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仙”一掐指,陰差陽錯,
豆腐老漢丟失的驢還真的被“算”迴來了。
在凡人鎮,老八嬸不僅聰明過人,還裝了一肚子禳災去病的小法術。據說老八嬸的父親解放前就是很有名的“小神仙”,老八嬸的“小法術”即是從她父親那裏學得的。小神仙在凡人鎮出名,那還是早些年間的事。那年夏天的一個中午,八嬸的父親“小神仙”肩上背著褡褳,手裏舉著“鐵卦神算”的幌子,走街串鄉地來到了凡人鎮,剛好遇上了鎮裏的二傻子,二傻子當時正提著個鵪鶉籠子,倚著半截矮牆垛兒看一隻公雞沒命地追著一隻母雞要往身上爬,二傻子一邊看著一邊嘿嘿笑著,下身就頂起了帳篷一樣。但他一看到“小神仙”來了,就不停地叫喊著“神算來了,神算來了。他就是我在城裏碰到的那個算命先生,神極了。”喊罷就不停地“嘿嘿”笑著,提著鵪鶉籠子跟著“小神仙”前後轉著。
原來,凡人鎮有一小財主,這小財主剛十三四歲的時候,他爹老財主就掉到西河裏淹死了。老財主是個一毛不拔的吝嗇鬼。那年西河裏發大水,從上遊飄下來許多的木箱、衣物什麽的。老財主就帶著小財主拿著綁了鐵鉤的長竹竿,來到西河堤上撈東西,不想被大水衝泡後的堤岸突然垮下一大片,正在堤邊撈東西的老財主就隨著落進了河水中。因水流太急,一下子漂流了半裏多。小財主在岸上連追帶趕地哭喊著想雇船來救他。船家要一錢銀子才肯去救。在河水裏一沉一浮的老財主聽到後,掙紮著朝小財主舉著一個指頭說:“我兒我兒,五分便救,一錢不救!”船家見是個要錢不要命的主兒,心中不快,自然無心去救,又加之水流湍急,旋渦連連,小船過去也有危險,正猶豫間,老財主的腦袋一忽兒就不見了。這件事成了凡人鎮茶餘飯後的笑料,傳來傳去就當成故經傳開了。
說到吝嗇,三公告訴我說,小財主的爺爺就是個“鐵公雞”“老財迷”。老財迷除了有老財主這個兒子外,還有三個閨女。老財迷擔心閨女們不小心嫁給一個敗家子兒,為三個閨女將來的生計考慮,每個女婿都是經過老財迷認真考驗篩選過的,所以女婿們為人處世的品性就可想而知了。
有一次,老財迷過生日,幾天前就和三個女婿說好了,要他們每人送一壇子好酒給他賀壽。三個女婿再吝嗇也卻不了丈人的情麵,都答應了,可是各有各的心事。
大女婿在家裏收拾好一隻大壇子,心裏暗想:一大壇子酒要花很多錢的,二姐夫要送一壇子酒,三姐夫也要送一壇子酒,三壇子酒一起送,我弄上一壇子水絕不礙事。於是,大女婿就灌了一壇子水。誰想二女婿、三女婿和大女婿都想到一塊去了,也都灌了一壇子水。
賀壽的那天,老財迷天沒亮就起來了,收拾好一口大缸,準備盛三個女婿送來的酒。他一麵收拾一麵想:假如缸裏不先裝一點酒,女婿來一看,一定要罵他太吝嗇,專張口喝別人的酒。可是要先裝上一點酒,又得花錢去買。他繞著缸轉了三圈,腦子也轉了三轉,最後拿定主意:反正有女婿們送的三壇好酒,我在缸裏倒上一桶水摻和一下,也還是可以對付的。於是他提了一桶水倒在了缸裏。
不一會兒,三個女婿各提著酒壇都到了,老財迷笑嘻嘻地把他們迎進屋裏。三個女婿都誇自己的酒好。大女婿說我的酒叫“三裏香”,喝過以後跑三裏還有香味。二女婿說我的酒叫“不過杯”,最多不能喝過一杯,過了杯就要醉了。三女婿說我的酒叫“觸鼻醉”,用不著喝,聞上一鼻子就醉了。
老財迷聽著高興得不得了,連忙招唿長工把三壇酒倒進缸裏。
中午開飯了,老財迷喝了一口酒品品,覺得沒有酒味,但又不敢聲張,心裏想,一說穿怕我那桶水也要露餡,隻好連聲誇獎說好酒好酒。女婿們心裏各懷鬼胎,見丈人說酒好,也都跟著說:“不錯不錯!好酒好酒!”
長工見主人喝得這麽高興,在取酒時隻悄悄地嚐了一口,便連忙“呸”的一聲吐在地上,憤憤地說:“他媽的,原來他們喝的竟是涼水啊!”
言歸正傳。這小財主的老祖宗就是當年伸手搶奪黑小子手中那枚寶蛋的後裔,至於他是第幾代子孫,誰也說不清了。但是,凡人鎮上的人們卻都知道,這家老財主們的家道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並且代代都是十八畝地裏一棵穀——單根獨苗地單傳,傳到了小財主這一代,不但家道中落,而且養了個獨子還是個半吊子,鎮上的人都喊他“二傻子”,眼瞅著都二十啷當歲的人了,可還啥也不懂,成天就知道提著鵪鶉籠子,到處看狗打圈、雞叨架、螞蟻上樹之類。這天,財主交給兒子二百五十個銅錢,想讓他一個人進城長長見識。
二傻子揣上錢,提上鵪鶉籠子,高高興興進了城。他走在街上,路過一家炒菜館,一股香氣撲鼻而來。二傻子一路走來,著實有點饑腸轆轆了,就走進店裏,把二百五十個銅錢拍在桌子上,學著別人的樣子衝著堂倌要吃要喝。堂倌一看,不敢怠慢,忙伺候在身邊。待要點菜,二傻子又犯了難,他不知道點什麽菜。這時正好旁邊桌子上有兩位老人在互道問候,這個說“貴姓”,那個說“高壽”,二傻子就認定那是兩道名菜,就拿腔拿調地吩咐堂倌,說,先來個“貴姓”,再來個“高壽”,外加一碗蒸饃湯!
堂倌一聽,知道這家夥是個二百五,就想教訓他一頓,他迴身從泔水缸裏撈了兩碗剩菜渣,加點油鹽一拌就給他端了上來。誰知這家夥一邊吃還一邊叫好哩。吃喝完了,他一敲桌子,喊堂倌來結賬。堂倌暗暗數了數二傻子桌子上的錢,不多不少二百五,就喊起了價碼兒,說,“貴姓”一百二十五,“高壽”一百二十五,清湯外加一文,合計二百五,還欠一個子兒!二傻子一聽傻眼了,全給人家還欠一文呐!這可咋辦哩?堂倌叫他留下鵪鶉籠子,迴去拿錢來贖。
二傻子這下風光不起來了,像個被人放了氣的皮球,垂頭喪氣地出了店門。他迴身一看,發現這街上的門麵差不多都一個樣,心想,自己又不會認字,迴頭找不著地方不就麻煩了,得找個記號才行。他看來看去,發現這家菜館門口的牆上掛著一串蒜瓣兒,就暗暗記在心裏,這才放心地往家走。
第二天,二傻子帶著錢進城贖鵪鶉。他來到這段兒街上,走過來走過去,就是找不到昨天記著的那家店門口掛蒜的菜館。二傻子哪裏知道,店門口掛的那串蒜被廚師們拿進去用,用後又沒有拿出來,把個二傻子急得屁股後快要冒白煙了。正在這時,迎麵走過來一個算卦先生,這個算卦先生正是“小神仙”。小神仙見他在那裏急得火頭火燎的,就問他在找啥哩。他說是在找“掛蒜”的。小神仙說世上隻有“算卦”的,哪有“卦算”的?你是把話記顛倒了吧?二傻子聽人家說的也在理,就改口說是找“蒜掛”的。小神仙說那好,我就是算卦的,要算卦也得先報屬相,你是屬啥的?正在急頭上的二傻子一時沒反應過來,就大聲說我是贖鵪鶉哩!小神仙聽了一愣說:“屬‘鵪鶉’哩?去去去!你不在十二相,真是個二百五!”二傻子已經急得滿頭大汗,也沒聽明白小神仙說的什麽意思,就聽到他說“二百五”,連聲說:“是啊是啊,你先生真是神算,我二百五全花光了,還欠人家一個子兒啊!”二人正說著話,旁邊店門裏走出了昨天的那個堂倌兒,二傻子一下子就把他認了出來。
正因為二傻子和小神仙有這段小遇,所以他一看到小神仙,就高興地大叫起來。他這一喊一叫,在門口乘涼的人就都圍了過來。有好奇的人就想試一試,看他算的到底準不準,結果一算一個準兒。這下子人們就越圍越多了,卦攤兒前的人一時竟堵了半條街。街對麵是個中藥鋪,藥鋪的掌櫃覺得卦攤兒遮住了他的門麵,攪了他的生意,就想把小神仙開銷走。他板著臉來到小神仙麵前一站喊道:“喂,俺的中藥鋪幾天沒發市了,你給看看俺啥時候能轉運?”小神仙一看來者不善,知道他是來找茬兒的,就隨口說道:“不用算,今兒晌午正當午時,掌櫃的就能發兩個錢的利市。”藥鋪掌櫃說那好,到時候若失算,你就立刻給我卷攤子!
藥鋪掌櫃剛走,豆腐老漢就趕來了,催著小神仙算算驢跑哪兒了。原來,昨個兒半夜裏,豆腐老漢起來小解,提著“氣死風燈”順便繞豆腐坊看了看(這是豆腐老漢多年來的慣例,夜裏隻要起來小解,無論刮風下雨,都要提著燈到豆腐坊轉一轉),發現曳磨的驢沒有拴好,不知什麽時候跑了。急得豆腐老漢一家子折騰了半宿,到天亮也沒有見到驢的影子。老漢聽說鎮子裏來了個算命先生,自稱“鐵卦神算”,便想來試一試,看能否給提供點尋找的線索。小神仙掐了掐指頭,想了想說:“你不用著急,驢丟不了。你隻要到對麵藥鋪裏抓倆錢的藥吃吃,驢自己就迴去了。”老漢說倆錢太少了吧?小神仙說不多不少正合適,並囑咐他記住,一定得在正當午時去抓藥,時辰不對也不靈驗。豆腐老漢問吃啥藥哩?小神仙說隨便啥藥都行。
到了正當午時,豆腐老漢進了藥鋪,要掌櫃的給他抓倆錢的藥。藥鋪掌櫃吃了一驚!他正在等著過了時辰就去找小神仙算賬哩,這倆錢的生意竟真的不遲不早找上門來。可他不願輕易認輸,說老人家,倆錢太少了,沒法子抓。豆腐老漢說不少不少,你隨便給捏點啥藥都中。藥鋪掌櫃說我不要一分錢給你中吧?豆腐老漢一本正經地說那不中,這兩個錢算是花定了!說著把錢扔了過來。
掌櫃盯著老漢看了半天,心裏有點兒納悶,捉摸這豆腐老漢早不來晚不來、要多要少都不行,莫不是和算命先生串通一氣來捉弄我的吧?那咱就對著捉弄吧。他隨手抓了一大把大黃,包起來交給了豆腐老漢。
晚飯後,老漢讓老伴兒把藥煎煎喝了下去。這大黃是瀉藥,不大一會兒,豆腐老漢的肚子裏就翻花攪浪了。他上吐下瀉,不停地往屋後茅廁裏跑。後來跑不及了,他幹脆蹲在茅廁裏不起來了,一邊還恨恨地罵道:“我叫你拉!我叫你拉!明兒裏非告你龜孫不可!”他本來是罵藥鋪掌櫃的,可這話叫他屋後那家聽見了,誤認為是衝他們來的,不覺嚇了一跳。
原來老漢的毛驢跑到這家院裏了。這前後兩家本來就結點兒小怨,於是這家就把驢昧了起來,心想反正是你家驢自己跑過來的,又不是俺去偷的,想等今兒天黑人靜時拉到外地賣了,得個外財。誰知一落黑兒,就見豆腐老漢不停地出來進去,誤認為是漏了馬腳,老漢在盯他們的梢,一直沒敢行動,躲在暗處看動靜。一聽老漢說要告他們,可慌了神,趕緊偷偷地把驢放了出去,卻把驢韁繩昧下了。
第二天早起,老漢一開門,發現毛驢站在門口,高興得抱住驢頭就親起來。可韁繩咋會丟了哩?他老伴兒想了想說:“夜黑兒我煎藥時,怕藥量太大你受不了,就撇了一小把。莫不是……”老漢埋怨說:“是了!是了!人家小神仙叫吃的藥還會有錯?你要不打折扣,咱那驢韁繩肯定丟不了!”
自此,“小神仙”的大名便在凡人鎮傳開了。
豆腐老漢丟失的驢還真的被“算”迴來了。
在凡人鎮,老八嬸不僅聰明過人,還裝了一肚子禳災去病的小法術。據說老八嬸的父親解放前就是很有名的“小神仙”,老八嬸的“小法術”即是從她父親那裏學得的。小神仙在凡人鎮出名,那還是早些年間的事。那年夏天的一個中午,八嬸的父親“小神仙”肩上背著褡褳,手裏舉著“鐵卦神算”的幌子,走街串鄉地來到了凡人鎮,剛好遇上了鎮裏的二傻子,二傻子當時正提著個鵪鶉籠子,倚著半截矮牆垛兒看一隻公雞沒命地追著一隻母雞要往身上爬,二傻子一邊看著一邊嘿嘿笑著,下身就頂起了帳篷一樣。但他一看到“小神仙”來了,就不停地叫喊著“神算來了,神算來了。他就是我在城裏碰到的那個算命先生,神極了。”喊罷就不停地“嘿嘿”笑著,提著鵪鶉籠子跟著“小神仙”前後轉著。
原來,凡人鎮有一小財主,這小財主剛十三四歲的時候,他爹老財主就掉到西河裏淹死了。老財主是個一毛不拔的吝嗇鬼。那年西河裏發大水,從上遊飄下來許多的木箱、衣物什麽的。老財主就帶著小財主拿著綁了鐵鉤的長竹竿,來到西河堤上撈東西,不想被大水衝泡後的堤岸突然垮下一大片,正在堤邊撈東西的老財主就隨著落進了河水中。因水流太急,一下子漂流了半裏多。小財主在岸上連追帶趕地哭喊著想雇船來救他。船家要一錢銀子才肯去救。在河水裏一沉一浮的老財主聽到後,掙紮著朝小財主舉著一個指頭說:“我兒我兒,五分便救,一錢不救!”船家見是個要錢不要命的主兒,心中不快,自然無心去救,又加之水流湍急,旋渦連連,小船過去也有危險,正猶豫間,老財主的腦袋一忽兒就不見了。這件事成了凡人鎮茶餘飯後的笑料,傳來傳去就當成故經傳開了。
說到吝嗇,三公告訴我說,小財主的爺爺就是個“鐵公雞”“老財迷”。老財迷除了有老財主這個兒子外,還有三個閨女。老財迷擔心閨女們不小心嫁給一個敗家子兒,為三個閨女將來的生計考慮,每個女婿都是經過老財迷認真考驗篩選過的,所以女婿們為人處世的品性就可想而知了。
有一次,老財迷過生日,幾天前就和三個女婿說好了,要他們每人送一壇子好酒給他賀壽。三個女婿再吝嗇也卻不了丈人的情麵,都答應了,可是各有各的心事。
大女婿在家裏收拾好一隻大壇子,心裏暗想:一大壇子酒要花很多錢的,二姐夫要送一壇子酒,三姐夫也要送一壇子酒,三壇子酒一起送,我弄上一壇子水絕不礙事。於是,大女婿就灌了一壇子水。誰想二女婿、三女婿和大女婿都想到一塊去了,也都灌了一壇子水。
賀壽的那天,老財迷天沒亮就起來了,收拾好一口大缸,準備盛三個女婿送來的酒。他一麵收拾一麵想:假如缸裏不先裝一點酒,女婿來一看,一定要罵他太吝嗇,專張口喝別人的酒。可是要先裝上一點酒,又得花錢去買。他繞著缸轉了三圈,腦子也轉了三轉,最後拿定主意:反正有女婿們送的三壇好酒,我在缸裏倒上一桶水摻和一下,也還是可以對付的。於是他提了一桶水倒在了缸裏。
不一會兒,三個女婿各提著酒壇都到了,老財迷笑嘻嘻地把他們迎進屋裏。三個女婿都誇自己的酒好。大女婿說我的酒叫“三裏香”,喝過以後跑三裏還有香味。二女婿說我的酒叫“不過杯”,最多不能喝過一杯,過了杯就要醉了。三女婿說我的酒叫“觸鼻醉”,用不著喝,聞上一鼻子就醉了。
老財迷聽著高興得不得了,連忙招唿長工把三壇酒倒進缸裏。
中午開飯了,老財迷喝了一口酒品品,覺得沒有酒味,但又不敢聲張,心裏想,一說穿怕我那桶水也要露餡,隻好連聲誇獎說好酒好酒。女婿們心裏各懷鬼胎,見丈人說酒好,也都跟著說:“不錯不錯!好酒好酒!”
長工見主人喝得這麽高興,在取酒時隻悄悄地嚐了一口,便連忙“呸”的一聲吐在地上,憤憤地說:“他媽的,原來他們喝的竟是涼水啊!”
言歸正傳。這小財主的老祖宗就是當年伸手搶奪黑小子手中那枚寶蛋的後裔,至於他是第幾代子孫,誰也說不清了。但是,凡人鎮上的人們卻都知道,這家老財主們的家道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並且代代都是十八畝地裏一棵穀——單根獨苗地單傳,傳到了小財主這一代,不但家道中落,而且養了個獨子還是個半吊子,鎮上的人都喊他“二傻子”,眼瞅著都二十啷當歲的人了,可還啥也不懂,成天就知道提著鵪鶉籠子,到處看狗打圈、雞叨架、螞蟻上樹之類。這天,財主交給兒子二百五十個銅錢,想讓他一個人進城長長見識。
二傻子揣上錢,提上鵪鶉籠子,高高興興進了城。他走在街上,路過一家炒菜館,一股香氣撲鼻而來。二傻子一路走來,著實有點饑腸轆轆了,就走進店裏,把二百五十個銅錢拍在桌子上,學著別人的樣子衝著堂倌要吃要喝。堂倌一看,不敢怠慢,忙伺候在身邊。待要點菜,二傻子又犯了難,他不知道點什麽菜。這時正好旁邊桌子上有兩位老人在互道問候,這個說“貴姓”,那個說“高壽”,二傻子就認定那是兩道名菜,就拿腔拿調地吩咐堂倌,說,先來個“貴姓”,再來個“高壽”,外加一碗蒸饃湯!
堂倌一聽,知道這家夥是個二百五,就想教訓他一頓,他迴身從泔水缸裏撈了兩碗剩菜渣,加點油鹽一拌就給他端了上來。誰知這家夥一邊吃還一邊叫好哩。吃喝完了,他一敲桌子,喊堂倌來結賬。堂倌暗暗數了數二傻子桌子上的錢,不多不少二百五,就喊起了價碼兒,說,“貴姓”一百二十五,“高壽”一百二十五,清湯外加一文,合計二百五,還欠一個子兒!二傻子一聽傻眼了,全給人家還欠一文呐!這可咋辦哩?堂倌叫他留下鵪鶉籠子,迴去拿錢來贖。
二傻子這下風光不起來了,像個被人放了氣的皮球,垂頭喪氣地出了店門。他迴身一看,發現這街上的門麵差不多都一個樣,心想,自己又不會認字,迴頭找不著地方不就麻煩了,得找個記號才行。他看來看去,發現這家菜館門口的牆上掛著一串蒜瓣兒,就暗暗記在心裏,這才放心地往家走。
第二天,二傻子帶著錢進城贖鵪鶉。他來到這段兒街上,走過來走過去,就是找不到昨天記著的那家店門口掛蒜的菜館。二傻子哪裏知道,店門口掛的那串蒜被廚師們拿進去用,用後又沒有拿出來,把個二傻子急得屁股後快要冒白煙了。正在這時,迎麵走過來一個算卦先生,這個算卦先生正是“小神仙”。小神仙見他在那裏急得火頭火燎的,就問他在找啥哩。他說是在找“掛蒜”的。小神仙說世上隻有“算卦”的,哪有“卦算”的?你是把話記顛倒了吧?二傻子聽人家說的也在理,就改口說是找“蒜掛”的。小神仙說那好,我就是算卦的,要算卦也得先報屬相,你是屬啥的?正在急頭上的二傻子一時沒反應過來,就大聲說我是贖鵪鶉哩!小神仙聽了一愣說:“屬‘鵪鶉’哩?去去去!你不在十二相,真是個二百五!”二傻子已經急得滿頭大汗,也沒聽明白小神仙說的什麽意思,就聽到他說“二百五”,連聲說:“是啊是啊,你先生真是神算,我二百五全花光了,還欠人家一個子兒啊!”二人正說著話,旁邊店門裏走出了昨天的那個堂倌兒,二傻子一下子就把他認了出來。
正因為二傻子和小神仙有這段小遇,所以他一看到小神仙,就高興地大叫起來。他這一喊一叫,在門口乘涼的人就都圍了過來。有好奇的人就想試一試,看他算的到底準不準,結果一算一個準兒。這下子人們就越圍越多了,卦攤兒前的人一時竟堵了半條街。街對麵是個中藥鋪,藥鋪的掌櫃覺得卦攤兒遮住了他的門麵,攪了他的生意,就想把小神仙開銷走。他板著臉來到小神仙麵前一站喊道:“喂,俺的中藥鋪幾天沒發市了,你給看看俺啥時候能轉運?”小神仙一看來者不善,知道他是來找茬兒的,就隨口說道:“不用算,今兒晌午正當午時,掌櫃的就能發兩個錢的利市。”藥鋪掌櫃說那好,到時候若失算,你就立刻給我卷攤子!
藥鋪掌櫃剛走,豆腐老漢就趕來了,催著小神仙算算驢跑哪兒了。原來,昨個兒半夜裏,豆腐老漢起來小解,提著“氣死風燈”順便繞豆腐坊看了看(這是豆腐老漢多年來的慣例,夜裏隻要起來小解,無論刮風下雨,都要提著燈到豆腐坊轉一轉),發現曳磨的驢沒有拴好,不知什麽時候跑了。急得豆腐老漢一家子折騰了半宿,到天亮也沒有見到驢的影子。老漢聽說鎮子裏來了個算命先生,自稱“鐵卦神算”,便想來試一試,看能否給提供點尋找的線索。小神仙掐了掐指頭,想了想說:“你不用著急,驢丟不了。你隻要到對麵藥鋪裏抓倆錢的藥吃吃,驢自己就迴去了。”老漢說倆錢太少了吧?小神仙說不多不少正合適,並囑咐他記住,一定得在正當午時去抓藥,時辰不對也不靈驗。豆腐老漢問吃啥藥哩?小神仙說隨便啥藥都行。
到了正當午時,豆腐老漢進了藥鋪,要掌櫃的給他抓倆錢的藥。藥鋪掌櫃吃了一驚!他正在等著過了時辰就去找小神仙算賬哩,這倆錢的生意竟真的不遲不早找上門來。可他不願輕易認輸,說老人家,倆錢太少了,沒法子抓。豆腐老漢說不少不少,你隨便給捏點啥藥都中。藥鋪掌櫃說我不要一分錢給你中吧?豆腐老漢一本正經地說那不中,這兩個錢算是花定了!說著把錢扔了過來。
掌櫃盯著老漢看了半天,心裏有點兒納悶,捉摸這豆腐老漢早不來晚不來、要多要少都不行,莫不是和算命先生串通一氣來捉弄我的吧?那咱就對著捉弄吧。他隨手抓了一大把大黃,包起來交給了豆腐老漢。
晚飯後,老漢讓老伴兒把藥煎煎喝了下去。這大黃是瀉藥,不大一會兒,豆腐老漢的肚子裏就翻花攪浪了。他上吐下瀉,不停地往屋後茅廁裏跑。後來跑不及了,他幹脆蹲在茅廁裏不起來了,一邊還恨恨地罵道:“我叫你拉!我叫你拉!明兒裏非告你龜孫不可!”他本來是罵藥鋪掌櫃的,可這話叫他屋後那家聽見了,誤認為是衝他們來的,不覺嚇了一跳。
原來老漢的毛驢跑到這家院裏了。這前後兩家本來就結點兒小怨,於是這家就把驢昧了起來,心想反正是你家驢自己跑過來的,又不是俺去偷的,想等今兒天黑人靜時拉到外地賣了,得個外財。誰知一落黑兒,就見豆腐老漢不停地出來進去,誤認為是漏了馬腳,老漢在盯他們的梢,一直沒敢行動,躲在暗處看動靜。一聽老漢說要告他們,可慌了神,趕緊偷偷地把驢放了出去,卻把驢韁繩昧下了。
第二天早起,老漢一開門,發現毛驢站在門口,高興得抱住驢頭就親起來。可韁繩咋會丟了哩?他老伴兒想了想說:“夜黑兒我煎藥時,怕藥量太大你受不了,就撇了一小把。莫不是……”老漢埋怨說:“是了!是了!人家小神仙叫吃的藥還會有錯?你要不打折扣,咱那驢韁繩肯定丟不了!”
自此,“小神仙”的大名便在凡人鎮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