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拿出來的,是一個高約30厘米,直口,短頸,豐肩,鼓腹,圈足的青花大罐。


    這件大罐,造型端莊飽滿,通體都繪有青花裝飾,隻是青花呈色較淡,為灰藍色,應該是國產青料燒製而成。


    大罐的頸部,是常見的忍冬紋,肩部則飾以纏枝牡丹紋,腹部通景繪有月映鬆竹梅紋,近足處則環繞著一圈變形蓮瓣紋。


    這些紋飾,從布局方麵看,采用的是肩、腹、足三分的三段式布局方法,而從紋飾特征看,雖然繪瓷技藝稍顯粗糙,幾個細節處理的也不是那麽精細,但是細看之下,還是能夠感覺到有股厚重古拙之氣。


    李逸先是觀察完這些整體,然後又仔細的觀察了大罐腹部繪製的雲氣紋,發現是明永樂、宣德年間被廣泛采用的外粗線、裏細線的畫法之後,初步判斷,這有可能是一件宣德晚期的官窯青花瓷器。


    另外,這件大罐的釉色白中閃青,而且在口緣聚釉處還微呈水綠色,這一切,也都符合宣德年間器物的特征。


    有了大概的判斷,李逸開始觀察大罐的胎質,可當他將大罐傾側,試圖去看圈足處留下的款識時,卻被視線中出現的兩行青花六字款嚇了一跳,我擦,這要是真的,這件瓷器可就珍貴了!


    嚇了他一跳的,是“大明天順年製”這六個青花楷體小字。


    眾所周知,在華夏瓷器曆史上,有一段著名的長達29年的“空白期”。所謂空白期,並不是說完全就沒有瓷器燒製,而是說,一直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發現任何一件這段時間內燒製的帶有官窯年款的瓷器存世!


    這段空白期,指的就是明代正統、景泰、天順三朝。


    曾經一度,不少業界人士都認為“空白期”三朝燒製的瓷器多為民窯製品。並沒有官窯器存在。


    但後來,一些曆史文獻顯示。這三朝,並非是沒有燒製官窯瓷器,而是因為當時國內的政治和經濟都比較動蕩,所以,這三朝燒製的瓷器在品質與數量上,都比永、宣時期大為減少,從而造成了傳世品稀缺。


    而且,很可能是因為皇室內部因帝位屢起衝突。所以官窯生產的瓷器也因此而不便書寫年款,所以目前發現的,無論是精品還是普通的貨色,幾乎都沒有款識留下。


    在李逸的記憶中,似乎也有人曾經發現留有“大明天順年製”或“大明天順年造”的兩行六字款明代古瓷,但後來卻都一一查實,這些都是明代後期的仿品。而西山省博物館所收藏的“天順七年大同馬氏造”青花爐雖然確實是產自天順年間的有款瓷器,但款識並不規則,很明顯是民窯所出。


    因此,下意識的。他就認為這應該也是一件明代後期的仿品,可是轉念一想,如果隻是這樣。劉老應該沒必要這麽鄭重其事才對,那麽……


    他又仔細的觀察了一遍大罐的胎、釉、紋飾等幾處重要地方,發現細微處確實是無從判斷,就果斷開啟了鑒靈牌。


    一股寒流順著手指流入體內,李逸也在第一時間就看清楚了鑒靈牌給出的鑒定結論,不由雙眉一挑,眼神中的驚奇之色一閃而逝,這竟是一件天順朝的真品官窯瓷器!


    “劉老,這件瓷器。似乎是有點古怪啊。”


    猶豫了一下,李逸一邊摩挲著下巴。一邊說道。


    “哦?古怪在哪裏?”


    “這件月映鬆竹梅紋青花大罐,無論是器型、胎釉、紋飾以及青花呈色。都明顯的具有空白期瓷器的特征,隻是這個款識……難道真的是一件天順朝的帶款官窯瓷?“


    鑒靈牌雖然確認了瓷器的真偽,但是作為第一件被發現的帶款空白期官窯瓷,要想證明它的身份卻絕非易事,其難度,絕對要在他之前拿到的那件永樂青花大罐之上。


    因此李逸也隻能以一種猜測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想法。


    “你也有這種感覺?”


    聽到李逸如此說,劉老點了點頭。這件瓷器是幾年前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從他一個朋友的手中購得。當時他們是按照明末仿空白期瓷器的價格完成的交易,隻是後來,他越看越覺得有可能是空白期的真品官窯瓷,而且他的老夥計,瓷器鑒定方麵的權威周默峰的想法和他也相差仿佛。


    但是,和李逸一樣,認出來是一迴事,想要找到證據支撐,讓大家都承認卻是另外一迴事。具體到這件青花大罐,如果沒有再發現類似的,卻有明確傳承的帶款瓷器,那麽,要想為它正名,那幾乎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劉老和周默峰等人還和李逸不同,李逸是因為有鑒靈牌,所以非常肯定這就是一件真正的天順年間的官窯瓷,而他們兩人目前的判斷,則隻能說是一種懷疑。


    因此,自從上次遇到李逸,確定他是那種擁有恐怖的敏銳直覺的天才型鑒定師之後,劉老就有了一個念頭,他想讓李逸看看這件瓷器。


    如果,最終李逸能夠憑借其在其他物件上已經被證明了幾乎是百分百正確率的恐怖直覺,鑒定出這件瓷器確實就是天順年間的帶款官窯瓷,那麽,他們也能堅定一下自己的信心。


    雖然,這種信心也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支撐,還是無法公布這件瓷器的真正身份,但最少,在以後研究這方麵東西的時候,也能夠更加準確,更加堅定的找準方向。


    “雖然我確實認為這有可能是一件天順年間的帶款官窯瓷,可是劉老,以目前的形勢來看,除非是在古墓或者是古窯址中再發現大量的同類瓷器,我估計是沒人敢下結論……”


    劉老再次點了點頭,從石凳上站了起來,


    “古玩之樂,不僅僅在於驗明正身找出來曆去獲得大家的承認,很多時候,我們這些收藏家就是在自得其樂!行了,既然你已經過關,那麽我也要兌現自己的承諾,有獎勵!”


    看到李逸臉上流露出來的笑容,劉老笑著搖了搖頭,


    “聽到有獎勵開心了?不過我可要事先告訴你,這個獎勵你隻能看,卻不能拿走,因為,它實在是太珍貴了!”


    太珍貴了?李逸的興趣一下就被挑了起來,能夠讓劉老這個級別的大家都判定為太珍貴的東西,絕對能夠讓他大開眼界,絕對值得期待!


    隻是,會是件什麽好東西呢?


    他搖了搖頭,不好猜,這個範圍實在是太廣了。


    和李逸的茫無頭緒不同,一旁因為不擅長瓷器,一直一言未發的鍾皓晴已經隱隱猜到了劉老說的是什麽。


    “劉老!”


    看到她有點激動,劉老笑著擺了擺手,


    “鍾丫頭,說起來,你還是占了你這名徒弟的光啊!”


    聽到這話,鍾皓晴立馬就知道,她猜對了,不由興奮的一拍巴掌,


    “哈,這下,總算是能夠看到白石老人留下的手稿了!這個機會,我可是等了很久了啊!”


    聽到鍾皓晴說劉老準備的獎勵竟是齊白石留下的手稿,李逸也有些激動起來。以前沒學書畫的時候,他隻是知道欣賞,可自從他的水墨畫水平達到登堂入室的境界之後,他才意識到,如果能夠經常看到一些宗師級人物字畫的真跡,對他水平的提高,將是一種是何等巨大的幫助。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劉老拿出來的卻不是字畫,而是兩個看起來很有曆史的皮麵筆記本,這是……


    “不是我敝帚自珍,實在是這兩本筆記已經經不起太多人的折騰了。不過小李學畫的事情我也知道,以他的資質,我覺得,確實是有必要讓他看看,因為這裏邊,不但記載著白石老人的一些往事,更多的,卻是他作畫的一些心得體會。”


    聽到這兩個筆記本裏竟記載著白石老人作畫時諸多的心得體會,李逸的眼睛陡然亮了起來。


    雖然最近一段時間,他仍然每天都在抽時間練習書法和國畫,可是也不知道是因為到了瓶頸,還是因為事情太多而心不靜,反正他的水平不但不再像之前那樣突飛猛進,甚至還有了一點點停滯不前的感覺。


    這個問題,鍾皓晴和胡瑾泉都沒辦法解決,隻能認為他是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積累期,但李逸卻始終覺得,他應該還有能力更進一步,隻是,他需要一個契機。


    而這兩個筆記本,則很可能就是他突破的契機!


    小心翼翼的從劉老手上接過一本筆記,李逸迴到剛剛坐過的石凳上,仔細的打量起來。


    這應該就是一本普通的手工製作的牛皮筆記本,因為年代久遠,顏色已經變成了一種深沉的黑色,以至於上邊的字跡都有些看不太清楚。


    “你那一本上邊寫的是草堂自珍,你師父那一本上寫的則是歲月如梭。這兩本,是白石老人留下的寫有心得比較多的兩本,其他雖然還有幾本,但大多記載的都是瑣事和一些作品的創作年代,對你們應該沒什麽幫助。”


    聽到劉老的解說,李逸仔細的辨認了一番封麵上的字跡,隨即,習慣性的開啟了鑒靈牌。


    沒有涼氣流入,鑒靈牌的鑒定結論也很正常,這就是白石老人留下的一個普通的筆記本。


    可是,因為透視的存在,李逸卻一眼就看到了,在這本筆記本的牛皮封麵裏,竟然還夾著一張顏色已經泛黃了的小紙條!(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鑒寶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維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維果並收藏鑒寶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