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未見,沒想到陳大哥依舊是風采依舊啊。”
七年未見,劉厚德的鬢角已經斑白了,除了年紀漸長,還有多年為朝廷事務勞累的原因,畢竟壓力大了,人也就老得快了。
三年前,和南詔國的一戰,他本來隻是一個類似於軍師的存在,並非是主將,但是因為主將的戰術失敗,被敵軍圍困,幾個主事的將軍全部死在了戰場上,一命嗚唿了,所以他不得不臨危受命挑起大梁,作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他也不容易,當然這也顯示出他的能力,以一己之力,帶領敗軍反敗為勝,取得了一次大勝。
這一戰的勝利,讓他從正五品在短時間之內升為正二品,而且還深得皇帝的信任,當然這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身上的壓力更重了,所以看起來老了很多。
“唉,歲月如刀,絲毫不饒人啊,最後要是不能窺得大道,也不過是多些時日罷了。”陳堪感慨道。
“哈哈哈,你這算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嗎?”劉厚德哈哈一笑說道。
“不,這是誌向遠大。”陳堪笑道。
劉厚德連連點頭道:“是是是,大哥你這是誌向遠大,大哥你現在依舊是如此年輕,想來是修煉有成了吧!”
“還算是可以吧,不過距離得道還遠著呢,要不你也來修道,說不定還能在多活幾十年。”
“算了,我誌不在此。”劉厚德擺擺手說道,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麽,當初他和陳堪相識的時候,陳堪就曾勸他習武,不過他拒絕了,從陳堪那裏所學的也全部都是治國的大道,他那次能反敗為勝,這裏麵也有陳堪當年的一份教導的功勞。
“人各有誌,我也不勉強。”陳堪一語雙關地說道。
劉厚德一開始還之以為陳堪這是感慨,後來想到自己的兒子,才猛然迴過神來。
“陳大哥,我當初讓晉元拜你為師,是希望你傳授他治國大道,沒想到你竟然教他武功。”劉厚德一副“看錯你”的樣子。
“人各有誌。”陳堪笑了笑說道。
“……”
“哈哈,你就放心吧,晉元自己也有心仕途,我不會製止的,再說了我還希望自己弟子成為那已經五十年沒有人考上的狀元呢。”
除了苦笑,劉厚德還能說什麽呢,也算是默認了,其實他之所以會有這個改變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兩年前他又有了一個孩子,後繼有人了,他一直以為修道之人不能結婚,擔心劉家絕後,其實他的擔心是多餘了,因為樓觀道並沒有這個修道之人不能結婚的規矩。
當然,劉厚德還有一點是錯的,就是認為他的兒子劉晉元喜歡學武,其實他會這樣認為也並不奇怪,因為劉晉元能堅持那麽辛苦的煉體七年,在他看來不就是喜歡嗎?
但是實際情況是劉晉元是個非常聽話的孩子,加上他從陳堪留下的讀書心得中,領悟了很多道理,這師傅留下的心得對他有好處,他想當然的也認為淬體訣也很重要,所以他堅持下來了。
要是這父子兩有深入的交流的話,那麽情況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可惜,並沒有,劉厚德的工作太忙了,而且他在兒子麵前都是一副嚴父的形象,深入交流,想多了。
“晉元真的能成為狀元嗎?”劉厚德問道。
“當然可以,他是我樓觀道的弟子,樓觀道弟子,哪一個不是天賦卓絕,當世俊傑,狀元之位還不是手到擒來。”
陳堪這句話的前後邏輯,劉厚德表示他聽不懂,這有什麽直接關係嗎?
好像沒有吧。
“老弟,有人來找你了,我看你也挺忙了,我去找我那徒兒了,你趕緊去處理你的公務吧,晚上要是有空再來找你,給你調養一下身體。”話剛說完,陳堪人就已經不見了。
劉厚德看著突然消失的陳堪,摸摸鼻子,顯然對於陳堪這種行事風格他已經習慣了,隨後整理一下衣裳,陳堪說有人來,就一定有人來……
陳堪沒有在劉府呆太長的時間,隻是和劉晉元簡單了聊了一會,現在也不是傳授劉晉元武藝的時候,他繼續練淬體訣就行了,現在他最要的任務就是科舉,至於怎麽複習,這完全不需要陳堪操心。
“你決定收晉元為徒嗎?”天師府,白羽真人問道。
“嗯。”
“親傳弟子?”
“先作為記名弟子吧,七年前我留下的考驗他已經完成了,完全沒有問題了,等這次京考過後,我就正式收他為記名弟子。”陳堪說道:“等他徹底的了卻了和朝廷的因果,再收他為親傳弟子。”
“你就那麽肯定,他能成為狀元?”
“當然,就因為他是我玄虛的大弟子。”陳堪對此顯得很有信心。
狀元,之前說過是大氣運之人,而這個氣運是朝廷給的,所以在和朝廷的因果沒有了卻之前,陳堪不能收他為入門弟子或者是親傳弟子,因為那樣就意味著樓觀道參與了皇朝的事務,這是修真界的大忌,也是修士所不願意的。
“嗯。”看到陳堪如此理智,白羽真人點點頭,收記名弟子,這種事情陳堪自己就能決定,隻要不是入室弟子和親傳弟子,那問題就不大,因為入室弟子和親傳弟子代表著門派的未來,所以需要比較嚴謹。
陳堪沒有在長安呆太久的時間,畢竟這裏也沒有什麽事情,陳堪直接前往南詔國,是時候該去還清當年欠林青兒的因果了。
當年林青兒答應為陳堪給金翅鳳凰帶個話,希望金翅鳳凰能將風靈珠借給自己,而陳堪付出的代價就是教導趙靈兒。
至於為什麽是去南詔國,而不是餘杭,是因為陳堪要去找嘟兒,讓嘟兒帶自己走一趟,當初是嘟兒帶著趙靈兒一行人到靈仙島的,它必然是認識路,省得陳堪自己去找。
而嘟兒和趙靈兒、薑姥姥她們熟悉,看到嘟兒,她們肯定就會相信了,省得自己再去費口舌解釋。
好吧,一句話概括,就是陳堪懶。
七年未見,劉厚德的鬢角已經斑白了,除了年紀漸長,還有多年為朝廷事務勞累的原因,畢竟壓力大了,人也就老得快了。
三年前,和南詔國的一戰,他本來隻是一個類似於軍師的存在,並非是主將,但是因為主將的戰術失敗,被敵軍圍困,幾個主事的將軍全部死在了戰場上,一命嗚唿了,所以他不得不臨危受命挑起大梁,作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他也不容易,當然這也顯示出他的能力,以一己之力,帶領敗軍反敗為勝,取得了一次大勝。
這一戰的勝利,讓他從正五品在短時間之內升為正二品,而且還深得皇帝的信任,當然這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身上的壓力更重了,所以看起來老了很多。
“唉,歲月如刀,絲毫不饒人啊,最後要是不能窺得大道,也不過是多些時日罷了。”陳堪感慨道。
“哈哈哈,你這算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嗎?”劉厚德哈哈一笑說道。
“不,這是誌向遠大。”陳堪笑道。
劉厚德連連點頭道:“是是是,大哥你這是誌向遠大,大哥你現在依舊是如此年輕,想來是修煉有成了吧!”
“還算是可以吧,不過距離得道還遠著呢,要不你也來修道,說不定還能在多活幾十年。”
“算了,我誌不在此。”劉厚德擺擺手說道,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麽,當初他和陳堪相識的時候,陳堪就曾勸他習武,不過他拒絕了,從陳堪那裏所學的也全部都是治國的大道,他那次能反敗為勝,這裏麵也有陳堪當年的一份教導的功勞。
“人各有誌,我也不勉強。”陳堪一語雙關地說道。
劉厚德一開始還之以為陳堪這是感慨,後來想到自己的兒子,才猛然迴過神來。
“陳大哥,我當初讓晉元拜你為師,是希望你傳授他治國大道,沒想到你竟然教他武功。”劉厚德一副“看錯你”的樣子。
“人各有誌。”陳堪笑了笑說道。
“……”
“哈哈,你就放心吧,晉元自己也有心仕途,我不會製止的,再說了我還希望自己弟子成為那已經五十年沒有人考上的狀元呢。”
除了苦笑,劉厚德還能說什麽呢,也算是默認了,其實他之所以會有這個改變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兩年前他又有了一個孩子,後繼有人了,他一直以為修道之人不能結婚,擔心劉家絕後,其實他的擔心是多餘了,因為樓觀道並沒有這個修道之人不能結婚的規矩。
當然,劉厚德還有一點是錯的,就是認為他的兒子劉晉元喜歡學武,其實他會這樣認為也並不奇怪,因為劉晉元能堅持那麽辛苦的煉體七年,在他看來不就是喜歡嗎?
但是實際情況是劉晉元是個非常聽話的孩子,加上他從陳堪留下的讀書心得中,領悟了很多道理,這師傅留下的心得對他有好處,他想當然的也認為淬體訣也很重要,所以他堅持下來了。
要是這父子兩有深入的交流的話,那麽情況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可惜,並沒有,劉厚德的工作太忙了,而且他在兒子麵前都是一副嚴父的形象,深入交流,想多了。
“晉元真的能成為狀元嗎?”劉厚德問道。
“當然可以,他是我樓觀道的弟子,樓觀道弟子,哪一個不是天賦卓絕,當世俊傑,狀元之位還不是手到擒來。”
陳堪這句話的前後邏輯,劉厚德表示他聽不懂,這有什麽直接關係嗎?
好像沒有吧。
“老弟,有人來找你了,我看你也挺忙了,我去找我那徒兒了,你趕緊去處理你的公務吧,晚上要是有空再來找你,給你調養一下身體。”話剛說完,陳堪人就已經不見了。
劉厚德看著突然消失的陳堪,摸摸鼻子,顯然對於陳堪這種行事風格他已經習慣了,隨後整理一下衣裳,陳堪說有人來,就一定有人來……
陳堪沒有在劉府呆太長的時間,隻是和劉晉元簡單了聊了一會,現在也不是傳授劉晉元武藝的時候,他繼續練淬體訣就行了,現在他最要的任務就是科舉,至於怎麽複習,這完全不需要陳堪操心。
“你決定收晉元為徒嗎?”天師府,白羽真人問道。
“嗯。”
“親傳弟子?”
“先作為記名弟子吧,七年前我留下的考驗他已經完成了,完全沒有問題了,等這次京考過後,我就正式收他為記名弟子。”陳堪說道:“等他徹底的了卻了和朝廷的因果,再收他為親傳弟子。”
“你就那麽肯定,他能成為狀元?”
“當然,就因為他是我玄虛的大弟子。”陳堪對此顯得很有信心。
狀元,之前說過是大氣運之人,而這個氣運是朝廷給的,所以在和朝廷的因果沒有了卻之前,陳堪不能收他為入門弟子或者是親傳弟子,因為那樣就意味著樓觀道參與了皇朝的事務,這是修真界的大忌,也是修士所不願意的。
“嗯。”看到陳堪如此理智,白羽真人點點頭,收記名弟子,這種事情陳堪自己就能決定,隻要不是入室弟子和親傳弟子,那問題就不大,因為入室弟子和親傳弟子代表著門派的未來,所以需要比較嚴謹。
陳堪沒有在長安呆太久的時間,畢竟這裏也沒有什麽事情,陳堪直接前往南詔國,是時候該去還清當年欠林青兒的因果了。
當年林青兒答應為陳堪給金翅鳳凰帶個話,希望金翅鳳凰能將風靈珠借給自己,而陳堪付出的代價就是教導趙靈兒。
至於為什麽是去南詔國,而不是餘杭,是因為陳堪要去找嘟兒,讓嘟兒帶自己走一趟,當初是嘟兒帶著趙靈兒一行人到靈仙島的,它必然是認識路,省得陳堪自己去找。
而嘟兒和趙靈兒、薑姥姥她們熟悉,看到嘟兒,她們肯定就會相信了,省得自己再去費口舌解釋。
好吧,一句話概括,就是陳堪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