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在屋子裏不斷的踱著腳步來迴走,各軍各營都有報告士兵開小差的情況,弄得他心裏有些煩躁不安。


    太平軍初期的班底是拜上帝會的老兄弟,這些人意誌堅定,信仰篤定,所以戰爭一開始即使麵對死亡,也毫不退縮,東嶺上的一戰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後來在武宣擴軍後,來投太平軍的人就不是純粹的信徒了。他們中有的是看到太平天國發展迅速想搏個好前程的投機分子,有的是食不果腹為了混口飯吃的饑民,有的是在外犯了法無處可逃來這裏避難的罪犯,這些人一旦遇到困難,意誌就會鬆動,就有可能出現投敵的行為。


    楊秀清是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隻靠加強信仰是不行的,這餓著肚子的時間長了,再深的信仰也扛不住。當前最需要的就是要解決糧食問題。而要解決糧食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打破清軍的封鎖。可怎麽才能打破清軍的封鎖呢?清軍的高壘如一顆顆釘子緊密地圍著太平軍,高壘上還架著好多大炮,這些釘子可不好拔啊,硬打是要吃大虧的。


    “稟報軍師,楊小山求見。”一個侍衛走了進來報告道。


    “讓他快進來吧。”楊秀清此時正絞盡腦汁想著對策,一般人他是不見的,但楊小山他很願意見,這個剛收的義子經常能啟發他一些思路,給他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靈感。


    “參見義父。”楊小山每次禮數都做得很到位。


    “免禮,小山快起來吧。”楊秀清露出了一絲笑容。“你的軍情奏本,我看過了,你們隻有四個人開了小差,說實話,我有點意外。你的那個隊伍是原來天地會的老底子,又曾有過不好的叛逃先例,這次遇到糧食困難隻有這麽少的人逃跑,說明你帶兵帶的不錯。”


    “我隻是輔助管理了一些,主要是羅師帥在軍中推出了連坐製度,讓他們互相監督,又加強了崗哨巡查,所以逃跑的人才這麽少。義父,這隻是治標不治本啊,隻有把糧食問題解決了,軍心才能穩定啊。”楊小山說得非常誠懇。


    “哦?看來你心中已有計較,有何良策說出來聽聽。”楊秀清見他這麽一提,好奇地想知道小山的建議。


    “清妖實際上分東西兩個半圓形成的包圍圈,東麵領兵的是烏蘭泰,西麵領兵的是向榮。我這幾天在前線觀察過,向榮的營寨木樁紮的深,外麵壕溝挖的也寬,守備部隊的紀律也比較好。而烏蘭泰的隊伍紀律就差很多,他們的防禦工事敷衍了事,不過他們的主力是騎兵,更擅長野戰,我覺得我們應該從烏蘭泰的部隊裏找到突破口。”楊小山理了理自己的思路,分析了清軍現在的狀況。


    “你說的很好,繼續說。”楊秀清聽後來了興致,小山的思路跟自己不謀而合,也印證了自己對清軍的觀點。


    “梁山村這裏的清軍紀律最差,隊伍的士氣也很鬆懈。他們的營地和我軍隔著一條梁山河,河的兩邊都是水稻田。我上次去看已經有六七成的稻子成熟了。過了這些天估計最少也有八成的稻子熟了,我們可以去中間的稻田收稻子,如果他們出來,我們就打他一個伏擊,如果他們不出來,我們把稻子都收走,也不吃虧。”楊小山說出了他的計策。


    “這個聽起來還不錯,這樣把,我們去梁山村那邊再看一下,再做定奪。”楊秀清很仔細,任何戰鬥計劃的製定都要去實地考察一下。


    楊秀清和楊小山帶著衛隊直奔梁山村而來。大概一個時辰,來到了梁山河的附近,他們沒有打出儀仗旗幟,怕引起清軍的注意。梁山河是一條小河,鄰著兩邊的稻田,如一條小蛇,蜿蜒東流。這麽淺的水怕是擋不住清軍的騎兵,這埋伏不好打啊,楊秀清皺了皺眉頭。


    “這河雖然擋不住騎兵,但兩邊的水田並不利於騎兵的追擊,地形對我們是有利的。”楊小山看出了楊秀清的心思。


    楊秀清沒有說什麽,他還在思索,一行人就這樣默默的騎著馬,往梁山河的上遊走。


    天空是一片湛藍,頭頂那團白雲仿佛如同有生命一般,人走到哪它就跟著到哪。河邊色的稻田,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滿是令心醉的金色,在陽光的照射下,越發光耀奪目,好象滿地的金子。秧苗抽出了幾條狹小細長的葉子.葉柄輕輕地裹在莖上,漸漸地抽出了幾支稻穗,開出雪白的稻花.這時秧苗由淺綠色變成了深綠色,在這深綠叢中,呈現出點點白花,顯得更加美麗.因為這裏是交戰地,沒有人敢來這裏收稻子,這片早稻就空在了這裏。


    “好久沒見到這麽一大片成熟的稻田了。”楊秀清感慨道,這裏的人太窮了,一般天地裏一有熟的稻子就被割走了,那能等到這麽一大片一起熟的時候。


    “是啊,這裏的風光實在是太美了。”楊小山以前是個城市宅男,這樣的畫麵隻在電腦上見過。當一切都發生在身邊時,那種美妙的感覺格外不同。


    “可惜這條小河水流太慢了,如果是條大河,我們弄個關二爺的水淹七軍之計,淹死這幫清妖。”楊小山無心地說笑著,調節著隊裏沉悶的氣氛。


    “水淹七軍?”楊小山說者無心,楊秀清聽者有意,似乎想到了什麽?


    “我是隨便說說的,這小河最多過胸深,要想淹死人除非把他的頭摁到水裏。”楊小山並不認為這裏是個能使用水計的好地方。


    “拿地圖來。”楊秀清似乎想到了什麽,吩咐衛兵取來這周邊的地形圖。他仔細地觀察了梁山河的上遊,眼中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麽,“水淹七軍也沒必要非得淹死人。”楊秀清臉上露出了神秘的微笑,一條妙計從心裏升起。


    “小山,你立大功了!”楊秀清似乎想定了主意,用手重重地拍了拍小山的肩膀,“這次是多虧了你帶我來這裏,走我們再朝前麵看看。”


    楊秀清一揚鞭子,興衝衝地策馬狂奔。楊小山稀裏糊塗地在後麵跟著,也不知道自己立啥功了,自己隻不過胡謅了幾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在太平天國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家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家揚並收藏穿越在太平天國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