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唐大人,淡定!淡定!你如此急躁,魚兒怎麽會上鉤呢?”楊帆笑著對唐恪道。


    被楊帆點破心境,唐恪也不再裝深沉,歎頭氣道:“楊大人,這種時候,也就隻有你能坐得住。這眼見著不到半年便要向朝庭交差了,你怎麽就一點也不急呢?不知大人的宣撫司有沒有收到朝庭催告文書,我的衙門可是收了不下十封了!可現在大人你也不表個態,叫我等如何向朝庭迴複啊?”


    楊帆淡淡地道:“如實迴複便可。”


    “這個老夫自然知道,我與李綱李大人可不止一次向朝庭上書,痛陳江南個別商家不顧朝庭大局,囤糧抬價,致使我等尚未籌集到一成的糧食,並請命將這些商家嚴辦。可是……大人也知道,如今的朝政被王黼把持住,大人你又態度不明,我們的上書最終也都落了個石沉大海的結果。”唐恪隻當楊帆是責怪朝庭方麵包庇王黼一係,故而撂攤不幹,便無奈地解釋道。


    “唐大人誤會了!我不是說讓你們向朝庭訴苦、要條件。而是說要你們如實地上報咱們本來的計劃便可。這不還沒到朝庭的期限麽,就說到時我一定會籌夠朝庭需要的錢糧便是。”


    唐恪皺眉歎道:“可是老夫怎麽就看不到一點希望呢?”


    “可是老夫怎麽就看不到一點希望呢?”唐恪歎道。


    楊帆仍是專注地盯著水麵上的魚漂:“什麽看不到一點希望,不是一切盡在掌握之中麽!王黼還有他庇護的那幾家商會,無非便是想賺些錢而已,到時我出錢將他們手中的糧食買下便是。不就是一百五十兩一石麽,多大點事!”


    唐恪聽楊帆說得如此風輕雲淡,差點一口血噴濺出來:一百五十兩一石,還多大點事!要按這個價格算下來,要籌夠朝庭需要的糧食,要花上千萬兩的銀子呢!他此時甚至有點懷疑,這楊帆是不是個算學白癡,根本就計算不出自己最終會付出什麽代價。


    楊帆是算學白癡麽?唐恪轉瞬便否定了這一真正白癡才會作出的假設——有哪個算學白癡會在短短的幾年裏,將神工集團發展到這種地步?


    既然不是白癡,那楊帆定是另有打算,唐恪深思片刻,另一種猜測很快浮上腦海。隻不過這咱猜測著實讓他心寒,唐恪的臉也刷地沉下來,語氣冰冷地朝楊帆道:


    “千萬兩的進出,在楊大人看來都不是事!大人的氣魄下官佩服!可是——我記得大人當初與我們說過,神工集團這次是先替朝庭墊付購糧之資,朝庭將來是要分期歸還的。”


    “不錯!等糧食交付朝庭之時,神工集團便要與朝庭簽訂一份契約。”


    “哼!大人對於那些商家炒高糧價的行徑一直變相縱容,莫不是與他們有所合計,故意炒高價格,好與他們共同賺取朝庭的銀子?”


    楊帆終於轉頭看了看唐恪,不過很快又將目光收迴到水麵之上:“唐大人又誤會了!本官早已向朝庭承諾,不管本官收購這批糧食的價格如何,朝庭隻需按正常年份的價格計算成本,分期歸還神工集團便是,到時簽訂契約之時,會有這方麵的規定。”


    “這個……”唐恪聞言一時竟說不出話來,過了一會,似是消化了楊帆說的意思,才道:“大人見諒!是下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唉!可是大人,我實在是想不通,你怎麽就甘心去做這個冤大頭呢?”


    楊帆笑笑:“冤大頭?哎——”


    說話間,水麵上的魚漂猛地向下一沉,楊帆雙手將魚竿向上一挑,一條尺餘長的鯉魚被拖出水麵。


    “看!上鉤了吧!誰說我是冤大頭!”楊帆一麵說著,一麵將魚溜到岸邊,然後用網子將它處抄入簍中。


    “誰說我做冤大頭了?唐大人應該知道,這段時間以來,朝庭應該收了不菲的糧食交易稅吧?”


    唐恪點點頭:“不錯!眼見著便要趕上往年兩年的商稅了!”


    楊帆嗯了一聲繼續道:“如今已是春耕的時節,江南之地百姓們種糧的積極性如何?”


    唐恪笑道:“無論地主還是佃戶,皆幹勁衝天。哈哈,夏秋兩季的收成早就變成了錢,他們敢不細作打算!當然了,各地官府也已按大人的要求做好了保障工作,土地的分配、種子的發放……一應事務皆有條不紊。我們必會保證今年糧食的收成。而且,大人讓我們放出消息,宣傳江南之地的好政策,大宋各地的流民也紛紛向這邊趕來,哈!想來今年咱們大宋會是開國以來最平穩的一年吧!”


    “那就好!”楊帆擺弄著一塊魚餌道,“你看,朝庭的收入也增加了,百姓耕種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全大宋吃不上飯的流民也有了飯碗。糧價上漲總算也有些積極的效果,怎麽能說我是冤大頭呢?”


    唐恪歎口氣道:“大人就不要自欺欺人了。朝庭的那些收入的確不少,可糧價若是不漲,大人完全可以捐出比那些稅收多幾倍幾十倍的銀子;而至於,百姓積極性,流民端飯碗,又哪裏用得著用糧價的飛漲來調動?唉!我算是明白了,大人你這是為了朝堂和諧,故意賣王黼他們一個麵子,大人公而廢私……下官,佩服!”


    楊帆不置可否,將魚鉤拋向水裏,然後衝唐恪詭秘一笑:“理解萬歲啊!”


    唐恪走的時候仍是雲裏霧裏,雖然猜定楊帆是為了散財求和,但看楊帆那透著邪乎的無所謂表情,他心裏又忍不住地犯嘀咕。可是,他又實在想不出楊帆還有什麽路可走,便也隻好將楊帆那“高大上”的形象捧在心頭。


    好在楊帆保證了會籌齊糧食,並且不損害朝庭利益,唐恪也就不再在這事上糾結。接下來便是春耕季節,做好自己該做的,保證今年的糧食順利豐收,才是他最應該考慮的——想通了此點,唐恪也便不再過問糧價之事,然後日子悄然來到三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耽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耽文並收藏宋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