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北海退下,天子沉默半晌,淡淡一笑道:“既然李卿提到了哥舒東煌,那朕索性就說上兩句……”
香氣幽幽,輕煙嫋嫋,太和殿內滿眼朱紫、袞袞諸公盡低眉。
這些得以入殿目睹天顏的大臣們都知曉,天子固然脾氣好,且喜怒不形於色,然而並非無跡可尋,譬如此刻這般作態,說不得胸中已帶了幾分火氣。
“哥舒東煌被詔獄征召的事情諸卿想必有所耳聞,鎮獄侯能對他一個馬匪頭子另眼相看,自非無因。朕方才也說了,今年從最西北的騰州向東直到並、劍二州邊界均有戰事,究其緣由,哥舒東煌離間白戎三大王帳、挑動戎狄爭鬥的確是有功的。”
“奈何白戎之中終究是有幾個豪傑的,眼見得滅族之禍就在眼前,就此罷手言和以圖振作,也在朕的意料之中,至於所謂的一言興邦、一言禍國,這等事雖史不絕書,朕卻是不信的。”
天子緩緩站起身來:“大周有今日之興盛,非因一人之力而驟得成功,此皆賴先帝洪福及諸卿之功也,哥舒東煌有功,功不及諸卿。”
他至此一頓,群臣連忙躬身:“臣等不敢當陛下厚譽,唯鞠躬盡瘁,方可報陛下隆恩於萬一。”
天子微微頷首,繼續道:“哥舒東煌以布衣之身,幹預大政,不擇手段,唯求幸進,卻不知廟堂諸公,早有籌算,以致弄巧成拙,使北邊多事,其罪非小。”
這迴他未待群臣迴應,立刻話鋒一轉:“然天命在周,萬方歸心,即便馬匪亡命之流,亦有報效投誠之心,朕何忍因噎廢食,以哥舒東煌之不肖,峻拒天下英才於萬裏?此等愚行,朕所不取也。”
群臣再度躬身稱賀:“陛下求才若渴,雖古之聖君,亦不及也。”
“昨夜北壘是哪個當值?”
“末將在!”
眾人循聲一看,卻是北壘中的一位禁軍將軍,不想輪值之後又來上朝,可以想見必定是天子授意了。
隻見其出班道:“啟稟陛下,今日清晨,哥舒東煌已協助末將將金帳單於所贈一千戎騎盡數剿殺!末將已口傳陛下旨意,升授其為北壘副將,加都統銜,參讚騰、甘、涼、並四州平戎事。”
群臣嘩然!尤以武將班次中為甚。
“好一個投名狀,這買賣不虧!隻不過殺的雖是戎人,終歸是麾下一同出生入死的部曲,還真是……”有人點頭複又搖頭。
“戎狄素無信義,不過逐利之徒而已,談何出生入死的部曲?殺也就殺了,你心疼個甚?”
有人搖頭反駁,複又點頭:“不過如此行徑,我反倒相信他是哥舒麟台後裔了,為將者殺伐果斷本屬平常,臨陣者豈能有婦人之仁?”
“可這拔擢太速、恩寵太過……”
哥舒東煌如此際遇,眾臣已覺不合常理,誰知今日天子似是打定主意要打破常規。
“傳朕旨意,,哥舒東煌本為神將後裔,智勇皆備,雖流落北荒,猶能心向朕躬,受命以來素勤於王事,雖有小過,無損忠義之心,著加兵部侍郎銜,實授樞密院平戎司掌司使,欽此!”
哥舒東煌由一布衣而為詔獄校尉,雖權重,不過五品雜官,入京不久即為都統銜北壘副將,雖是空頭,實質上沒了兵權,卻是四品正官,沒成想早上才升了官,不過半個上午的工夫又加三品侍郎銜,驟然綠衣換緋袍,升遷之快,即便史書上也不多見。
更別提實授了他平戎司掌司使,這個位置乃是平戎大軍機座下負責統籌謀劃的第一等屬官,雖沒有分別對應西北四州的滕州司、涼州司等那般實惠,更沒了禁軍中實打實的兵權,卻絕對舉足輕重。
這下群臣反倒悄無聲息,隻剩麵麵相覷了。
縱然哥舒東煌冒死擋劍,勉強也算得上是救駕有功,此等封賞亦有些太過,這可不是保全臣子的做法,然而天子一而再再而三如此行事,那就肯定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早有這心思,這讓不少人驟然想起了當年戚鼎的舊事。
這是效仿先皇故智,在千金買馬骨!
既然是馬骨,用後自然可以棄如敝履,此時又何須顧及什麽保全?
如此一聯想,許多人都是臉色微變,心知天子西征之心早定,原本平戎司掌司使另有其人,如今卻給了哥舒東煌,可見平戎大軍機賀霆威一係怕是要被連根拔起,再要違逆,無異於自絕於聖上。
眾臣當下都是行禮,高唿道:“臣等遵旨!”
山唿已畢,諸王公大臣皆肅容而立,心知今日的大朝會,隻怕才剛剛開始。
就在此時,已然老神在在、從一開始即默不作聲的敖莽徐徐出班,頓時吸引了包括天子在內殿中所有人的注意。
有人小聲道:“我就說今日大朝會似是缺點什麽,此時才想起,往日敖公指點江山,聲震朝堂,今日卻蟄伏良久,卻不知是何緣故。”
“正是如此說呢,早聽一些前輩提起,說是孟夫子一去,這朝堂之上,敖公已是再無對手了,此時方出,定有驚人之論。”
就見敖莽微微拱手,算是行禮,隨即取出一本奏章道:“陛下,內閣今早收到一封真定王府八百裏加急的奏折,真定王所奏內容重大,臣等不敢擅專。”
口裏說不敢擅專,卻將宗室藩王的加急奏折揣在懷裏,等到朝會都開了半晌才不慌不忙地呈上,這等事也就敖莽敢做,換了別人,隻怕立刻要問一個離間宗室、貽誤軍機的大罪。
天子卻全不以為意,指著敖莽笑道:“哦?王叔素來持重,既是八百裏加急,定然非同小可,你卻還要賣個關子,快呈上來!”
敖莽哈哈一笑,深深躬身,一揖到底:“臣知罪!”
被他這麽一鬧,原本朝堂上略顯凝重的氣立時緩和了不少,敖莽也不等天子跟前的太監過來取,徑自走到禦座之下,將奏章舉過頭頂呈遞給天子。
天子本就站在禦座前的平台上,這時順手接過,粗略看了兩眼,臉上便露出笑意。
他眼皮微抬,瞥見敖莽的雙手依舊舉在頭頂,並未收迴,頓覺又好氣又好笑,索性將奏折一合,隨手又扔迴給敖莽。
“正所謂一事不煩二主,就有勞敖卿給諸位念念吧。”
“臣遵旨!”
敖莽舉著奏折後退幾步,轉身麵向群臣,展開奏折,朗聲念道:“臣姬武謹奏聞,先帝洪德年間,白戎啟釁、屢屢入寇,致劍北數十萬周人南奔,百姓流離失所,填溝壑者,不知凡幾。先帝震怒,遂興王師,大加撻伐,戎人始懼,倉皇西顧。”
聽到此處,群臣均是精神一振,心道真定王趕在這個節骨眼上呈遞奏折言及西征之事,絕不是無的放矢。
“然先帝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過略施薄懲,未忍大加屠戮,以期白戎諸酋畏威懷德、恭服王化,至今二百餘年矣。臣於北定,亦有所聞。白戎者,蠻野兇頑之徒也,終不知恩義為何物,年年擾邊、歲歲入寇,雖為疥癬之疾,猶不可稍加縱容,今驚聞戎人七姓複有狼聚為禍之相,以致西北動蕩,軍民一日數驚。臣鬥膽上奏,望陛下早作決斷,奮先帝之餘烈,揚大周兵威於西荒,開子孫太平萬世之基業……
果然如此,許多人左右環顧,暗暗點頭。這封奏折來得不早不晚,且一貫低調恭順的真定王驟然發此強音,其中意味不言自明,再結合今日朝會所見所聞,當真是搔到了天子的癢處,果然這薑還是老的辣啊!
奏折中語句頗有氣勢,加之敖莽聲如洪鍾,念起奏折來抑揚頓挫,令人印象深刻。
“劍州狼胥將軍盧懷瑾練兵有方,本部兵馬可堪大用,宜選拔精銳充入西征大軍,缺額以京師禁軍遞補……”
“哦?”
沒等敖莽念完,天子便開口打斷:“若朕記得不錯,盧懷瑾做這個狼胥將軍就是真定王叔保舉的吧?王叔這是要挖得意門生的牆角以襄助朝廷啊,不愧是我大周第一賢王!嗯,虛文就不要再念了,隻挑這類有用的念便可。”
“遵旨!”
敖莽略微躬身,將餘下內容大致掃了一眼,接著道:“真定王還說,北定府的北鎮禁軍為京師北方最後屏藩,不可輕動,但是王府所轄恆山大營並白馬、選鋒二衛俱為精銳,願為征西大軍前驅,以佐王事。”
“好!”
天子聽到此處,已是喜動顏色,聲調隨之高了許多:“好啊,王叔拳拳之心,朕心甚慰!表章所請,本該一概準允,隻是兵危戰兇,朕總得給王叔留點老底子……這樣吧,著劍州狼胥將軍盧懷瑾提三千精騎,與恆山選鋒衛一同赴京聽用,白馬衛不動,做好本職即可。”
“至於三千恆山金槍鐵騎……薊州總兵唐符節與金城將軍申屠淵都上表說前陣子與狄人大戰,精銳損失頗大,朕便有勞王叔幫忙照看一下薊州,三千金槍鐵騎除留下一衛護衛王府之外,其餘悉數調往金城關,把損失不小的驍騎白隼和屯騎紅甲換下來補充休整。甘酒泉和穆獅磐都是打老了仗的悍將,聞戰則喜,若是不讓他們西征,心裏怕是不樂意的,免不了要埋怨朕,朕可不做這個惡人。”
他在禦座前來迴踱了幾步,沉吟了片刻,忽地停下道:“傳朕旨意,真定王世子早夭,百年之後無以奉宗廟,朕心憫之。著宗人府於宗室內甄選未成年的佳子弟一人,入繼真定王府,以承其嗣!”
香氣幽幽,輕煙嫋嫋,太和殿內滿眼朱紫、袞袞諸公盡低眉。
這些得以入殿目睹天顏的大臣們都知曉,天子固然脾氣好,且喜怒不形於色,然而並非無跡可尋,譬如此刻這般作態,說不得胸中已帶了幾分火氣。
“哥舒東煌被詔獄征召的事情諸卿想必有所耳聞,鎮獄侯能對他一個馬匪頭子另眼相看,自非無因。朕方才也說了,今年從最西北的騰州向東直到並、劍二州邊界均有戰事,究其緣由,哥舒東煌離間白戎三大王帳、挑動戎狄爭鬥的確是有功的。”
“奈何白戎之中終究是有幾個豪傑的,眼見得滅族之禍就在眼前,就此罷手言和以圖振作,也在朕的意料之中,至於所謂的一言興邦、一言禍國,這等事雖史不絕書,朕卻是不信的。”
天子緩緩站起身來:“大周有今日之興盛,非因一人之力而驟得成功,此皆賴先帝洪福及諸卿之功也,哥舒東煌有功,功不及諸卿。”
他至此一頓,群臣連忙躬身:“臣等不敢當陛下厚譽,唯鞠躬盡瘁,方可報陛下隆恩於萬一。”
天子微微頷首,繼續道:“哥舒東煌以布衣之身,幹預大政,不擇手段,唯求幸進,卻不知廟堂諸公,早有籌算,以致弄巧成拙,使北邊多事,其罪非小。”
這迴他未待群臣迴應,立刻話鋒一轉:“然天命在周,萬方歸心,即便馬匪亡命之流,亦有報效投誠之心,朕何忍因噎廢食,以哥舒東煌之不肖,峻拒天下英才於萬裏?此等愚行,朕所不取也。”
群臣再度躬身稱賀:“陛下求才若渴,雖古之聖君,亦不及也。”
“昨夜北壘是哪個當值?”
“末將在!”
眾人循聲一看,卻是北壘中的一位禁軍將軍,不想輪值之後又來上朝,可以想見必定是天子授意了。
隻見其出班道:“啟稟陛下,今日清晨,哥舒東煌已協助末將將金帳單於所贈一千戎騎盡數剿殺!末將已口傳陛下旨意,升授其為北壘副將,加都統銜,參讚騰、甘、涼、並四州平戎事。”
群臣嘩然!尤以武將班次中為甚。
“好一個投名狀,這買賣不虧!隻不過殺的雖是戎人,終歸是麾下一同出生入死的部曲,還真是……”有人點頭複又搖頭。
“戎狄素無信義,不過逐利之徒而已,談何出生入死的部曲?殺也就殺了,你心疼個甚?”
有人搖頭反駁,複又點頭:“不過如此行徑,我反倒相信他是哥舒麟台後裔了,為將者殺伐果斷本屬平常,臨陣者豈能有婦人之仁?”
“可這拔擢太速、恩寵太過……”
哥舒東煌如此際遇,眾臣已覺不合常理,誰知今日天子似是打定主意要打破常規。
“傳朕旨意,,哥舒東煌本為神將後裔,智勇皆備,雖流落北荒,猶能心向朕躬,受命以來素勤於王事,雖有小過,無損忠義之心,著加兵部侍郎銜,實授樞密院平戎司掌司使,欽此!”
哥舒東煌由一布衣而為詔獄校尉,雖權重,不過五品雜官,入京不久即為都統銜北壘副將,雖是空頭,實質上沒了兵權,卻是四品正官,沒成想早上才升了官,不過半個上午的工夫又加三品侍郎銜,驟然綠衣換緋袍,升遷之快,即便史書上也不多見。
更別提實授了他平戎司掌司使,這個位置乃是平戎大軍機座下負責統籌謀劃的第一等屬官,雖沒有分別對應西北四州的滕州司、涼州司等那般實惠,更沒了禁軍中實打實的兵權,卻絕對舉足輕重。
這下群臣反倒悄無聲息,隻剩麵麵相覷了。
縱然哥舒東煌冒死擋劍,勉強也算得上是救駕有功,此等封賞亦有些太過,這可不是保全臣子的做法,然而天子一而再再而三如此行事,那就肯定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早有這心思,這讓不少人驟然想起了當年戚鼎的舊事。
這是效仿先皇故智,在千金買馬骨!
既然是馬骨,用後自然可以棄如敝履,此時又何須顧及什麽保全?
如此一聯想,許多人都是臉色微變,心知天子西征之心早定,原本平戎司掌司使另有其人,如今卻給了哥舒東煌,可見平戎大軍機賀霆威一係怕是要被連根拔起,再要違逆,無異於自絕於聖上。
眾臣當下都是行禮,高唿道:“臣等遵旨!”
山唿已畢,諸王公大臣皆肅容而立,心知今日的大朝會,隻怕才剛剛開始。
就在此時,已然老神在在、從一開始即默不作聲的敖莽徐徐出班,頓時吸引了包括天子在內殿中所有人的注意。
有人小聲道:“我就說今日大朝會似是缺點什麽,此時才想起,往日敖公指點江山,聲震朝堂,今日卻蟄伏良久,卻不知是何緣故。”
“正是如此說呢,早聽一些前輩提起,說是孟夫子一去,這朝堂之上,敖公已是再無對手了,此時方出,定有驚人之論。”
就見敖莽微微拱手,算是行禮,隨即取出一本奏章道:“陛下,內閣今早收到一封真定王府八百裏加急的奏折,真定王所奏內容重大,臣等不敢擅專。”
口裏說不敢擅專,卻將宗室藩王的加急奏折揣在懷裏,等到朝會都開了半晌才不慌不忙地呈上,這等事也就敖莽敢做,換了別人,隻怕立刻要問一個離間宗室、貽誤軍機的大罪。
天子卻全不以為意,指著敖莽笑道:“哦?王叔素來持重,既是八百裏加急,定然非同小可,你卻還要賣個關子,快呈上來!”
敖莽哈哈一笑,深深躬身,一揖到底:“臣知罪!”
被他這麽一鬧,原本朝堂上略顯凝重的氣立時緩和了不少,敖莽也不等天子跟前的太監過來取,徑自走到禦座之下,將奏章舉過頭頂呈遞給天子。
天子本就站在禦座前的平台上,這時順手接過,粗略看了兩眼,臉上便露出笑意。
他眼皮微抬,瞥見敖莽的雙手依舊舉在頭頂,並未收迴,頓覺又好氣又好笑,索性將奏折一合,隨手又扔迴給敖莽。
“正所謂一事不煩二主,就有勞敖卿給諸位念念吧。”
“臣遵旨!”
敖莽舉著奏折後退幾步,轉身麵向群臣,展開奏折,朗聲念道:“臣姬武謹奏聞,先帝洪德年間,白戎啟釁、屢屢入寇,致劍北數十萬周人南奔,百姓流離失所,填溝壑者,不知凡幾。先帝震怒,遂興王師,大加撻伐,戎人始懼,倉皇西顧。”
聽到此處,群臣均是精神一振,心道真定王趕在這個節骨眼上呈遞奏折言及西征之事,絕不是無的放矢。
“然先帝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過略施薄懲,未忍大加屠戮,以期白戎諸酋畏威懷德、恭服王化,至今二百餘年矣。臣於北定,亦有所聞。白戎者,蠻野兇頑之徒也,終不知恩義為何物,年年擾邊、歲歲入寇,雖為疥癬之疾,猶不可稍加縱容,今驚聞戎人七姓複有狼聚為禍之相,以致西北動蕩,軍民一日數驚。臣鬥膽上奏,望陛下早作決斷,奮先帝之餘烈,揚大周兵威於西荒,開子孫太平萬世之基業……
果然如此,許多人左右環顧,暗暗點頭。這封奏折來得不早不晚,且一貫低調恭順的真定王驟然發此強音,其中意味不言自明,再結合今日朝會所見所聞,當真是搔到了天子的癢處,果然這薑還是老的辣啊!
奏折中語句頗有氣勢,加之敖莽聲如洪鍾,念起奏折來抑揚頓挫,令人印象深刻。
“劍州狼胥將軍盧懷瑾練兵有方,本部兵馬可堪大用,宜選拔精銳充入西征大軍,缺額以京師禁軍遞補……”
“哦?”
沒等敖莽念完,天子便開口打斷:“若朕記得不錯,盧懷瑾做這個狼胥將軍就是真定王叔保舉的吧?王叔這是要挖得意門生的牆角以襄助朝廷啊,不愧是我大周第一賢王!嗯,虛文就不要再念了,隻挑這類有用的念便可。”
“遵旨!”
敖莽略微躬身,將餘下內容大致掃了一眼,接著道:“真定王還說,北定府的北鎮禁軍為京師北方最後屏藩,不可輕動,但是王府所轄恆山大營並白馬、選鋒二衛俱為精銳,願為征西大軍前驅,以佐王事。”
“好!”
天子聽到此處,已是喜動顏色,聲調隨之高了許多:“好啊,王叔拳拳之心,朕心甚慰!表章所請,本該一概準允,隻是兵危戰兇,朕總得給王叔留點老底子……這樣吧,著劍州狼胥將軍盧懷瑾提三千精騎,與恆山選鋒衛一同赴京聽用,白馬衛不動,做好本職即可。”
“至於三千恆山金槍鐵騎……薊州總兵唐符節與金城將軍申屠淵都上表說前陣子與狄人大戰,精銳損失頗大,朕便有勞王叔幫忙照看一下薊州,三千金槍鐵騎除留下一衛護衛王府之外,其餘悉數調往金城關,把損失不小的驍騎白隼和屯騎紅甲換下來補充休整。甘酒泉和穆獅磐都是打老了仗的悍將,聞戰則喜,若是不讓他們西征,心裏怕是不樂意的,免不了要埋怨朕,朕可不做這個惡人。”
他在禦座前來迴踱了幾步,沉吟了片刻,忽地停下道:“傳朕旨意,真定王世子早夭,百年之後無以奉宗廟,朕心憫之。著宗人府於宗室內甄選未成年的佳子弟一人,入繼真定王府,以承其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