怎麽這會兒才到?刺史大人都發火了!”
李引不理他徑直往裏走。但蘇殷問張佶,“張大人,白天任哪兒找你不到,工地上亂成一團,現在你來的倒快!”
張佶不敢頂撞蘇殷,先是吃驚地詢問工地上的情況,再委屈地道,“長史大人,下官一直在刺史大人這裏商量抗旱的大事,何曾離開過半步!”
但李引、蘇殷、兩位縣令、丫環,已經頭也不迴地走進去了。張佶無聲地笑笑,隨後跟進來,想像著馬上就要開場的大戲。
在張佶看來,馬洇連夜給自己看的那封西州密信,刺史大人一定看過了。他有個預感,刺史不好遷怒於自己的夫人,但李引的好日子八成到頭了。
他絕不會像馬洇那樣把自己置於不能轉身的境地,但今天的事情自己躲開的恰是時候,仿佛刺史大人一早招自己過來,就是有這個意思似的。
刺史的麵前站滿了人,張佶、馬洇、李引、蘇殷、石城、信寧縣兩位縣令,丫環也在。而那個腿部中箭的澎水縣民役,是除了刺史大人之外,唯一獲準坐著的人。
高審行威嚴地沉聲問,“李大人,是怎麽迴事?”他指了指傷者。
李引看了看他,怒道,“你好大膽,擾亂工程,放水衝渠,難道想惡人先告狀麽?”那人哭喪著臉衝刺史喊道,“大人替我做主,小人從那裏路過,不由分說被人射倒,這位大人所說的放水衝渠之事,小人哪裏知道!”
刺史仿佛剛剛聽說有人放水,便問,“還有這事?是怎麽個來龍去脈?引水工程涉關黔州年景,不能有半絲馬虎,當時哪位大人在場?還不快快講來!”
蘇殷發現,刺史大人今天的話明顯有著與以往不同的站位,搗亂之人坐著信口開河,而這些官員們人人站著像是受審。
李引:大人,今天下官在澎水山上率領著石城、信寧兩縣民役最後貫通石渠,就來了一幫澎水縣民役攪擾施工。
張佶:李大人你等等,據本官所知,今天在山上並無我縣民役,那些人是哪裏來的,你會不會搞錯了!
李引:張大人你難道忘了,昨天我就約好你與另兩縣縣令大人到山上開工,張大人你也說好帶人過去,怎麽你人不到,反倒這樣說?
張佶:李大人,看來你是忙忘了,本官怎麽不記得你約過本官。今天一整天,本官即被刺史大人招來,商量六縣引水事宜。
丫環:張大人,什麽時候六縣引水事宜輪到你來操心了,難道在黔州沒有“六縣都水使”麽?水渠隻差最後貫通,有什麽引水事宜還須你一個大官一天來商量?
:。:
蓄水池的三道出水眼正在池子的底部,此時三個閘門大敞四開,巨大壓力下的三道水龍像射箭一樣噴湧而出!李引跳下池台,奮力往下壓關閘門,水濺了一身,當時便都濕透了。
石城縣的縣令跑來幫忙,李引大聲對他道,“怎不下山搜尋那些民役?”
縣令道,“信寧縣令王大人,還有我的兩名手下已經去了。”
他們總算控製了水勢,兩個人渾身精濕坐下來喘氣,石城縣令道,“豈有此理,一定要抓了嚴辦。”
他們慢慢地下山來,沿途的石渠因為瞬間排不開如此巨大的水量,江水衝出石渠,裹挾著渠邊開墾後鬆散的砂石泥土,然後再衝迴到下邊的石渠裏,有很長一段石渠被泥沙淤堵了。
而剛剛還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地上一片狼籍,信寧縣令帶著人,抬著三四個滿臉是血的民役上來,有個人還昏迷著。
丫環與蘇殷跑上來,問李引山上的情況,李引無語。
蘇殷氣憤難當,也是一句話都說不出。那些人上山後就發生了這件意外,那麽跑不出是這些人所為。
她們忙著救護那些受傷民役,安排人將他們抬下山去醫治,蘇長史安慰他們說,不必擔心治傷的花費,所有的治病錢自由她來出。那些傷者、兩位縣令不住感謝。
但水貫通的工程,卻不得不停滯下來。
李引不走,把剩下的驚魂不定的民役們收攏起來,要接著再幹。但此時的工地上一片泥濘,有不少人的工具也都掩埋在泥沙中了。
丫環勸李引,“不如等過一天再幹,那時地上也幹燥些了。”
可李引說,“天時不等人,拖一天便耽擱一天莊稼的長勢,再說,這些兩縣來的民役聚起來總不容易,今天放走,明天又說不好了。”
蘇殷聽了很是感動,她拍拍手對那些去留兩難的兩縣民役們道,“眾位鄉親!李大人有這樣的打算,還不是為著我們各縣的收成,我們總該齊心去做!但今天你們都累過了,不好強迫,但隻要留下來接著幹的,津補加倍、半夜時每人兩塊蒸餅、一壺酒做宵夜!”
西州女長史是管錢的,兜兒裏有的是錢,人家外來的女子都如此,何況本地人!人們刹那間情緒即齊刷刷地上來,喊道,“李大人不走,我們就不走,幹完為止!”
丫環看著李引臉上初時的焦慮,也替他焦慮在心。此時聽了蘇殷的話,再看李大人緊皺的眉頭也舒展開來,她摟了蘇殷興奮地對她道,“蘇長史,你真厲害!”
天黑時,人們不走,點起鬆明子接著幹,工程的進度用不到半夜即可完工,但蘇殷道,“就算早完工,宵夜錢也會給大家帶著!”
人們歡唿,幹勁兒更足。
但從山下有兩名刺史府的傳信差役趕過來,高聲對李引道,“刺史大人讓李大人、蘇長史及兩縣縣令速去府衙,大人要詢問工地上毆打、射傷民役之事!不得有誤!”
所有的人都是一愣,不知這裏的事怎麽如此快就到了刺史大人的耳朵裏。
可工地上石渠貫通隻差最後一截兒,萬一這些人走了,隻留些民役在,再有人搗亂就全耽誤了。
兩位縣令麵露難色,都去看李引和蘇殷,李引咬咬牙道,“幹完才走。”幾人點頭,督促著底下快幹。
不到戌時,水渠貫通了。
蘇殷長史叫兩縣縣令記下出工的民役姓名,宵夜錢也一並加入到當天的津補中,留待天明後發放。之後,幾位官員、丫環起身迴黔州府,民役們收拾著迴本縣。
……
幾個人一進刺史府的大門,便看到澎水縣的縣令張佶,正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團團亂轉。張佶看到他們,上前埋怨道,“李大人,你沒接到刺史傳令麽?怎麽這會兒才到?刺史大人都發火了!”
李引不理他徑直往裏走。但蘇殷問張佶,“張大人,白天任哪兒找你不到,工地上亂成一團,現在你來的倒快!”
張佶不敢頂撞蘇殷,先是吃驚地詢問工地上的情況,再委屈地道,“長史大人,下官一直在刺史大人這裏商量抗旱的大事,何曾離開過半步!”
但李引、蘇殷、兩位縣令、丫環,已經頭也不迴地走進去了。張佶無聲地笑笑,隨後跟進來,想像著馬上就要開場的大戲。
在張佶看來,馬洇連夜給自己看的那封西州密信,刺史大人一定看過了。他有個預感,刺史不好遷怒於自己的夫人,但李引的好日子八成到頭了。
他絕不會像馬洇那樣把自己置於不能轉身的境地,但今天的事情自己躲開的恰是時候,仿佛刺史大人一早招自己過來,就是有這個意思似的。
刺史的麵前站滿了人,張佶、馬洇、李引、蘇殷、石城、信寧縣兩位縣令,丫環也在。而那個腿部中箭的澎水縣民役,是除了刺史大人之外,唯一獲準坐著的人。
高審行威嚴地沉聲問,“李大人,是怎麽迴事?”他指了指傷者。
李引看了看他,怒道,“你好大膽,擾亂工程,放水衝渠,難道想惡人先告狀麽?”那人哭喪著臉衝刺史喊道,“大人替我做主,小人從那裏路過,不由分說被人射倒,這位大人所說的放水衝渠之事,小人哪裏知道!”
刺史仿佛剛剛聽說有人放水,便問,“還有這事?是怎麽個來龍去脈?引水工程涉關黔州年景,不能有半絲馬虎,當時哪位大人在場?還不快快講來!”
蘇殷發現,刺史大人今天的話明顯有著與以往不同的站位,搗亂之人坐著信口開河,而這些官員們人人站著像是受審。
李引:大人,今天下官在澎水山上率領著石城、信寧兩縣民役最後貫通石渠,就來了一幫澎水縣民役攪擾施工。
張佶:李大人你等等,據本官所知,今天在山上並無我縣民役,那些人是哪裏來的,你會不會搞錯了!
李引:張大人你難道忘了,昨天我就約好你與另兩縣縣令大人到山上開工,張大人你也說好帶人過去,怎麽你人不到,反倒這樣說?
張佶:李大人,看來你是忙忘了,本官怎麽不記得你約過本官。今天一整天,本官即被刺史大人招來,商量六縣引水事宜。
丫環:張大人,什麽時候六縣引水事宜輪到你來操心了,難道在黔州沒有“六縣都水使”麽?水渠隻差最後貫通,有什麽引水事宜還須你一個大官一天來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