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最近發生了幾件大事,惹的各國紛紛投來拜帖,名義上是要吊唁楚王的薨逝,可實際上卻是那些關心楚國政局和天下大勢的人尋得的一個借口罷了。
血淋淋的事實被掩蓋的極好,百姓在城中還是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尤其是從各國前來的車馬,在街市上絡繹不絕,京城的行宮裏也住滿了四國之中最尊貴的人們。
“殿下每次天在朝會前都這麽早開始批折子嗎?”沈意之穿著一身紅色官袍,優哉遊哉的在書房裏與雲舒閑話家常。
雲舒之所以常常說沈意之是狐狸,那都是因為他太會審時度勢,也太能看得清大局,尤其是那些隱在風平浪靜的海麵下的礁石。
如今楚國的暗礁顯而易見。
“沈大人今日來的好早,公主殿下今日是寅時起的,並非每天如此,隻是因為最近朝政繁忙。”趣兒見雲舒沒有迴答的意思,所以打了個圓場。
雲舒瞟了她一眼,趣兒立刻噤聲,然後福了福身下去了。
“各國君臣都到了,最近需要處理的事務多,你這麽一個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人,這麽早找我有什麽要說的?”
大殿中空無一人,雲舒與沈意之的談話不似君臣,而是兩個相識多年的好友。
“殿下可見過二殿下了?”沈意之揣著袖子問道。
雲舒早就猜到他的來意,可是聽到的時候還是微微歎了口氣,然後停下手裏的事:“意之,我知道你的意思,二哥那邊我去問過了,隻是相比成為楚國的王,他顯然更傾向於山野間的生活。”
沈意之毫不意外的點點頭,繼續說道:“那殿下可考慮過我和你說的事了?”
“我曾提議殿下自己掌握楚國的朝政,這並非是臣的私心,隻是如今的楚國除了殿下和雲清殿下之外,並沒有合適的人選。”
沈意之難得說了這麽多話:“殿下應該知道你若要親自即位最大的阻力便是楚國官員的阻撓,即便殿下和我並不將這些人放在眼裏,但楚國的朝政已經經不起任何風波。”
“意之……”雲舒揉揉額頭,覺得有些煩悶。
“殿下…”沈意之堅持說下去:“臣覺得這次四國之君齊聚楚京是一個機會,若殿下當眾宣布自己將會即位,有雲清殿下的支持和四國之君的默許,我想楚國的朝臣的反應就不會過於激烈。”
雲舒抿唇沉默了一會,她明白沈意之的擔憂和急迫,但還是歎了口氣:“既然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那我就問你一個問題。”
她的聲音並不是一貫的冷清,而是含著微微暖意以及無可奈何:“若真如你所說,楚國由我繼位,那麽曾經被父王議儲的逸兒該如何?”
“況且朝中眾臣皆知,以前因為雲淨的野心,支持逸兒作為幼儲的人正是你我,如今出爾反爾又讓天下人如何看待?”
沈意之聽後不發一語,然後上前走到了雲舒身邊,他收起了臉上的笑容,目光灼灼如星,那是一種無所畏懼卻隱含尖銳的神情。
“你應該知道,這不僅僅是我的想法,也是明芳的願望,即便他從未說過,但我知道他一直在期待你站在至高點的那一刻。”
雲舒唿吸一窒,她感到有些疲憊。
沈意之沒有表情,他雖然看上去是個好脾氣的人,但骨子裏卻比蘇明芳還要冷血:“自古而來被議儲而未能登上王位者,唯死而已,這不僅僅是天家人情淡薄的原因,隻是因為兩個無比尊貴的人隻會讓有心之人挑唆,震動朝綱。”
雲舒搖搖頭,她正是因為知道這樣的結局,所以才不能答應沈意之的提議:“我不想讓他死,雲淨和榮妃有罪,他無罪。”
雲舒從書桌前走了出來,在沈意之的對麵站定,他們彼此的距離就像曾經那樣近:“父王這兩年一直在為逸兒繼位鋪路,而我不僅已經出嫁到疏國,還有一個將會被立為疏國世子的兒子。”
接下來的話雲舒不必再說,因為她相信沈意之能夠衡量清楚。
沈意之站在雲舒的麵前看了她許久,那雙鋒芒畢露的眼中風雲迭起,又慢慢平複,最終化作一聲苦笑:“殿下還是這麽的獨斷。”
雲舒見他放下了犀利而堅硬的外殼,這才在心底籲了一口氣,然後微微一笑:“便當你是在誇我罷了。”
沈意之頗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看到天色不早,二人便一同出了書房準備上朝。
從書房到清明殿的這一路上,沈意之總是保持著落後於雲舒半步的距離行走,他們雖然是朋友,但相處模式永遠更接近於君臣,從小如是。
雲舒猶記得自己母後剛剛病逝時的那些個日日夜夜,父王哀痛到無暇處理政務,更無暇關照自己的飲食起居,可他卻忘了一個孩子失去母親之痛比他失去妻子之痛更加恍然不安。那時候陪在自己身邊的便隻有沈意之和蘇子臻,隻不過陪自己在陵前痛哭的永遠不是他,因為君臣不同席,也自然不能跪在一處。
“殿下既然已經決定,臣也不好再多說,可如果殿下要迴疏國,臣就是拚著性命也會攔下的。”沈意之用輕鬆的口氣說著生生死死,他不會忘記是誰動手來擾亂楚國並截下自己的信件的。
雲舒的思緒從久遠拉迴到現在,她不可置否的笑了笑:“聽你說起以死相諫還真是不敢置信,明芳同我說當父王命你二人尋我迴京,否則便要罷官的時候,你可是一毛不拔。”
他們兩個談論著過去的事,那些瑣碎好似農民在陽光下曬著的小麥,發出深沉黃色的光澤,美好而溫暖,隻是言猶在耳,有些人卻永遠也不能再迴來了。
“你放心,我會留在楚國攝政。”
整個早朝,雲舒耳中聽聞的都是禮部在抱怨缺銀子。
楚王大喪、榮妃下葬、雲淨暴斃,禮部已經接連安排了三場厚葬,如今各國的使臣甚至是一國君王前來,禮部又要安排賓宴還有祭拜的諸多事宜,焦頭爛額不說,就是銀子太過吃緊。
還有一件事麻煩,那就是他從來沒有接待過四國之中兩位君王親臨,還有一位幾乎已經是下一任濁滄之主的贏華,即便是兩年前雲舒及笄禮的時候,那也是疏王還沒即位,寧王又因為楚王默許的原因住在了宮中。
簡單來說,京中的大房子不夠住了,要再建一個。
徐棣哭喪著一張臉,請求雲舒能夠暫時從國庫中支出一些,可戶部卻說朝中所有部門都是按照份例來的,若給禮部開了這個先河,日後各部銀錢吃緊的時候都出來哭一哭,那國庫不是各位尚書自家開的了?
況且,國庫的稅收本來不多,每年要為了河流決堤、前線軍資還有旱災而撥出庫銀,如果現在拆東牆來補西牆,等到真有了突發之事,哭都來不及。
這戶部尚書說話倒真的一點也不含糊,直接將徐棣的老臉氣成了豬肝色。
徐棣急的出了很多汗,對雲舒啟奏道:“殿下,並非老臣不懂得節省銀錢,隻是因為諸位貴人身份相當,若讓誰住偏小的地方都是不敬,臣失職是小,若造成了他國的誤會那就是大大的不妙了呀!”
他的手隨便指向一方,若有所指:“譬如那贏世子,他雖還未稱王,可若讓其感覺到我楚國的輕視,日後以他強大的兵力,恐為楚國帶來災禍!”
雲舒聽到兩位眾臣在朝堂上唇槍舌戰,要命的是誰都有道理,心中又是歎息又是頭痛。據她所知,這三個身份尊貴的人並非小肚雞腸的凡夫俗子,即便有誰住的不如意,恐怕也是一笑了之。
但徐棣說的不錯,即便他們三位不追究,可若是讓這三國的臣民知曉,一定會以為他們抱不平,終究是麻煩。
“臣有一言。”沈意之忽然開口。
雲舒坐在椅子上頷首:“沈大人請說。”
“據臣所知,疏王是和公主殿下一起迴的楚國且已經住進了衍慶行宮,寧王在一個多月前通過禮部送來了玉帖,可贏世子卻是臨時改為親自前來。”
“臣認為疏王身份尊貴且已經安排妥當,不宜更改,臣與寧王有過幾麵之緣,若寧王願意可暫居鄙府,臣必奉為上賓,如此君臣之禮尚可保全,至於贏世子尚且不及寧王一籌,殿下隻需效法寧王即可,這樣一來,隻要寧王不曾抱怨,那麽贏世子便不會怪罪。”
沈意之的一席話說的不緩不慢,與徐棣的火急火燎形成鮮明的對比,更難得的是此舉勉強合乎禮法,也算不錯。
“不錯不錯,沈大人所言很是有理!”徐棣想見到救星一樣對沈意之投去了感謝的眼神。
雲舒點點頭:“這法子可行是可行,隻是由誰來做這個東道主呢?”
她的視線從眾人麵上一一掃過,所到之處皆是眾人低眉順眼的樣子,瞧他們戰戰兢兢的樣子就像一和她對視便會接到燙手山芋是的。
雲舒將視線落在徐棣身上,結果他把身姿壓得更低,看著馬上要佝僂到地下去了,她心中輕輕歎了口氣,對戶部尚書說道:“丘大人剛才說的頭頭是道,不如這差事你就領了去?”
戶部尚書聽了一個機靈,然後緩緩跪下:“臣不敢。”
血淋淋的事實被掩蓋的極好,百姓在城中還是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尤其是從各國前來的車馬,在街市上絡繹不絕,京城的行宮裏也住滿了四國之中最尊貴的人們。
“殿下每次天在朝會前都這麽早開始批折子嗎?”沈意之穿著一身紅色官袍,優哉遊哉的在書房裏與雲舒閑話家常。
雲舒之所以常常說沈意之是狐狸,那都是因為他太會審時度勢,也太能看得清大局,尤其是那些隱在風平浪靜的海麵下的礁石。
如今楚國的暗礁顯而易見。
“沈大人今日來的好早,公主殿下今日是寅時起的,並非每天如此,隻是因為最近朝政繁忙。”趣兒見雲舒沒有迴答的意思,所以打了個圓場。
雲舒瞟了她一眼,趣兒立刻噤聲,然後福了福身下去了。
“各國君臣都到了,最近需要處理的事務多,你這麽一個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人,這麽早找我有什麽要說的?”
大殿中空無一人,雲舒與沈意之的談話不似君臣,而是兩個相識多年的好友。
“殿下可見過二殿下了?”沈意之揣著袖子問道。
雲舒早就猜到他的來意,可是聽到的時候還是微微歎了口氣,然後停下手裏的事:“意之,我知道你的意思,二哥那邊我去問過了,隻是相比成為楚國的王,他顯然更傾向於山野間的生活。”
沈意之毫不意外的點點頭,繼續說道:“那殿下可考慮過我和你說的事了?”
“我曾提議殿下自己掌握楚國的朝政,這並非是臣的私心,隻是如今的楚國除了殿下和雲清殿下之外,並沒有合適的人選。”
沈意之難得說了這麽多話:“殿下應該知道你若要親自即位最大的阻力便是楚國官員的阻撓,即便殿下和我並不將這些人放在眼裏,但楚國的朝政已經經不起任何風波。”
“意之……”雲舒揉揉額頭,覺得有些煩悶。
“殿下…”沈意之堅持說下去:“臣覺得這次四國之君齊聚楚京是一個機會,若殿下當眾宣布自己將會即位,有雲清殿下的支持和四國之君的默許,我想楚國的朝臣的反應就不會過於激烈。”
雲舒抿唇沉默了一會,她明白沈意之的擔憂和急迫,但還是歎了口氣:“既然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那我就問你一個問題。”
她的聲音並不是一貫的冷清,而是含著微微暖意以及無可奈何:“若真如你所說,楚國由我繼位,那麽曾經被父王議儲的逸兒該如何?”
“況且朝中眾臣皆知,以前因為雲淨的野心,支持逸兒作為幼儲的人正是你我,如今出爾反爾又讓天下人如何看待?”
沈意之聽後不發一語,然後上前走到了雲舒身邊,他收起了臉上的笑容,目光灼灼如星,那是一種無所畏懼卻隱含尖銳的神情。
“你應該知道,這不僅僅是我的想法,也是明芳的願望,即便他從未說過,但我知道他一直在期待你站在至高點的那一刻。”
雲舒唿吸一窒,她感到有些疲憊。
沈意之沒有表情,他雖然看上去是個好脾氣的人,但骨子裏卻比蘇明芳還要冷血:“自古而來被議儲而未能登上王位者,唯死而已,這不僅僅是天家人情淡薄的原因,隻是因為兩個無比尊貴的人隻會讓有心之人挑唆,震動朝綱。”
雲舒搖搖頭,她正是因為知道這樣的結局,所以才不能答應沈意之的提議:“我不想讓他死,雲淨和榮妃有罪,他無罪。”
雲舒從書桌前走了出來,在沈意之的對麵站定,他們彼此的距離就像曾經那樣近:“父王這兩年一直在為逸兒繼位鋪路,而我不僅已經出嫁到疏國,還有一個將會被立為疏國世子的兒子。”
接下來的話雲舒不必再說,因為她相信沈意之能夠衡量清楚。
沈意之站在雲舒的麵前看了她許久,那雙鋒芒畢露的眼中風雲迭起,又慢慢平複,最終化作一聲苦笑:“殿下還是這麽的獨斷。”
雲舒見他放下了犀利而堅硬的外殼,這才在心底籲了一口氣,然後微微一笑:“便當你是在誇我罷了。”
沈意之頗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看到天色不早,二人便一同出了書房準備上朝。
從書房到清明殿的這一路上,沈意之總是保持著落後於雲舒半步的距離行走,他們雖然是朋友,但相處模式永遠更接近於君臣,從小如是。
雲舒猶記得自己母後剛剛病逝時的那些個日日夜夜,父王哀痛到無暇處理政務,更無暇關照自己的飲食起居,可他卻忘了一個孩子失去母親之痛比他失去妻子之痛更加恍然不安。那時候陪在自己身邊的便隻有沈意之和蘇子臻,隻不過陪自己在陵前痛哭的永遠不是他,因為君臣不同席,也自然不能跪在一處。
“殿下既然已經決定,臣也不好再多說,可如果殿下要迴疏國,臣就是拚著性命也會攔下的。”沈意之用輕鬆的口氣說著生生死死,他不會忘記是誰動手來擾亂楚國並截下自己的信件的。
雲舒的思緒從久遠拉迴到現在,她不可置否的笑了笑:“聽你說起以死相諫還真是不敢置信,明芳同我說當父王命你二人尋我迴京,否則便要罷官的時候,你可是一毛不拔。”
他們兩個談論著過去的事,那些瑣碎好似農民在陽光下曬著的小麥,發出深沉黃色的光澤,美好而溫暖,隻是言猶在耳,有些人卻永遠也不能再迴來了。
“你放心,我會留在楚國攝政。”
整個早朝,雲舒耳中聽聞的都是禮部在抱怨缺銀子。
楚王大喪、榮妃下葬、雲淨暴斃,禮部已經接連安排了三場厚葬,如今各國的使臣甚至是一國君王前來,禮部又要安排賓宴還有祭拜的諸多事宜,焦頭爛額不說,就是銀子太過吃緊。
還有一件事麻煩,那就是他從來沒有接待過四國之中兩位君王親臨,還有一位幾乎已經是下一任濁滄之主的贏華,即便是兩年前雲舒及笄禮的時候,那也是疏王還沒即位,寧王又因為楚王默許的原因住在了宮中。
簡單來說,京中的大房子不夠住了,要再建一個。
徐棣哭喪著一張臉,請求雲舒能夠暫時從國庫中支出一些,可戶部卻說朝中所有部門都是按照份例來的,若給禮部開了這個先河,日後各部銀錢吃緊的時候都出來哭一哭,那國庫不是各位尚書自家開的了?
況且,國庫的稅收本來不多,每年要為了河流決堤、前線軍資還有旱災而撥出庫銀,如果現在拆東牆來補西牆,等到真有了突發之事,哭都來不及。
這戶部尚書說話倒真的一點也不含糊,直接將徐棣的老臉氣成了豬肝色。
徐棣急的出了很多汗,對雲舒啟奏道:“殿下,並非老臣不懂得節省銀錢,隻是因為諸位貴人身份相當,若讓誰住偏小的地方都是不敬,臣失職是小,若造成了他國的誤會那就是大大的不妙了呀!”
他的手隨便指向一方,若有所指:“譬如那贏世子,他雖還未稱王,可若讓其感覺到我楚國的輕視,日後以他強大的兵力,恐為楚國帶來災禍!”
雲舒聽到兩位眾臣在朝堂上唇槍舌戰,要命的是誰都有道理,心中又是歎息又是頭痛。據她所知,這三個身份尊貴的人並非小肚雞腸的凡夫俗子,即便有誰住的不如意,恐怕也是一笑了之。
但徐棣說的不錯,即便他們三位不追究,可若是讓這三國的臣民知曉,一定會以為他們抱不平,終究是麻煩。
“臣有一言。”沈意之忽然開口。
雲舒坐在椅子上頷首:“沈大人請說。”
“據臣所知,疏王是和公主殿下一起迴的楚國且已經住進了衍慶行宮,寧王在一個多月前通過禮部送來了玉帖,可贏世子卻是臨時改為親自前來。”
“臣認為疏王身份尊貴且已經安排妥當,不宜更改,臣與寧王有過幾麵之緣,若寧王願意可暫居鄙府,臣必奉為上賓,如此君臣之禮尚可保全,至於贏世子尚且不及寧王一籌,殿下隻需效法寧王即可,這樣一來,隻要寧王不曾抱怨,那麽贏世子便不會怪罪。”
沈意之的一席話說的不緩不慢,與徐棣的火急火燎形成鮮明的對比,更難得的是此舉勉強合乎禮法,也算不錯。
“不錯不錯,沈大人所言很是有理!”徐棣想見到救星一樣對沈意之投去了感謝的眼神。
雲舒點點頭:“這法子可行是可行,隻是由誰來做這個東道主呢?”
她的視線從眾人麵上一一掃過,所到之處皆是眾人低眉順眼的樣子,瞧他們戰戰兢兢的樣子就像一和她對視便會接到燙手山芋是的。
雲舒將視線落在徐棣身上,結果他把身姿壓得更低,看著馬上要佝僂到地下去了,她心中輕輕歎了口氣,對戶部尚書說道:“丘大人剛才說的頭頭是道,不如這差事你就領了去?”
戶部尚書聽了一個機靈,然後緩緩跪下:“臣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