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秦檜的遺詩
此時楊孤鴻有著太多的疑惑,十年前,他隻是一個書生,一個才華橫溢的書生。十年後的今天他卻變成了一個劍客。
十年前,他的心思與秦檜一樣,一心想為國為民做點實事。他隻是想著,如果當初沒有發生那些變故,如果他繼續做著他的狀元郎,那他的下場會不會也與秦檜一樣呢?
這些問題沒有人可以迴答他,因為人生隻能走一次,當你走過來了,就永遠不可能知道如果走另外一條路會是什麽結果。也許這些早已是上天的安排,命運的捉弄,你無法選擇。
但此時此刻,他的心態卻改變了,他突然感覺自己十年前的理想在今天看來,原來竟是如此的荒謬。
想到此處,他呆若木雞,這一番失落豈是他人所能體會到?當真是天愁地慘,似乎人世間的傷痛煩惱,盡集於他一身。
他想著父親,十年前,他父親一心教導他要忠貞愛國,要為民請命。那一份孜孜不倦的教導卻無形成為他前進的動力,成為他人生的理想和目標。
但此刻,看到秦檜的這份血書後,一切理想皆化為泡影,所謂前塵不過是過雨雲煙,任你如何忠心耿耿,到頭來也隻剩一身汙名。
他靜靜的發癡,暗笑著以前的無知,時間仿佛停留在了此刻。
這夜實在太死寂,出奇的靜,但楊孤鴻的內心卻再也平靜不下來了。
正自他黯然神傷的時候,白姍姍突然道:“楊大哥,這盒子裏還有一封書信。”
此時此刻,楊孤鴻才茫然迴過神來,他望了望那盒內,果然盒子底層死死的躺著一封久已失色的書信。
他先前所有的視線隻是被那一張綢緞所吸引,卻沒有注意到底層又有一封書信。
盡管他已是一臉的茫然,憂色中夾雜著無盡的失落,卻還是輕輕的掏出了那封書信。
一封奇怪的書信!
署名卻已然是秦檜。
這封書信裏麵到底又會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但楊孤鴻已經沒有什麽可擔憂的了,因為他感覺再大的失落也大不過心死與絕望。
絕望!
當理想突然破滅時,再堅強的人難免會變得絕望起來。雖然,盡管那理想隻是十年前的理想,但至少他曾經是那樣癡狂的追求過!這正如一個你曾經深愛過的人,突然之間,當你發現原來那個人隻是個瘋子,你也會感覺那份濃烈的愛原來是如此的幼稚和可笑。
他輕輕的展開信件,那信件隻是一張小紙,一張再也不能普通的紙。
那紙張上隻寫了一首詩,一首令人琢磨不透的詩。
詩曰:“臨行迴顧身前事,安享餘年淚自流。趙氏朝堂百姓苦,高宗天下臣子憂。一時落盡一世淚,半夜難書半生愁。武穆遭兇賊子笑,煙雲失地誰複收?”
那詩句的字跡卻與那綢緞上的字跡並無差別,隻是更顯得頓挫有力。
楊孤鴻隻覺此詩慷慨激昂,詩人顯然是胸懷國家安危,心係黎民百姓。卻有一番道不盡的淒婉哀傷。
他隱隱可以感受到詩人半夜難眠,哀傷朝廷昏暗,眼見百姓受苦,卻隻能暗自傷神,那種無可奈何的心境誰能真正體會?
白姍姍見他依然癡癡發呆,默不作聲,輕聲問道:“楊大哥,這首詩到底是什麽意思?”
楊孤鴻道:“這是秦檜臨終時寫的一首哀婉淒涼的詩,雖然我不懂詩中的具體深意,但也大略可以讀懂一些。此詩與他留下的血書的觀點大同小異。”
白姍姍卻呆呆的望著他,道:“看來這秦檜當真是一位忠臣。”
楊孤鴻茫然道:“他不僅是一位忠臣,更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忠臣。隻可惜他的忠臣卻無人知曉,恐怕當今天下沒有人會說秦檜是一個大忠臣。他還要受盡世人的唾罵。”
楊孤鴻又輕聲歎了口起,道:“能夠寫出這樣深沉的詩句的人,絕不可能是一個奸詐的賣國求榮的小人。”
白姍姍道:“但這已經成為事實了,在眾人眼內,他已經永遠是賣國求榮的奸臣。”
楊孤鴻道:“這隻是大眾的曲解。”
白姍姍道:“但這個曲解已經成為了事實。”
此時楊孤鴻也已是無力爭辯了,喃喃的說道:“其實秦檜他也早已知道這個結果不可挽救了,他還告誡後人,不可為他做任何無謂的辯解。”
楊孤鴻又念叨著:“臨行迴顧身前事,安享餘年淚自流。趙氏朝堂百姓苦,高宗天下臣子憂。一時落盡一世淚,半夜難書半生愁。武穆遭兇賊子笑,煙雲失地誰複收?”
白姍姍道:“秦檜的心緒,他既同情嶽飛的遭遇,也同情自己的遭遇,更同情大宋百姓的遭遇。”
楊孤鴻道:“臨行迴顧身前事,安享餘年淚自流。他臨死之前迴憶起這一生的走過的風風雨雨,想起從前做過的種種事,卻在年老之時,依然整日整夜的以淚洗臉。”
白姍姍道:“趙氏朝堂百姓苦,高宗天下臣子憂。趙氏朝堂,高宗天下,百姓受苦,臣子擔憂。大宋高宗皇帝隻圖享樂,擔憂的隻是忠心的臣子,受苦的隻是可憐的老百姓。”
楊孤鴻道:“一時落盡一世淚,半夜難書半生愁。這一句是最淒涼的,半夜想起這半生的勞累,半生的愁苦卻說給誰聽呢?隻能獨自一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將這一生的眼淚灑盡於燈前。”
白姍姍道:“武穆遭兇賊子笑,煙雲失地誰複收?這句大概就是秦檜感歎嶽飛的命運,感歎大宋的命運。嶽飛被害死之後,隻有金國的賊子們在一旁偷笑。嶽飛不在了,大宋天下被吞並的煙雲十六州又等誰去收複呢?”
楊孤鴻又反反複複的將全詩念了幾遍,白姍姍突然明眸一閃,道:“這詩中似乎有點玄機?”
楊孤鴻喜道:“難道你看出了什麽秘密?”
白姍姍道:“這好像是一首藏頭詩,臨……安……趙……高……”
楊孤鴻念道:“臨安趙高?”
白姍姍喜道:“第一句第一個字是‘臨’,第二句第一字‘安’字,第三句第一字是‘趙’字,第四句第一字是‘高’字……”
楊孤鴻滿臉迷惑,道:“臨安趙高是什麽意思呢?”
白姍姍道:“臨安是我南宋的都城,趙高是大宋的高宗皇帝,莫非……莫非他暗示我們要去臨安找高宗皇帝才能查清事情的真相?”
楊孤鴻道:“臨安趙高?難道是高宗皇帝要害死我爹,滅我楊門?”
白姍姍道:“我覺得楊叔叔的死與這些一定有著莫大的關聯,否則秦檜的血書怎麽會藏在這密室裏麵呢?”
楊孤鴻道:“難道高宗皇帝為了這張血書這封遺詩,就要將我楊家滿門趕盡殺絕?”
白姍姍道:“若是這份血書與這封遺詩被傳揚出去,讓天下都知道害死嶽飛的真正兇手是趙高,很有可能引起民憤。若是民怨沸騰,那趙高的江山恐怕也做不安穩了。”
楊孤鴻道:“極有可能是趙高知道我爹收藏了這份血書和遺詩,他才要將我楊門趕盡殺絕的。”
白姍姍道:“倘若這樣認為的話,那先前楊叔叔不讓你在朝廷做官,不讓你為他去報仇,而希望你遠離中原,這一切也都可以解釋了。”
楊孤鴻道:“不錯,因為滅我楊門的居然是朝廷,是趙高那個狗皇帝。我爹知道我無法與朝廷對抗,所以他讓我遠離中原,不要報仇。”
白姍姍道:“大抵應該是這樣了,至於詳細情況,恐怕隻有趙高清楚了。”
楊孤鴻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他的笑聲打破了這沉寂的夜,他接著道:“想不到我一心想報效朝廷,到今日我才知道,要將我楊家滿門趕盡殺絕的居然就是朝廷。這樣殘暴不仁的朝廷,我們還要它何用呢?”
寒夜總是讓人覺得漫長,因為它是被害怕黑夜的人熬著過的。
這又是一個不尋常的夜,沒有月亮,沒有星光,隻有一片死寂。
這夜沒有發生過任何驚心動魄的打鬥,也沒有過任何緊張與死亡的氣息。它理應是最平凡的一個夜晚,但卻無端的變的不平凡起來。
一個晚上!一個晚上可以發生的事實在太多。
它足以讓一個國家突然之間滅亡!
它可能讓一個家園突然之間被毀!
它還能讓一個人的希望突然破滅。
一個晚上它也足以改變一個人心境,更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老天總是在不停的跟我們開著不同的玩笑,有時它讓人痛不欲生,有時卻讓人飄飄欲仙,有時更讓人哭笑不得!
如果可以選擇,楊孤鴻他情願沒有看到過這些東西,至少就不會如此絕望。但它已經發生了,就在這樣一個沉寂的夜晚發生了。他從來沒有懷疑過的東西也突然變得茫然起來。
此時楊孤鴻有著太多的疑惑,十年前,他隻是一個書生,一個才華橫溢的書生。十年後的今天他卻變成了一個劍客。
十年前,他的心思與秦檜一樣,一心想為國為民做點實事。他隻是想著,如果當初沒有發生那些變故,如果他繼續做著他的狀元郎,那他的下場會不會也與秦檜一樣呢?
這些問題沒有人可以迴答他,因為人生隻能走一次,當你走過來了,就永遠不可能知道如果走另外一條路會是什麽結果。也許這些早已是上天的安排,命運的捉弄,你無法選擇。
但此時此刻,他的心態卻改變了,他突然感覺自己十年前的理想在今天看來,原來竟是如此的荒謬。
想到此處,他呆若木雞,這一番失落豈是他人所能體會到?當真是天愁地慘,似乎人世間的傷痛煩惱,盡集於他一身。
他想著父親,十年前,他父親一心教導他要忠貞愛國,要為民請命。那一份孜孜不倦的教導卻無形成為他前進的動力,成為他人生的理想和目標。
但此刻,看到秦檜的這份血書後,一切理想皆化為泡影,所謂前塵不過是過雨雲煙,任你如何忠心耿耿,到頭來也隻剩一身汙名。
他靜靜的發癡,暗笑著以前的無知,時間仿佛停留在了此刻。
這夜實在太死寂,出奇的靜,但楊孤鴻的內心卻再也平靜不下來了。
正自他黯然神傷的時候,白姍姍突然道:“楊大哥,這盒子裏還有一封書信。”
此時此刻,楊孤鴻才茫然迴過神來,他望了望那盒內,果然盒子底層死死的躺著一封久已失色的書信。
他先前所有的視線隻是被那一張綢緞所吸引,卻沒有注意到底層又有一封書信。
盡管他已是一臉的茫然,憂色中夾雜著無盡的失落,卻還是輕輕的掏出了那封書信。
一封奇怪的書信!
署名卻已然是秦檜。
這封書信裏麵到底又會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但楊孤鴻已經沒有什麽可擔憂的了,因為他感覺再大的失落也大不過心死與絕望。
絕望!
當理想突然破滅時,再堅強的人難免會變得絕望起來。雖然,盡管那理想隻是十年前的理想,但至少他曾經是那樣癡狂的追求過!這正如一個你曾經深愛過的人,突然之間,當你發現原來那個人隻是個瘋子,你也會感覺那份濃烈的愛原來是如此的幼稚和可笑。
他輕輕的展開信件,那信件隻是一張小紙,一張再也不能普通的紙。
那紙張上隻寫了一首詩,一首令人琢磨不透的詩。
詩曰:“臨行迴顧身前事,安享餘年淚自流。趙氏朝堂百姓苦,高宗天下臣子憂。一時落盡一世淚,半夜難書半生愁。武穆遭兇賊子笑,煙雲失地誰複收?”
那詩句的字跡卻與那綢緞上的字跡並無差別,隻是更顯得頓挫有力。
楊孤鴻隻覺此詩慷慨激昂,詩人顯然是胸懷國家安危,心係黎民百姓。卻有一番道不盡的淒婉哀傷。
他隱隱可以感受到詩人半夜難眠,哀傷朝廷昏暗,眼見百姓受苦,卻隻能暗自傷神,那種無可奈何的心境誰能真正體會?
白姍姍見他依然癡癡發呆,默不作聲,輕聲問道:“楊大哥,這首詩到底是什麽意思?”
楊孤鴻道:“這是秦檜臨終時寫的一首哀婉淒涼的詩,雖然我不懂詩中的具體深意,但也大略可以讀懂一些。此詩與他留下的血書的觀點大同小異。”
白姍姍卻呆呆的望著他,道:“看來這秦檜當真是一位忠臣。”
楊孤鴻茫然道:“他不僅是一位忠臣,更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忠臣。隻可惜他的忠臣卻無人知曉,恐怕當今天下沒有人會說秦檜是一個大忠臣。他還要受盡世人的唾罵。”
楊孤鴻又輕聲歎了口起,道:“能夠寫出這樣深沉的詩句的人,絕不可能是一個奸詐的賣國求榮的小人。”
白姍姍道:“但這已經成為事實了,在眾人眼內,他已經永遠是賣國求榮的奸臣。”
楊孤鴻道:“這隻是大眾的曲解。”
白姍姍道:“但這個曲解已經成為了事實。”
此時楊孤鴻也已是無力爭辯了,喃喃的說道:“其實秦檜他也早已知道這個結果不可挽救了,他還告誡後人,不可為他做任何無謂的辯解。”
楊孤鴻又念叨著:“臨行迴顧身前事,安享餘年淚自流。趙氏朝堂百姓苦,高宗天下臣子憂。一時落盡一世淚,半夜難書半生愁。武穆遭兇賊子笑,煙雲失地誰複收?”
白姍姍道:“秦檜的心緒,他既同情嶽飛的遭遇,也同情自己的遭遇,更同情大宋百姓的遭遇。”
楊孤鴻道:“臨行迴顧身前事,安享餘年淚自流。他臨死之前迴憶起這一生的走過的風風雨雨,想起從前做過的種種事,卻在年老之時,依然整日整夜的以淚洗臉。”
白姍姍道:“趙氏朝堂百姓苦,高宗天下臣子憂。趙氏朝堂,高宗天下,百姓受苦,臣子擔憂。大宋高宗皇帝隻圖享樂,擔憂的隻是忠心的臣子,受苦的隻是可憐的老百姓。”
楊孤鴻道:“一時落盡一世淚,半夜難書半生愁。這一句是最淒涼的,半夜想起這半生的勞累,半生的愁苦卻說給誰聽呢?隻能獨自一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將這一生的眼淚灑盡於燈前。”
白姍姍道:“武穆遭兇賊子笑,煙雲失地誰複收?這句大概就是秦檜感歎嶽飛的命運,感歎大宋的命運。嶽飛被害死之後,隻有金國的賊子們在一旁偷笑。嶽飛不在了,大宋天下被吞並的煙雲十六州又等誰去收複呢?”
楊孤鴻又反反複複的將全詩念了幾遍,白姍姍突然明眸一閃,道:“這詩中似乎有點玄機?”
楊孤鴻喜道:“難道你看出了什麽秘密?”
白姍姍道:“這好像是一首藏頭詩,臨……安……趙……高……”
楊孤鴻念道:“臨安趙高?”
白姍姍喜道:“第一句第一個字是‘臨’,第二句第一字‘安’字,第三句第一字是‘趙’字,第四句第一字是‘高’字……”
楊孤鴻滿臉迷惑,道:“臨安趙高是什麽意思呢?”
白姍姍道:“臨安是我南宋的都城,趙高是大宋的高宗皇帝,莫非……莫非他暗示我們要去臨安找高宗皇帝才能查清事情的真相?”
楊孤鴻道:“臨安趙高?難道是高宗皇帝要害死我爹,滅我楊門?”
白姍姍道:“我覺得楊叔叔的死與這些一定有著莫大的關聯,否則秦檜的血書怎麽會藏在這密室裏麵呢?”
楊孤鴻道:“難道高宗皇帝為了這張血書這封遺詩,就要將我楊家滿門趕盡殺絕?”
白姍姍道:“若是這份血書與這封遺詩被傳揚出去,讓天下都知道害死嶽飛的真正兇手是趙高,很有可能引起民憤。若是民怨沸騰,那趙高的江山恐怕也做不安穩了。”
楊孤鴻道:“極有可能是趙高知道我爹收藏了這份血書和遺詩,他才要將我楊門趕盡殺絕的。”
白姍姍道:“倘若這樣認為的話,那先前楊叔叔不讓你在朝廷做官,不讓你為他去報仇,而希望你遠離中原,這一切也都可以解釋了。”
楊孤鴻道:“不錯,因為滅我楊門的居然是朝廷,是趙高那個狗皇帝。我爹知道我無法與朝廷對抗,所以他讓我遠離中原,不要報仇。”
白姍姍道:“大抵應該是這樣了,至於詳細情況,恐怕隻有趙高清楚了。”
楊孤鴻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他的笑聲打破了這沉寂的夜,他接著道:“想不到我一心想報效朝廷,到今日我才知道,要將我楊家滿門趕盡殺絕的居然就是朝廷。這樣殘暴不仁的朝廷,我們還要它何用呢?”
寒夜總是讓人覺得漫長,因為它是被害怕黑夜的人熬著過的。
這又是一個不尋常的夜,沒有月亮,沒有星光,隻有一片死寂。
這夜沒有發生過任何驚心動魄的打鬥,也沒有過任何緊張與死亡的氣息。它理應是最平凡的一個夜晚,但卻無端的變的不平凡起來。
一個晚上!一個晚上可以發生的事實在太多。
它足以讓一個國家突然之間滅亡!
它可能讓一個家園突然之間被毀!
它還能讓一個人的希望突然破滅。
一個晚上它也足以改變一個人心境,更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老天總是在不停的跟我們開著不同的玩笑,有時它讓人痛不欲生,有時卻讓人飄飄欲仙,有時更讓人哭笑不得!
如果可以選擇,楊孤鴻他情願沒有看到過這些東西,至少就不會如此絕望。但它已經發生了,就在這樣一個沉寂的夜晚發生了。他從來沒有懷疑過的東西也突然變得茫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