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王!”寧攸颺眸光一沉,聲音不帶一絲情緒:“你將常山郡所有的兵力都移到京城,就沒想過自己的後路嗎?”
常山王早就對他恨得牙癢癢,之前在自己的府中被人戲弄,揚言天下說寧王已死,卻沒想到會被寧攸颺反咬一口,惹得天下人都知道自己要謀反,如今卻也沒什麽可遮掩的,於是憤恨道:“我的後路,便是成為寧國之主,將天下盡收囊中!”
他拔出自己的佩劍在眼前晃了晃,冷笑道:“你想威脅我,別忘了離京城最近的駐兵地也在幾百裏外,根本不可能瞬息而至,你的退位已成定局!”
寧攸颺麵無表情的看著他,清淨的眼眸如同一麵鏡子,倒映著常山王的貪婪,聲音不怒自威:“孤的意思是,你剩下的兵力和家眷都在常山郡,你可為他們安排了後路?”
“你說什麽?”常山王心口一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因為常山郡中確實還有自己的妻兒和萬貫家財,這些都是他處心積慮積攢起來的。
常山王的臉陰晴不定了好一會,忽然笑了:“即便是你肯從常山郡附近調兵,那也需要時日,可你此刻既然告知了我,以為還能成事?”
他話雖然說得強硬,但語氣中的試探和閃爍的目光都透露著心虛,王位他想要,常山郡……他也不能有失!
寧攸颺不為所動,陳述事實:“郢州的守邊將領薑巡是孤的心腹,離你常山郡不過五百餘裏,隨時可以點兵出發,你說孤能不能成事?”
“這不可能!”常山王從桌子上跳了下來,手中拿劍指向寧攸颺:“疏國和寧國的戰事沒有結束,即便你派了薑巡前去,疏國也定是不願作罷,薑巡若帶兵去常山郡,寧國等同於在邊境開了一扇大門,你不敢!”
寧攸颺從懷中拿出一封詔令,麵上的表情沒有一絲波瀾,卻讓人心慌:“這是一份複寫的詔令,蓋了印的已經發往邊疆,你大可一觀。”
常山王一把搶過詔令,三兩下看完內容,竟與寧攸颺方才所說沒有半分出入,他帶兵來京已經將謀反之罪坐實,開弓沒有迴頭箭,他一定要奪下王位才有活路!
可……常山郡中有他積累的財富和人脈,甚至連兒女都在城中,所以常山郡也不能有失,否則即便得了這個天下他也坐不穩。
他思前想後,覺得自己陷入了兩難之局,進則是萬丈深淵,退便是屍骨無存,心中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
寧攸颺不催促,不誑言,但這種冷靜的心態更讓人摸不透,常山王終究要在萬難之中做一個決定。
於是,他舉起自己的劍,出手奇快,準確無誤的刺入了寧攸颺的心髒。
“王上!”眾臣驚唿!
鮮血,順著劍鋒流下,滴在華貴的帝王桌案上染出絢麗的色彩,常山王心驚之餘還感覺到一絲快意,於是他笑了。
寧攸颺身軀一彎,瞳孔因疼痛而縮緊,他低頭看了眼在自己心口處的劍鋒,隻是微微皺眉,那神色如同繪於宣紙上的一朵墨蓮,隱忍而脆弱,讓人見之心痛。
“王兄!”佳陽痛唿,從喜轎中躍出向王座飛奔,她雖然和贏華已經提前了一個時辰出發,卻仍舊沒來得及阻止常山王進入宮中。
常山王的手下拔刀阻攔。
嬴華上前,一劍劈開想要攔住佳陽的兩名士兵,順手將他們的雙手砍下,目光鋒利:“濁滄的世子妃還不是你們可以碰的。”
佳陽一身大紅喜服,被風吹落了頭上的喜帕,她跑上王座,卻被寧攸颺抬手止住了。
寧攸颺勉強朝佳陽一笑,那疼痛中的安撫之意讓人心痛,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般灑落。
常山王的雙目有些充血,他緊緊握著手中的劍柄,仿佛那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的聲音瞬間沙啞,改變了對自己的稱唿:“臣弟這劍隻用了兩分力,離心髒隻有半寸,若再多出一分王兄的命便也不在了。”
他死死盯著王座上的男子,流露出恨意和怨懟,卻還是要求道:“先前岐王兄謀反,王兄也不過給了一個監禁,臣弟的要求很簡單,隻要王兄放我迴常山郡,臣弟願此生不踏入京城一步。”
時間仿佛靜止了,一千多人的大婚現場沒有一絲喧嘩,常山王一動不動的保持著原來的姿勢,寧攸颺沒有答複,如玉雕般坐在位子上,隻有緩緩滴落的鮮血在提醒人們,時間在流逝。
佳陽見到越來越多的鮮血低落在桌上,以及寧攸颺越來越蒼白的臉色,心中恐懼到了極致,她用手捂住嘴,將嗚咽之聲掩下。
閔直和眾臣一言不發,生怕驚到常山王,他會一個手抖將劍真的刺進王上的心口,到那時,寧國就算是真的完了。
“我不能同意。”寧攸颺終於開口說話,但卻將眾人的心摔了個稀巴爛。
剛才痛罵常山王的老學究已經淚流滿麵,即便是如他這般的迂腐之輩,也知道此刻應該先安撫住常山王,以後再做打算,可王上這不是將自己往火坑裏推嗎?
常山王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咬著牙齒一字一頓道:“你、說、什、麽?”
寧攸颺麵色沒有絲毫鬆動,但隻有他自己知道,血液的流失使他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東西,可他的聲音仍然無比清晰的傳入眾臣耳中:“岐王陷害孤,雖也是為了私利,但卻隻對我一人,還有良知,所以孤可以饒過他一條性命。”
“而你……”他頓了頓,用略顯空洞的眼神望向常山王的位置:“你為了刺殺孤不惜挑唆曹韋,命他帶兵攻打疏國,將寧國將士的性命視為兒戲,將四國的平衡局勢打破,給了其他三國攻打寧國的名目。”
他聲音冷清,如同上天給凡人下達的審判,公正嚴明卻沒有情緒:“你的所作所為不仁不義,陷寧國於滅亡之境,無端挑起內亂,罪不可恕!所以你……必須死!”
“但是,你還有王妃和子嗣。”他又補充了一句,卻勝過千言萬語。
常山王覺得自己的腦子壞了,再不然就是寧攸颺的腦子壞了,否則怎麽在自己拿到對著他心口的時候還如此強硬呢?
他的頭緩緩朝左邊歪去,像看瘋子一樣看著寧攸颺,眼中布滿血絲。
他手中的劍開始抖,因為顫抖攪動著寧攸颺的血肉之軀,發出令人心驚的聲音,許多人不敢再看,用手捂住了雙眼。
寧攸颺無力的靠在王座之上,冷汗濕了鬢角,他感受著尖銳的疼痛,任由鮮血流淌,可口中卻沒有鬆動一分一毫。
常山王的青筋一根一根暴突出來,猙獰的麵容漸轉癲狂,他忽然大笑了幾聲,陰霾道:“那我便讓你一起陪葬!”
說著,那柄沾滿鮮血長劍便用力向寧攸颺一刺,長劍穿過體內的聲音讓每個人感到震驚。
老學究滿臉是淚,抬頭看向王座。
然而,被劍刺穿身體的人並不是寧王,而刺穿人體的劍也不是常山王手中的那一柄。
一柄通體黑色,鑲金邊的寶劍映在眾人眼中,那劍古樸沉著,卻帶著尋常劍器無法比擬的鋒利,而握劍的人正是他們的新任駙馬,身為濁滄世子的嬴華殿下。
那柄本該刺穿寧王身體的劍在千鈞一發之際被寧攸颺握住,雖然滿手鮮血卻將那致命一擊止住。
常山王倒下了,寧攸颺也倒下了。
佳陽上前扶住寧攸颺的身軀,心疼不已:“王兄,你覺得怎麽樣?”
寧攸颺眼前漆黑一片,可他還是露出歉意的微笑,艱難道:“佳陽,王兄對不起你,你的大婚之禮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他輕輕咳了咳,緩緩閉上雙眼,聲音微弱至極:“你不要怪我。”
佳陽含著淚搖頭,一頭珠釵玲瓏作響,她用白嫩的手捂住寧攸颺的傷口,可鮮血還是不停的湧出。
閔直見到這情形,反應極快,對禁衛軍統領命令道:“派人將城外的三千常山郡士兵控製住,宮內常山王所帶來的全部人等不得私自離開,宮中發生的一切不許外傳,違者一律收押,等候處置!”
是夜,進入宮中的所有官員未能出宮,經過閔直的仔細盤問,將那些與常山王裏應外合的官員一網打盡,為防止消息外傳和有漏網之魚,一連幾日庶陽都處在全城戒嚴。
佳陽將寧攸颺送迴寢宮,派了禦醫前來診治,沒想到一向在醫署中最有聲望的醫監大人都頻頻搖頭,覺得十分棘手。
“王上的身體在幼時便沒有小心看顧,這寒症是纏綿多年的,再加上北境受了些苦,情況更加不好。”
醫監又仔細確認了一遍脈象,接著說道:“且王上有舊傷,此次傷在心口處,恐怕會留下後症。”
佳陽聞言有些焦急,反問道:“大人說的後症是指什麽,可嚴重?”
醫監輕輕歎了口氣,解釋道:“凡有後症,大多是積年累月之故,且原因繁雜不一,在沒有出現詳細症狀之前臣也不敢斷定,隻是王上近日切不可奔波勞累,也不宜為國事殫精竭慮,一定要好好休養!”
嬴華本在旁邊,聽了此話卻又想起另一層隱憂,於是對佳陽和閔直提醒道:“若我估計的不錯,疏國和寧國邊境之事近日便有決斷,若疏國派了穎王親自和談,恐怕還需要一個身份相當的人去寧國邊境。”
他若有所指的看了一眼寧攸颺:“這個人若不是寧王,還需要閔大人早作安排。”
常山王早就對他恨得牙癢癢,之前在自己的府中被人戲弄,揚言天下說寧王已死,卻沒想到會被寧攸颺反咬一口,惹得天下人都知道自己要謀反,如今卻也沒什麽可遮掩的,於是憤恨道:“我的後路,便是成為寧國之主,將天下盡收囊中!”
他拔出自己的佩劍在眼前晃了晃,冷笑道:“你想威脅我,別忘了離京城最近的駐兵地也在幾百裏外,根本不可能瞬息而至,你的退位已成定局!”
寧攸颺麵無表情的看著他,清淨的眼眸如同一麵鏡子,倒映著常山王的貪婪,聲音不怒自威:“孤的意思是,你剩下的兵力和家眷都在常山郡,你可為他們安排了後路?”
“你說什麽?”常山王心口一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因為常山郡中確實還有自己的妻兒和萬貫家財,這些都是他處心積慮積攢起來的。
常山王的臉陰晴不定了好一會,忽然笑了:“即便是你肯從常山郡附近調兵,那也需要時日,可你此刻既然告知了我,以為還能成事?”
他話雖然說得強硬,但語氣中的試探和閃爍的目光都透露著心虛,王位他想要,常山郡……他也不能有失!
寧攸颺不為所動,陳述事實:“郢州的守邊將領薑巡是孤的心腹,離你常山郡不過五百餘裏,隨時可以點兵出發,你說孤能不能成事?”
“這不可能!”常山王從桌子上跳了下來,手中拿劍指向寧攸颺:“疏國和寧國的戰事沒有結束,即便你派了薑巡前去,疏國也定是不願作罷,薑巡若帶兵去常山郡,寧國等同於在邊境開了一扇大門,你不敢!”
寧攸颺從懷中拿出一封詔令,麵上的表情沒有一絲波瀾,卻讓人心慌:“這是一份複寫的詔令,蓋了印的已經發往邊疆,你大可一觀。”
常山王一把搶過詔令,三兩下看完內容,竟與寧攸颺方才所說沒有半分出入,他帶兵來京已經將謀反之罪坐實,開弓沒有迴頭箭,他一定要奪下王位才有活路!
可……常山郡中有他積累的財富和人脈,甚至連兒女都在城中,所以常山郡也不能有失,否則即便得了這個天下他也坐不穩。
他思前想後,覺得自己陷入了兩難之局,進則是萬丈深淵,退便是屍骨無存,心中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
寧攸颺不催促,不誑言,但這種冷靜的心態更讓人摸不透,常山王終究要在萬難之中做一個決定。
於是,他舉起自己的劍,出手奇快,準確無誤的刺入了寧攸颺的心髒。
“王上!”眾臣驚唿!
鮮血,順著劍鋒流下,滴在華貴的帝王桌案上染出絢麗的色彩,常山王心驚之餘還感覺到一絲快意,於是他笑了。
寧攸颺身軀一彎,瞳孔因疼痛而縮緊,他低頭看了眼在自己心口處的劍鋒,隻是微微皺眉,那神色如同繪於宣紙上的一朵墨蓮,隱忍而脆弱,讓人見之心痛。
“王兄!”佳陽痛唿,從喜轎中躍出向王座飛奔,她雖然和贏華已經提前了一個時辰出發,卻仍舊沒來得及阻止常山王進入宮中。
常山王的手下拔刀阻攔。
嬴華上前,一劍劈開想要攔住佳陽的兩名士兵,順手將他們的雙手砍下,目光鋒利:“濁滄的世子妃還不是你們可以碰的。”
佳陽一身大紅喜服,被風吹落了頭上的喜帕,她跑上王座,卻被寧攸颺抬手止住了。
寧攸颺勉強朝佳陽一笑,那疼痛中的安撫之意讓人心痛,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般灑落。
常山王的雙目有些充血,他緊緊握著手中的劍柄,仿佛那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的聲音瞬間沙啞,改變了對自己的稱唿:“臣弟這劍隻用了兩分力,離心髒隻有半寸,若再多出一分王兄的命便也不在了。”
他死死盯著王座上的男子,流露出恨意和怨懟,卻還是要求道:“先前岐王兄謀反,王兄也不過給了一個監禁,臣弟的要求很簡單,隻要王兄放我迴常山郡,臣弟願此生不踏入京城一步。”
時間仿佛靜止了,一千多人的大婚現場沒有一絲喧嘩,常山王一動不動的保持著原來的姿勢,寧攸颺沒有答複,如玉雕般坐在位子上,隻有緩緩滴落的鮮血在提醒人們,時間在流逝。
佳陽見到越來越多的鮮血低落在桌上,以及寧攸颺越來越蒼白的臉色,心中恐懼到了極致,她用手捂住嘴,將嗚咽之聲掩下。
閔直和眾臣一言不發,生怕驚到常山王,他會一個手抖將劍真的刺進王上的心口,到那時,寧國就算是真的完了。
“我不能同意。”寧攸颺終於開口說話,但卻將眾人的心摔了個稀巴爛。
剛才痛罵常山王的老學究已經淚流滿麵,即便是如他這般的迂腐之輩,也知道此刻應該先安撫住常山王,以後再做打算,可王上這不是將自己往火坑裏推嗎?
常山王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咬著牙齒一字一頓道:“你、說、什、麽?”
寧攸颺麵色沒有絲毫鬆動,但隻有他自己知道,血液的流失使他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東西,可他的聲音仍然無比清晰的傳入眾臣耳中:“岐王陷害孤,雖也是為了私利,但卻隻對我一人,還有良知,所以孤可以饒過他一條性命。”
“而你……”他頓了頓,用略顯空洞的眼神望向常山王的位置:“你為了刺殺孤不惜挑唆曹韋,命他帶兵攻打疏國,將寧國將士的性命視為兒戲,將四國的平衡局勢打破,給了其他三國攻打寧國的名目。”
他聲音冷清,如同上天給凡人下達的審判,公正嚴明卻沒有情緒:“你的所作所為不仁不義,陷寧國於滅亡之境,無端挑起內亂,罪不可恕!所以你……必須死!”
“但是,你還有王妃和子嗣。”他又補充了一句,卻勝過千言萬語。
常山王覺得自己的腦子壞了,再不然就是寧攸颺的腦子壞了,否則怎麽在自己拿到對著他心口的時候還如此強硬呢?
他的頭緩緩朝左邊歪去,像看瘋子一樣看著寧攸颺,眼中布滿血絲。
他手中的劍開始抖,因為顫抖攪動著寧攸颺的血肉之軀,發出令人心驚的聲音,許多人不敢再看,用手捂住了雙眼。
寧攸颺無力的靠在王座之上,冷汗濕了鬢角,他感受著尖銳的疼痛,任由鮮血流淌,可口中卻沒有鬆動一分一毫。
常山王的青筋一根一根暴突出來,猙獰的麵容漸轉癲狂,他忽然大笑了幾聲,陰霾道:“那我便讓你一起陪葬!”
說著,那柄沾滿鮮血長劍便用力向寧攸颺一刺,長劍穿過體內的聲音讓每個人感到震驚。
老學究滿臉是淚,抬頭看向王座。
然而,被劍刺穿身體的人並不是寧王,而刺穿人體的劍也不是常山王手中的那一柄。
一柄通體黑色,鑲金邊的寶劍映在眾人眼中,那劍古樸沉著,卻帶著尋常劍器無法比擬的鋒利,而握劍的人正是他們的新任駙馬,身為濁滄世子的嬴華殿下。
那柄本該刺穿寧王身體的劍在千鈞一發之際被寧攸颺握住,雖然滿手鮮血卻將那致命一擊止住。
常山王倒下了,寧攸颺也倒下了。
佳陽上前扶住寧攸颺的身軀,心疼不已:“王兄,你覺得怎麽樣?”
寧攸颺眼前漆黑一片,可他還是露出歉意的微笑,艱難道:“佳陽,王兄對不起你,你的大婚之禮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他輕輕咳了咳,緩緩閉上雙眼,聲音微弱至極:“你不要怪我。”
佳陽含著淚搖頭,一頭珠釵玲瓏作響,她用白嫩的手捂住寧攸颺的傷口,可鮮血還是不停的湧出。
閔直見到這情形,反應極快,對禁衛軍統領命令道:“派人將城外的三千常山郡士兵控製住,宮內常山王所帶來的全部人等不得私自離開,宮中發生的一切不許外傳,違者一律收押,等候處置!”
是夜,進入宮中的所有官員未能出宮,經過閔直的仔細盤問,將那些與常山王裏應外合的官員一網打盡,為防止消息外傳和有漏網之魚,一連幾日庶陽都處在全城戒嚴。
佳陽將寧攸颺送迴寢宮,派了禦醫前來診治,沒想到一向在醫署中最有聲望的醫監大人都頻頻搖頭,覺得十分棘手。
“王上的身體在幼時便沒有小心看顧,這寒症是纏綿多年的,再加上北境受了些苦,情況更加不好。”
醫監又仔細確認了一遍脈象,接著說道:“且王上有舊傷,此次傷在心口處,恐怕會留下後症。”
佳陽聞言有些焦急,反問道:“大人說的後症是指什麽,可嚴重?”
醫監輕輕歎了口氣,解釋道:“凡有後症,大多是積年累月之故,且原因繁雜不一,在沒有出現詳細症狀之前臣也不敢斷定,隻是王上近日切不可奔波勞累,也不宜為國事殫精竭慮,一定要好好休養!”
嬴華本在旁邊,聽了此話卻又想起另一層隱憂,於是對佳陽和閔直提醒道:“若我估計的不錯,疏國和寧國邊境之事近日便有決斷,若疏國派了穎王親自和談,恐怕還需要一個身份相當的人去寧國邊境。”
他若有所指的看了一眼寧攸颺:“這個人若不是寧王,還需要閔大人早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