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到龍泉寺,智歸大師迎了出來,合十道:“春水局長,有失遠迎了。”春水連忙雙手合十,恭謹道:“大師什麽時候都是這樣客氣。”


    智慧笑笑,又向嚴冬生問了好,然後把兩人迎向偏殿自己的房間裏,有小沙彌進來泡了清茶,智慧說:“想來春水局長這向公務繁忙,幾個月不到小寺了,讓和尚掛念得很。”春水說:“俗務繁雜,在下也是身不由己。想必大師已經知道了,龍泉寺修複項目上麵已經批下來了,資金也會逐步到位,今天就是為此而來的。”智歸大師慈顏一笑,說:“這個和尚已經知道了,春水局長和嚴局長做了這個善事,功德無量。”


    嚴冬生聽他二人說著客套,心裏卻記掛著工作,忍不住說:“局長,您和大師在這裏談吧,我出去看一下那些老板來了沒有,也請大師派一個人給我們引路和介紹一下,以便大家心裏有譜。”智歸大師聽了,就叫來一個小沙彌,由他領著嚴冬生去了。


    智慧指派完畢,然後麵對春水坐了下來,注目片刻,說:“春水局長,我看你眉目間含有隱憂,今天來此,是有什麽事要和老僧談談吧?”春水聽了,不禁驚歎,心想這智歸大師果然不同凡響,也不掩飾,說:“大師看得不錯,正是有事要諮詢,求大師指出一條明路來。”說著,就把省裏關於文化、廣播合並的事告訴了智歸大師,又把王小毛扣下文件的事說了。最後道:“不是長青官迷心竅,一定要爭這個文廣局長,但長青既入這名利場中,卻不能於官場進退完全無意。自思我資曆淺薄,又無依靠,倉促之間不免進退失據,還請大師不要笑我權欲太重,體諒我一顆凡俗之心。”


    智歸聽了,略作思索,說:“在佛言佛,在道言道,在官當然就言官,此乃正道,和尚豈有恥笑之理?在我看來,此一番變故,不過有驚無險,不必憂慮。佛說要平常心,這平常心三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事關自己,確實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平常心。春水局長極具慧根,應該能夠做到。”


    智歸還給春水介紹了禪宗初祖達磨的修行方法,那就是二入四行。


    壁觀是達磨提出的一種修行方法,有點類似於印度的瑜伽。印度的瑜伽中,有一種地遍處觀地的方法,必須先畫成一種標準色的曼陀羅(壇),作為觀想的對象。從此產生幻覺,對一切處都看成這種顏色。我國北方的土壁就是一種標準的地色,當然可以用它來代替曼陀羅。達磨的“麵壁”,或者即為這種方法的運用亦未可知。


    達磨大師的禪法理論,簡而言之,就是二入四行。他說:“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他把千百種法門簡而化之,歸納兩種,一種是理入,一種是法入。理入就是深信佛經中闡發的道理,明白每個人身上存在的純潔根性,冥想歸真,凝思壁觀,找到一種“寂然無名“的狀態。


    行入就是達摩禪法具體的修行實踐。四行包括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和稱法行。當一個人遇到苦難冤屈時,不會抱怨叫屈,更不會冤冤相報,明白自己所遭受的苦難,都是惡業果熟的結果,不能怪天,不能怪人,甘願忍受,逢苦不憂,體怨進道,把苦難作為修行的階梯。


    隨緣行很好理解,就是一切要隨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有隨順。生活中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運動的時候運動;生命中遇到投緣的人真誠相交,遇到好的際遇好好把握,該結婚的時候結婚,該生子的時候生子,這就是隨緣。一個人該學習的時候不學習,跑到外麵四處晃蕩,就不是隨緣了。緣有逆緣與順緣兩種,這兩種緣我們都必須隨順。隨順著不好的因緣時比如遇到事業不順,病痛離別該怎麽辦呢,用上麵所說的“報冤行”是最好的處理方式。總之,隨緣就是要“苦樂齊受”,不要因為善緣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逆緣而自暴自棄。要明白,眾生是眾緣和合所生,所以是沒有自性的、是空性的。雖然有形象,卻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存在。進一步的說,不但我們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是眾緣所生;我們這個心呢?心有生住異滅四相,念念不停的生生滅滅著,所以不隻身體無我,心也是無我。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空,本來虛妄,是業感所現。


    要“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心有增減是眾生,無增無減就是聖人。


    日常生活中,看到人家富貴,我也不憎恨,看到人家貧賤,我也不會幸災樂禍;這樣的心就是沒有增減。高興是增,失去了心生後悔是減,有增有減,我們這顆心就難以平靜,沒有辦法與真心相應。前麵所說的“報冤行”是忍,“隨緣行”也是一個忍,能夠做到“忍心不動”,也就能夠報冤行、隨緣行了。如如不動,是菩薩與聖人才能達到。


    無所求行就是要人不要執著,有求皆苦,無求即樂,不要為名利所累。世間人求名、求利、求富貴、求長生不老、求......,修行人初初開始也有求悟、求道的心,這種有求的心,始終長在”迷”裏,長久以來,世間人被色聲香味觸法迷失本心,被外麵的假相誘惑而迷失了本心,認為外麵的東西才是美好的、究竟的、快樂的,於是亟思占有,占有的心就是貪著,有了貪著的心,就會不擇手段的想達到目的,這一連串都是求。


    貪求名利不能讓人快樂,所以不但不貪求名利,而且還要修法布施、財布施、無畏施,這就是理將俗反。看破、放下,安住於無為,就與理相應了。我們所居住的地方就是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一般人以為這個世界是實有的,貪著世界上的財色名食睡,稱之為五欲七情的眾生境界,屬於欲界。離開了欲界後,認為這個身體很清淨,對萬法卻還有一些執著,這就屬於色界。了達諸法緣起空相,認為世間的過去、現在、未來、天堂地獄等一切都是空,就證入了空。證入了空後,執著空就到無色界去了。空當中不作空想,才能出無色界,契入中道實相。有身皆苦,誰得而安?隻要心無所求,就能得安樂。無求就是快樂,無求才是人生的真理,能得到究竟的解脫。


    四行中的最後一個行是稱法行。什麽是法?性淨之理,目之為法。我們的本心本性,不但要空,還要淨,淨就是清淨,心裏麵沒有貪嗔疑邪見才叫清淨。我們的所作所行,要與清靜的心相應,在任何情況下,要時時保持一顆清靜的心。“若見他人過,自己就是錯;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稱法行的“稱法”就是與法相當相應的意思。生活中,我們要麵對種種不同的境與相,有些讓你歡喜,有些讓你生氣,有些讓你發怒。假如順逆境不能保持心當中的平靜,有了得意忘形或者受煩惱的情緒,就表示沒有做到與性淨之理相應,得不到快樂。莊子說:“道吾惡者,是吾師;道吾好者,是吾賊”,如果能這樣去考慮問題,那些讓你生氣發怒的事,就不值一提了。


    達磨大師的二行四入,言簡意賅,具體而明確,給學人提供了一條康莊大道。後來的禪者們,在此基礎上,不斷地發明創造,使禪宗的思想不斷地得以豐富。


    他講得很具體,希望春水能夠真實地去做。


    春水聽了,心裏不由得就寬慰了一些。這些年來和智歸大師的交往,他對這個白發童顏慈眉善目的老和尚頗有一些崇拜的感覺。當下,兩個人就文化廣播合並的事做了一些討論,春水說:“大師,官場紛爭通常來說是花樣百出,陰謀詭計,不啻戰場。長青雖心甚不齒,但為了自保,也不能免俗,這是不是違背了佛的宗旨?”智慧見問,拈須而笑,平和地說:“要說紛爭,豈止是俗界有之,佛界也未嚐無之。再說了,春水局長原非我佛門弟子,卻是不必用佛教來自縛手足的。”


    春水不覺心胸洞開,起身謝道:“多謝大師指點迷津,春水受益匪淺。”


    智慧隻是一笑,又說:“佛教最講究因果二字,這其實不是宿命,乃是哲學。官場紛爭,固然要動些詭計,隻是不宜過分。須知種什麽因,得什麽果。”春水合掌領教了。


    接下來兩人又談了一些佛經比較,春水把自己讀《金剛經》和《壇經》的心得同智歸大師交流了一下,智慧頗覺得詫異,看著春水的目光竟然就有了一種驚奇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升遷秘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尚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尚夏並收藏升遷秘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