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呀?”
何爺爺看巫山也有些眼熟,不過一時沒想起來。既然是跟小白同來的,還是很相信他的。
巫山沒迴答這個問題,一邊走一邊問:“身上什麽地方疼?”
何爺爺:“腿,還有腰。”
巫山:“疼得厲害麽?”
何爺爺:“還能夠忍,就是剛才自己站不起來。”
小白真不敢相信,巫山第一次見老人家的時候是那種態度,現在居然會這樣做!
可是,平躺進巫山的豪車裏之後,何爺爺忽然不幹了,掙紮著要起來:“小白,小白閨女!”
小白以為他很疼或者緊張,趕緊坐旁邊握住老人家的手。
“何爺爺跟你講,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都多。找對象啊,不能找太有錢的,絕對不能!有錢人都不是什麽好東西,手裏一有了閑錢,就朝三暮四,三妻四妾......”
基本上跟馮院長的態度一樣。
小白臉一紅:“何爺爺,咱們現在上醫院,您先別說這些了。”
老人家一拍腦門兒:“我想起來了,我想起來了。”
小白:“您想起什麽了?”
何爺爺指著巫山:“他就是那個,打籃球太矮那個,對不對?”
上次小白帶巫山去吃煎餅,何爺爺問,巫山個子那麽高是不是打籃球的。小白說這個頭要是打職業籃球的話太矮了,這會兒全想起來了。
巫山沒有為自己辯解,辯解了對方也不一定聽得進去,而且很多事情根本就不需要辯,時間會證明一切。
盡管何爺爺絮絮叨叨勸說小白不要跟他在一起,巫山還是親手把老人抱進了巫氏私立醫院。
小白覺得,抱著何爺爺的巫山帥出了新高度,以前從沒覺得他這麽高大英俊過。
男人悉心保護弱小的時候,在女人眼裏是最帥的,不過這個弱小,應當不包括假裝弱小、別有用心的人。
醫生護士們看到首富都不淡定了,看到首富在做好事就更不淡定了,看到首富跟一個年輕女子同來做好事就更更更不淡定了!
幸好檢查結果是骨頭沒事,隻有兩塊皮下瘀傷,養幾天就好,這也得益於何爺爺平時一切自力更生和堅持鍛煉身體。
別人家年近80的老人,身子骨可就沒這麽硬朗嘍。
小白本來不願意就這樣跟巫山一起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但今天情況特殊沒辦法,隻好迎著各式各樣的目光,以及迎著自己一靠近就馬上終止的竊竊私語與他同框。
她有種預感,自己的生活又要發生改變了,也可能會失去工作,失去同事,失去**和自由。
但願愛,會給她麵對這些的勇氣。
她也想過,如果巫山變心了怎麽辦?如果巫山再次失憶忘掉自己怎麽辦?
可同樣是愛,讓她將這一切置若罔聞。
僅有的一點點童年迴憶中,父母是很恩愛的。
有一次,5歲的小白看到媽媽把平時最珍愛的首飾摘下來,其中還有姥姥的姥姥傳下來的“傳家寶”。
媽媽戀戀不舍地瞧了又瞧擦了又擦,然後把這些貴重的首飾全部收到一個盒子裏封起來。
當時小白問媽媽為什麽不戴,媽媽給小小的她解釋道:“因為爸爸生意出了點麻煩,需要很多很多錢度過難關,所以媽媽要把這些首飾拿去賣掉換錢幫爸爸。”
那件事情給小白的印象很深,她心目中,愛就應該是那樣的,為了彼此,什麽都舍得,什麽都不怕。
檢查結束後,巫山又用他的車子,跟小白一起把何爺爺送迴了家。
第一次去小白租住的小屋,巫山覺得那裏簡直破得不能住人,各種諷刺挖苦;現在看到何爺爺更加簡陋、沒有一樣值錢的東西、幾乎是“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的住處,他卻一言不發。
小白跑去跟左鄰右舍打了招唿,麻煩人家這幾日多去照顧一下。
熱心的鄰居們說,平時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老人家總是義不容辭出手,現在自然也會幫忙照顧他。
小白很感動,要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這麽簡單美好就好了。
經過醫院這麽一趟,何爺爺對巫山的看法已然有了改觀,不過小白臨走時,他還是絮絮叨叨堅持不懈地囑咐她,有錢人有多麽不可靠。
小白心想,可不可靠,反正就是他了,已沒有迴頭路。
安頓好了一切,和巫山一起走出那充滿煙火氣的狹窄小巷時,頭頂已是繁星點點。
天氣越來越暖和,夜晚的微風拂過麵頰,令人心曠神怡。
這隻是千千萬萬個普普通通的夜晚之一,卻因為有了身邊人的陪伴而變得不平凡。
而且今天的這種陪伴,跟往日不同,不隻是兩個人並排走在一起,通過這件事,兩顆心似乎也靠得更加緊密。
巫山修長的手指隨便一夠,就摸到了小白柔若無骨的手,握在掌心,一股電流湧遍全身,不過這電流,當然跟噴泉池水裏的觸電感覺不同。
奇怪,隻是個握住手的小動作而已,卻讓巫山感覺到自己是個真正的強者,從未有過的強大感覺。
以前對別人吹胡子瞪眼、指手畫腳,或者憑力氣大把小白壁咚到牆角無處可逃的時候,他都沒有自我感覺如此良好過。
巫山:“這個何爺爺,是不是對你很重要?”
“重要,當然重要,我吃了他3年的煎餅,也跟他嘮了3年的家常。何爺爺對我特別好,別人送他點兒什麽好東西,他都給我留著。有一次,有人給他幾個進口牛油果,他沒見過,啊當然我也沒見過了,他好幾天舍不得吃,寶貝地包了一層又一層等著我。可是等我有空去的時候早就爛了,”說到這兒,小白有些心酸,“總之,他就像我的親人一樣。”
“親人”這個詞,對別人的意義跟對小白的意義是不同的,因為在這個偌大的世界上,她連一個血親都沒有,所以被她視為“親人”的,一定是特別特別重要的人。
巫山以前不知道,物質匱乏的人也可以掏心掏肺地用自己的方式對別人好,其實他聽了之後,心裏是有些受觸動的,不過沒表現出來,隻輕描淡寫說:“那朕送他一套交通便利的房子吧。”
“不好不好,”小白的反對出乎他意料,“何爺爺絕對不會接受的。他住慣了這老房子,處慣了這些熱情的老鄰居,再說,一套新房子也不是他最需要的東西。”
“那他最需要什麽?”
巫山是真不知道。
小白:“當然是陪伴啊。”
“陪伴......”
巫山輕聲重複著這兩個他以前似乎從未接觸到過的字眼,忽然感覺小白跟自己有那麽那麽多的不同,有些地方明顯她比自己更牛。
自己明明說過,跟錢有關的都不是廟堂之策,可實際操作起來,卻總想著用金錢解決任何問題,比如剛才;
而小白卻能真正了解別人的需要。
這是為什麽?
大概是她更用心吧。
巫山的手不知不覺握得更緊了一些。
“哎喲,輕點輕點,骨頭快被你捏碎啦。”
小白齜牙咧嘴,巫山趕忙鬆了手,低頭看著身旁這個時而精靈古怪二百五、時而又簡單至極的小東西。
以前跟自己對峙的時候跟頭小倔牛似的,絲毫不知畏懼,現在慢慢顯露出“本來麵目”——不過是個豐肌秀骨的女兒家嘛,嗯,以後可以考慮少欺負她一點兒,隻在關鍵時刻欺負就行了。
從不知後悔為何物的巫山,此刻再次感到後悔,以前對這個沒有父母疼愛的妹子太蠻橫粗暴了,她一定為此偷偷掉了不少眼淚。可當時似乎身不由己,思維都不受自己控製似的。
小白看了看時間,咬著嘴唇說:“很晚了,我該迴家了。”
一個小動作暴露了她的糾結。
其實舍不得走,可畢竟不能太齁兒,一丟丟的矜持她還是有的。
“怎麽能迴家呢?”巫山看了她一眼,“月黑風高夜,山後小樹林,必須的。”
小白打了個寒顫,這是上演鬼片的節奏啊。
“走!”
巫山不由分說拉起她就走,真的開車直奔這座城市的後山——忘愁山。
關於這座山有個傳說。
從前有位仙女,平時一點點小事就會讓她感到煩憂,比如園子裏的蟠桃熟得太晚她發愁,月亮被天狗吃了一半她也發愁......長此以往,搞得神經衰弱動不動就頭疼,服用了多少仙丹也不管用。
鴻鈞老祖聽說了此事,就建議她到人間去轉一轉,看看黎民百姓的疾苦。
仙女第一次來到人間,正是朱元璋即將登基前的南京。
經過多年戰亂,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經濟蕭條,民不聊生,而且當時的南京熱得像個大火爐,一動一身汗。
仙女受不了了,又要發愁,卻看到老百姓們穿著麻草做的簡陋衣裳,汗流浹背開開心心地幹活,就算手被磨起了大泡鑽心地疼,也沒有人抱怨一聲。
他們是怎麽做到的呢?
她又看到一戶人家,窮得家徒四壁,一家人卻把一張粗糧做的大餅你推我讓。最後,每人咬一小口,各個臉上都帶著幸福的笑容。
仙女把到嘴邊的種種抱怨都咽了下去。
她不斷聽到老百姓互相打氣說,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所有的困難都會過去的!
再想想自己,錦衣玉食的日子,還有什麽可發愁的呢?
走著走著,仙女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座山頂,她兩手搭成喇叭對著山穀喊:“我以後再也不發愁啦——”
從此,她變成了一位感恩知足、隨和樂觀的仙女,這座山也被命名為“忘愁山”。
後來,人們隻要有了煩心事,都會來到山頂衝著山穀唿喊,喊完之後,似乎就沒那麽煩惱了。
何爺爺看巫山也有些眼熟,不過一時沒想起來。既然是跟小白同來的,還是很相信他的。
巫山沒迴答這個問題,一邊走一邊問:“身上什麽地方疼?”
何爺爺:“腿,還有腰。”
巫山:“疼得厲害麽?”
何爺爺:“還能夠忍,就是剛才自己站不起來。”
小白真不敢相信,巫山第一次見老人家的時候是那種態度,現在居然會這樣做!
可是,平躺進巫山的豪車裏之後,何爺爺忽然不幹了,掙紮著要起來:“小白,小白閨女!”
小白以為他很疼或者緊張,趕緊坐旁邊握住老人家的手。
“何爺爺跟你講,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都多。找對象啊,不能找太有錢的,絕對不能!有錢人都不是什麽好東西,手裏一有了閑錢,就朝三暮四,三妻四妾......”
基本上跟馮院長的態度一樣。
小白臉一紅:“何爺爺,咱們現在上醫院,您先別說這些了。”
老人家一拍腦門兒:“我想起來了,我想起來了。”
小白:“您想起什麽了?”
何爺爺指著巫山:“他就是那個,打籃球太矮那個,對不對?”
上次小白帶巫山去吃煎餅,何爺爺問,巫山個子那麽高是不是打籃球的。小白說這個頭要是打職業籃球的話太矮了,這會兒全想起來了。
巫山沒有為自己辯解,辯解了對方也不一定聽得進去,而且很多事情根本就不需要辯,時間會證明一切。
盡管何爺爺絮絮叨叨勸說小白不要跟他在一起,巫山還是親手把老人抱進了巫氏私立醫院。
小白覺得,抱著何爺爺的巫山帥出了新高度,以前從沒覺得他這麽高大英俊過。
男人悉心保護弱小的時候,在女人眼裏是最帥的,不過這個弱小,應當不包括假裝弱小、別有用心的人。
醫生護士們看到首富都不淡定了,看到首富在做好事就更不淡定了,看到首富跟一個年輕女子同來做好事就更更更不淡定了!
幸好檢查結果是骨頭沒事,隻有兩塊皮下瘀傷,養幾天就好,這也得益於何爺爺平時一切自力更生和堅持鍛煉身體。
別人家年近80的老人,身子骨可就沒這麽硬朗嘍。
小白本來不願意就這樣跟巫山一起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但今天情況特殊沒辦法,隻好迎著各式各樣的目光,以及迎著自己一靠近就馬上終止的竊竊私語與他同框。
她有種預感,自己的生活又要發生改變了,也可能會失去工作,失去同事,失去**和自由。
但願愛,會給她麵對這些的勇氣。
她也想過,如果巫山變心了怎麽辦?如果巫山再次失憶忘掉自己怎麽辦?
可同樣是愛,讓她將這一切置若罔聞。
僅有的一點點童年迴憶中,父母是很恩愛的。
有一次,5歲的小白看到媽媽把平時最珍愛的首飾摘下來,其中還有姥姥的姥姥傳下來的“傳家寶”。
媽媽戀戀不舍地瞧了又瞧擦了又擦,然後把這些貴重的首飾全部收到一個盒子裏封起來。
當時小白問媽媽為什麽不戴,媽媽給小小的她解釋道:“因為爸爸生意出了點麻煩,需要很多很多錢度過難關,所以媽媽要把這些首飾拿去賣掉換錢幫爸爸。”
那件事情給小白的印象很深,她心目中,愛就應該是那樣的,為了彼此,什麽都舍得,什麽都不怕。
檢查結束後,巫山又用他的車子,跟小白一起把何爺爺送迴了家。
第一次去小白租住的小屋,巫山覺得那裏簡直破得不能住人,各種諷刺挖苦;現在看到何爺爺更加簡陋、沒有一樣值錢的東西、幾乎是“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的住處,他卻一言不發。
小白跑去跟左鄰右舍打了招唿,麻煩人家這幾日多去照顧一下。
熱心的鄰居們說,平時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老人家總是義不容辭出手,現在自然也會幫忙照顧他。
小白很感動,要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這麽簡單美好就好了。
經過醫院這麽一趟,何爺爺對巫山的看法已然有了改觀,不過小白臨走時,他還是絮絮叨叨堅持不懈地囑咐她,有錢人有多麽不可靠。
小白心想,可不可靠,反正就是他了,已沒有迴頭路。
安頓好了一切,和巫山一起走出那充滿煙火氣的狹窄小巷時,頭頂已是繁星點點。
天氣越來越暖和,夜晚的微風拂過麵頰,令人心曠神怡。
這隻是千千萬萬個普普通通的夜晚之一,卻因為有了身邊人的陪伴而變得不平凡。
而且今天的這種陪伴,跟往日不同,不隻是兩個人並排走在一起,通過這件事,兩顆心似乎也靠得更加緊密。
巫山修長的手指隨便一夠,就摸到了小白柔若無骨的手,握在掌心,一股電流湧遍全身,不過這電流,當然跟噴泉池水裏的觸電感覺不同。
奇怪,隻是個握住手的小動作而已,卻讓巫山感覺到自己是個真正的強者,從未有過的強大感覺。
以前對別人吹胡子瞪眼、指手畫腳,或者憑力氣大把小白壁咚到牆角無處可逃的時候,他都沒有自我感覺如此良好過。
巫山:“這個何爺爺,是不是對你很重要?”
“重要,當然重要,我吃了他3年的煎餅,也跟他嘮了3年的家常。何爺爺對我特別好,別人送他點兒什麽好東西,他都給我留著。有一次,有人給他幾個進口牛油果,他沒見過,啊當然我也沒見過了,他好幾天舍不得吃,寶貝地包了一層又一層等著我。可是等我有空去的時候早就爛了,”說到這兒,小白有些心酸,“總之,他就像我的親人一樣。”
“親人”這個詞,對別人的意義跟對小白的意義是不同的,因為在這個偌大的世界上,她連一個血親都沒有,所以被她視為“親人”的,一定是特別特別重要的人。
巫山以前不知道,物質匱乏的人也可以掏心掏肺地用自己的方式對別人好,其實他聽了之後,心裏是有些受觸動的,不過沒表現出來,隻輕描淡寫說:“那朕送他一套交通便利的房子吧。”
“不好不好,”小白的反對出乎他意料,“何爺爺絕對不會接受的。他住慣了這老房子,處慣了這些熱情的老鄰居,再說,一套新房子也不是他最需要的東西。”
“那他最需要什麽?”
巫山是真不知道。
小白:“當然是陪伴啊。”
“陪伴......”
巫山輕聲重複著這兩個他以前似乎從未接觸到過的字眼,忽然感覺小白跟自己有那麽那麽多的不同,有些地方明顯她比自己更牛。
自己明明說過,跟錢有關的都不是廟堂之策,可實際操作起來,卻總想著用金錢解決任何問題,比如剛才;
而小白卻能真正了解別人的需要。
這是為什麽?
大概是她更用心吧。
巫山的手不知不覺握得更緊了一些。
“哎喲,輕點輕點,骨頭快被你捏碎啦。”
小白齜牙咧嘴,巫山趕忙鬆了手,低頭看著身旁這個時而精靈古怪二百五、時而又簡單至極的小東西。
以前跟自己對峙的時候跟頭小倔牛似的,絲毫不知畏懼,現在慢慢顯露出“本來麵目”——不過是個豐肌秀骨的女兒家嘛,嗯,以後可以考慮少欺負她一點兒,隻在關鍵時刻欺負就行了。
從不知後悔為何物的巫山,此刻再次感到後悔,以前對這個沒有父母疼愛的妹子太蠻橫粗暴了,她一定為此偷偷掉了不少眼淚。可當時似乎身不由己,思維都不受自己控製似的。
小白看了看時間,咬著嘴唇說:“很晚了,我該迴家了。”
一個小動作暴露了她的糾結。
其實舍不得走,可畢竟不能太齁兒,一丟丟的矜持她還是有的。
“怎麽能迴家呢?”巫山看了她一眼,“月黑風高夜,山後小樹林,必須的。”
小白打了個寒顫,這是上演鬼片的節奏啊。
“走!”
巫山不由分說拉起她就走,真的開車直奔這座城市的後山——忘愁山。
關於這座山有個傳說。
從前有位仙女,平時一點點小事就會讓她感到煩憂,比如園子裏的蟠桃熟得太晚她發愁,月亮被天狗吃了一半她也發愁......長此以往,搞得神經衰弱動不動就頭疼,服用了多少仙丹也不管用。
鴻鈞老祖聽說了此事,就建議她到人間去轉一轉,看看黎民百姓的疾苦。
仙女第一次來到人間,正是朱元璋即將登基前的南京。
經過多年戰亂,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經濟蕭條,民不聊生,而且當時的南京熱得像個大火爐,一動一身汗。
仙女受不了了,又要發愁,卻看到老百姓們穿著麻草做的簡陋衣裳,汗流浹背開開心心地幹活,就算手被磨起了大泡鑽心地疼,也沒有人抱怨一聲。
他們是怎麽做到的呢?
她又看到一戶人家,窮得家徒四壁,一家人卻把一張粗糧做的大餅你推我讓。最後,每人咬一小口,各個臉上都帶著幸福的笑容。
仙女把到嘴邊的種種抱怨都咽了下去。
她不斷聽到老百姓互相打氣說,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所有的困難都會過去的!
再想想自己,錦衣玉食的日子,還有什麽可發愁的呢?
走著走著,仙女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座山頂,她兩手搭成喇叭對著山穀喊:“我以後再也不發愁啦——”
從此,她變成了一位感恩知足、隨和樂觀的仙女,這座山也被命名為“忘愁山”。
後來,人們隻要有了煩心事,都會來到山頂衝著山穀唿喊,喊完之後,似乎就沒那麽煩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