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名刺客果然不是府上之人。是小人疏忽了。隻是這兩名刺客能夠混入府中,這府中必有其內應。小人這便集合府上之人徹查此事。大人還請迴西苑休息。”戴威急欲支開楊帆眾人道。
楊帆搖搖頭:“朱大人遇刺身亡,此事事關重大,本官已命人前去通知蘇州府提邢司,想必他們的人很快便到。介時本官將案情向他們交待清楚之後再行迴去休息。”
戴威心思急轉,這朱勔遇刺一事甚是古怪,毒蛇、蠍子的行兇之器卻殺死了自己一方的人,這件事不論真假自己都無法交待:若真是毒蛇、蠍子叛變,那自己至少會落個查人不明的罪過,而若是楊帆做的局,那接下來入局之後恐怕也會對自己極為不利。
“便依大人安排。小人這就前去集合府上之人。”戴威朝楊帆施禮之後,便欲退下。
楊帆也不攔他,揮了揮手。
“你們幾個跟我走!”那戴威見楊帆沒有阻攔自己,忙領了幾個親信退出人群。
待他走出瓊玉齋,卻是直衝同樂園的大門而去。幾個親信納悶道:“大哥,咱們似乎走錯路了吧?”
戴威擺擺手:“今日之事是個死局。朱大人被刺,不管是何人所為,咱們都脫不了幹係。你們都是我的親信,因此我才帶你們出來,咱們現現必須先逃出朱府再說。”
“啊?”幾個下屬一陣迷茫,“那我們以後去哪兒?”
“天大地大,必有我們的安身之處。不管怎麽這兒是不能呆了,即便我們能逃過失職之罪,但朱大人已死,這朱家也算是完了,我們呆在這兒又能有什麽前途?”
幾個親信略一思索,皆覺戴威所言有理:“大哥,我們都聽你的。”
“好!咱們快走!”
……
盡管朱勔已被免職,但他乃是趙佶的寵臣,對於他的被刺,蘇州府可不敢懈怠。便在戴威離開同樂園不多時候,蘇州知府鄭兆倫便帶了蘇州府的一眾捕快、府兵火急火燎地趕到了瓊玉齋。
見到楊帆之後,鄭兆倫先是一通告罪。畢竟在他的地盤讓明教刺客刺殺了曾經的朝庭大員,他是要負上很大責任的。楊帆倒是反過來安慰了他一番,之後才向其講述了那兩名刺客“行刺”的經過。
這鄭兆倫並不知道楊帆與朱勔的恩怨,故而壓根不去懷疑此事與楊帆有關。在他的印象裏,明教刺客刺殺朱勔之事已經數不勝數,但凡是明教刺客前來蘇州,那目標除了朱勔之外不會再有別人——你明教打出的口號不就是“誅朱勔”麽?
聽完了楊帆的陳述之後,鄭兆倫便拍馬屁似的請楊帆迴去休息,並保證這明教刺客混入同樂園之事,必會查個清楚,介時再向其匯報。
楊帆打個哈欠,道聲“也好”,便率領衛隊迴到了西苑。所有的細節已經安排好了,他呆在這兒反倒顯得突兀,不如迴去等消息更好。
同樂園之內一夜燈火通明。
第二日早上,約是辰時四刻時分,那鄭兆倫果然來到西苑。見他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自豪,楊帆便知昨夜他已經將案子“審清”。
兩人稍微寒暄幾句,鄭兆倫便歎道:“唉!昨夜大人實在是受驚了。”
楊帆風輕雲淡地道:“受驚倒談不上,本官久經戰陣,比這危險的時候隻多不少,不過……說實話,那兩名刺客若是第一目標是我,我也不敢妄言我能躲得過去,可他們刺殺了朱大人之後,若想再傷我,那也是癡心妄想,本官的火器豈是他們幾個區區刺客能抵禦的?”
“大人所言極是!這次的刺殺事情,全因朱大人用人不善所致。若說事前防範,我等皆是無能為力!”鄭兆倫接著附和道。
“噢?鄭大人可是查得了什麽線索?”楊帆一本正經的問道。
“哈哈,大人啊,下官豈止是查到了什麽線索,整個案件人證物證俱在,昨夜下官已是將這次大案的所有細節查得清清楚楚。”
“噢?鄭大人快說說看。”楊帆精神一振,忙道。
“是!迴大人,昨夜的案情大人已同講述過,這刺殺朱大人的過程倒也沒什麽可說的,那朱府的小鳳的口供與刺客的兇器已經說明了一切。隻是,大人也該知道,朱府向來戒備森嚴,若非如此,那朱大人早就死於非命了。可是,這次那兩名刺客怎會如此輕鬆地便進入朱府的重地?”
楊帆故作納悶道:“是啊!本官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唉!大人啊,所謂‘千防萬防,家賊難防!’,朱大人這次真是死於他信任的武師之上。”
“啊?這是怎麽說著?”楊帆作震驚狀。
“大人有所不知。”那鄭兆倫一副智珠在握的姿態,“下官昨夜已審過那廚房裏的一眾人等,這些人皆言不認識那兩名刺客,可今日宴席,這兩名刺客卻是得了一次送菜的機會。”
“什麽!朱大人向來謹慎,怎會出現如此情況?莫非……”
“唉!正是!據廚房中人確認,這兩人正是那朱府的槍棒教師戴威安排的,廚房中人皆不認識這兩人,可那戴威是朱大人的親信,故而那些廚房中的下人也不敢存有異議。”
楊帆皺皺眉頭。
鄭兆倫接著道:“可是下官接手了這件案子之後,本欲找那戴教師當麵對證,卻又尋不到了這位教師的影子。依下官推斷,這戴教師恐怕已經畏罪潛逃了。”
“操他娘的,我說這戴什麽怎麽這那麽急著離開這刺殺現場,還說是去集結朱府的下人,原來是趁機逃走了,這廝當真可惡!”楊帆不介意向這戴教師再潑一盆汙水。
“是啊!是啊!”鄭兆倫也附和道,“朱大人一生謹慎,卻沒想到會栽到自己一個最信任的人手中。唉!真是時也命也!”
“不管怎麽,鄭大人,這明教刺客當著本官的麵刺殺了朱大人,那就是打了本官的臉,打了朝庭的臉!從即刻起,一定要將那幕後的兇手戴什麽的捉拿歸案,否則,我等怎麽向皇上交待?”楊帆怒道。
“是!是!”鄭兆倫忙應和道,“下官今早已下發了海捕文書,相信那戴威已無處可逃!”
楊帆心下暗笑:“還無處可逃?江南這等局麵,若是那戴威想要逃走,你能捉住才是怪事。不過,你最好捉不住,也省得我浪費一些口舌。”
“唉!本官今日便要南下,沒想到臨行之前卻發生這樣的案子。這朱府的一應後事便拜托鄭大人了,畢竟是朝庭的臉麵,不可馬虎。”楊帆歎息道。
“大人放心,朱家目前除了已經遇刺的朱勔大人之外,其他人早已遷往了京城,下官已經連夜差人前去京城報信。隻是這千裏迢迢的,估計朱家之人一時半會也趕不到蘇州。因此,這朱大人的後事下官便差人先行代辦著,等朱家來了人之後,若是不滿意,便由他們重辦便是。”
“也好!”楊帆點頭道,“還有就是,朱大人這一死,朱府的這些下人恐怕馬上便會被遣散。如此一來,這諾大的同樂園就會閑置起來。本官以為,現下正值朝庭大軍剿匪之際。這蘇州城需要設立一個大本營,反正這同樂園閑著也是閑著,不如便把這兒作為朝庭大軍的本營所在。而且,童太傅不日便會抵達蘇州,這兒也是非常適合他落腳的地方……”
那鄭兆倫亦是聰明之人,聽楊帆如此一說,忙道:“大人英明!正該如此,一會下官便去布置。”
“那辛苦鄭大人了,當下比較急的一件事卻是我樞密院統計局需要在這蘇州建立江南站的總部,以搜集亂賊的情報。這幾天他們在蘇州城尋了好幾個地方,都不太滿意,便讓他們先在這東苑落腳吧!”
“是!下官定會安排好此事。”鄭兆倫躬身答道。
兩人又說了一會,便有一名西軍士兵前來通報,說是統製王稟召集所有西軍將領前去他的大帳議事,請楊帆也去參加。
大軍馬上要去解嘉興之圍,出發在即,自然需要安排好各項任務。這軍事會議楊帆是必須參加的。
送走了鄭兆倫,楊帆便直奔王稟的軍營而去,他的二百多衛隊也從同樂園拔營而起,匯到了三萬多西軍之中,準備繼續南下,平定方臘義軍。
王稟的帳前會議時間不長,至於接下來各將領的任務也並不複雜,會議讓眾將領感興趣的還是王稟和楊帆關於當前雙方形勢的通報。
此時官軍的形勢較之幾天前可謂是更加有利。一方麵嘉興戰事仍在膠著,盡管方七佛用了幾倍於守軍的兵力在攻打城池,可是卻屢屢無功而返,他們的士氣也在漸漸地低落。而另一方麵趙佶廢花石綱、罷朱勔的詔令,也起到了安定民心的作用,蘇州、秀州之地眾多本欲挺而走險的農民見了這詔令之後又重新安定下來,而且義軍之中,原先那些被脅迫而入之人,有的開始做起了逃兵。
而官軍這邊則是進軍順利。王稟、楊帆所率的三萬先頭部隊即將兵臨秀州,童貫的後續部隊也不日而來。而據探報,劉延慶、王鎮所率的另外兩路兵馬,也在宣州、廣德之地取得幾場大勝,收複了幾個府縣。
一切都在照著曆史的軌跡發展著——除了那提前被楊帆除掉的朱勔父子。
朝霞輝盡,天空中一片片的鱗雲隨風聚散。蘇州城外的西軍營地旌旗獵獵,隨著王稟的一聲令下,頓時馬鳴嘶嘶、塵煙蕩蕩,三萬西軍攜著淩厲的殺氣向南奔襲而去……
楊帆搖搖頭:“朱大人遇刺身亡,此事事關重大,本官已命人前去通知蘇州府提邢司,想必他們的人很快便到。介時本官將案情向他們交待清楚之後再行迴去休息。”
戴威心思急轉,這朱勔遇刺一事甚是古怪,毒蛇、蠍子的行兇之器卻殺死了自己一方的人,這件事不論真假自己都無法交待:若真是毒蛇、蠍子叛變,那自己至少會落個查人不明的罪過,而若是楊帆做的局,那接下來入局之後恐怕也會對自己極為不利。
“便依大人安排。小人這就前去集合府上之人。”戴威朝楊帆施禮之後,便欲退下。
楊帆也不攔他,揮了揮手。
“你們幾個跟我走!”那戴威見楊帆沒有阻攔自己,忙領了幾個親信退出人群。
待他走出瓊玉齋,卻是直衝同樂園的大門而去。幾個親信納悶道:“大哥,咱們似乎走錯路了吧?”
戴威擺擺手:“今日之事是個死局。朱大人被刺,不管是何人所為,咱們都脫不了幹係。你們都是我的親信,因此我才帶你們出來,咱們現現必須先逃出朱府再說。”
“啊?”幾個下屬一陣迷茫,“那我們以後去哪兒?”
“天大地大,必有我們的安身之處。不管怎麽這兒是不能呆了,即便我們能逃過失職之罪,但朱大人已死,這朱家也算是完了,我們呆在這兒又能有什麽前途?”
幾個親信略一思索,皆覺戴威所言有理:“大哥,我們都聽你的。”
“好!咱們快走!”
……
盡管朱勔已被免職,但他乃是趙佶的寵臣,對於他的被刺,蘇州府可不敢懈怠。便在戴威離開同樂園不多時候,蘇州知府鄭兆倫便帶了蘇州府的一眾捕快、府兵火急火燎地趕到了瓊玉齋。
見到楊帆之後,鄭兆倫先是一通告罪。畢竟在他的地盤讓明教刺客刺殺了曾經的朝庭大員,他是要負上很大責任的。楊帆倒是反過來安慰了他一番,之後才向其講述了那兩名刺客“行刺”的經過。
這鄭兆倫並不知道楊帆與朱勔的恩怨,故而壓根不去懷疑此事與楊帆有關。在他的印象裏,明教刺客刺殺朱勔之事已經數不勝數,但凡是明教刺客前來蘇州,那目標除了朱勔之外不會再有別人——你明教打出的口號不就是“誅朱勔”麽?
聽完了楊帆的陳述之後,鄭兆倫便拍馬屁似的請楊帆迴去休息,並保證這明教刺客混入同樂園之事,必會查個清楚,介時再向其匯報。
楊帆打個哈欠,道聲“也好”,便率領衛隊迴到了西苑。所有的細節已經安排好了,他呆在這兒反倒顯得突兀,不如迴去等消息更好。
同樂園之內一夜燈火通明。
第二日早上,約是辰時四刻時分,那鄭兆倫果然來到西苑。見他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自豪,楊帆便知昨夜他已經將案子“審清”。
兩人稍微寒暄幾句,鄭兆倫便歎道:“唉!昨夜大人實在是受驚了。”
楊帆風輕雲淡地道:“受驚倒談不上,本官久經戰陣,比這危險的時候隻多不少,不過……說實話,那兩名刺客若是第一目標是我,我也不敢妄言我能躲得過去,可他們刺殺了朱大人之後,若想再傷我,那也是癡心妄想,本官的火器豈是他們幾個區區刺客能抵禦的?”
“大人所言極是!這次的刺殺事情,全因朱大人用人不善所致。若說事前防範,我等皆是無能為力!”鄭兆倫接著附和道。
“噢?鄭大人可是查得了什麽線索?”楊帆一本正經的問道。
“哈哈,大人啊,下官豈止是查到了什麽線索,整個案件人證物證俱在,昨夜下官已是將這次大案的所有細節查得清清楚楚。”
“噢?鄭大人快說說看。”楊帆精神一振,忙道。
“是!迴大人,昨夜的案情大人已同講述過,這刺殺朱大人的過程倒也沒什麽可說的,那朱府的小鳳的口供與刺客的兇器已經說明了一切。隻是,大人也該知道,朱府向來戒備森嚴,若非如此,那朱大人早就死於非命了。可是,這次那兩名刺客怎會如此輕鬆地便進入朱府的重地?”
楊帆故作納悶道:“是啊!本官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唉!大人啊,所謂‘千防萬防,家賊難防!’,朱大人這次真是死於他信任的武師之上。”
“啊?這是怎麽說著?”楊帆作震驚狀。
“大人有所不知。”那鄭兆倫一副智珠在握的姿態,“下官昨夜已審過那廚房裏的一眾人等,這些人皆言不認識那兩名刺客,可今日宴席,這兩名刺客卻是得了一次送菜的機會。”
“什麽!朱大人向來謹慎,怎會出現如此情況?莫非……”
“唉!正是!據廚房中人確認,這兩人正是那朱府的槍棒教師戴威安排的,廚房中人皆不認識這兩人,可那戴威是朱大人的親信,故而那些廚房中的下人也不敢存有異議。”
楊帆皺皺眉頭。
鄭兆倫接著道:“可是下官接手了這件案子之後,本欲找那戴教師當麵對證,卻又尋不到了這位教師的影子。依下官推斷,這戴教師恐怕已經畏罪潛逃了。”
“操他娘的,我說這戴什麽怎麽這那麽急著離開這刺殺現場,還說是去集結朱府的下人,原來是趁機逃走了,這廝當真可惡!”楊帆不介意向這戴教師再潑一盆汙水。
“是啊!是啊!”鄭兆倫也附和道,“朱大人一生謹慎,卻沒想到會栽到自己一個最信任的人手中。唉!真是時也命也!”
“不管怎麽,鄭大人,這明教刺客當著本官的麵刺殺了朱大人,那就是打了本官的臉,打了朝庭的臉!從即刻起,一定要將那幕後的兇手戴什麽的捉拿歸案,否則,我等怎麽向皇上交待?”楊帆怒道。
“是!是!”鄭兆倫忙應和道,“下官今早已下發了海捕文書,相信那戴威已無處可逃!”
楊帆心下暗笑:“還無處可逃?江南這等局麵,若是那戴威想要逃走,你能捉住才是怪事。不過,你最好捉不住,也省得我浪費一些口舌。”
“唉!本官今日便要南下,沒想到臨行之前卻發生這樣的案子。這朱府的一應後事便拜托鄭大人了,畢竟是朝庭的臉麵,不可馬虎。”楊帆歎息道。
“大人放心,朱家目前除了已經遇刺的朱勔大人之外,其他人早已遷往了京城,下官已經連夜差人前去京城報信。隻是這千裏迢迢的,估計朱家之人一時半會也趕不到蘇州。因此,這朱大人的後事下官便差人先行代辦著,等朱家來了人之後,若是不滿意,便由他們重辦便是。”
“也好!”楊帆點頭道,“還有就是,朱大人這一死,朱府的這些下人恐怕馬上便會被遣散。如此一來,這諾大的同樂園就會閑置起來。本官以為,現下正值朝庭大軍剿匪之際。這蘇州城需要設立一個大本營,反正這同樂園閑著也是閑著,不如便把這兒作為朝庭大軍的本營所在。而且,童太傅不日便會抵達蘇州,這兒也是非常適合他落腳的地方……”
那鄭兆倫亦是聰明之人,聽楊帆如此一說,忙道:“大人英明!正該如此,一會下官便去布置。”
“那辛苦鄭大人了,當下比較急的一件事卻是我樞密院統計局需要在這蘇州建立江南站的總部,以搜集亂賊的情報。這幾天他們在蘇州城尋了好幾個地方,都不太滿意,便讓他們先在這東苑落腳吧!”
“是!下官定會安排好此事。”鄭兆倫躬身答道。
兩人又說了一會,便有一名西軍士兵前來通報,說是統製王稟召集所有西軍將領前去他的大帳議事,請楊帆也去參加。
大軍馬上要去解嘉興之圍,出發在即,自然需要安排好各項任務。這軍事會議楊帆是必須參加的。
送走了鄭兆倫,楊帆便直奔王稟的軍營而去,他的二百多衛隊也從同樂園拔營而起,匯到了三萬多西軍之中,準備繼續南下,平定方臘義軍。
王稟的帳前會議時間不長,至於接下來各將領的任務也並不複雜,會議讓眾將領感興趣的還是王稟和楊帆關於當前雙方形勢的通報。
此時官軍的形勢較之幾天前可謂是更加有利。一方麵嘉興戰事仍在膠著,盡管方七佛用了幾倍於守軍的兵力在攻打城池,可是卻屢屢無功而返,他們的士氣也在漸漸地低落。而另一方麵趙佶廢花石綱、罷朱勔的詔令,也起到了安定民心的作用,蘇州、秀州之地眾多本欲挺而走險的農民見了這詔令之後又重新安定下來,而且義軍之中,原先那些被脅迫而入之人,有的開始做起了逃兵。
而官軍這邊則是進軍順利。王稟、楊帆所率的三萬先頭部隊即將兵臨秀州,童貫的後續部隊也不日而來。而據探報,劉延慶、王鎮所率的另外兩路兵馬,也在宣州、廣德之地取得幾場大勝,收複了幾個府縣。
一切都在照著曆史的軌跡發展著——除了那提前被楊帆除掉的朱勔父子。
朝霞輝盡,天空中一片片的鱗雲隨風聚散。蘇州城外的西軍營地旌旗獵獵,隨著王稟的一聲令下,頓時馬鳴嘶嘶、塵煙蕩蕩,三萬西軍攜著淩厲的殺氣向南奔襲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