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三位欽差
穿越在太平天國的日子 作者:家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常府的一個小丫鬟。我娘子至今沒有個服侍的丫頭,我見她聰明伶俐,想把她交給我娘子使用,你有問題嗎?”楊小山麵不改色道。
楊福清咳嗽了一下,麵露難色道:“世子,這恐怕不太符合規矩吧。世子想要丫鬟,得向上頭申請。這小丫鬟還沒有去女營登記造冊,直接這麽領走,屬下不敢答應。”
楊小山沒想到這楊輔清這麽死板,但人家說得有理有據還不好辯駁,隻得發下身段低聲道:“不能通融下嗎?我就覺得這個小丫頭合適。”
楊福清臉色一正,搖頭道:“世子不要為難屬下,屬下就做的這個差事,如果個個通融,這差還怎麽當?還望世子理解屬下的辛苦。”
楊小山抓狂了,真是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己怎麽讓這家夥來常府抄家,換成韋昌輝早讓自己把小丫頭領走了。這一下楊小山僵住了,他還沒學會仗勢欺人,人家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楊小山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楊福清看出了小山矛盾的心情,他悄悄把小山拉到一邊,低聲說:“世子若真是喜歡這小丫頭,可以去和東王討要啊,您立了這麽大的功勞,東王怎麽可能不答應?這裏這麽多人看著,你把小丫頭領走,對世子你的聲譽也不好啊。這小丫頭屬下自會和女營那邊打招唿,好吃好喝好穿好用絕對少不了,隻不過幾天時間,世子何必急在一時?”
楊小山不由得高看了這楊福清一眼,想不到這家夥還真有兩把刷子,既在其他人麵前保持了公正無私的形象,又不得罪自己,還替自己想招。這事現在隻能就這麽著吧,楊小山想定後對楊福清說:“那人我現在交給你,你可別忘了自己說的話。”
“世子你放心,少一根汗毛你唯我是問。”楊福清拍著胸脯保證道。
楊小山轉過身來安慰英子道:“英子,這位楊監軍先帶你去女營辦個手續。你放心,那邊都是女人,沒人敢欺負你。你等我幾天,我去東王那邊把你要過來。你的東西在女營那邊發現會被沒收。這樣吧,我替你保管幾天,我去接你的時候就還你,你相信我。”
英子有點害怕,楊福清又過來勸道:“這位是英子姑娘吧,世子和我說了你的情況,放心好了,隻是去女營住幾天,我會和那邊打好招唿,你絕對不會受委屈的。”
“世子,記得來接我哦,我等你。”英子知道自己必須去女營,依依不舍道。
“放心吧,我一定會去接你的。”楊小山答應道。
一離開常府,楊小山急衝衝去東王那邊要人,但被侍衛擋了下來,“世子,武昌城剛破,東王有大量的公務要辦,還請世子稍候兩天再來吧,現在東王什麽人都不見。”
楊小山沒有辦法,隻得客氣道:“還請通報東王,就說我來過了。”
“小的一定轉達。”侍衛恭敬地送楊小山迴去了。
========================================
武昌城破,清廷震動。這可是太平軍第一次攻打下省城,而且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座城市。武昌有九省通衢之稱,太平軍拿下這裏,兵鋒幾乎覆蓋了整個長江流域,北方威脅湖南,南麵威脅江西,東麵威脅安徽江蘇,西麵威脅重慶。
鹹豐帝得知武昌失陷的消息,病情又加重了幾分,夜夜咳嗽不止。這一次他沒有召見群臣,單單隻把肅順一人喊來乾清宮議事。
“愛卿,你可知我為何單單隻召見你前來議事?”鹹豐望著肅順,目光中帶著信任。
“臣惶恐,臣不知。”肅順口說不知,心裏其實什麽都知道。
“因為你會說實話,那麽多大臣,他們都在猜著朕的心思辦事說話,唯獨你敢直言進諫。現在朕就問你,這發匪還能不能剿滅?還要多久才能剿滅?”鹹豐直勾勾望著肅順,想聽他說實話。
“臣鬥膽,依現在這個狀況,恐怕這長毛很難剿滅。綠營腐敗不堪,軍紀極差,麵對長毛幾乎沒有戰鬥力,想要剿滅發匪,還得另起爐灶,建立新軍。”肅順嘴裏還是照顧了一下皇帝的麵子,其實八旗比綠營更不堪。
“另起爐灶?你的意思是?”鹹豐眉頭皺了一下,追問道。
“各省去支援的隊伍表現實在是不堪入目,不僅沒有支援到前線,還擾亂地方禍害鄉裏,而江忠源的團練,雖然都是新兵,但表現得相當出眾,戰鬥力很強。臣的意思是,咱們不能再依靠綠營了,得讓有能力的人去帶團練。如果能多一些如江忠源這樣的帶兵能臣,又何愁不能剿滅發匪呢?”肅順拱手迴答道。
“你可有什麽人選?”鹹豐連忙問道。
“臣舉薦曾國藩,江忠源就是他推薦來的,也是他的同鄉好友。”肅順迴答道。
“又是漢臣?”鹹豐有點不悅,不讓漢臣掌握兵權是吳三桂造反以後朝廷一項不成文的規定。滿人對漢人的戒心始終沒有放下,就怕漢人掌握兵權後會造反。
“曾國藩雖然是漢人,但他忠孝禮節做得非常到位,在朝中風評也非常好。特殊時刻,咱麽也要特殊對待。這個時候要力挽狂瀾,就不要在意是滿人還是漢人,都是為朝廷效力,有才就要提拔就要使用,陛下,您說對嗎?”肅順這一番話是他的肺腑之言,沒有辜負鹹豐對他的信任。
“你是這朝中唯一一個敢推薦漢人組建軍隊的,若是讓那些王公大臣,滿族親貴知道了,還不要撕了你的嘴!”鹹豐歎了一口氣,他明白肅順說的都是真話。
“臣一心為陛下的江山社稷著想,自然是有什麽說什麽,正是那些親貴們誤國,這都什麽時候了,還分什麽滿漢?”肅順坦言道。
“那個曾國藩隻是個文人,他真的能帶兵嗎?”鹹豐還有些不放心。
“現在的武將免不了都有一些軍營的陋習,文人帶兵正好建立新的軍風,而且文人長於謀劃,精於戰略,對付發匪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剿滅的,必須著眼於長遠。”肅順解釋道。
“好吧,這事就交給你了,讓那個曾國藩試試吧。他是湖南人吧,就讓他在湖南老家辦團練。”鹹豐點頭道。
“還有那個徐廣縉,陛下您讓他接替賽尚阿為欽差大臣,結果他遲遲不動身,武昌失守,他還身在千裏之外。”肅順不失時機地參了胡廣總督徐廣縉一本。
“都是官場老油條,嘴上說得好聽,卻一個個明哲保身,實在可恨,把他罷免。”鹹豐怒斥道。
“這欽差,陛下得多立幾個。現在發匪勢大,一個欽差怕是不夠。”肅順建議道。
“愛卿說得很對,那個向榮表現的還不錯,讓他做欽差大臣,盯住發匪,命他早日收複武昌。另外讓河南巡撫琦善為欽差大臣,替朕守住河南,命兩江總督陸建瀛為欽差大臣,防守長江下遊,絕不能讓發匪竄入江南一帶,那裏可是咱大清國的糧源稅源之地啊。”鹹豐也是被前幾任欽差傷透了心,一口氣封了三位欽差,希望能東方不亮,西方亮,這麽多欽差總有一個能幹活的吧。
楊福清咳嗽了一下,麵露難色道:“世子,這恐怕不太符合規矩吧。世子想要丫鬟,得向上頭申請。這小丫鬟還沒有去女營登記造冊,直接這麽領走,屬下不敢答應。”
楊小山沒想到這楊輔清這麽死板,但人家說得有理有據還不好辯駁,隻得發下身段低聲道:“不能通融下嗎?我就覺得這個小丫頭合適。”
楊福清臉色一正,搖頭道:“世子不要為難屬下,屬下就做的這個差事,如果個個通融,這差還怎麽當?還望世子理解屬下的辛苦。”
楊小山抓狂了,真是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己怎麽讓這家夥來常府抄家,換成韋昌輝早讓自己把小丫頭領走了。這一下楊小山僵住了,他還沒學會仗勢欺人,人家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楊小山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楊福清看出了小山矛盾的心情,他悄悄把小山拉到一邊,低聲說:“世子若真是喜歡這小丫頭,可以去和東王討要啊,您立了這麽大的功勞,東王怎麽可能不答應?這裏這麽多人看著,你把小丫頭領走,對世子你的聲譽也不好啊。這小丫頭屬下自會和女營那邊打招唿,好吃好喝好穿好用絕對少不了,隻不過幾天時間,世子何必急在一時?”
楊小山不由得高看了這楊福清一眼,想不到這家夥還真有兩把刷子,既在其他人麵前保持了公正無私的形象,又不得罪自己,還替自己想招。這事現在隻能就這麽著吧,楊小山想定後對楊福清說:“那人我現在交給你,你可別忘了自己說的話。”
“世子你放心,少一根汗毛你唯我是問。”楊福清拍著胸脯保證道。
楊小山轉過身來安慰英子道:“英子,這位楊監軍先帶你去女營辦個手續。你放心,那邊都是女人,沒人敢欺負你。你等我幾天,我去東王那邊把你要過來。你的東西在女營那邊發現會被沒收。這樣吧,我替你保管幾天,我去接你的時候就還你,你相信我。”
英子有點害怕,楊福清又過來勸道:“這位是英子姑娘吧,世子和我說了你的情況,放心好了,隻是去女營住幾天,我會和那邊打好招唿,你絕對不會受委屈的。”
“世子,記得來接我哦,我等你。”英子知道自己必須去女營,依依不舍道。
“放心吧,我一定會去接你的。”楊小山答應道。
一離開常府,楊小山急衝衝去東王那邊要人,但被侍衛擋了下來,“世子,武昌城剛破,東王有大量的公務要辦,還請世子稍候兩天再來吧,現在東王什麽人都不見。”
楊小山沒有辦法,隻得客氣道:“還請通報東王,就說我來過了。”
“小的一定轉達。”侍衛恭敬地送楊小山迴去了。
========================================
武昌城破,清廷震動。這可是太平軍第一次攻打下省城,而且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座城市。武昌有九省通衢之稱,太平軍拿下這裏,兵鋒幾乎覆蓋了整個長江流域,北方威脅湖南,南麵威脅江西,東麵威脅安徽江蘇,西麵威脅重慶。
鹹豐帝得知武昌失陷的消息,病情又加重了幾分,夜夜咳嗽不止。這一次他沒有召見群臣,單單隻把肅順一人喊來乾清宮議事。
“愛卿,你可知我為何單單隻召見你前來議事?”鹹豐望著肅順,目光中帶著信任。
“臣惶恐,臣不知。”肅順口說不知,心裏其實什麽都知道。
“因為你會說實話,那麽多大臣,他們都在猜著朕的心思辦事說話,唯獨你敢直言進諫。現在朕就問你,這發匪還能不能剿滅?還要多久才能剿滅?”鹹豐直勾勾望著肅順,想聽他說實話。
“臣鬥膽,依現在這個狀況,恐怕這長毛很難剿滅。綠營腐敗不堪,軍紀極差,麵對長毛幾乎沒有戰鬥力,想要剿滅發匪,還得另起爐灶,建立新軍。”肅順嘴裏還是照顧了一下皇帝的麵子,其實八旗比綠營更不堪。
“另起爐灶?你的意思是?”鹹豐眉頭皺了一下,追問道。
“各省去支援的隊伍表現實在是不堪入目,不僅沒有支援到前線,還擾亂地方禍害鄉裏,而江忠源的團練,雖然都是新兵,但表現得相當出眾,戰鬥力很強。臣的意思是,咱們不能再依靠綠營了,得讓有能力的人去帶團練。如果能多一些如江忠源這樣的帶兵能臣,又何愁不能剿滅發匪呢?”肅順拱手迴答道。
“你可有什麽人選?”鹹豐連忙問道。
“臣舉薦曾國藩,江忠源就是他推薦來的,也是他的同鄉好友。”肅順迴答道。
“又是漢臣?”鹹豐有點不悅,不讓漢臣掌握兵權是吳三桂造反以後朝廷一項不成文的規定。滿人對漢人的戒心始終沒有放下,就怕漢人掌握兵權後會造反。
“曾國藩雖然是漢人,但他忠孝禮節做得非常到位,在朝中風評也非常好。特殊時刻,咱麽也要特殊對待。這個時候要力挽狂瀾,就不要在意是滿人還是漢人,都是為朝廷效力,有才就要提拔就要使用,陛下,您說對嗎?”肅順這一番話是他的肺腑之言,沒有辜負鹹豐對他的信任。
“你是這朝中唯一一個敢推薦漢人組建軍隊的,若是讓那些王公大臣,滿族親貴知道了,還不要撕了你的嘴!”鹹豐歎了一口氣,他明白肅順說的都是真話。
“臣一心為陛下的江山社稷著想,自然是有什麽說什麽,正是那些親貴們誤國,這都什麽時候了,還分什麽滿漢?”肅順坦言道。
“那個曾國藩隻是個文人,他真的能帶兵嗎?”鹹豐還有些不放心。
“現在的武將免不了都有一些軍營的陋習,文人帶兵正好建立新的軍風,而且文人長於謀劃,精於戰略,對付發匪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剿滅的,必須著眼於長遠。”肅順解釋道。
“好吧,這事就交給你了,讓那個曾國藩試試吧。他是湖南人吧,就讓他在湖南老家辦團練。”鹹豐點頭道。
“還有那個徐廣縉,陛下您讓他接替賽尚阿為欽差大臣,結果他遲遲不動身,武昌失守,他還身在千裏之外。”肅順不失時機地參了胡廣總督徐廣縉一本。
“都是官場老油條,嘴上說得好聽,卻一個個明哲保身,實在可恨,把他罷免。”鹹豐怒斥道。
“這欽差,陛下得多立幾個。現在發匪勢大,一個欽差怕是不夠。”肅順建議道。
“愛卿說得很對,那個向榮表現的還不錯,讓他做欽差大臣,盯住發匪,命他早日收複武昌。另外讓河南巡撫琦善為欽差大臣,替朕守住河南,命兩江總督陸建瀛為欽差大臣,防守長江下遊,絕不能讓發匪竄入江南一帶,那裏可是咱大清國的糧源稅源之地啊。”鹹豐也是被前幾任欽差傷透了心,一口氣封了三位欽差,希望能東方不亮,西方亮,這麽多欽差總有一個能幹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