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越燒越旺,鬆州附近群兒連綿不絕,熊能大火和濃煙,在鬆州城也能看的清楚。


    “快徹,……快點鳴金收兵。……”吐蕃讚普鬆讚幹布,和祿東日照兩人都看到了,甘鬆嶺上的滾滾濃煙,那裏還會不明白,糧草己經被燒了。


    吐蕃兵像潮水一樣的退去,隻留下了滿地的屍體和傷兵。


    這一戰,三千特種兵的功勞,是最大的,而那個叫楊再興的人,無疑是最重要的。


    當鬆州大捷的捷報,傳到長安時,就連李世民都覺得不可思議,朝廷在鬆州的駐軍,滿打滿算也就最多一萬有餘。


    在吐蕃六十萬大軍的圍攻下,不僅保位了鬆州城不失,還能做到反敗為勝,不僅將敵人趕迴了吐蕃,而且還滅了吐蕃近十萬兵馬,燒毀了對方的糧草物資,活捉了對方數千的傷兵。


    這份戰績,就是和藥師李靖這樣的大唐軍神皮,也相差不了多少吧,可指揮這次作戰的最高官員,卻僅僅隻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一個精於詩詞文章的文人,這實在是顛覆了他的三觀。


    其實李靖在半路收到消息時,也是幾乎不能相信這個事實的。


    他們或許知道了,周星星在鬆州,訓練了幾萬的當地土族士兵,但關鍵是沒有什麽人,會將這些部族士兵放在心上,在包括李世民在內的很多人心裏,他們隻知道鬆州隻有一萬多的守軍。


    然而事實就是事實,當李靖帶著程咬金等人,終於趕到了神州城外時,他們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了。


    吐蕃讚普認慫了,果斷的求饒,向大唐表示臣服之心,事實上吐蕃想不求饒都不行,鬆州之戰的損失,耗盡了吐蕃的元氣。


    六十萬大軍,最後安生退迴去的,不過一半人,他們的十幾二十萬人,直接或間接的,葬身於那場大火之中。


    因為糧草被燒光了的原因,餓死的兵和馬,也不在少數,就是活下來的,也有不少被燒傷的士兵。


    盡管包括讚普在內的人,都從心裏對大唐又恨又怕,但他們卻不得不深臧起來,向大唐求饒,並希望兩國開展互市貿易。


    李世民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得不說,像吐穀渾一樣,隻要吐蕃人真正的臣服於大唐,李世民的心腸還是很好說話的。


    不但高興的答應了吐蕃提出的請求,在邊境城市鬆州的甘鬆嶺,建立兩國的互市,還滿懷仁慈的調撥了幾十萬石糧食,幫助吐蕃度過寒冬。


    鬆州的這個新年,大家過的並不是很開心,雖然最終打退了吐蕃人的進攻,保住了鬆州城不失,但鬆州軍民也損失了很多,死傷超三萬人,各薑人部族中,大半家廷都有兒子死傷,這個春節,他們又怎麽高興的起來。


    對於這些,身在長安的李世民,和滿朝文武們,他們是不會感受到的。


    候君集不負重望的拿下了高昌,活抓了麴文泰,又乘勝攻下了龜茲等西域小國,捷報傳入長安,滿朝文武又是興高彩烈。


    李世民大筆一揮,下旨在龜茲國設立安西都護府,在候君集班師迴朝後,大家封賞,完全忘了因為他的任性,險些讓鬆州,成為吐蕃兵馬之下的羔羊了。


    朝廷的事情,周星星管不了,他也不想管,也沒有那個心情管,因為鬆州的戰後,有他操不完的心。


    他下令封那些戰死的義勇軍為烈士,優先保證他們家屬就業,並不時派人送去溫暖,帶去一些錢和糧食,號召人民向烈士學習,宣傳烈士的功績。


    烈士之家是光榮的,人們應該時刻記住,我們之所以平安的活著,正是因為有著千千萬萬個烈士的倒下,他們將生命無私奉獻給了鬆州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懷念,和學習。


    周星星又命人在城外,興建鬆州烈士陵園。讓烈士們得以安息,並始終守護著鬆州,又興建鬆州烈士紀念碑,定期舉行祭奠活動。


    在周星星的一係列舉措下,民心得以安定,各種生產活動,也正常的開展起來了。


    鬆州生產的肥皂,香皂,源源不斷的流入劍南道,沿著長江,流入江南道,賺取大量的財富。


    鬆州生產的烈油,為了和長安生產的區分開來,周星星給它取了一個好名字,名叫鬆州二鍋頭,它的酒度數更高,味道更烈。


    這些酒主打西域市場,也包括吐蕃,和漠南漠北的草原上,這種酒一流入市場,便深受這些地方人民的喜愛,盡管售價比長安春酒更貴,但依然供不應求,


    隨著大唐銀行的興起,拓展的速度逐漸加快,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出行,特別是那些常年在外經商的生意人。


    影響最大的,當屬長安城了,人民現在身上都不喜歡係著錢袋子了,一疊麵值大小不一的大唐紙幣,揣在懷裏逛街購物,實在是又瀟灑又方便。


    各大商家再也不又發愁,那些銅錢又重又占地方,以往打佯後,總是要派馬車,一車一車的把錢拉迴東家府中的錢庫裏,而且清點又麻煩又廢事,還廢工。


    如今多省事,那些紙幣一紮一紮的,清點時的速度又快,一天的收入,一個錢箱子便可以裝下,還不會很重。


    拿到遍布長安城內主要街區的,大唐銀行營業網點中,車進商行設立的帳戶中,不僅安全方便,還能多少有點利息給。雖然利息不多,但蚊子腿再小,它也是肉啊!


    做生意的人很快就發現,差錢周轉時,向大唐銀行申請借款,也是十分的輕鬆和簡單的,當然,前提是你提交的借款申請,必須被通過了才行。


    但這也不是什麽問題,隻要你在長安城內,有資產可以抵押給銀行,什麽房產,田地,店鋪都是可行的,什麽值錢的寶貝也沒問題,隻要你能證明你有償還借款的能力,分分鍾都可以,從大唐銀行中借出錢來。


    那些當初拒絕入股合作的世家門閥們,眼看著大唐銀行的訊猛發展,大唐紙幣的大行其道,那眼紅的程度,實在是讓人妒忌啊!這個時候真是後悔,當初為什麽就會拒絕了呢。


    很快,人們就發現了,長安街上有如雨後春筍一般,多出了好幾家銀行。


    什麽王氏銀行,什麽崔氏銀行,什麽範氏銀行,什麽盧氏,鄭氏,李氏……,讓人一時之間眼花繚亂。


    他們也效仿大唐銀行,發行各氏各樣的紙幣,更是在自己的名下店鋪中,打出了使用某某銀行紙幣,可以八折,七折,甚至是六折,半價的優惠。


    短時間內,他們各自門下的店鋪,生意看起來似乎很火爆,但有苦他們自己知道,因為無論他們怎麽想辦法,他們各自發行的紙幣,也隻能在他們門下的店鋪中流通。


    老百姓們倒是最實惠的,今天王家門下的生意,用王氏銀行發行的紙幣打六折,老百姓們便會去王氏銀行,兌換王氏的紙幣,然後跑到王家的店鋪去消費。


    如果明天崔家門下的店鋪打六折,又會去崔氏銀行兌換,崔氏銀行發行的紙幣,然後再跑到崔家門下的店鋪中消費。


    隻是最後這些商鋪中,雖然有些東西可能進價很低,盡管打了六折,還能有些微的利潤,可很多的東西,進價都不止六折,再加上店鋪的租金,還有人工,稅金,算下來不僅無利可圖,還是一樁虧本的買賣。


    而是大家不約而同的想到了根源上,派出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千裏迢迢的趕到鬆州,去找大唐銀行的幕後老板,鬆州都督周星星,商談入股大唐銀行的事情。


    大唐銀行的總部,雖然設在鬆州,但說實話,周星星到現在,都還沒有抽出精力來,發展大唐銀行在劍南道的網絡。至今為止,也隻是派了幾個楊家的幕僚,在成都府開設了一家分行,布下了幾個網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廚神在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西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西毒並收藏中華廚神在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