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
安怡看著張欣一笑,甜甜地道:“你誤會了,並不是對你客氣,你不配。你走了我還要使人拿水洗地。”
張欣勃然大怒,一張臉忽紅忽白的,安怡含著笑,氣定神閑地看著她,不急不緩地問仆婦:“田大奶奶的車怎麽還沒駛過來?”
有幾位其他府上的女眷攜手而來,熱情地安怡、薛氏道別,看見張欣站在那裏,都神色古怪地笑了起來,就是沒有人肯主動和張欣打招唿的。
這時候鬧起來就是給自己難看,張欣深唿吸,強忍了怒氣咬著牙低聲道:“我等著看你怎麽個死法。”
安怡隻裝作沒有聽見,轉過身去和其他客人說笑,張欣又站了片刻,拂袖而去。
直到最後一個客人去了,安怡還沒能見著謝滿棠,安保良醉醺醺地溜達著從前頭過來,看見她在那裏站著,就暈沉沉地上去道:“早走了。宴席過半就去了。”
薛氏忙使人把他扶走:“快迴去,別鬧笑話。”
安怡有些失望,因為家裏人少,薛氏又不是能幹的,安老太又老了,不能把所有的收尾工作都交給平太太去做,便跑去跟著幫忙。薛氏很是愧疚:“你大好的日子,本該讓你玩得盡興,卻要因了我的無能,讓你不得一刻鍾的閑。”
安怡笑著摟住她,把臉貼在她的背上:“也沒什麽,又不要我動手,無非就是盯著下頭人做罷了。您生我養我,就是最大的好,還要怎麽厲害呢?”
平太太在一旁笑道:“瞧瞧你們這母女情深的,可真讓我羨慕。我說嫂子,侄女兒說得很對,你生養了這樣能幹的孩子,還要嫌自己沒本事,是要叫我們這些人怎麽活?”
薛氏滿足地笑了起來,反手抱住安怡,心滿意足地道:“我沒白疼她,現下就隻盼著她能有個好歸宿,就是讓我立刻去死也值了。”
“大好的日子說什麽死啊活的呢。”安怡伏在薛氏懷裏,眼淚靜悄悄地流出來。她到底還是有幾分難過的。
平太太擔憂地看了眼安怡,道:“我去盯著他們收拾東西,其他東西倒也罷了,就是有一套白底紅花的官瓷碗盞盤碟是從其他人家借來的,不好損壞。”
薛氏不疑有他,忙起身道:“我跟你一塊兒去。”總不能一直這樣依靠族人,她必須得自己撐起來,否則真是白浪費了安怡和安保良父女倆這麽辛苦地給家裏掙了這麽一份體麵。見安怡也要跟著起身,便不容置疑地按住安怡的肩頭:“不要來,你就在這裏看賬簿吧。”
薛氏已經安排好了,自己若是再強著跟了去,倒像是不信薛氏能做好這些小事似的,安怡也就坐了下來,叫婆子捧了賬簿來瞧。
薛氏跟著平太太邊走邊聊,試探地道:“小姑娘們可是鬧別扭啦?我瞧著她們怪怪的。”
做母親的心總是最敏感的,哪怕就是遲鈍單純如薛氏。平太太已經聽自家女兒說過了,便歎道:“也沒什麽,是保楊兄弟家的小女兒慧英說了幾句孩子話,沒人當真。”
京中的人多數說話都愛繞圈子,藏一半掩一半,說是沒什麽才真是有什麽,薛氏把這事兒記在了心頭,打算稍後去尋當時伺候的人來問一問。忽見棠國公府給的一個姓柳的婆子過來道:“太太,有點事要稟告您。”
平太太識趣地先去了,薛氏問道:“什麽事?”
柳婆子小聲道:“外頭來了一對夫妻,說是你們家在昌黎的故人,點名要見您。”
不知何故,薛氏突然覺得心頭跳得突突突的,就好像什麽事要發生了似的,便攥緊了帕子道:“他們有沒有說自己是誰?”
柳婆子道:“男的那個說是自己姓陳,女的那個隻是哭,說您要不見他們,他們就要跪到門口去求了。”其實女的那個說的話遠比這樣難聽,隻是做下人的不好當著主家的麵說這些,柳婆子欲言又止:“不好打發,太太您看怎麽辦?”
對方挑著這個時候來,就是估摸著他們不敢把事情鬧大,但沒有挑在客人最多的時候來鬧,也算是留了餘地,薛氏已經猜到是誰了,想想自家人也沒什麽地方對不住陳家的,便道:“那就請到花廳去吧,我立刻就出來。”又細心叮囑柳婆子:“不要告訴姑娘。”她不能為安怡做其他事,總能不叫這些瑣事來煩安怡。
薛氏剛走到花廳前,一個人影就從裏麵飛奔而來,一頭衝到她麵前,抓著她的袖子滑跪到地上,痛哭流涕地哀聲道:“安太太,安太太,您發發慈悲饒了我兒子吧,他年輕不知事,不懂得人情世故,但真是沒有壞心的,求您看在當年的份上高抬貴手放了他吧。”
薛氏哪裏見過這種陣仗?唬得往後連退三步,一迭聲地道:“你快起來,有話好好說。”
對方卻不管不顧地死死揪住她的袖子,見她後退也跟著往前膝行,哭得越發大聲淒慘起來。幾個或是臨時雇來、或是從族裏借來的仆婦正在外頭幹活兒收拾家私,聽見聲音就都好奇地探過頭來瞧。薛氏難堪得要死,還是柳婆子和聞聲趕來的錢婆子一左一右地把那婦人強行扶將起來,笑道:“這位太太真是的,哪有這樣求人的?把我們太太嚇壞了,誰來幫您做事?有話好好說,別把話說得這樣難聽懂,不然我們太太聽不懂,就隻有請你們去報官了。”
軟硬兼施之下,那婦人才沒有再去抓薛氏,而是軟綿綿地靠在錢婆子身上哀哀地看著薛氏道:“薛姐姐,你忘記我了嗎?我是知善的娘啊。他不見了。”
薛氏當然知道她是陳知善的娘潘氏,但是心裏也著實惱恨,當初安家深得陳知善的幫助扶持不假,但後來親事不成,陳知善負氣遠走,兩家人就差不多斷了往來。他們家也不是不記情的人家,安保良做了昌黎的縣令,無論大小事情總是關顧著陳家,她也是禮敬有加,更不要說後來黃氏叛亂,安保良特意抽調人手保全了他們一家子。無論多麽大的恩情,也算還清了吧。怎能兒子不見了就跑來說是他們家害了呢?不過是害怕他們不肯幫忙,先下手為強,逼迫他們不得不幫以證清白罷了。
安怡看著張欣一笑,甜甜地道:“你誤會了,並不是對你客氣,你不配。你走了我還要使人拿水洗地。”
張欣勃然大怒,一張臉忽紅忽白的,安怡含著笑,氣定神閑地看著她,不急不緩地問仆婦:“田大奶奶的車怎麽還沒駛過來?”
有幾位其他府上的女眷攜手而來,熱情地安怡、薛氏道別,看見張欣站在那裏,都神色古怪地笑了起來,就是沒有人肯主動和張欣打招唿的。
這時候鬧起來就是給自己難看,張欣深唿吸,強忍了怒氣咬著牙低聲道:“我等著看你怎麽個死法。”
安怡隻裝作沒有聽見,轉過身去和其他客人說笑,張欣又站了片刻,拂袖而去。
直到最後一個客人去了,安怡還沒能見著謝滿棠,安保良醉醺醺地溜達著從前頭過來,看見她在那裏站著,就暈沉沉地上去道:“早走了。宴席過半就去了。”
薛氏忙使人把他扶走:“快迴去,別鬧笑話。”
安怡有些失望,因為家裏人少,薛氏又不是能幹的,安老太又老了,不能把所有的收尾工作都交給平太太去做,便跑去跟著幫忙。薛氏很是愧疚:“你大好的日子,本該讓你玩得盡興,卻要因了我的無能,讓你不得一刻鍾的閑。”
安怡笑著摟住她,把臉貼在她的背上:“也沒什麽,又不要我動手,無非就是盯著下頭人做罷了。您生我養我,就是最大的好,還要怎麽厲害呢?”
平太太在一旁笑道:“瞧瞧你們這母女情深的,可真讓我羨慕。我說嫂子,侄女兒說得很對,你生養了這樣能幹的孩子,還要嫌自己沒本事,是要叫我們這些人怎麽活?”
薛氏滿足地笑了起來,反手抱住安怡,心滿意足地道:“我沒白疼她,現下就隻盼著她能有個好歸宿,就是讓我立刻去死也值了。”
“大好的日子說什麽死啊活的呢。”安怡伏在薛氏懷裏,眼淚靜悄悄地流出來。她到底還是有幾分難過的。
平太太擔憂地看了眼安怡,道:“我去盯著他們收拾東西,其他東西倒也罷了,就是有一套白底紅花的官瓷碗盞盤碟是從其他人家借來的,不好損壞。”
薛氏不疑有他,忙起身道:“我跟你一塊兒去。”總不能一直這樣依靠族人,她必須得自己撐起來,否則真是白浪費了安怡和安保良父女倆這麽辛苦地給家裏掙了這麽一份體麵。見安怡也要跟著起身,便不容置疑地按住安怡的肩頭:“不要來,你就在這裏看賬簿吧。”
薛氏已經安排好了,自己若是再強著跟了去,倒像是不信薛氏能做好這些小事似的,安怡也就坐了下來,叫婆子捧了賬簿來瞧。
薛氏跟著平太太邊走邊聊,試探地道:“小姑娘們可是鬧別扭啦?我瞧著她們怪怪的。”
做母親的心總是最敏感的,哪怕就是遲鈍單純如薛氏。平太太已經聽自家女兒說過了,便歎道:“也沒什麽,是保楊兄弟家的小女兒慧英說了幾句孩子話,沒人當真。”
京中的人多數說話都愛繞圈子,藏一半掩一半,說是沒什麽才真是有什麽,薛氏把這事兒記在了心頭,打算稍後去尋當時伺候的人來問一問。忽見棠國公府給的一個姓柳的婆子過來道:“太太,有點事要稟告您。”
平太太識趣地先去了,薛氏問道:“什麽事?”
柳婆子小聲道:“外頭來了一對夫妻,說是你們家在昌黎的故人,點名要見您。”
不知何故,薛氏突然覺得心頭跳得突突突的,就好像什麽事要發生了似的,便攥緊了帕子道:“他們有沒有說自己是誰?”
柳婆子道:“男的那個說是自己姓陳,女的那個隻是哭,說您要不見他們,他們就要跪到門口去求了。”其實女的那個說的話遠比這樣難聽,隻是做下人的不好當著主家的麵說這些,柳婆子欲言又止:“不好打發,太太您看怎麽辦?”
對方挑著這個時候來,就是估摸著他們不敢把事情鬧大,但沒有挑在客人最多的時候來鬧,也算是留了餘地,薛氏已經猜到是誰了,想想自家人也沒什麽地方對不住陳家的,便道:“那就請到花廳去吧,我立刻就出來。”又細心叮囑柳婆子:“不要告訴姑娘。”她不能為安怡做其他事,總能不叫這些瑣事來煩安怡。
薛氏剛走到花廳前,一個人影就從裏麵飛奔而來,一頭衝到她麵前,抓著她的袖子滑跪到地上,痛哭流涕地哀聲道:“安太太,安太太,您發發慈悲饒了我兒子吧,他年輕不知事,不懂得人情世故,但真是沒有壞心的,求您看在當年的份上高抬貴手放了他吧。”
薛氏哪裏見過這種陣仗?唬得往後連退三步,一迭聲地道:“你快起來,有話好好說。”
對方卻不管不顧地死死揪住她的袖子,見她後退也跟著往前膝行,哭得越發大聲淒慘起來。幾個或是臨時雇來、或是從族裏借來的仆婦正在外頭幹活兒收拾家私,聽見聲音就都好奇地探過頭來瞧。薛氏難堪得要死,還是柳婆子和聞聲趕來的錢婆子一左一右地把那婦人強行扶將起來,笑道:“這位太太真是的,哪有這樣求人的?把我們太太嚇壞了,誰來幫您做事?有話好好說,別把話說得這樣難聽懂,不然我們太太聽不懂,就隻有請你們去報官了。”
軟硬兼施之下,那婦人才沒有再去抓薛氏,而是軟綿綿地靠在錢婆子身上哀哀地看著薛氏道:“薛姐姐,你忘記我了嗎?我是知善的娘啊。他不見了。”
薛氏當然知道她是陳知善的娘潘氏,但是心裏也著實惱恨,當初安家深得陳知善的幫助扶持不假,但後來親事不成,陳知善負氣遠走,兩家人就差不多斷了往來。他們家也不是不記情的人家,安保良做了昌黎的縣令,無論大小事情總是關顧著陳家,她也是禮敬有加,更不要說後來黃氏叛亂,安保良特意抽調人手保全了他們一家子。無論多麽大的恩情,也算還清了吧。怎能兒子不見了就跑來說是他們家害了呢?不過是害怕他們不肯幫忙,先下手為強,逼迫他們不得不幫以證清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