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臻趕緊迎了出去,將心提到了嗓子眼,諸國百姓此時都在讚揚寧王仁義繼位、厚待百姓的事,他又怎會在此時來到自己府上呢?且不說楚王手耳通天,單說寧攸颺此時的身份,作為寧國之主他已和楚王平起平坐,又豈能如此隨意的來到別國臣子的府中,這不是讓人懷疑他蘇子臻私通別國嗎?
看到門外正等待通傳的寧攸颺,蘇子臻一時轉圜不過來,多年相識的情分,彼此雖稱不上相知相惜,可一同長大的情誼也不僅僅是別國之君與他國之臣這般簡單……就如同蘇子臻此刻知道,他即便繼位稱王,也還應是如此素墨長衫,溫和如淨泊池水的模樣,即便那玉冠冷釵束發、高貴衣料加身,又怎能改變他清淨致遠的性情呢?
“臣、楚國吏部尚書蘇子臻,參見寧王。”
寧攸颺聽他自報家門微微一愣,他好像故意說得很清楚、很響亮,瞥了一眼府門四周幾道閃避的身影和視線,馬上明白過來,配合道“蘇大人平身,孤一到豫安就派人給楚王送過消息,蘇大人放心,不會有人拿此事做文章。”
蘇子臻這才鬆了口氣,站起來引著寧攸颺進去,聽他問道“我先前經過沈府,發現府門外掛滿了白幡,這是怎麽迴事?”寧攸颺顯得有些擔憂,畢竟他和沈太傅應屬師徒。
“白幡?”蘇子臻聞言苦笑,感歎道“沈太傅對朝堂的遠見,我等後輩遠遠不及……”看到寧攸颺的疑惑,他將沈意之今日被人重傷以及楚王的想法大致說了,其中一些事關朝政的部分全部隱去,隻述其表,但以寧攸颺的明智自然能猜出許多。
“這麽說舒兒本來也沒料到會這樣?”
蘇子臻點頭“沈意之那家夥對殿下有多麽重要,我不說寧王也應該明白,如果殿下知道這將計就計傷到的是他,絕對不會同意。”
寧攸颺停下腳步,腰間環佩相擊發出好聽的聲響,思忖著道“你說意之重傷導致經脈閉塞,所以需要一位武功高強之人為他疏導淤血,那麽也不是非要舒兒不可,我是否也可以?”
蘇子臻看向寧攸颺。
他是淡薄如水的君子,是性情溫和的故交,可是那尊貴的青山白玉冠,錦繡的軟墨煙羅衫,腰間的君王印信或是名貴的配飾,都襯得他如明月皎皎的俊顏更加高華和威儀。
即便是從小到大的情誼,此時已君臣有別,此刻的寧攸颺是寧王,並非是質子或是世子,所以他的身體自然是萬金之軀,世人眼中,恐怕死十個沈意之也頂不上他一個,何況他要救的還是別國重臣?
“寧王貴為一國之君,這……如何使得?”蘇子臻蹙起眉頭,他更擔心如果楚王知道身為世家之首的沈意之被寧王所救,會作何感想?
寧攸颺隻是微微一笑,如三月惠風,帶著不可言喻的和暢安寧,聲如清水“我隻問你,若舒兒得知沈大人命在旦夕,而她貴為嫡公主可會傷及己身?”
“她?”蘇子臻提起雲舒,不由牽起唇角,聲音篤定而信任“她當然是半分推辭也沒有,一定會救。”
“那便是了”寧攸颺點頭,覺得理所當然“既然她一定要救,那麽我救和她救又有什麽分別?況且你也說了,洛城到豫安上千裏,她一定迴不來,那麽我豈能讓她有如此遺憾?”
“可是……”他仍然有些猶豫,畢竟沈意之是雲舒的臣子和親信,與寧攸颺卻隻是故人,或許將來還會成為敵人。
“不用可是了”寧攸颺打斷他,看向門之外,那裏有一株楓樹,冬日的落葉早已已殘敗。或許這些枯葉會零落成泥、終有一日再去供養新芽,這樣的景色,他曾朝朝暮暮看了許多年,卻因為世間的一人而覺得,如此衰頹之景最是美妙如新,所以為了那個人,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值得!
聲音卻有些澀然“當年王後娘娘仙逝我不在她身旁,但今日……我絕不會再讓意之的死成為她心中永遠的痛和悔。”寧攸颺語氣很淡,卻帶著痛惜和追悔。
“謝過寧王!”蘇子臻不再推辭,深深朝他拜下,為雲舒也為沈意之。
雲清和寧攸颺幼時同住宮中,雖不相熟但也不是陌生人,於是雙雙見禮,晚飯十分蘇子臻曾派人傳來消息,經過打點後,房中隻有雲清和沈牧丞兩人在等著他們……
當年王後方婉懿曾因憐憫寧攸颺的境遇而將他接到自己身旁教養,從小與雲舒同吃同住且是從一人,因此寧攸颺和雲舒算都是沈牧丞的學生,隻不過多年經事,身份有所變化。
“太傅”寧攸颺朝沈牧丞行了個師生之禮。
此情此景,敬讓沈牧丞老淚縱橫,正因為在朝廷中浸淫已久,所以才明白楚王絕不會用軍令急招廣陵公主迴京,因為那樣迴得罪邊關的將軍和軍士,既害了公主殿下,也會害了楚國。
“寧王殿下快快請起,老夫怎受得起寧王一禮,你願意救意之,是老夫應該感激不盡!”他用衣袖拭去臉上的淚痕,扶起寧攸颺。
“學生自小與沈尚書一同長大,恰如手足,而重傷沈尚書之人與寧國邊境摩擦陷害韓延宗、陳連勾結之人和寧國庶陽的刺客都有所關聯,即便是為了寧國,學生也不該袖手旁觀。”寧攸颺帶著平和的笑意,對沈牧丞說道。
雲清適時的出聲打斷他們的寒暄,畢竟傷者為大,若能早些清除沈意之體內的淤血,也可以少些後症“沈太傅,事不宜遲,為沈尚書療傷的東西已經備好,您年事已高不如迴去等候,這裏有蘇大人和寧王殿下,相信尚書大人一定會平安無事。”
沈牧丞收起情緒,知道他說的不錯,於是朝他們三人道“也好,老夫在這裏定然會礙手礙腳,就去偏廳守候,若意之有變故,便讓明芳來告知我,在此謝過。”他拱拱手,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伸手帶上了房門。
看到門外正等待通傳的寧攸颺,蘇子臻一時轉圜不過來,多年相識的情分,彼此雖稱不上相知相惜,可一同長大的情誼也不僅僅是別國之君與他國之臣這般簡單……就如同蘇子臻此刻知道,他即便繼位稱王,也還應是如此素墨長衫,溫和如淨泊池水的模樣,即便那玉冠冷釵束發、高貴衣料加身,又怎能改變他清淨致遠的性情呢?
“臣、楚國吏部尚書蘇子臻,參見寧王。”
寧攸颺聽他自報家門微微一愣,他好像故意說得很清楚、很響亮,瞥了一眼府門四周幾道閃避的身影和視線,馬上明白過來,配合道“蘇大人平身,孤一到豫安就派人給楚王送過消息,蘇大人放心,不會有人拿此事做文章。”
蘇子臻這才鬆了口氣,站起來引著寧攸颺進去,聽他問道“我先前經過沈府,發現府門外掛滿了白幡,這是怎麽迴事?”寧攸颺顯得有些擔憂,畢竟他和沈太傅應屬師徒。
“白幡?”蘇子臻聞言苦笑,感歎道“沈太傅對朝堂的遠見,我等後輩遠遠不及……”看到寧攸颺的疑惑,他將沈意之今日被人重傷以及楚王的想法大致說了,其中一些事關朝政的部分全部隱去,隻述其表,但以寧攸颺的明智自然能猜出許多。
“這麽說舒兒本來也沒料到會這樣?”
蘇子臻點頭“沈意之那家夥對殿下有多麽重要,我不說寧王也應該明白,如果殿下知道這將計就計傷到的是他,絕對不會同意。”
寧攸颺停下腳步,腰間環佩相擊發出好聽的聲響,思忖著道“你說意之重傷導致經脈閉塞,所以需要一位武功高強之人為他疏導淤血,那麽也不是非要舒兒不可,我是否也可以?”
蘇子臻看向寧攸颺。
他是淡薄如水的君子,是性情溫和的故交,可是那尊貴的青山白玉冠,錦繡的軟墨煙羅衫,腰間的君王印信或是名貴的配飾,都襯得他如明月皎皎的俊顏更加高華和威儀。
即便是從小到大的情誼,此時已君臣有別,此刻的寧攸颺是寧王,並非是質子或是世子,所以他的身體自然是萬金之軀,世人眼中,恐怕死十個沈意之也頂不上他一個,何況他要救的還是別國重臣?
“寧王貴為一國之君,這……如何使得?”蘇子臻蹙起眉頭,他更擔心如果楚王知道身為世家之首的沈意之被寧王所救,會作何感想?
寧攸颺隻是微微一笑,如三月惠風,帶著不可言喻的和暢安寧,聲如清水“我隻問你,若舒兒得知沈大人命在旦夕,而她貴為嫡公主可會傷及己身?”
“她?”蘇子臻提起雲舒,不由牽起唇角,聲音篤定而信任“她當然是半分推辭也沒有,一定會救。”
“那便是了”寧攸颺點頭,覺得理所當然“既然她一定要救,那麽我救和她救又有什麽分別?況且你也說了,洛城到豫安上千裏,她一定迴不來,那麽我豈能讓她有如此遺憾?”
“可是……”他仍然有些猶豫,畢竟沈意之是雲舒的臣子和親信,與寧攸颺卻隻是故人,或許將來還會成為敵人。
“不用可是了”寧攸颺打斷他,看向門之外,那裏有一株楓樹,冬日的落葉早已已殘敗。或許這些枯葉會零落成泥、終有一日再去供養新芽,這樣的景色,他曾朝朝暮暮看了許多年,卻因為世間的一人而覺得,如此衰頹之景最是美妙如新,所以為了那個人,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值得!
聲音卻有些澀然“當年王後娘娘仙逝我不在她身旁,但今日……我絕不會再讓意之的死成為她心中永遠的痛和悔。”寧攸颺語氣很淡,卻帶著痛惜和追悔。
“謝過寧王!”蘇子臻不再推辭,深深朝他拜下,為雲舒也為沈意之。
雲清和寧攸颺幼時同住宮中,雖不相熟但也不是陌生人,於是雙雙見禮,晚飯十分蘇子臻曾派人傳來消息,經過打點後,房中隻有雲清和沈牧丞兩人在等著他們……
當年王後方婉懿曾因憐憫寧攸颺的境遇而將他接到自己身旁教養,從小與雲舒同吃同住且是從一人,因此寧攸颺和雲舒算都是沈牧丞的學生,隻不過多年經事,身份有所變化。
“太傅”寧攸颺朝沈牧丞行了個師生之禮。
此情此景,敬讓沈牧丞老淚縱橫,正因為在朝廷中浸淫已久,所以才明白楚王絕不會用軍令急招廣陵公主迴京,因為那樣迴得罪邊關的將軍和軍士,既害了公主殿下,也會害了楚國。
“寧王殿下快快請起,老夫怎受得起寧王一禮,你願意救意之,是老夫應該感激不盡!”他用衣袖拭去臉上的淚痕,扶起寧攸颺。
“學生自小與沈尚書一同長大,恰如手足,而重傷沈尚書之人與寧國邊境摩擦陷害韓延宗、陳連勾結之人和寧國庶陽的刺客都有所關聯,即便是為了寧國,學生也不該袖手旁觀。”寧攸颺帶著平和的笑意,對沈牧丞說道。
雲清適時的出聲打斷他們的寒暄,畢竟傷者為大,若能早些清除沈意之體內的淤血,也可以少些後症“沈太傅,事不宜遲,為沈尚書療傷的東西已經備好,您年事已高不如迴去等候,這裏有蘇大人和寧王殿下,相信尚書大人一定會平安無事。”
沈牧丞收起情緒,知道他說的不錯,於是朝他們三人道“也好,老夫在這裏定然會礙手礙腳,就去偏廳守候,若意之有變故,便讓明芳來告知我,在此謝過。”他拱拱手,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伸手帶上了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