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裏麵窮,沒人願意嫁,就實行換親,論起來血緣都很近。劉璃貓來到關外之後,見耕地容易佃租,土質也肥沃,就把兄弟姐妹都動員了過來,在三台子就站住了腳根。劉璃貓的婆娘是老王家姑娘,論起來劉金姑應該管公公王老狠稱唿大舅。兩家換親,劉大寶娶了王二丫,王大毛娶了劉金姑,兩家算是親上加親了。不僅如此,劉璃貓的二妹巧姐當年換親嫁給了王老狠的三兄弟,兩下是親戚套親戚,怎麽稱唿都可以。在農村幾乎都能連上親戚,這一帶主要的大姓就是王姓,李姓,於姓,劉姓,韓姓,兩三代人互為婚姻,盤根錯節,外人很難論得清。
生活的艱難使得人們都很自私,很難照顧到親情,劉金姑就處於這種處境。王老狠夫妻即是她的公爹,婆婆,又是她的大舅及舅母,可是在錢財方麵一直是門前清,能算計到骨頭裏麵去。若論起屯親,血緣都不太遠。所以後代經常出現些缺心眼以及殘廢人,人們也就見怪不怪了,隻能自認倒黴。在門前看熱鬧的婆娘們正在扯閑話,這是兩個中年婦女,說話的動靜周圍的人都能聽得到。兩家也是換親,是兩方麵的姑舅親。在農村流行著一套話:“姨娘親,是假親,姨娘死了斷了親。姑舅親,是真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李二嫂的丈夫是於三娘的娘家兄弟,親戚關係很近,就常在一起扯閑話。十裏八村的新鮮事她們沒有不知道的,傳的有鼻子有眼的,而且都有些添油加醋,有些事傳來傳去就失去了本來麵目。她們需要的隻是新鮮話題,事實對她們而言並不重要。無知與淺薄是普遍存在的,讀書識字的人鳳毛麟角,鄉村最有見識的是那些說書先生,最有學問的是家裏有幾本書的鄉紳,穿長袍馬褂的人。李二嫂是個中年婦女,身上穿的很整齊,是個會過日子的女人。李二嫂一麵鈉著鞋底子,一麵照顧淘氣的孩子們,對站在身邊的於三娘高聲說道;這個混蛋孩子,讓他給我家老丫偷兩個供果,一轉眼都進他自己的肚皮裏去了。“通常辦喪事的人家都特意多預備些供果及小饅頭,知道來人喜歡偷供果。民間流傳一個說法;吃供果以及給孩子穿死人的衣服,小孩子好養活。供果偷了沒什麽,衣服可是很貴的,家裏隻好安排專人照看著。就是嚴格控製也是不行,還總是有人偷著下剪子,這些人都不是外人,全是親戚。
於三娘是個四十多歲潑辣女人,長的是一臉橫肉。聽了李二嫂說的話,於三娘揚起手裏的一塊布誇耀道:“幸虧我下手快,給我家四狗剪下來一塊,是從那癆鬼外衣上剪下來的。”
李二嫂撇了撇嘴說道:“不剪屍衣,不偷供果你家四狗也好養活。昨天後晌我家老丫剛一出門,剩的那半張餅就被你家四狗搶了去,讓我給臭罵了一頓。”
於三娘聽見這話,臉子一下子就撂了下來,反唇相譏:“你家老丫撿我家的鴨蛋那件事你咋就不提了?都是他舅舅慣壞的,他舅母,我可不是說你,你還能有錯?錯都是別人家的。雖說你也是老於家姑娘,一點親戚麵子都不講。保不準你家老丫大了給我家四狗做媳婦呢。啥事也別叫真,也別把話都說絕了,我還沒顧得上與你理論呢。”於三娘有些生氣,她是從來不讓人說的人,李二嫂平時在自己麵前說起話來是很加小心的。鬼怕惡人,這些老娘們其實誰也離不開誰,又相互瞧不起。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別看表麵上都親親熱熱的,轉過臉去相互之間多的是嫉妒與怨恨,兩家因為一個雞蛋或是一塊石塊都有可能翻了臉,利益的重要性總是超過親情的重要性。
李二嫂見勢頭不對,連忙轉開話題,陪著小心對於三娘說道:“你說這小寡婦真能守得住麽?剛過門不到一年王大毛就死了,還不得另走一家呀?”這一著果然有效果,女人們最喜歡討論的就是風流話題,永遠有嘮不完的話語,這也是李二嫂的聰明之處。劉金姑如今變成了小寡婦,這些女人們有些幸災樂禍,她們可是青春不再了。對於年青漂亮的女子她們有著天生的嫉妒,她們的同情心隻能針對境遇遠遠不如她們的弱者,施舍時的優越感使她們得到某種滿足,而劉金姑就有些不一樣了。劉金姑是個新媳婦,長的很是秀氣,也帶著些漂亮女子的傲氣,平時很少與這些女人們來往。劉金姑跟父親學過幾個字,就顯得比那些女人聰明了一些,她是不甘心自己的命運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在家從父,嫁人從夫,夫死從子。如今劉金姑丈夫已死,又沒有孩子,她還沒想好下一步怎麽辦?劉金姑沒想好,十裏八村的女人們可把扯老婆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這個漂亮的小寡婦身上了。劉金姑想要改嫁並不算難,娶不上媳婦的光棍漢多的是,主要卡在了公爹王老狠身上。
於三娘是需要扯閑話的對手的,聽李二嫂這麽一說,臉上馬上緩過來,與李二嫂和好如初,故作神情詭秘的說道:“她不守著那死鬼還得中?她老公公早就放出風來了,她要是改嫁隻能是淨身出戶,連一根針也別想帶走。兩家是換親,王二丫給他劉家生了個大胖小子,劉璃貓敢把劉大丫就這麽接迴去,王老狠就得把王二丫接迴去,那劉大寶還得打光棍?你們大夥說一說,誰家的姑娘能給別人家白養活?”
李二嫂信服的點點頭應聲道:“還真別說,依王老狠那個脾氣,還真能拿得出來。進了老王家就是老王家的人,想再走一家,財禮錢也得由婆家經管著。二毛,三毛,四毛,五毛還得娶媳婦呢,實在不行劉璃貓這迴還得倒貼錢不可。”剛剛一兩天,消息如同長了飛毛腿一樣,傳遍了每一個角落,人們沒有不知道的事。
於三娘有些幸災樂禍的說道:“看劉大丫還臭美不?以為長個好臉蛋就能找個好婆家,當初還沒相中我那娘家侄子。現在咋樣,讓王老狠給治住了吧?我看她這兩天與那個臊和尚眉來眼去的,臊和尚天黑了都不肯走,可賣力了,還不用給錢,供三頓飯就行。還不是衝著這小寡婦?”於三娘曾經給她的侄子於小屁提過親,想要娶劉金姑,沒有把事情辦明白了。於三娘是於老根的三妹,於老根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大虎,已經娶上了媳婦。再就是二兒子於小屁,是撿來的孩子,也到了該成家的年紀了。於老根家拿不出太多的財禮錢,劉璃貓算計著用三個女兒給三個兒子換來媳婦,也是沒辦法的辦法。盡管有些委屈了女兒們,但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件事情劉璃貓是從大處著眼的。
李二嫂興致勃勃的議論道;誰知道是不是個和尚?腦袋瓜不長毛,一穿上僧服就成了和尚了。連經都不會念,就在那兒瞎哼哼。誰都知道那是小皇上當年給兒媳婦下的種,韓老大半精不傻的就擔個虛名,兩家也是換親,便宜了老公公了。聽老一輩人說,當年小皇上也是一表人才,是位赫赫有名的江湖好漢呢。那些年韓家大院興旺著呢,車來人往的,都是些個出了名的土匪頭子。老韓家那幾個兒媳婦都跟著老公公,就韓老二媳婦不跟。據說她大姑還挺奇怪,問二媳婦為啥不跟著老公公,也能弄幾個錢花?“
於三娘道:“小皇上我見過,是挺精神的,韓家哥五個沒有一個趕得上當爹的。要不是因為有錢,就憑韓老大那個半精不傻的樣子,能娶得上如花似玉的媳婦麽?小皇上名氣太大,不想張揚就是了,其實就是給自己納的妾。明裏暗裏的誰都知道是咋迴事,誰去管別人家的閑事?韓老大媳婦有些個強,當年最得寵的是韓老三媳婦。你沒看現在也是帶著股臊氣,我從來不願意搭理她。當年老一輩背後都稱唿小皇上為韓掏灰,當麵可是不敢。小皇上被官府抓了去,一開始說是要砍頭的。後來聽說使上了錢,衙門上下都打點到了,弄了個流放三千裏,也不知道如今怎麽樣了?屈死不告狀,餓死不做賊。韓家大院一下子就塌台了,五球子至今還是光棍一條。當年大姑娘那可是主動往被窩裏鑽,五球子都往外攆呢。”
李二嫂貓哭耗子假慈悲的說道:“韓老大媳婦也真夠可憐的了,坐月子裏也沒注意,讓小皇上禍害的,月子裏做下了病,癱在炕上下不了地。女人坐月子就怕那種事,沒個治好。韓老大兩口子死的也快,丟下兩個孩子撒手不管了。小哥倆吃百家飯長大的,韓狐狸那算是倒插門,才算是混上了個媳婦。這臊和尚想倒插門都沒人家要,都是小皇上造的孽。臊和尚長的跟他爺爺一個樣,有點派頭。據說是個胎裏素,不食葷腥,連蔥蒜都不吃一口,花花腸子可不少。見了老娘們就兩眼發直,恨不得把人吃進肚裏去。聽說臊和尚在外麵沒少幹風流事,像隻公兔子似的,誰都想上。”
於三娘眉飛色舞的說道:“聽說臊和尚與尼姑庵的姑子有一腿,那老姑子怕不有四五十歲上下了?那一年臊和尚還沒出家,也就二十上下,就聽說跟老尼姑不清不渾的,後來不知怎麽著就做了和尚?我那次去上香,被臊和尚給按倒了。好不容易掙紮出來,被我打了個他一個大耳光,這件事沒敢讓我家那口子知道。”
李二嫂笑著說:“這事誰不知道?都是你自己宣揚的,臊和尚說根本沒那迴事,是你胡編的。你個半大老婆子,他還沒那麽下三爛。”
於三娘賭咒發誓的說道:“誰說瞎話天打五雷轟,要從小皇上那論,我與臊和尚還算是表姐弟呢,我就那麽老了?臊和尚從小吃百家飯,什麽屎都拉,他說的話還有個準?他下麵那東西可大了,跟小皇上似的,那次沒讓他占了便宜那倒是真的。”人們一頓哄笑,於三娘發現自己說走了嘴,踢打著孩子借故離去。
李二嫂提高聲音,指著於三娘的背影貶斥道:“假正經。有的人就是那樣,想吃豆還嫌乎腥,想偷漢還撇清,誰還不知道誰咋的?跟臊和尚沒那種事咋知道臊和尚下麵那東西大?得了便宜還賣乖,撅著個腚就知道整天到處找便宜。”
於小屁是個還沒成家的年青人,剛送嫂子迴了娘家,從頭台子迴來路過這裏,牽著一頭黑驢。見王老狠家在辦喪事,也過來看熱鬧。於三娘是於小屁的三姑,剛才在路上相互打了個照麵,說了幾句話。走到人群跟前,剛好聽到李二嫂說的那幾句話。於小屁得護著自己的三姑,就接過話頭來迴敬李二嫂道:“醜事人人有,不露是好手,誰也別說誰。我姑可是個本份人,沒偷小叔子也沒出什麽閑話,盡讓人家嚼舌根子。不像有的人,表麵是裝的像個人,背後啥屎都拉,要多髒有多髒。”
李二嫂被於小屁揭了短處,臉上有些掛不住,惱羞成怒的罵道:“哪來的一股驢臊味?偷嫂子從頭台子偷到二台子這兒來了,趕上那頭黑叫驢了。看哪天不讓你哥哥把你剁吧了,美不幾天了。大人說話,哪兒說話都有你,也不撒潑尿當鏡子照照自己啥模樣?”拉著孩子嘴裏罵著而去。
於小屁對著背影罵道:“你家才偷嫂子偷小叔子呢,你家全都是驢。”
生活的艱難使得人們都很自私,很難照顧到親情,劉金姑就處於這種處境。王老狠夫妻即是她的公爹,婆婆,又是她的大舅及舅母,可是在錢財方麵一直是門前清,能算計到骨頭裏麵去。若論起屯親,血緣都不太遠。所以後代經常出現些缺心眼以及殘廢人,人們也就見怪不怪了,隻能自認倒黴。在門前看熱鬧的婆娘們正在扯閑話,這是兩個中年婦女,說話的動靜周圍的人都能聽得到。兩家也是換親,是兩方麵的姑舅親。在農村流行著一套話:“姨娘親,是假親,姨娘死了斷了親。姑舅親,是真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李二嫂的丈夫是於三娘的娘家兄弟,親戚關係很近,就常在一起扯閑話。十裏八村的新鮮事她們沒有不知道的,傳的有鼻子有眼的,而且都有些添油加醋,有些事傳來傳去就失去了本來麵目。她們需要的隻是新鮮話題,事實對她們而言並不重要。無知與淺薄是普遍存在的,讀書識字的人鳳毛麟角,鄉村最有見識的是那些說書先生,最有學問的是家裏有幾本書的鄉紳,穿長袍馬褂的人。李二嫂是個中年婦女,身上穿的很整齊,是個會過日子的女人。李二嫂一麵鈉著鞋底子,一麵照顧淘氣的孩子們,對站在身邊的於三娘高聲說道;這個混蛋孩子,讓他給我家老丫偷兩個供果,一轉眼都進他自己的肚皮裏去了。“通常辦喪事的人家都特意多預備些供果及小饅頭,知道來人喜歡偷供果。民間流傳一個說法;吃供果以及給孩子穿死人的衣服,小孩子好養活。供果偷了沒什麽,衣服可是很貴的,家裏隻好安排專人照看著。就是嚴格控製也是不行,還總是有人偷著下剪子,這些人都不是外人,全是親戚。
於三娘是個四十多歲潑辣女人,長的是一臉橫肉。聽了李二嫂說的話,於三娘揚起手裏的一塊布誇耀道:“幸虧我下手快,給我家四狗剪下來一塊,是從那癆鬼外衣上剪下來的。”
李二嫂撇了撇嘴說道:“不剪屍衣,不偷供果你家四狗也好養活。昨天後晌我家老丫剛一出門,剩的那半張餅就被你家四狗搶了去,讓我給臭罵了一頓。”
於三娘聽見這話,臉子一下子就撂了下來,反唇相譏:“你家老丫撿我家的鴨蛋那件事你咋就不提了?都是他舅舅慣壞的,他舅母,我可不是說你,你還能有錯?錯都是別人家的。雖說你也是老於家姑娘,一點親戚麵子都不講。保不準你家老丫大了給我家四狗做媳婦呢。啥事也別叫真,也別把話都說絕了,我還沒顧得上與你理論呢。”於三娘有些生氣,她是從來不讓人說的人,李二嫂平時在自己麵前說起話來是很加小心的。鬼怕惡人,這些老娘們其實誰也離不開誰,又相互瞧不起。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別看表麵上都親親熱熱的,轉過臉去相互之間多的是嫉妒與怨恨,兩家因為一個雞蛋或是一塊石塊都有可能翻了臉,利益的重要性總是超過親情的重要性。
李二嫂見勢頭不對,連忙轉開話題,陪著小心對於三娘說道:“你說這小寡婦真能守得住麽?剛過門不到一年王大毛就死了,還不得另走一家呀?”這一著果然有效果,女人們最喜歡討論的就是風流話題,永遠有嘮不完的話語,這也是李二嫂的聰明之處。劉金姑如今變成了小寡婦,這些女人們有些幸災樂禍,她們可是青春不再了。對於年青漂亮的女子她們有著天生的嫉妒,她們的同情心隻能針對境遇遠遠不如她們的弱者,施舍時的優越感使她們得到某種滿足,而劉金姑就有些不一樣了。劉金姑是個新媳婦,長的很是秀氣,也帶著些漂亮女子的傲氣,平時很少與這些女人們來往。劉金姑跟父親學過幾個字,就顯得比那些女人聰明了一些,她是不甘心自己的命運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在家從父,嫁人從夫,夫死從子。如今劉金姑丈夫已死,又沒有孩子,她還沒想好下一步怎麽辦?劉金姑沒想好,十裏八村的女人們可把扯老婆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這個漂亮的小寡婦身上了。劉金姑想要改嫁並不算難,娶不上媳婦的光棍漢多的是,主要卡在了公爹王老狠身上。
於三娘是需要扯閑話的對手的,聽李二嫂這麽一說,臉上馬上緩過來,與李二嫂和好如初,故作神情詭秘的說道:“她不守著那死鬼還得中?她老公公早就放出風來了,她要是改嫁隻能是淨身出戶,連一根針也別想帶走。兩家是換親,王二丫給他劉家生了個大胖小子,劉璃貓敢把劉大丫就這麽接迴去,王老狠就得把王二丫接迴去,那劉大寶還得打光棍?你們大夥說一說,誰家的姑娘能給別人家白養活?”
李二嫂信服的點點頭應聲道:“還真別說,依王老狠那個脾氣,還真能拿得出來。進了老王家就是老王家的人,想再走一家,財禮錢也得由婆家經管著。二毛,三毛,四毛,五毛還得娶媳婦呢,實在不行劉璃貓這迴還得倒貼錢不可。”剛剛一兩天,消息如同長了飛毛腿一樣,傳遍了每一個角落,人們沒有不知道的事。
於三娘有些幸災樂禍的說道:“看劉大丫還臭美不?以為長個好臉蛋就能找個好婆家,當初還沒相中我那娘家侄子。現在咋樣,讓王老狠給治住了吧?我看她這兩天與那個臊和尚眉來眼去的,臊和尚天黑了都不肯走,可賣力了,還不用給錢,供三頓飯就行。還不是衝著這小寡婦?”於三娘曾經給她的侄子於小屁提過親,想要娶劉金姑,沒有把事情辦明白了。於三娘是於老根的三妹,於老根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大虎,已經娶上了媳婦。再就是二兒子於小屁,是撿來的孩子,也到了該成家的年紀了。於老根家拿不出太多的財禮錢,劉璃貓算計著用三個女兒給三個兒子換來媳婦,也是沒辦法的辦法。盡管有些委屈了女兒們,但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件事情劉璃貓是從大處著眼的。
李二嫂興致勃勃的議論道;誰知道是不是個和尚?腦袋瓜不長毛,一穿上僧服就成了和尚了。連經都不會念,就在那兒瞎哼哼。誰都知道那是小皇上當年給兒媳婦下的種,韓老大半精不傻的就擔個虛名,兩家也是換親,便宜了老公公了。聽老一輩人說,當年小皇上也是一表人才,是位赫赫有名的江湖好漢呢。那些年韓家大院興旺著呢,車來人往的,都是些個出了名的土匪頭子。老韓家那幾個兒媳婦都跟著老公公,就韓老二媳婦不跟。據說她大姑還挺奇怪,問二媳婦為啥不跟著老公公,也能弄幾個錢花?“
於三娘道:“小皇上我見過,是挺精神的,韓家哥五個沒有一個趕得上當爹的。要不是因為有錢,就憑韓老大那個半精不傻的樣子,能娶得上如花似玉的媳婦麽?小皇上名氣太大,不想張揚就是了,其實就是給自己納的妾。明裏暗裏的誰都知道是咋迴事,誰去管別人家的閑事?韓老大媳婦有些個強,當年最得寵的是韓老三媳婦。你沒看現在也是帶著股臊氣,我從來不願意搭理她。當年老一輩背後都稱唿小皇上為韓掏灰,當麵可是不敢。小皇上被官府抓了去,一開始說是要砍頭的。後來聽說使上了錢,衙門上下都打點到了,弄了個流放三千裏,也不知道如今怎麽樣了?屈死不告狀,餓死不做賊。韓家大院一下子就塌台了,五球子至今還是光棍一條。當年大姑娘那可是主動往被窩裏鑽,五球子都往外攆呢。”
李二嫂貓哭耗子假慈悲的說道:“韓老大媳婦也真夠可憐的了,坐月子裏也沒注意,讓小皇上禍害的,月子裏做下了病,癱在炕上下不了地。女人坐月子就怕那種事,沒個治好。韓老大兩口子死的也快,丟下兩個孩子撒手不管了。小哥倆吃百家飯長大的,韓狐狸那算是倒插門,才算是混上了個媳婦。這臊和尚想倒插門都沒人家要,都是小皇上造的孽。臊和尚長的跟他爺爺一個樣,有點派頭。據說是個胎裏素,不食葷腥,連蔥蒜都不吃一口,花花腸子可不少。見了老娘們就兩眼發直,恨不得把人吃進肚裏去。聽說臊和尚在外麵沒少幹風流事,像隻公兔子似的,誰都想上。”
於三娘眉飛色舞的說道:“聽說臊和尚與尼姑庵的姑子有一腿,那老姑子怕不有四五十歲上下了?那一年臊和尚還沒出家,也就二十上下,就聽說跟老尼姑不清不渾的,後來不知怎麽著就做了和尚?我那次去上香,被臊和尚給按倒了。好不容易掙紮出來,被我打了個他一個大耳光,這件事沒敢讓我家那口子知道。”
李二嫂笑著說:“這事誰不知道?都是你自己宣揚的,臊和尚說根本沒那迴事,是你胡編的。你個半大老婆子,他還沒那麽下三爛。”
於三娘賭咒發誓的說道:“誰說瞎話天打五雷轟,要從小皇上那論,我與臊和尚還算是表姐弟呢,我就那麽老了?臊和尚從小吃百家飯,什麽屎都拉,他說的話還有個準?他下麵那東西可大了,跟小皇上似的,那次沒讓他占了便宜那倒是真的。”人們一頓哄笑,於三娘發現自己說走了嘴,踢打著孩子借故離去。
李二嫂提高聲音,指著於三娘的背影貶斥道:“假正經。有的人就是那樣,想吃豆還嫌乎腥,想偷漢還撇清,誰還不知道誰咋的?跟臊和尚沒那種事咋知道臊和尚下麵那東西大?得了便宜還賣乖,撅著個腚就知道整天到處找便宜。”
於小屁是個還沒成家的年青人,剛送嫂子迴了娘家,從頭台子迴來路過這裏,牽著一頭黑驢。見王老狠家在辦喪事,也過來看熱鬧。於三娘是於小屁的三姑,剛才在路上相互打了個照麵,說了幾句話。走到人群跟前,剛好聽到李二嫂說的那幾句話。於小屁得護著自己的三姑,就接過話頭來迴敬李二嫂道:“醜事人人有,不露是好手,誰也別說誰。我姑可是個本份人,沒偷小叔子也沒出什麽閑話,盡讓人家嚼舌根子。不像有的人,表麵是裝的像個人,背後啥屎都拉,要多髒有多髒。”
李二嫂被於小屁揭了短處,臉上有些掛不住,惱羞成怒的罵道:“哪來的一股驢臊味?偷嫂子從頭台子偷到二台子這兒來了,趕上那頭黑叫驢了。看哪天不讓你哥哥把你剁吧了,美不幾天了。大人說話,哪兒說話都有你,也不撒潑尿當鏡子照照自己啥模樣?”拉著孩子嘴裏罵著而去。
於小屁對著背影罵道:“你家才偷嫂子偷小叔子呢,你家全都是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