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是尋常的詞牌,題目亦是今晚的主題……隻是,這字寫得實在是有些慘不忍睹。剛才尚生出些許警惕之心的學子們頓時放下心來:這楊大人估計是胸無半點才學,卻又被人奉承慣了,以致於自我感覺良好,混不知這實是自欺欺人——這些通過歪門邪道坐上高位的官員,原本就如此,也沒什麽奇怪的。


    也不怨眾人會有如此想法。自來到這個時代之後,楊帆雖然努力地練習用毛筆寫字,但由於基礎太差,總是窺不見門徑,寫出的字總是東斜西歪、橫不平豎不直,好在後來習慣了這種運筆方式,寫起字來倒也流暢,隻是在眾多從小就開始練字、極講究規則布局的宋人看來,實在有些亂七八糟。


    楊帆對於眾人的眼神渾然不覺,繼續思索著落筆:“東風夜放花千樹……”


    字仍然一如繼往地差,以致於旁邊的幾個書生口中小聲地將詞句念出來,卻沒將注意力放在詞句的本身。


    “更吹落,星如雨……”楊帆刷刷地寫道,“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旁邊的一名書生依然輕聲地讀著,他的聲音雖不算高,但此時廳堂之內極其安靜,他的聲音反倒顯得十分清朗。


    《青玉案》的上闕寫完,楊帆又停下筆來,凝神思索起來。這倒不是他故作姿態,而是真的在用心思索。大凡是小說中的穿越者,總是能夠出口成章、肆意剽竊,逼格滿滿。楊帆對於這種裝逼的行徑自然也是心向往之,可惜自己沒能帶個光腦過來,上學之時所能背誦的詩詞也僅限於語文課本之內,並且忘記了許多。所以平日裏他隻能搜腸刮肚地迴想上學之時學過的詩詞,而且還得限於北宋之後。


    這首《青玉案》是辛棄疾所作,此時他還未出生,而這首詞楊帆在高中之時也曾熟背,故而早就被楊帆確定為某天裝逼的利器之一。隻是下闕的第一句話,實在有些難記,他每次都要思索好一會兒,才能確定沒有背錯。


    便在楊帆停筆思索之時,剛剛讀出上半闕的那名書生,接著輕笑道:“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他語氣略帶輕佻,顯然仍沉浸在楊帆胸無點墨的意識之中。隻是,片刻之間,他便發現眾人的眼光有些奇怪,幾十道眼光落在他身上,而且這些眼光明顯帶著一種看白癡的意味。


    他悚然一驚,意識立馬迴到詩詞本身,忍不住地又從頭再讀一遍:“……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讀完之後,他閉上眼睛,開始細細品味起來,到最後又微微歎了口氣,這聲歎氣情緒複雜,但裏麵決計沒有半點先前的輕視之意。


    楊帆此時已開始重新動筆,立在桌幾右側的朱文錦接替那名書生繼續念道:“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楊帆略一停頓,側頭看看珠簾之後的李師師,然後繼續寫道:“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作已完,楊帆仍不住筆,在宣紙的最左側標記道:“壬寅年元夕楊子航”。


    楊帆擱筆,見場麵一片肅靜,起身拂衣道:“這是本官今晚的所見所感,融之於這首《青玉案》中,請諸位上來品評一番吧。”


    說罷楊帆便轉身負手,踱到李師師的跟前,準備“抱得美人歸”。


    對於這首詞楊帆是極有信心的。古人寫元夕的詩詞數不勝數,但這首堪稱翹楚。它非但用詞極工,而且意境深遠,足可流傳百世。這首詞便是當朝周邦彥這等層次的大家讀後估計也會心生挫敗之感,何況是這些根本不入流的“詩詞愛好者”?


    “好詞啊!”


    一陣沉默之後,朱文錦率先歎道。


    “唉!相較於這首《青玉案》,我等今晚所作,簡直就是……哈……狗屁不如!”有人開始將自己的詞稿撕成幾半放入懷中。


    更多的人是麵露慚色,恨不得找個地逢鑽入其中。當然,也有極少數的人皺眉望著楊帆的“醜”字,低聲提醒著同伴:“這詞……怕了請人作出來的。”


    他們在憑字而質疑楊帆才學之時,是決計不會想到,在五百年後的一天,楊帆這首《青玉案》的真跡,在一場拍賣會上,拍出了三千萬華幣的高價。而其之所以值這麽高的價格,主要還是因為它的書法成就。


    後人評價這副字是“線條流暢,縱橫捭闔,墨沉淋漓,揮灑自如,成大家風範,可稱之為‘帆體’。”


    楊帆也注意到了場中少數幾人那不服氣的表情。他重新迴到案幾之前,冷聲問道:“本官這首詞作可還入得了大家的法眼?”


    沉默,沒有人迴答這個問題。過了一會,朱文錦才施禮道:“大人這首《青玉案》我等不如多矣。”


    “那好,詩會到此結束,師師姑娘便由本官帶走了!”楊帆宣布道。


    “師師姑娘便由本官帶走了!”楊帆對今晚的這場詩會蓋棺定論。


    沒有人出言反對,即便是在心中懷疑楊帆這首詞定是重金請人早已做好的學子,在沒有絲毫證據的情況下,也不會冒失到此時出來質疑。


    那邊的李師師已經起身出來,燈火闌珊,卻掩不住她雙目之中熠熠的光彩。


    來到楊帆跟前,李師師向眾人福了福了身子,算是告別。眾人有的悄悄地拱手迴禮,有的則不甘地扭頭裝作沒有看到。


    楊帆倒是沒有急著離開。


    見有人的臉上顯然還掛著不以為然的表情,他清清嗓子,目光從所有人的臉上掃過:“本官剛才說過,詩詞不過是陶冶情操的小道而已,一個人詩詞寫得再好,也不代表此人便有治國濟世的能力。今日是元宵節,諸位聚在一齊吟詩作詞消遣一下當然無傷大雅,但決計不能以此取人,更不能將其作為取悅女子的籌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耽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耽文並收藏宋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