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皝此人算是個雄才大略的國主,此人在既位之後,南征北戰,把僅僅遼東一地的慕容氏帶到了現在的局麵,成為了能夠左右天下的大國,領土人口也翻了好幾番。要知道他們麵對的可是大趙國這個巨無霸,但是即便是這樣,他們還是左右逢源,拿下了一半的幽州之地,正式把手伸進了中原。


    慕容皝作為一個皇帝的戰略眼光還是有的。不過呢,這個人有很多的問題,其中有不少是很致命的缺點,這些缺點在常人身上沒什麽,但是在一個皇帝身上是很致命的。


    在曆史上慕容皝建立了前燕,占據了數州,實力雄厚,但是在這麽好的條件下卻沒法吞並天下,最終遺憾去世。但是因為他的缺點,使得前燕經濟實力逐漸下降,國家也走向了衰弱。幾年之後前燕就被前秦滅亡了。


    第一個缺點就是脾氣暴躁,當然這個缺點很多首領都有,本來他們就是胡人,而且是帶兵之人也可以理解。但是他很多時候都是無事生非,為了很多小事就會生氣,隨意打罵殺戮將士,讓手下人離心離德。這一個缺點有些像三國時候的張飛,但是張飛人家不喝酒的時候不會這樣,慕容皝卻隨時隨地的發脾氣。雖說伴君如伴虎,但是君如果是個瘋子,那麽哪個臣下都受不了。


    暴躁的脾氣也就算了,但是慕容皝還親近小人,嫉妒人才,賞罰不明,排斥親人。這就很過分了,這個慕容皝嫉妒自己的哥哥弟弟甚至兒子,他的哥哥慕容翰勇武善射,足智多謀,深受父親慕容廆的器重和寵愛,慕容皝受不了了,剛即位的時候就想殺了他,但是那個時候大燕國要麵對很多敵人,慕容翰帶兵才能十分厲害,所以他不能殺。因此需要用慕容翰的時候,他就讓他帶兵,不用的時候就當成罪犯一樣囚禁起來,試問,連自己親哥哥都這麽對待,手下的人怎麽會不寒心?


    對待同父異母的哥哥這樣就算了,但是對待親兄弟他也很小心眼,同母弟征虜將軍慕容仁、廣武將軍慕容昭都受到其父慕容廆的寵愛,慕容皝心中也憤憤不平。兩個人被逼的逃到了遼國,投靠了宇文鮮卑。後來因為他們真的有才能,能文能武,慕容皝就派人把他們叫了迴來。但是慕容皝也是個人才,隻給他們封官進爵,但是不給他們實權,這就很過分了。


    而且,對待兒子也是這樣,跟他的父親慕容廆一樣,慕容皝兒子很多,而且有才能的也不少。最出色的是他的二兒子慕容儁、四兒子慕容恪、第五子慕容霸和老十六慕容德。當然慕容霸很多人沒聽過,但是它的另一個名字慕容垂應該很多人都知道,起碼稍微知道點十六國曆史的都知道。這個慕容垂就是前燕滅亡之後,從新建立了大燕國的絕世武將,他的帶兵能力,在十六國三百年的曆史中能夠排進前十。天龍裏麵慕容複他爹教訓慕容複的時候就曾說過“大燕國當年慕容廆、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何等英雄,卻不料都變成了絕種絕代的無後之人!”


    臥虎藏龍都不能形容慕容皝生幾個兒子,出了三個皇帝還都是不同國家的,就問你屌不屌?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都是絕世之才,一個文武雙全,一個絕世猛將,另外一個平生未逢一敗,偏偏慕容皝就選了個最平庸,且跟自己一樣容不下兄弟的慕容儁。老十六慕容德年紀太小就不說了,但是慕容恪和慕容垂你為什麽不喜歡?慕容恪的母親不受寵愛,也就是小老婆生的也不提了,但是慕容垂你為什麽不選?人家慕容垂少岐嶷有器度,身長七尺七寸,手垂過膝,妥妥的帝王之相啊,劉備不就是有這個異像?


    但是慕容皝就是不選,他覺得慕容垂和自己最討厭的哥哥慕容翰太像了,倆人都是帶兵的天才,都收到了滿朝文武的認可,都少有才名。你跟我最討厭的人這麽像,老子就是不讓你當太子。於是自己選定的國主慕容儁,也是最像慕容皝的兒子在慕容皝死後既位,逼走了自己的五弟慕容垂,又累死了自己的四弟慕容恪之後,死了沒幾年前燕就滅亡了。


    但是你看看人家慕容垂,前燕滅亡之後,反而建立了後燕,公元384年稱王,此後南征北戰基本上都勝利了,要不是年紀太大了,重病而亡,估計他就統一全國了。要知道他僅僅在位十年不到就打下了比前燕更大的地盤,試想一下如果當年慕容皝傳位給慕容垂,而以慕容垂活了71歲的高齡,四十多年真的可能讓他統一,起碼統一北方沒有問題的。就是因為慕容垂太像自己厭惡的哥哥慕容翰,慕容皝就沒傳位給他,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暴躁、嫉賢妒能的慕容皝,在曆史上殺死了自己哥哥慕容翰和兩個最有才能的弟弟之後,屢戰屢敗,最終差點把大燕國的底子耗盡了。要不是四兒子慕容恪嘔心瀝血維持著國運,估計他死了燕國就滅亡了。


    因此當太後段氏告訴慕容皝,他哥哥慕容翰支持大趙,希望聯合大趙滅大明之後,慕容皝沒有辜負所有人的希望,立刻下定了決心,支持大明,收拾大趙國。一個國家大事,竟然這麽兒戲的做了決定,也是沒誰了。


    當然支持大明有沒有好處?這是當然的,明眼人就看得出來,隻有聯合大明對付大趙,才是對大燕最有好處的,畢竟他們的地盤跟大趙挨著,但是跟大明卻不挨著,舍近求遠這可不是一個國家應該做的。哪怕大趙答應大燕隻要出兵,就把並州割給大燕。但是大燕和並州之間隔著半個幽州,試問就算是打下了並州,這可是一塊飛地,你大燕能守得住?


    所以鄭捷就拜見了慕容翰和段太後,把這個計劃告訴了他們,段太後和慕容翰知道慕容翰的脾氣,而他們是真的為了國家好,對大燕忠心耿耿,於是他們做了這個局,讓慕容皝下達了決定,站在了大明一邊。


    段太後支持自己的兒子和女婿這就不說了,楚雲的皇貴妃慕容氏是段太後的親女兒,他怎麽會不支持兒子和女婿。但是慕容翰真的是一心一意的為了大燕,忠心耿耿啊,大燕國拿下了高句麗大部分領土,是慕容翰帶的兵;大燕拿下了半個幽州也是慕容翰親自指揮的,你哥哥都快把心給你掏出來了,你慕容皝難道就看不見?這真是忠臣的悲哀。


    當然這都不管大明的事情,因為鄭捷和監察司聯手搞定了大燕國,慕容皝決定延後三個月出兵,如果大明能夠轉危為安,他們就聯手大明殺入大趙,如果三個月都不行,那就別怪大趙不顧念親戚之情了。大明並州無憂,這就給了大明更多的時間。


    大明長安。


    楚雲把幾位懂兵的重臣全部叫來了,甚至把張賓這個死而複生的家夥也弄來了,這家夥還真的就從靈魂變為了一個活生生的人,甚至能吃飯喝酒玩女人,當然他甚至可以不吃飯不喝酒活著,當然他是生不了孩子了,這神石再厲害也沒這個功能。


    楚雲把張賓封為了開國鄉候,他的後代知道張賓活了之後又驚又喜,差點沒瘋了,當然也有幾個差點被嚇死,畢竟張賓可是他們看著下葬的。不過好在張賓還是那個張賓,很快他們就接受了。張賓被楚雲任命為太尉、樞密院第一副樞密使以及一大堆的榮譽頭銜,對於張賓投靠了大明,對大趙的打擊還是不小的。當然一個人再厲害,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被人遺忘,再說張賓幾次建議楚雲也沒傳播出去,因此大趙宣布這個張賓不是原來的張賓,這件事就慢慢平靜下去了。


    幾個人屏蔽了眾人商議了一天一夜之後,才全部散去,不管是張賓還是冉良、符洪等人還是楚雲這個皇帝都沒有對外透漏半點消息,甚至連馬良、莫含這些閣臣都不知道大明到底在搞什麽軍事行動。


    楚雲像是看不到大明的危機一樣,日子一天天過去,大明的情況越來越不好,圍困姑臧的大軍已經整整兩個月,誰也不知道他們會被圍困多久,但是大明卻罕見的沒有發兵,雖然大涼國也很不好受,畢竟要支撐三十幾萬大軍,光糧草就能把大涼國吃窮,但是張駿竟然罕見的沒有一點撤軍的意思。


    而在益州,桓溫瘋了一樣的進攻南中,雙方的交戰十分的慘烈,大晉不斷地向著益州增兵,也不知道那些世家發了什麽瘋,竟然把自己家族的私兵派出去。你一千我五百,都湊了數萬人,要知道私兵可是大晉最精銳的部隊,東晉世家為什麽這麽吊,時常發動叛亂,還不就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私兵和數以萬計的佃戶。像是琅琊王家,他們能輕易調動數萬私兵,否則他們怎麽反叛的?


    就在大明兩路都危機的時候,一個消息傳了出來,震動了整個天下,大明司隸州門戶虎牢關在大趙連續不斷的攻擊下終於被攻破,洛陽徹底敞開了懷抱,如果洛陽一丟,大明就失去了司隸州,這可是一個致命的威脅。受到這個的影響,大涼國和大晉國士氣更旺,而大明卻越來越被人看輕了。


    不過好在大燕國還沒有動手,他們跟大明約定的日子還有一個月,他們不至於這麽著急參戰,哪怕大明敗了,他們再等一個月參戰也能搶到勝利的果實。萬一大明反敗為勝了呢?他們將會得到的更多。


    大燕國是初創之國,國內有眼光的人還是不少的,他們看出了大明的異常。大明剛剛擴充的二十萬鐵血禁衛軍牢牢的在長安不挪窩,如果姑臧真的出了問題,他們怎麽可能不救援,而且魯忠絲毫不管虎牢關的安危,沒有派出一點援兵,要知道洛陽兵力雖然不多,但是也有近十萬大軍,難道魯忠瘋了?這很可能是大明在下一盤大棋啊。


    當然不光大燕國很多人看了出來,就是大趙、大涼和大晉也有很多人看出了問題,但是他們已經上場了,根本就停不了,隻能繼續加大注碼,或者大贏或者大敗,甚至傾家蕩產。


    大趙管不了那麽多,他們留下了三萬駐守虎牢關,就立刻準備發動三十萬大軍進攻司隸州各郡,幾個月前他們還是四十萬大軍呢,結果虎牢關下他們就扔上了六七萬人,不愧是天下數得上的雄關。不過大明軍損失也不小,死了兩萬五千餘人,不過剩下的大明軍也太出人意外了,他們剩下的六七千人竟然直接棄關逃跑了,這讓準備殺死虎牢關所有人發泄一下的大趙軍根本沒機會。因此李農等人商定之後決定,為了增強大趙軍的鬥誌,他們準備屠城。


    這個屠城有些時候當然是為了震懾敵人,但是有些時候也是迫不得已,一些士兵在高強度的作戰之後,如果不放鬆一下很可能會讓一支軍隊崩潰,在現在叫做戰爭綜合征,算是一種心理疾病。但是在古代卻根本沒辦法心理治療,不過燒殺搶掠一番之後,軍隊絕大多數人就會恢複正常,因此這種事情古代比比皆是。當然跟滿清和蒙古人一樣拿這屠城當樂子就真的不是人幹的事了。


    李農、麻球等四人雖然是大趙軍的實際指揮者,但是大趙軍名義上的統帥是皇帝石弘的親弟弟石興,這個家夥在曆史上什麽都沒做就被石虎滅族了,但是這個世界卻是大趙國的齊王。


    此人聽了石弘的建議,這一次大戰根本沒有插手,隻是當一個吉祥物,不得不說石弘這個人還是個不錯的帝王,如果在和平時期,應該不下於漢文帝這種賢明的皇帝。他很賢惠,又聽人勸,也有主見,也有才華,不過唯一可惜的就是他不怎麽懂軍略,但是他卻知道怎麽將將。


    當年劉邦問韓信自己可以帶多少兵,韓信說十來萬。然後劉邦就問韓信可以帶多少,韓信自信的說多多益善。後來劉邦不高興了,就問你既然這麽能帶兵為什麽你是將,我是皇帝。結果韓信拍馬屁一樣的說了一句“陛下善於將將”,也就是說劉邦知人善用。


    韓信雖然有拍馬屁的嫌疑,但是這確實一個皇帝或者是統領最優秀的品質之一,也就是善於用人。石弘告訴自己弟弟齊王石興,不要幹涉幾位將軍,因此石興真的沒怎麽插手,所以幾個副將對石興這位齊王很是尊重,這麽可愛的領導下屬怎麽可能不喜歡。


    不過這一次,他們要屠城就不能擅自做主了,必須要跟齊王打聲招唿,齊王石興這個人跟皇帝石弘很像,他們心都很軟,因此最討厭這種屠城什麽的。李農等人勸說了很久,石興才不得不答應,雖然知道殺人不好,但是他也知道這一戰關乎到大趙的國運。


    石興把大軍交給了李農等四人,自己準備返迴虎牢關坐鎮,看起來像是不忍心見到屠城,實際上他這麽做是為了徹底掌握三十萬大軍的糧道,隻要後勤握在手裏,那麽李農等人就翻不了天。因此石興此人也不是個能夠小視的王子,曆史上要不是石勒死的太早,他的幾個兒子都太小,石虎此人能否篡位還真的說不準。


    李農等人也都是人精,他們立刻知道了石興的想法,但是他們卻都很喜悅,畢竟頭上壓著一個王爺事事請示也很麻煩,而且他們也沒有背叛大趙的意思,因此石興掌控糧道就掌控,也沒什麽大不了。而且虎牢關重地,有石興這個聰明王爺坐鎮,豈不是萬無一失?


    擺脫了自己頭上的枷鎖,可以為所欲為建功立業的大趙軍兵分兩路準備掃蕩司隸州,一路由李農、李菟帶領率軍十六萬人直接殺向洛陽。而一路由張貉、麻球帶領率軍十五萬人,繞道河東郡包抄洛陽。


    第二路是為了防止大明的並州軍支援洛陽,因此遇到並州軍就就地阻擋,如果沒遇到就東西夾擊包圍洛陽,徹底拿下這個中原重鎮。而一路上遇到的城鎮認大趙軍士處置,也就是說你們想幹什麽幹什麽,屠城什麽的,你們怎麽都可以。


    這讓以國人為主的趙軍士氣高昂,這些國人當然也就是羯族本族人,他們在曆史上的所作所為,簡直就是令人發指,以殺人為樂的民族還真是少見。這一次大趙四十萬大軍,起碼有二十萬是國人軍士,這接近他們羯族人一半的成年男子了,可以說趙國這一次真的拚了全力。


    不過很快兩路統領就發現了天大的問題,他們一路上遇到的村落、鎮子甚至一些城池都沒有一個人、一粒糧食,大明竟然堅壁清野了,這讓大趙上下憋了一肚子怒火發泄不出來,最重要的是,他們隻能靠後方運輸糧食了,他們原計劃到了司隸州之後就地征集糧草的計劃破產。


    當他們來到幾個縣城、郡城這樣的大城市的時候,他們也沒有遇到一個人,找到一點吃的,大趙軍的幾個將領全都感覺到了不妙,雖然他們沒遇到敵人,但是卻隱隱感覺得到,這裏麵肯定有陰謀。


    李農、張貉、李菟和麻球幾個人立刻率部停了下來,他們立刻派人去稟告齊王石興,稟告司隸州的異常,如果石興讓他們撤兵就好了,當然如果他讓繼續進攻,那麽出了事,這個鍋就要齊王來背。齊王石興也不是傻子,他立刻迴信告訴幾位將領待命,然後寫信給了皇帝石弘,石興一推二五六,把皮球踢給了石弘,這一手太極,雖然自己不會有任何毛病,但是卻耽誤了進攻的時間。


    大趙的軍隊一停就是半個月的時間,當他們收到命令繼續進攻的時候,他們卻不知道大明西線戰場發生了驚天的變故,一直都把爪子收起來的大明帝國,終於露出了自己天下第一強國的獠牙,這可怕的獠牙足以撕碎任何一個對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俠世界夢長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秦聖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秦聖翔並收藏武俠世界夢長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