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場考驗,對於掌管著吐蕃,在長安的細作組織創建者祿東讚來說,還真的是沒有什麽難度。


    大唐宮中的地理位置圖,以及各宮殿的名稱,包括哪裏有一口井,哪裏有一顆樹,祿東讚掌握的大唐皇宮地圖上,都標注的清清楚楚,恐怕長期住在宮裏的老太監,也未必就比祿東讚更知道的多。


    連勝三場,祿東讚機乎己經立於不敗之地,他的心情也因此好了不少,最少沒有剛開始時那麽緊張了。


    第四場考驗,比的是整個求婚使團的能力,每個使團中,各派一百名求婚使,一天之內喝掉一百壇酒,吃掉一百頭羊,並且將毛皮處理好。


    能喝酒的人,一天喝掉一壇酒,不是什麽難事,一壇酒不過就是二鬥半,大唐門下侍王績,被人稱為五鬥先生,飲五鬥酒,仍然頭腦清明。


    一個壯漢,以羊內佐酒,一天吃掉一隻羊,似乎也很正常。


    隻是一百人中,可不是個個都能千杯不醉的,像王績那樣的五鬥先生,整個大唐也不多見。


    也不是隨便一個人,都有那個胃口,可以一天吃完一頭羊的。


    不過身為各國的使團,不會喝酒的人,肯定是不多見的,羊肉對於各國上流社會來說,也是主要的肉食,所以這道考驗出的倒也不難。


    如果大唐用的酒壇子裏,裝的不是大唐春酒,或許各國使團到了最後,應該是可以完成這道考驗的。


    天竺,大食等六國的求婚吏,對於這道考驗,並沒有太多的擔心,因為大唐春酒還沒有傳到他們國家去。


    可祿東讚卻不同,且不說大唐春酒,己經被長安的商隊,販賣到了邏些城,就憑祿東讚在長安呆的時間不短,大唐春酒的名氣,他又豈會不知,不僅知道,在長安的日子裏,還經賞會買些來喝。


    以大唐皇帝這一次的行為來看,這一百壇酒,祿東讚幾乎可以肯定,絕對是大唐春酒,而不會是普通的渾酒,要不能的話,大唐皇帝也未免太好說話了。


    如果祿東讚的猜想沒有錯的話,七國求婚使團的人,將會全部醉倒在地,酒量再好,一天喝一壇大唐春酒,恐怕整個大唐,也難找出幾個人來。


    果然,各國使團在打開酒壇時,酒香撲鼻而來,在狂飲了一口之後,臉上馬上就有了紅潤之色,忍不住的齊聲大讚了一聲“好酒!”


    隻有祿東讚才知道,好酒是沒錯,但用在這個考驗的環節中,卻是大錯特錯。


    麵對從未曾喝過的美酒,除了對酒沒有興趣的人,大凡喜歡喝酒的人,又有幾個可以抵擋住大唐春酒的誘惑,不過是個把時辰,各國的求婚使團,便醉倒了一大片。


    祿東讚大概算的上是唯一清醒著的人,他沒有刻意的讓屬下不要喝醉,因為不管屬下是否會喝醉,考驗的結果都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就算你不喝一口酒,一天之內,一百個人沒有喝完一百壇酒,你仍然不算過了關。


    可就算是你醉死在這裏,一百個人也不可能,在一天時間內,喝完一百壇酒,所以考驗還是沒有過關。


    第四道考驗,七國使團無一過關,第三天,在各國求婚使團醉後的後遺症中,第五道考驗如期而至。


    第五道考驗,主要考驗的是大家的觀察力,仍然是各求婚使團選派一個百人團隊,每隊各分到一百段鬆木,各團隊分辨出每一段鬆木,到底是根,還是梢。


    鬆樹在各國都有生長,是一種最常見的多年生常青樹,對各國求婚使團來說,鬆木都不會莫生。


    對於經驗豐富的人來說,分辨出根和梢,基本上也不是什麽難事,但各國使團的求婚使,絕對是談不上經驗豐富。


    好在時間有一個白天,一百個人分辨出,一百段鬆木的根和梢,平圴每人隻要確認出一段鬆木,便可以完成考驗。


    雖然看似簡單,但真的要做到,卻是千難萬難,他考驗的是一個團隊領導人的魄力。


    同樣的一段鬆木,認為是根的人有之,認為是梢的人有之,更多的人是不敢確定的。


    祿東讚也沒有這方麵的經驗,所以他也無法判斷出,那些人說的才是對的,那些人說的又是錯的。


    吵吵鬧鬧的過了一個時辰,能夠獲得一致確認的,不到二十段鬆木,這二十段鬆木,因為根和梢的特征十分明顯,所以大家都沒有分岐。


    直到吃午飯時,分辯出來的鬆木,也隻有三十幾段,剩下的鬆木,越來越難分辨出,它們到底是根還是梢,讓人十分的頭大。


    祿東讚打量了其它的求婚使團一下,它們似乎也沒有比自己這邊,強到那裏去。


    吃過午飯後,大家也顧不上休息,又投入到了對於每一段鬆木,到底是根還是梢的爭論中去了。


    認為這一段鬆本是根的一方,與認為這一段鬆本是梢的一方,往往是各持己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持不下,互不讓步。


    祿東讚心裏想著,照這樣爭論下去,爭論到明天,也爭論不出結果。


    而是祿東讚命令大家不準再爭論,他讓大家站好,認為這段鬆木是根的站一邊,認為這段鬆木是梢的站一邊。


    這樣一來,速度一下子就快了很多,占了絕對多數的人,認為這段鬆木是根,那麽這段鬆木是根的概率就大,反之也是一樣。


    雖然這樣分辨出來的結果,並不能確保百分之百的正確,但勝算還是有的。


    結果果能讓祿東讚高興,其它六國的求婚使團,在時間到了之後,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鬆木,沒有分辨出是根還是梢。而吐蕃使團卻全部分辨出了結果。


    李世民命人當場查驗,吐蕃使團分辨出的鬆木結果中,有近二十條是分辨錯誤的,但盡管如此,也是贏定了,因為就算是六國求婚使團,己經分辨出了結果的鬆木,全部都是正確的,數量也絕對沒有吐蕃使團的多。


    祿東讚率領的吐蕃求婚使團,再一次的勝出,通過了第五道考驗。


    第六道考驗將在晚上舉行,文成公主將會與上百名宮女,身穿同樣的喜服,頭蓋紅蓋頭,由各國使團從一百名宮女中,準確的找出文成公主來,誰最先找出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便下嫁那一個國家的君王,如果沒有誰能找出文成公主,賜婚之事便作罷。


    大太監郭公主的話音落下,祿東讚的臉上浮現出憤怒之色,氣的直想罵娘。


    接照郭公公剛才的說法,前麵的五道考驗,豈不都是白忙了一場,能不能成功迎娶文成公主,隻有最後這場考驗才是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廚神在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西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西毒並收藏中華廚神在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