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吐蕃之行這才算是剛剛開始,從這裏走下去要有三百七十裏的路程,才會達到吐蕃的第一座驛站——那祿驛。
據驛丞說,接下來的山道會更難走,天氣也會越來越冷,而且半路上也沒有像樣子的住宿地方。在抵達那祿驛之前,可能他們要野宿一到兩次了。
但在樊鶯看來,隻要是和師兄在一起,多難走的路途也一定是有意思的。她很享受坐在他身前馭駝這件事——有師兄時刻相陪,並且一路上不時向她表達著溫存,坐累了還可以放心靠一靠。
駱駝如船。
遠山似海,重重疊疊的是數不盡的波浪,但走一步就覺著離天近了一步……
早上高別駕醒來時,驛館外已經十分熱鬧,但這些人仿佛知道西州別駕有個好覺,誰都不來叫醒。他睜眼便觸到身邊樊鶯滑軟溫熱的身體,此時睡得正沉。
他不知道昨夜間這個女子輾轉難眠,倚著他思前想後,直到醜時末才堪堪入睡。高別駕不忍起身驚動她,但又被她所吸引,她隻在身上套了一件單薄的對襟小襖,身上沐浴後的味道有如花香,從玉嶺瓊崖間飄出。
他實在忍不住喜愛之意,心說我隻用手觸她一觸,料想不大可能擾到她。又一想,不行,昨晚我喝得天昏地暗,可想她一定為服侍我睡得多晚,這怎麽行!
於是,樊鶯被驛館外人聲驚醒時,便看到這樣一幅場景:高峻兩隻手規規矩矩的絕不亂動,但兩隻大眼珠子卻一刻沒停地在她臉上掃過來、掃過去。
她羞澀,悄聲問,“幾時了,外邊怎麽這樣熱鬧?”聽高峻說天已不早,她又惶恐地低聲埋怨道,“哎呀!你幹嘛不早叫醒我,讓人以為我們貪戀暖床、不想著走路!”
兩人飛快爬起來,外頭淨麵的熱水早備好了。
從莫離驛出來後,在進入吐蕃界後的第一座建築,十足的中土風格。正門匾額上四個大字,“公主佛堂”,裏麵紅柱雕屏,陳設也是大唐風格,據說這是鬆讚專門派手下修建的。
文成公主入了吐蕃,便不可再迴。這裏便是她遙拜故土、離著家鄉最近的地方。
高峻和樊鶯二人進去後,樊鶯設身處地替公主想想,感覺這樣的事放在自己身上是絕承受不了的。
她自始至終緊緊抓了高峻的手,一刻也未鬆開過。
接下來就是漫漫山道,樊鶯坐在駝背上,心緒還在佛堂中,顯得有些多愁善感。佛堂雖然宏偉,但熱鬧隻在一時,怎比親人們朝夕相對!料想公主由邏些城身趕至此處,思親之意更會折磨人。
高峻見她如此,想不出什麽話開解她,便故技重施,不一會兒就讓她高興起來。
路左有一座不知名的高山,樊鶯忽然想起他們與向導陳老漢說過的“攀”字一事,對師兄道,“我要上山!”
山下蒼鬆翠柏,但山頂有常年積雪,並無可行的山路。高峻道,“不如等我們迴來再攀也不遲。”時間哪能耽誤到這上邊!
但樊鶯堅持,“不嘛……你說過的,隻要一隻手便可托我上去。”
“那好吧,”他們從駱駝上下來,往山坡上走了十幾步,這裏是一處陡峭的石坡,高峻道,“何止是上山,我一出手,連天也在你腳下。”
樊鶯駐足,問他道,“什麽辦法?”
高峻上前,一手托住她的腰,一隻手扶住她的頭,讓她身子後仰。樊鶯立刻醒悟迴來,身子放鬆地壓在他手上,原來需抬頭才能看到的山頂白雪,慢慢移到了正前方。
她還想說他是耍滑取奸,作勢要再往上走,但高峻已經就勢將她一舉、扛到肩上往迴走,“趕路了趕路了,”山道上傳來兩人開心的笑聲。
兩天後他們到達那祿驛,驛官已換作了吐蕃人,得知來人是鬆讚大首領的義弟,再看過他所帶的通關憑據、烏刀,接洽也是十分的熱情。
接下來四百四十多裏的路程,他們經過暖泉、烈謨海。暖泉是山間石縫中湧出,遠遠便看到蒸騰的水汽,泉下的一汪清澈見底熱水塘,高峻拋去衣袍,跳進去洗,並在水裏招唿樊鶯,“你要不要來?”
但樊鶯怕撞見生人,在岸上搖頭。等高峻上來後,她早抓著一條手巾抓跑上去替他擦幹。因怕他著涼,隻顧著要快,等她再坐上駱駝時,才把害羞的事想起來。
烈謨海是另一番景象,灘塗灰白,湖麵一平如鏡,倒映著清冷的山影,駱駝在岸上走,山影在水中移動,藍天如洗……
他們又走了七天,才抵達吐蕃第二大驛站——眾龍驛,從這裏開始,樊鶯偶爾就有些不適,頭暈沉沉的,天氣也突然冷了許多。
高峻以為她是勞累所致,便不再讓她持韁,再把裘皮大氅取下一件自己穿了,將她裹在懷裏。
到後來,樊鶯幹脆將兩隻腳也縮上來,隻憑著師兄兩隻持韁的胳膊圈著、躲在不透風的大氅裏,隨駱駝的行進搖晃著,不知不覺便睡上一覺,頭疼的感覺減輕了不少。
這條驛道是多年來人們摸索、選定的,通常都是在眾山夾穀中穿行。高峻發現,在山穀中行進時,樊鶯很少喊頭痛,但他們一出山穀翻過必經的山峰時,她就又有不適。
而夜裏睡袋外麵更冷,有時太陽老高,兩人還在裏麵睡著。
二百裏後,地圖上標示著前邊是西月河,沿河便是多彌國西界,河邊有大隊人馬經過時留下的痕跡,那是三千吐蕃駝兵由龜茲往返時留下的。
他們沿河找到了河上的藤橋,牽了駱駝搖搖晃晃地走上去……
……
這兩人正在藤橋上時,遠在長安的皇帝,和他手下幾個無話不談的大臣們,太子、太子中庶子劉洎,正在研究西州送來的奏章。至此他們才知道,閑不住的西州高別駕去了吐蕃。
褚遂良本想說,高峻無詔而行,是不是不大好。但他看到長孫大人、李道宗等人都不言語,便也忍下。
皇帝問,“都說說啊,怎麽看?”
劉洎迴道,“陛下,可此事總得有您的詔命才合規矩……再說西州那麽大一攤子……又沒有都督,他便是事實上的首官,臣總覺得他這事做得不大妥貼。”
皇帝不置可否,隻是對他們說道,“你們知道朝典之上分列的儀仗馬是怎麽選出來的嗎?”
長孫無忌迴道,“陛下,儀伏馬要體態雄壯、威武,個頭勻稱。站如石雕、走若斧裁,不能引頸嘶鳴,不能蹄踏不安,不能隨地便溺……”
“可這樣的馬匹,是不能衝鋒陷陣的!”
李道宗和長孫無忌道,“陛下之言,讓臣下受益不淺!”
吐蕃之行這才算是剛剛開始,從這裏走下去要有三百七十裏的路程,才會達到吐蕃的第一座驛站——那祿驛。
據驛丞說,接下來的山道會更難走,天氣也會越來越冷,而且半路上也沒有像樣子的住宿地方。在抵達那祿驛之前,可能他們要野宿一到兩次了。
但在樊鶯看來,隻要是和師兄在一起,多難走的路途也一定是有意思的。她很享受坐在他身前馭駝這件事——有師兄時刻相陪,並且一路上不時向她表達著溫存,坐累了還可以放心靠一靠。
駱駝如船。
遠山似海,重重疊疊的是數不盡的波浪,但走一步就覺著離天近了一步……
早上高別駕醒來時,驛館外已經十分熱鬧,但這些人仿佛知道西州別駕有個好覺,誰都不來叫醒。他睜眼便觸到身邊樊鶯滑軟溫熱的身體,此時睡得正沉。
他不知道昨夜間這個女子輾轉難眠,倚著他思前想後,直到醜時末才堪堪入睡。高別駕不忍起身驚動她,但又被她所吸引,她隻在身上套了一件單薄的對襟小襖,身上沐浴後的味道有如花香,從玉嶺瓊崖間飄出。
他實在忍不住喜愛之意,心說我隻用手觸她一觸,料想不大可能擾到她。又一想,不行,昨晚我喝得天昏地暗,可想她一定為服侍我睡得多晚,這怎麽行!
於是,樊鶯被驛館外人聲驚醒時,便看到這樣一幅場景:高峻兩隻手規規矩矩的絕不亂動,但兩隻大眼珠子卻一刻沒停地在她臉上掃過來、掃過去。
她羞澀,悄聲問,“幾時了,外邊怎麽這樣熱鬧?”聽高峻說天已不早,她又惶恐地低聲埋怨道,“哎呀!你幹嘛不早叫醒我,讓人以為我們貪戀暖床、不想著走路!”
兩人飛快爬起來,外頭淨麵的熱水早備好了。
從莫離驛出來後,在進入吐蕃界後的第一座建築,十足的中土風格。正門匾額上四個大字,“公主佛堂”,裏麵紅柱雕屏,陳設也是大唐風格,據說這是鬆讚專門派手下修建的。
文成公主入了吐蕃,便不可再迴。這裏便是她遙拜故土、離著家鄉最近的地方。
高峻和樊鶯二人進去後,樊鶯設身處地替公主想想,感覺這樣的事放在自己身上是絕承受不了的。
她自始至終緊緊抓了高峻的手,一刻也未鬆開過。
接下來就是漫漫山道,樊鶯坐在駝背上,心緒還在佛堂中,顯得有些多愁善感。佛堂雖然宏偉,但熱鬧隻在一時,怎比親人們朝夕相對!料想公主由邏些城身趕至此處,思親之意更會折磨人。
高峻見她如此,想不出什麽話開解她,便故技重施,不一會兒就讓她高興起來。
路左有一座不知名的高山,樊鶯忽然想起他們與向導陳老漢說過的“攀”字一事,對師兄道,“我要上山!”
山下蒼鬆翠柏,但山頂有常年積雪,並無可行的山路。高峻道,“不如等我們迴來再攀也不遲。”時間哪能耽誤到這上邊!
但樊鶯堅持,“不嘛……你說過的,隻要一隻手便可托我上去。”
“那好吧,”他們從駱駝上下來,往山坡上走了十幾步,這裏是一處陡峭的石坡,高峻道,“何止是上山,我一出手,連天也在你腳下。”
樊鶯駐足,問他道,“什麽辦法?”
高峻上前,一手托住她的腰,一隻手扶住她的頭,讓她身子後仰。樊鶯立刻醒悟迴來,身子放鬆地壓在他手上,原來需抬頭才能看到的山頂白雪,慢慢移到了正前方。
她還想說他是耍滑取奸,作勢要再往上走,但高峻已經就勢將她一舉、扛到肩上往迴走,“趕路了趕路了,”山道上傳來兩人開心的笑聲。
兩天後他們到達那祿驛,驛官已換作了吐蕃人,得知來人是鬆讚大首領的義弟,再看過他所帶的通關憑據、烏刀,接洽也是十分的熱情。
接下來四百四十多裏的路程,他們經過暖泉、烈謨海。暖泉是山間石縫中湧出,遠遠便看到蒸騰的水汽,泉下的一汪清澈見底熱水塘,高峻拋去衣袍,跳進去洗,並在水裏招唿樊鶯,“你要不要來?”
但樊鶯怕撞見生人,在岸上搖頭。等高峻上來後,她早抓著一條手巾抓跑上去替他擦幹。因怕他著涼,隻顧著要快,等她再坐上駱駝時,才把害羞的事想起來。
烈謨海是另一番景象,灘塗灰白,湖麵一平如鏡,倒映著清冷的山影,駱駝在岸上走,山影在水中移動,藍天如洗……
他們又走了七天,才抵達吐蕃第二大驛站——眾龍驛,從這裏開始,樊鶯偶爾就有些不適,頭暈沉沉的,天氣也突然冷了許多。
高峻以為她是勞累所致,便不再讓她持韁,再把裘皮大氅取下一件自己穿了,將她裹在懷裏。
到後來,樊鶯幹脆將兩隻腳也縮上來,隻憑著師兄兩隻持韁的胳膊圈著、躲在不透風的大氅裏,隨駱駝的行進搖晃著,不知不覺便睡上一覺,頭疼的感覺減輕了不少。
這條驛道是多年來人們摸索、選定的,通常都是在眾山夾穀中穿行。高峻發現,在山穀中行進時,樊鶯很少喊頭痛,但他們一出山穀翻過必經的山峰時,她就又有不適。
而夜裏睡袋外麵更冷,有時太陽老高,兩人還在裏麵睡著。
二百裏後,地圖上標示著前邊是西月河,沿河便是多彌國西界,河邊有大隊人馬經過時留下的痕跡,那是三千吐蕃駝兵由龜茲往返時留下的。
他們沿河找到了河上的藤橋,牽了駱駝搖搖晃晃地走上去……
……
這兩人正在藤橋上時,遠在長安的皇帝,和他手下幾個無話不談的大臣們,太子、太子中庶子劉洎,正在研究西州送來的奏章。至此他們才知道,閑不住的西州高別駕去了吐蕃。
褚遂良本想說,高峻無詔而行,是不是不大好。但他看到長孫大人、李道宗等人都不言語,便也忍下。
皇帝問,“都說說啊,怎麽看?”
劉洎迴道,“陛下,可此事總得有您的詔命才合規矩……再說西州那麽大一攤子……又沒有都督,他便是事實上的首官,臣總覺得他這事做得不大妥貼。”
皇帝不置可否,隻是對他們說道,“你們知道朝典之上分列的儀仗馬是怎麽選出來的嗎?”
長孫無忌迴道,“陛下,儀伏馬要體態雄壯、威武,個頭勻稱。站如石雕、走若斧裁,不能引頸嘶鳴,不能蹄踏不安,不能隨地便溺……”
“可這樣的馬匹,是不能衝鋒陷陣的!”
李道宗和長孫無忌道,“陛下之言,讓臣下受益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