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秦芳芳身份的人都清楚,玄武門之變時,她的父親秦懷楚,深得太子李建成的器重,擔任太子府親兵衛率的四大統領之一,參與了圍殺秦王李世民的行動,最終兵敗被殺。
李世民稱帝後,對原太子李建成的人民馬,展開了徹底的追殺。一時間,所有支持太子李建成的舊部,遭到了大規模的清洗,尤其是武將,更加是殺的殺,貶身為奴的貶身為奴。
那一年的秦芳芳才八歲,被打入了賤籍,公開發賣,由於長的漂亮,被雅芳樓的老鴇看中,買去從小精心培養。
現在的秦芳芳,早己經成為了雅芳樓的頭牌,盡管秦芳芳的脾氣十分的高傲,並不太會哄客人開心,但上雅芳樓中,點名要讓秦芳芳陪的客人,依然很多,想讓秦芳芳唱一曲的人,捧著大把的錢,依然要提前幾天預約。
秦芳芳的送花者一路瘋狂的增長,很快便漲到了三千多,擊敗了第一個出場的怡香院蘇可兒。
每一位各家青樓推送的參賽青倌,都是實力不俗的花中翹楚。比賽無疑是十分激烈的,首輪淘汰賽,因為參賽的選手較多,表演的時間都是十分緊湊的,盡管如此,想要全部比完,也要到晚上二更天以後了。
周星星為此對主辦方提出意見,要求初賽分二天進行,卻遭到了否決,因為這樣一來,後天的中秋之夜,就無法進行決賽,評選出新一屆的花魁來了。
比賽進行到一半時,秦芳芳仍然是獨占群芳之首,既便是後來出場的,怡香院另外一朵金花白玉蘭,也隻獲得二千八百多朵鮮花,比秦芳芳仍有不少的差距。
大唐大酒樓,因為不屬於平康坊的青樓,被作為特別邀請的參賽隊伍,安排在最後的壓場表演。
比賽進行到最後,果然是二更天了,好在圍觀的觀眾,熱情未減,今夜的平康坊,注定要成為不眠之夜,盡管青樓做的生意,本來就是晚上的生意。但花魁比賽的這幾天,生意肯定要比平時好上幾倍不止。
當宣布最後的參賽者,大唐大酒樓的楊心如時,現場想起了熱烈的掌聲,盡管大家都沒有弄明白,為什麽大唐大酒樓,也會參加這一場花魁大賽。但隻要去過大唐大酒樓中吃飯喝酒的人,幾乎都不會對楊心如感到莫生。
楊心如雖然幾乎每天都會上台演出,但絕對不會陪那位客人,單獨的陪曲唱曲,那怕你用銀子來砸,也沒有用。
楊心如選擇了一首古箏曲,乃是李白仿照樂府古體詩詞寫出的千古名篇《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鍾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唿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詞的曲調,十分適合楊心如的古錚彈奏,用詞豪邁,輕狂,為好酒之人所偏愛。一經唱出,震驚四座,爆發出陣陣喝彩之聲,送花數字狂增,許多人大聲的喊著再唱一遍。
此時的楊心如收到的鮮花數量,己經反超了第一名的秦芳芳。
因為是壓場戲,主辦方也同意了楊心如再喝一遍。
“周兄弟果真是大才子啊!這首將進酒一出,天下誰還敢在你麵前寫詩呀!照這樣比下去,花魁恐怕已成了這位楊小姐的囊中之物了。”魏王李泰笑眯眯的說道。
“魏王過獎了,詩詞不過是小道而已,治國安邦的良相之才,方受世人的尊重。以魏王之才,隻是不屑於詩詞罷了,否則的話,定會是詩壇之奇才。
況且我大唐現在並不需要詩詞大家,要得乃是將帥之才,兄弟不才,開個酒樓,瞎拚湊一些詩詞來附庸風雅,這倒不是什麽問題,但如果是馳騁疆場的話,就成了廢材了。”周星星說道,他可不想被李泰拉攏,所以並不想和他走得太近。
“周兄弟此言,本王可不敢苟同,大唐雖然以武立國,對外采用強硬的手段,但文風同樣也很重要,沒有文人的教化,我大唐又怎能讓四方蠻夷臣服,萬國來朝呢?
所以文以治國也是大唐必不可少的。而周兄弟胸懷滿腹才華,實不該隻顧鑽營於商業上,還是應該站出來效力於朝堂之上才好。”魏王李泰反駁了周星星的論調說道。
“魏王殿下,兄弟可沒有否認文以治國的重要性,但兄弟的文,隻是可以寫一些詩詞而己,談到治國安邦之道上,那是一點作用也沒有,但在商業的才能上,兄弟卻自負還是有一些才能的,文治武功皆為立國之本,但商業經濟對一個國家,也是十分重要的。”周星星說道。
周星星可不想去當官,大唐的官員也不是那麽好當的。一個不小心,那也是容易掉腦袋的,而且大唐的公務員,工資也不是很高,杜甫,白居易這些人,既是大唐的著名詩人,也是大唐的公務員,杜甫更是落魄到了,兒子都被餓死了的地步。
“商人不事生產,好逸代勞,唯利是圖,囤積居奇,罔顧國家生死,黎民困苦,無奸不商,說的不就是商人嗎?你倒是告訴本王,商人又有什麽好的。”魏王李泰大肆的貶低著說道。
“魏王殿下,天下如果沒有了商人,就不會有買賣,如果沒有買賣,社會又如何進步?農民怎麽耕種,讀書人的筆墨紙硯從何而來?”周星星問道。
“農民耕種用牛,用農具不就行了,要商人幹什麽?”魏王李泰說道。
“那農具從何而來呢?”周星星笑著問道。
“農具去鐵匠鋪裏買就是了。”魏王李泰理所當然的說道。
“那是不是要用錢向鐵匠輔買農具呢?既然是買賣,那是不是也叫經商呢!”周星星說道。
“那不對吧,鐵匠是屬於匠戶來的。是工而不是商。”魏王李泰說道。
“匠戶的確是屬於工,但他在將農具賣給農戶時,他的形為就是一種商業行為。所以他既是工又是商,我們可以稱他為工商,
而農戶在將農產品,賣給商人的形為,其實也是一種商業行為,所以農民也是亦農亦商,我們可以稱之為農商,而他們又是需要朝廷,派官員來管理的。所以說仕農工商,是社會的主體構成部分,缺一不可。而商人的地位,被過分的打壓貶低了,這對商人是極其不公平的。”周星星說道。
李世民稱帝後,對原太子李建成的人民馬,展開了徹底的追殺。一時間,所有支持太子李建成的舊部,遭到了大規模的清洗,尤其是武將,更加是殺的殺,貶身為奴的貶身為奴。
那一年的秦芳芳才八歲,被打入了賤籍,公開發賣,由於長的漂亮,被雅芳樓的老鴇看中,買去從小精心培養。
現在的秦芳芳,早己經成為了雅芳樓的頭牌,盡管秦芳芳的脾氣十分的高傲,並不太會哄客人開心,但上雅芳樓中,點名要讓秦芳芳陪的客人,依然很多,想讓秦芳芳唱一曲的人,捧著大把的錢,依然要提前幾天預約。
秦芳芳的送花者一路瘋狂的增長,很快便漲到了三千多,擊敗了第一個出場的怡香院蘇可兒。
每一位各家青樓推送的參賽青倌,都是實力不俗的花中翹楚。比賽無疑是十分激烈的,首輪淘汰賽,因為參賽的選手較多,表演的時間都是十分緊湊的,盡管如此,想要全部比完,也要到晚上二更天以後了。
周星星為此對主辦方提出意見,要求初賽分二天進行,卻遭到了否決,因為這樣一來,後天的中秋之夜,就無法進行決賽,評選出新一屆的花魁來了。
比賽進行到一半時,秦芳芳仍然是獨占群芳之首,既便是後來出場的,怡香院另外一朵金花白玉蘭,也隻獲得二千八百多朵鮮花,比秦芳芳仍有不少的差距。
大唐大酒樓,因為不屬於平康坊的青樓,被作為特別邀請的參賽隊伍,安排在最後的壓場表演。
比賽進行到最後,果然是二更天了,好在圍觀的觀眾,熱情未減,今夜的平康坊,注定要成為不眠之夜,盡管青樓做的生意,本來就是晚上的生意。但花魁比賽的這幾天,生意肯定要比平時好上幾倍不止。
當宣布最後的參賽者,大唐大酒樓的楊心如時,現場想起了熱烈的掌聲,盡管大家都沒有弄明白,為什麽大唐大酒樓,也會參加這一場花魁大賽。但隻要去過大唐大酒樓中吃飯喝酒的人,幾乎都不會對楊心如感到莫生。
楊心如雖然幾乎每天都會上台演出,但絕對不會陪那位客人,單獨的陪曲唱曲,那怕你用銀子來砸,也沒有用。
楊心如選擇了一首古箏曲,乃是李白仿照樂府古體詩詞寫出的千古名篇《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鍾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唿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詞的曲調,十分適合楊心如的古錚彈奏,用詞豪邁,輕狂,為好酒之人所偏愛。一經唱出,震驚四座,爆發出陣陣喝彩之聲,送花數字狂增,許多人大聲的喊著再唱一遍。
此時的楊心如收到的鮮花數量,己經反超了第一名的秦芳芳。
因為是壓場戲,主辦方也同意了楊心如再喝一遍。
“周兄弟果真是大才子啊!這首將進酒一出,天下誰還敢在你麵前寫詩呀!照這樣比下去,花魁恐怕已成了這位楊小姐的囊中之物了。”魏王李泰笑眯眯的說道。
“魏王過獎了,詩詞不過是小道而已,治國安邦的良相之才,方受世人的尊重。以魏王之才,隻是不屑於詩詞罷了,否則的話,定會是詩壇之奇才。
況且我大唐現在並不需要詩詞大家,要得乃是將帥之才,兄弟不才,開個酒樓,瞎拚湊一些詩詞來附庸風雅,這倒不是什麽問題,但如果是馳騁疆場的話,就成了廢材了。”周星星說道,他可不想被李泰拉攏,所以並不想和他走得太近。
“周兄弟此言,本王可不敢苟同,大唐雖然以武立國,對外采用強硬的手段,但文風同樣也很重要,沒有文人的教化,我大唐又怎能讓四方蠻夷臣服,萬國來朝呢?
所以文以治國也是大唐必不可少的。而周兄弟胸懷滿腹才華,實不該隻顧鑽營於商業上,還是應該站出來效力於朝堂之上才好。”魏王李泰反駁了周星星的論調說道。
“魏王殿下,兄弟可沒有否認文以治國的重要性,但兄弟的文,隻是可以寫一些詩詞而己,談到治國安邦之道上,那是一點作用也沒有,但在商業的才能上,兄弟卻自負還是有一些才能的,文治武功皆為立國之本,但商業經濟對一個國家,也是十分重要的。”周星星說道。
周星星可不想去當官,大唐的官員也不是那麽好當的。一個不小心,那也是容易掉腦袋的,而且大唐的公務員,工資也不是很高,杜甫,白居易這些人,既是大唐的著名詩人,也是大唐的公務員,杜甫更是落魄到了,兒子都被餓死了的地步。
“商人不事生產,好逸代勞,唯利是圖,囤積居奇,罔顧國家生死,黎民困苦,無奸不商,說的不就是商人嗎?你倒是告訴本王,商人又有什麽好的。”魏王李泰大肆的貶低著說道。
“魏王殿下,天下如果沒有了商人,就不會有買賣,如果沒有買賣,社會又如何進步?農民怎麽耕種,讀書人的筆墨紙硯從何而來?”周星星問道。
“農民耕種用牛,用農具不就行了,要商人幹什麽?”魏王李泰說道。
“那農具從何而來呢?”周星星笑著問道。
“農具去鐵匠鋪裏買就是了。”魏王李泰理所當然的說道。
“那是不是要用錢向鐵匠輔買農具呢?既然是買賣,那是不是也叫經商呢!”周星星說道。
“那不對吧,鐵匠是屬於匠戶來的。是工而不是商。”魏王李泰說道。
“匠戶的確是屬於工,但他在將農具賣給農戶時,他的形為就是一種商業行為。所以他既是工又是商,我們可以稱他為工商,
而農戶在將農產品,賣給商人的形為,其實也是一種商業行為,所以農民也是亦農亦商,我們可以稱之為農商,而他們又是需要朝廷,派官員來管理的。所以說仕農工商,是社會的主體構成部分,缺一不可。而商人的地位,被過分的打壓貶低了,這對商人是極其不公平的。”周星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