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勝子吃飯,要等媳婦敲盆子,
敲一下,才能吃一下……
說到狗勝子,三公還給我講了關於狗勝子的另一段軼聞。
狗勝子媳婦的妹子到了出嫁的年齡,男方這天來家中訂親,丈人要大女婿來陪客。媳婦心想妹妹的對象是民辦教師,有文化,狗勝子是個十錐子也紮不出血來的石悶子,家裏平時來個客人,飯桌上他也從來不會讓個人,隻顧自己吃飯,老爹這迴叫他去陪客,得給他交待幾句,免得到時候在飯桌上丟了人,落下話把子,讓自己也抬不起頭。於是就對男人說你今兒個飯桌上不要多說話,我叫你咋著就咋著,自己每吃一口菜都別忘了也讓一讓客人吃,他比咱小,你就叫他老弟。吃飯叨菜不能像雞啄米似的不停地吃,要有個樣子,我在隔壁哄娃兒,把臉瓷盆兒扣著,用個棍兒在臉盆底兒敲一下,你就叨一次菜,說聲老弟吃,可不能叫人家笑話。
交待後,媳婦問記住了?狗勝子說記住了。
到了吃飯的時候,狗勝子的媳婦在隔壁哄著娃兒,敲著臉盆底兒指揮著。她敲一下,這廂的狗勝子就吃一口菜,還讓客人說:“老弟,吃!”丈人見大女婿今天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彬彬有禮的樣子,心裏很是高興;客人也被讓得滿心歡喜。過了一會兒,狗勝子媳婦的母親來替閨女去灶屋吃飯。媳婦怕去了男人就出洋相,不去吧,又沒法向母親說明,隻好暫時叫母親哄娃兒,自己趕緊去灶屋端點飯菜就來。誰知媳婦剛走,孩子就認生哭鬧起來。媳婦的母親趕緊敲著盆底兒哄他。越敲越緊,越敲越響,狗勝子一聽慌了,拿筷子不停地叨菜還是叨不及,嘴裏一邊不停地吃菜咽菜,一邊不停地說老弟吃老弟吃,一邊衝隔壁喊“敲慢點!敲慢點!”
三公一本正經地講,我和其他幾個下棋的在一旁早已經笑得雙手握著肚皮,喘不過氣來。我說三公,剛才那個“打噴嚏”的事兒我還有些相信,這件我卻不信。你們是不是看人家狗勝子老實,故意編些故事來編派人家。三公說你不信?不信你問問他們。我看看那幾個還在發笑的人,知道他們都是凡人鎮出了名的老噱頭,想著他們狗嘴裏還能吐出象牙來?所以也就沒有再問的必要了。
三公有個習慣,一開始講古經就要先把搭在肩上的長煙管取下來,按上煙末,點火抽上,吐上三兩口濃濃的青煙,才慢慢開口。三公的長煙管有二三尺長,兩頭分別裝了玉石嘴兒和銅煙鍋兒,中間吊著個煙袋子,三公把煙鍋兒插在煙袋子裏按滿一鍋兒煙,用嘴含著玉石嘴兒,再用二三尺長的火麻杆放在煙鍋兒上把煙點上。那個時候,在凡人鎮,幾乎家家戶戶都使用火麻杆。因為火麻杆是一種十分經濟的火源,它是田裏的黃麻割倒後在水坑裏漚熟,皮剝下來搓麻繩擰經子,杆子埋在小灰(鍋灶燒出的灰)堆裏捂幹,即可用來代替火柴作為燃火的工具,燃著一根,暗火可以慢慢著上一天。有的人家還把玉米的胡須搓成繩曬幹來保存火源。
在那個“抓革命,促生產”,連火柴都“促”不出來的年代,鄉下人的這種近於古樸的保存火源的方式,讓我很受感動。
敲一下,才能吃一下……
說到狗勝子,三公還給我講了關於狗勝子的另一段軼聞。
狗勝子媳婦的妹子到了出嫁的年齡,男方這天來家中訂親,丈人要大女婿來陪客。媳婦心想妹妹的對象是民辦教師,有文化,狗勝子是個十錐子也紮不出血來的石悶子,家裏平時來個客人,飯桌上他也從來不會讓個人,隻顧自己吃飯,老爹這迴叫他去陪客,得給他交待幾句,免得到時候在飯桌上丟了人,落下話把子,讓自己也抬不起頭。於是就對男人說你今兒個飯桌上不要多說話,我叫你咋著就咋著,自己每吃一口菜都別忘了也讓一讓客人吃,他比咱小,你就叫他老弟。吃飯叨菜不能像雞啄米似的不停地吃,要有個樣子,我在隔壁哄娃兒,把臉瓷盆兒扣著,用個棍兒在臉盆底兒敲一下,你就叨一次菜,說聲老弟吃,可不能叫人家笑話。
交待後,媳婦問記住了?狗勝子說記住了。
到了吃飯的時候,狗勝子的媳婦在隔壁哄著娃兒,敲著臉盆底兒指揮著。她敲一下,這廂的狗勝子就吃一口菜,還讓客人說:“老弟,吃!”丈人見大女婿今天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彬彬有禮的樣子,心裏很是高興;客人也被讓得滿心歡喜。過了一會兒,狗勝子媳婦的母親來替閨女去灶屋吃飯。媳婦怕去了男人就出洋相,不去吧,又沒法向母親說明,隻好暫時叫母親哄娃兒,自己趕緊去灶屋端點飯菜就來。誰知媳婦剛走,孩子就認生哭鬧起來。媳婦的母親趕緊敲著盆底兒哄他。越敲越緊,越敲越響,狗勝子一聽慌了,拿筷子不停地叨菜還是叨不及,嘴裏一邊不停地吃菜咽菜,一邊不停地說老弟吃老弟吃,一邊衝隔壁喊“敲慢點!敲慢點!”
三公一本正經地講,我和其他幾個下棋的在一旁早已經笑得雙手握著肚皮,喘不過氣來。我說三公,剛才那個“打噴嚏”的事兒我還有些相信,這件我卻不信。你們是不是看人家狗勝子老實,故意編些故事來編派人家。三公說你不信?不信你問問他們。我看看那幾個還在發笑的人,知道他們都是凡人鎮出了名的老噱頭,想著他們狗嘴裏還能吐出象牙來?所以也就沒有再問的必要了。
三公有個習慣,一開始講古經就要先把搭在肩上的長煙管取下來,按上煙末,點火抽上,吐上三兩口濃濃的青煙,才慢慢開口。三公的長煙管有二三尺長,兩頭分別裝了玉石嘴兒和銅煙鍋兒,中間吊著個煙袋子,三公把煙鍋兒插在煙袋子裏按滿一鍋兒煙,用嘴含著玉石嘴兒,再用二三尺長的火麻杆放在煙鍋兒上把煙點上。那個時候,在凡人鎮,幾乎家家戶戶都使用火麻杆。因為火麻杆是一種十分經濟的火源,它是田裏的黃麻割倒後在水坑裏漚熟,皮剝下來搓麻繩擰經子,杆子埋在小灰(鍋灶燒出的灰)堆裏捂幹,即可用來代替火柴作為燃火的工具,燃著一根,暗火可以慢慢著上一天。有的人家還把玉米的胡須搓成繩曬幹來保存火源。
在那個“抓革命,促生產”,連火柴都“促”不出來的年代,鄉下人的這種近於古樸的保存火源的方式,讓我很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