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貧僧來到這裏修行三年有餘,卻不見有任何的長進,如今修為不過先天後期的境界,連築基都未成功。”絕塵大師平淡的說道,並不見他因為未能築基成功而有什麽沮喪的表情。
“那大師的境界連那陣法中的那三人還不及,如何能救我出來?”林少雲此時更是不解,料想這大師的修為一定是很厲害了。
然後絕塵大師把來龍去脈一一道來。
原來那日林少雲離家出走,其父知道他去往少林寺,不知何意,首先飛鴿傳書少林寺的方丈大師,而後追蹤而來,少林寺的方丈大師也從少林寺一路尋來,於是便在那日兩人相遇,是以林少雲聽見了父親的笑聲,當然他父親也知道了林少雲就在那馬車之內,心下一放,誰知道突生變故,那馬車憑空消失。
方丈大師與林天絕商討之下,卻也無法解釋該種現象,後來方丈大師通過了與修行界的高人探討,方才知道林少雲他們幾人深陷仙家大陣,這才有請佛門修行界的大師施展大神通,強行破開那陣法,便由絕塵大師將人救出。
若是晚了半分,就算有人來救,那也來之不及了。
當然林少雲也了解到,天下各大門派,也隻有少林寺的掌門能夠與修行界接觸。也許這就是為什麽少林寺一統天下武學的秘密吧!
“看來那日是我錯怪父親了!”這下林少雲的那最後一塊心病除去,因為那日他聽見父親的笑聲,就大為的奇怪,日後想起,總覺得事情太過蹊蹺,似乎是父親害了自己一般。
然而林少雲此時的內功修為與武林中的人相比,自然非比尋常,但在絕塵的眼中,那是不足為提。
林少雲想起了自己在強者的麵前,連命都保不住,忽然發現武林不過是這個世界的一個小小的角落,甚至於根本什麽都不是,在那個地方就算做到了第一又如何?若再來一個冷傲天,一樣可以把自己打的起不來床。
雖然林少雲很想家,很想迴去看看,但是他覺得就這麽點微不足道的修為,迴去了,心有不甘。
“大師,我能不能留在這裏修行大道?”林少雲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他還要去找那陣主討迴公道,哥哥姐姐的仇不能不報,特別是想起了蕭玉琀,他的內心就一陣絞痛,修行就是為了使自己變得更強大,若能像呂洞賓一樣,得道成仙,那麽豈不是更好?區區陣主又何足道哉?
“阿彌陀佛,施主若與我佛有緣,自可修行,但是我卻做不了主?這樣吧!我帶你去見大禪師,若他肯讓你留下來,自會傳你修行真法!”絕塵大師,雙手合十,緩慢的說道。
林少雲一喜,道:“那就有勞大師引路了!”
然後絕塵大師便帶著林少雲前往大殿,去拜見佛門的大禪師!
這是林少雲來到這裏第一次走出房門,眼前一亮,隻覺群山環抱下,雲霧繚繞,空氣之清新,令人神清氣爽,與之凡間的感受大為的不同。看著遠處的山景,隻覺渾然身在世外桃源之中,不染半點人間煙火之氣,絕塵脫俗。
此山五峰連環,高聳入雲,分別為金峰,木峰,水峰,火峰,土峰,以五行命名,一字排開,是以稱為五行修真界,共分上下兩層,下層便是佛門所在,上層實乃道門所在。
方圓數百裏,佛道兩家共同布下結界,與外界隔開,若無傳送陣法,絕對走不出這裏,外人也進之不來。
傳說上古時候有一大神通者罪犯天條,被佛家始主用無邊法力,降下神山,將其鎮壓於此山五百餘年,年歲之下,此山與大地之脈相通,凝聚著天地之間的靈氣,後來那位大神通者刑滿釋放,此處便為佛道兩家修行者的不二之選。
佛本是道,在遠古封神時期,天地魔神,實為道統,無論鬼怪皆與道統的範疇,佛家是仙家的異軍突起,不過仍然無法與道家之博大精深相提並論。
兩人一路前行,絕塵大師便一路把他所知道的五行界的傳說,給林少雲說了一通。
“大師!那麽說來,峰頂之上便是道家修行者的居所了?”林少雲此時方才相信,深山裏真的住著神仙,他們不就是深山裏的神仙嗎?隻是現在他知道這些所謂的神仙還不是合格的神仙,隻不過是修行者而已,有著恐怖的神通修為。
“不錯!”
而在這裏的佛家修行界,共有廟宇七十三座,其中三座最為宏大,一座是藏經閣,天龍寶殿,一座是大金佛寺,也就是大禪師召見眾位佛門子弟的地方,還有一座通天寺,據說如能達到飛升者的修為,便能到這裏麵去等候進入佛之仙界。
當然凡是進去過的人,沒有一個再出來,他們隻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死,另一種就是成佛。不過自從這修行界的成立到現在,匆匆數千年,也隻有三人踏進了通天寺。
“看來想要成佛成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林少雲了解到這些,無比感慨的想到,知道其修行的困難。
此時,他們兩人已經踏進了大金佛寺,隻見裏麵十分寬敞,金碧輝煌,一塵不染,給林少雲帶來的感覺是:這裏十分的莊嚴,不覺肅然起敬,豈可生出輕浮心態?
“參見大禪師!”絕塵大師拜服在地。
林少雲也跟著跪下,道:“凡人林少雲拜見大禪師。”
大殿的蓮花寶座上,一名胡子花白的老和尚,珠寶袈裟於身,紅光滿麵,閉著雙目,緩緩說道:“來人有何貴幹?”
“稟告大禪師,此人欲想留下,禪悟佛道,皈依我門,修行正果。”絕塵大師道。
“我佛慈悲,廣大無邊,講究佛緣造化,汝既來此,實乃與佛有緣,斷無可拒絕之理。”聽到這裏,林少雲心下大喜,隻聽大禪師繼續平和的說道:“不過,出家之人,必須六根清淨,剃度成佛,佛有八大戒,殺、盜、淫、妄、酒、貪、嗔、癡,需將時刻銘記於心,施主你可想清楚,若未斷紅塵之緣,亦不可強求,萬望三思!”
“那大師的境界連那陣法中的那三人還不及,如何能救我出來?”林少雲此時更是不解,料想這大師的修為一定是很厲害了。
然後絕塵大師把來龍去脈一一道來。
原來那日林少雲離家出走,其父知道他去往少林寺,不知何意,首先飛鴿傳書少林寺的方丈大師,而後追蹤而來,少林寺的方丈大師也從少林寺一路尋來,於是便在那日兩人相遇,是以林少雲聽見了父親的笑聲,當然他父親也知道了林少雲就在那馬車之內,心下一放,誰知道突生變故,那馬車憑空消失。
方丈大師與林天絕商討之下,卻也無法解釋該種現象,後來方丈大師通過了與修行界的高人探討,方才知道林少雲他們幾人深陷仙家大陣,這才有請佛門修行界的大師施展大神通,強行破開那陣法,便由絕塵大師將人救出。
若是晚了半分,就算有人來救,那也來之不及了。
當然林少雲也了解到,天下各大門派,也隻有少林寺的掌門能夠與修行界接觸。也許這就是為什麽少林寺一統天下武學的秘密吧!
“看來那日是我錯怪父親了!”這下林少雲的那最後一塊心病除去,因為那日他聽見父親的笑聲,就大為的奇怪,日後想起,總覺得事情太過蹊蹺,似乎是父親害了自己一般。
然而林少雲此時的內功修為與武林中的人相比,自然非比尋常,但在絕塵的眼中,那是不足為提。
林少雲想起了自己在強者的麵前,連命都保不住,忽然發現武林不過是這個世界的一個小小的角落,甚至於根本什麽都不是,在那個地方就算做到了第一又如何?若再來一個冷傲天,一樣可以把自己打的起不來床。
雖然林少雲很想家,很想迴去看看,但是他覺得就這麽點微不足道的修為,迴去了,心有不甘。
“大師,我能不能留在這裏修行大道?”林少雲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他還要去找那陣主討迴公道,哥哥姐姐的仇不能不報,特別是想起了蕭玉琀,他的內心就一陣絞痛,修行就是為了使自己變得更強大,若能像呂洞賓一樣,得道成仙,那麽豈不是更好?區區陣主又何足道哉?
“阿彌陀佛,施主若與我佛有緣,自可修行,但是我卻做不了主?這樣吧!我帶你去見大禪師,若他肯讓你留下來,自會傳你修行真法!”絕塵大師,雙手合十,緩慢的說道。
林少雲一喜,道:“那就有勞大師引路了!”
然後絕塵大師便帶著林少雲前往大殿,去拜見佛門的大禪師!
這是林少雲來到這裏第一次走出房門,眼前一亮,隻覺群山環抱下,雲霧繚繞,空氣之清新,令人神清氣爽,與之凡間的感受大為的不同。看著遠處的山景,隻覺渾然身在世外桃源之中,不染半點人間煙火之氣,絕塵脫俗。
此山五峰連環,高聳入雲,分別為金峰,木峰,水峰,火峰,土峰,以五行命名,一字排開,是以稱為五行修真界,共分上下兩層,下層便是佛門所在,上層實乃道門所在。
方圓數百裏,佛道兩家共同布下結界,與外界隔開,若無傳送陣法,絕對走不出這裏,外人也進之不來。
傳說上古時候有一大神通者罪犯天條,被佛家始主用無邊法力,降下神山,將其鎮壓於此山五百餘年,年歲之下,此山與大地之脈相通,凝聚著天地之間的靈氣,後來那位大神通者刑滿釋放,此處便為佛道兩家修行者的不二之選。
佛本是道,在遠古封神時期,天地魔神,實為道統,無論鬼怪皆與道統的範疇,佛家是仙家的異軍突起,不過仍然無法與道家之博大精深相提並論。
兩人一路前行,絕塵大師便一路把他所知道的五行界的傳說,給林少雲說了一通。
“大師!那麽說來,峰頂之上便是道家修行者的居所了?”林少雲此時方才相信,深山裏真的住著神仙,他們不就是深山裏的神仙嗎?隻是現在他知道這些所謂的神仙還不是合格的神仙,隻不過是修行者而已,有著恐怖的神通修為。
“不錯!”
而在這裏的佛家修行界,共有廟宇七十三座,其中三座最為宏大,一座是藏經閣,天龍寶殿,一座是大金佛寺,也就是大禪師召見眾位佛門子弟的地方,還有一座通天寺,據說如能達到飛升者的修為,便能到這裏麵去等候進入佛之仙界。
當然凡是進去過的人,沒有一個再出來,他們隻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死,另一種就是成佛。不過自從這修行界的成立到現在,匆匆數千年,也隻有三人踏進了通天寺。
“看來想要成佛成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林少雲了解到這些,無比感慨的想到,知道其修行的困難。
此時,他們兩人已經踏進了大金佛寺,隻見裏麵十分寬敞,金碧輝煌,一塵不染,給林少雲帶來的感覺是:這裏十分的莊嚴,不覺肅然起敬,豈可生出輕浮心態?
“參見大禪師!”絕塵大師拜服在地。
林少雲也跟著跪下,道:“凡人林少雲拜見大禪師。”
大殿的蓮花寶座上,一名胡子花白的老和尚,珠寶袈裟於身,紅光滿麵,閉著雙目,緩緩說道:“來人有何貴幹?”
“稟告大禪師,此人欲想留下,禪悟佛道,皈依我門,修行正果。”絕塵大師道。
“我佛慈悲,廣大無邊,講究佛緣造化,汝既來此,實乃與佛有緣,斷無可拒絕之理。”聽到這裏,林少雲心下大喜,隻聽大禪師繼續平和的說道:“不過,出家之人,必須六根清淨,剃度成佛,佛有八大戒,殺、盜、淫、妄、酒、貪、嗔、癡,需將時刻銘記於心,施主你可想清楚,若未斷紅塵之緣,亦不可強求,萬望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