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王石等一夥欲情道的人,行的是借屍還魂之計,借齊王的力量一統天下,最後殺了他,扶他的兒子,欲情道的棋子上位。這些年,齊王身邊充滿了欲情道的人,自周瑜被貶後,他手中屬於自己的力量已是越來越弱了。
他曾經的心腹,現在不是和欲情道暗通款曲,就是幹脆就投入了欲情道麾下。
在有武功的世界,江湖勢力就是如此可怕。隻因武功也是一種資源,而且還是那種關乎力量的稀缺資源,掌握這種資源的人,自然有強大的力量,控製區區一個齊王,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所以說,曆代開國太祖皆是絕世高手,要不就是有絕世高手鼎力相助。不如此,製服不了這些江湖勢力啊!相對而言,齊王洪安義確實如李長定所言,先天受限,器量不足,兼且底蘊淺薄,無人主之相!
當然,欲情道對齊王洪安義的掌控也不是順風順水,也有幾股比之欲情道隻是稍次的江湖勢力參與在這齊國紛爭之中,與欲情道爭奪大權。
然而,欲情道依仗著齊王,與這些勢力的鬥爭中,這些年都是處於上風,之所以不能將政敵盡數消滅,一是因為齊王終究還沒老糊塗,會些帝王心術,知道左右製衡。二是因為欲情道故意示弱,迷惑齊王,讓齊王產生一切盡在掌控的想法,更好控製。
欲情道可以允許齊國中有其他勢力參與進來,進行政治鬥爭,但他們卻無法容忍有忠心於齊王的能人異士在齊王身邊出謀劃策,因為齊王是他們控製齊國最大的依仗和底牌,如何能夠允許出現差錯!
更何況,淩霄此人,文武雙全,見識廣博,聰明睿智,而他的一身武功更是已入化境,是宗師級別,天下有數,連欲情道的掌教與之相比,也隻是高出一線!
淩霄在齊王身邊的這半年,齊王漸漸有脫離掌控的跡象,最明顯的標誌便是,以前齊王遇到大事先是與丞相王石商討,而自淩霄取得齊王信任後,許多事隻與淩霄談論,三言兩語便做決斷,下決策。
而丞相王石是欲情道控製齊王最主要的一條線,這條線若是出了問題,欲情道對齊王的影響便廢了大半。可見當時欲情道的情況確實不妙。
所以,邊疆一起邊患,丞相王石立刻上奏,請讓淩霄鎮守邊疆,平定邊患。當時齊王還好一陣猶豫,同時詢問淩霄的意見。
淩霄生來聰明,博智早慧,目光敏銳,雖然來國都隻有半年,卻早已看出,這個齊王也許稱不上傀儡,但齊國皇宮朝廷早已被欲情道滲透腐蝕,大半人員皆出於欲情道,再按照這樣的情況進行下去,齊王成為傀儡,那是早晚的事。
不過,淩霄來齊國國都的主要目的是獲取齊王的信任,他真正在意的還是邊疆百姓,齊王的死活,與他何幹?
於是,淩霄道出好一通美妙說辭,邏輯清晰,條理分明,讓齊王安心地放他迴了邊疆,還授予他龍城城主,六十萬邊軍統帥的職位。
之後幾年,淩霄牧守邊城,操練士卒,守境安民,同時廣納人才,治理龍城,六十萬邊軍漸漸人心歸附,無人膽敢違抗帥令,邊境居民安居樂業,也是盼望淩大將軍多福多壽,最好一直駐紮在龍城。
期間齊王幾次動意要招淩霄迴朝,結果一方麵是淩霄不想迴去,另一方麵則是朝中勢力從中阻撓。看淩霄礙眼的可不隻欲情道。
結果,淩霄鎮守邊關,一直到了現在。
“淩霄按兵不動,我們也按兵不動,現在就看國都朝廷那邊的幾股勢力,是如何登台唱戲的了吧!”端木聰歪著腦袋,笑著道。
“是啊。這舞台已經搭好,就看他們是怎麽把這戲唱下去了。”李長定看向北齊國都方向,淡然而笑,可惜,這戲唱的再是熱鬧,最後也隻是一場空而已。
接下來的幾年,齊國國都就如一個巨大的舞台,一股股勢力在上麵你方唱罷我登場,唱出了一出又一出的熱鬧大戲。
齊王駕崩,隻有三歲的兒子登基為王,第二日的朝堂上,齊王手握重兵的堂弟洪城第一個不服,立刻就跳出來表示反對。
可惜,當時的局勢,皇宮內外俱都是欲情道的人馬,敵眾我寡,洪城跳出來最早,死的也最早,被斬於當庭,身邊親信也被以謀反之罪殺死。王石更是立刻派兵進攻洪城的府邸,將之滿門誅除。
形勢比人強,朝中權貴,無不俯首稱臣,願意奉幼主登基。
目的既然已經達到,王石開始使用懷柔政策,給眾臣大肆地加官進爵,賜下豐厚金銀,其實是明升暗降,一點點地削弱了朝中諸人的權力,增加自己的力量,同時不停地排除異己。
對於那些領兵在外的將領,王石鎮之以靜,傳去聖旨,加官進爵,多有厚賞,安撫眾將。
不過,這隻是暫時的,在王石排除異己,黨同伐異,一點點地掌控了中央朝廷的局勢後,他開始對四處的將領豎起屠刀,想出各種辦法或殺或擒,搞得整個齊國上下不得安寧。
由於之前齊王剛死的那日,借機除掉了不少有力阻礙,王石等欲情道諸人又有大義名分,這一切都進行的十分順利。
也許是連日的勝利和大好的局勢衝昏了王石等人的頭腦,他打算把淩霄也收拾了。
之前不管王石在齊國如何的權勢滔天,淩霄是他唯一不敢下手的人,因為他的武功,更因為經過這些年的經營,他大勢已成,雖然造反是肯定不夠的,但要對付他卻也毫無辦法,這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現在,這塊骨頭不啃也要啃了!
王石借幼主發出旨意,著淩霄迴宮述職,打算在宮中布下埋伏,將之一網成擒,到時候欲情道上下高手盡出,包括他的師尊——欲情道掌教都會出手,再加上弓弩手,料想淩霄插翅難飛!
麵對這份旨意,淩霄淡然一笑,心知此去兇多吉少,但他卻不得不去。
此時王石已經將齊國大權緊握手中,若是他敢抗旨不尊,王石隨時可以盡起國內大軍,殺向龍城,屆時,便是勝了也是慘勝,損兵折將,而且,別忘了龍城之外還有異族虎視眈眈。
再說,淩霄雖然經營龍城多年,治軍嚴謹,愛兵如子,但這六十萬大軍並不是唯他之令是從。平時保家衛國之時自然軍令如山,無有不從,但是與齊國大軍對壘,六十萬大軍至少要逃掉一半。畢竟,他們的家眷大多都在國內。
於是,淩霄接旨奉命,帶上五千輕騎,返迴國都。
======================================================================
多謝多元太虛同誌,小人小平同誌的打賞。
王石等一夥欲情道的人,行的是借屍還魂之計,借齊王的力量一統天下,最後殺了他,扶他的兒子,欲情道的棋子上位。這些年,齊王身邊充滿了欲情道的人,自周瑜被貶後,他手中屬於自己的力量已是越來越弱了。
他曾經的心腹,現在不是和欲情道暗通款曲,就是幹脆就投入了欲情道麾下。
在有武功的世界,江湖勢力就是如此可怕。隻因武功也是一種資源,而且還是那種關乎力量的稀缺資源,掌握這種資源的人,自然有強大的力量,控製區區一個齊王,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所以說,曆代開國太祖皆是絕世高手,要不就是有絕世高手鼎力相助。不如此,製服不了這些江湖勢力啊!相對而言,齊王洪安義確實如李長定所言,先天受限,器量不足,兼且底蘊淺薄,無人主之相!
當然,欲情道對齊王洪安義的掌控也不是順風順水,也有幾股比之欲情道隻是稍次的江湖勢力參與在這齊國紛爭之中,與欲情道爭奪大權。
然而,欲情道依仗著齊王,與這些勢力的鬥爭中,這些年都是處於上風,之所以不能將政敵盡數消滅,一是因為齊王終究還沒老糊塗,會些帝王心術,知道左右製衡。二是因為欲情道故意示弱,迷惑齊王,讓齊王產生一切盡在掌控的想法,更好控製。
欲情道可以允許齊國中有其他勢力參與進來,進行政治鬥爭,但他們卻無法容忍有忠心於齊王的能人異士在齊王身邊出謀劃策,因為齊王是他們控製齊國最大的依仗和底牌,如何能夠允許出現差錯!
更何況,淩霄此人,文武雙全,見識廣博,聰明睿智,而他的一身武功更是已入化境,是宗師級別,天下有數,連欲情道的掌教與之相比,也隻是高出一線!
淩霄在齊王身邊的這半年,齊王漸漸有脫離掌控的跡象,最明顯的標誌便是,以前齊王遇到大事先是與丞相王石商討,而自淩霄取得齊王信任後,許多事隻與淩霄談論,三言兩語便做決斷,下決策。
而丞相王石是欲情道控製齊王最主要的一條線,這條線若是出了問題,欲情道對齊王的影響便廢了大半。可見當時欲情道的情況確實不妙。
所以,邊疆一起邊患,丞相王石立刻上奏,請讓淩霄鎮守邊疆,平定邊患。當時齊王還好一陣猶豫,同時詢問淩霄的意見。
淩霄生來聰明,博智早慧,目光敏銳,雖然來國都隻有半年,卻早已看出,這個齊王也許稱不上傀儡,但齊國皇宮朝廷早已被欲情道滲透腐蝕,大半人員皆出於欲情道,再按照這樣的情況進行下去,齊王成為傀儡,那是早晚的事。
不過,淩霄來齊國國都的主要目的是獲取齊王的信任,他真正在意的還是邊疆百姓,齊王的死活,與他何幹?
於是,淩霄道出好一通美妙說辭,邏輯清晰,條理分明,讓齊王安心地放他迴了邊疆,還授予他龍城城主,六十萬邊軍統帥的職位。
之後幾年,淩霄牧守邊城,操練士卒,守境安民,同時廣納人才,治理龍城,六十萬邊軍漸漸人心歸附,無人膽敢違抗帥令,邊境居民安居樂業,也是盼望淩大將軍多福多壽,最好一直駐紮在龍城。
期間齊王幾次動意要招淩霄迴朝,結果一方麵是淩霄不想迴去,另一方麵則是朝中勢力從中阻撓。看淩霄礙眼的可不隻欲情道。
結果,淩霄鎮守邊關,一直到了現在。
“淩霄按兵不動,我們也按兵不動,現在就看國都朝廷那邊的幾股勢力,是如何登台唱戲的了吧!”端木聰歪著腦袋,笑著道。
“是啊。這舞台已經搭好,就看他們是怎麽把這戲唱下去了。”李長定看向北齊國都方向,淡然而笑,可惜,這戲唱的再是熱鬧,最後也隻是一場空而已。
接下來的幾年,齊國國都就如一個巨大的舞台,一股股勢力在上麵你方唱罷我登場,唱出了一出又一出的熱鬧大戲。
齊王駕崩,隻有三歲的兒子登基為王,第二日的朝堂上,齊王手握重兵的堂弟洪城第一個不服,立刻就跳出來表示反對。
可惜,當時的局勢,皇宮內外俱都是欲情道的人馬,敵眾我寡,洪城跳出來最早,死的也最早,被斬於當庭,身邊親信也被以謀反之罪殺死。王石更是立刻派兵進攻洪城的府邸,將之滿門誅除。
形勢比人強,朝中權貴,無不俯首稱臣,願意奉幼主登基。
目的既然已經達到,王石開始使用懷柔政策,給眾臣大肆地加官進爵,賜下豐厚金銀,其實是明升暗降,一點點地削弱了朝中諸人的權力,增加自己的力量,同時不停地排除異己。
對於那些領兵在外的將領,王石鎮之以靜,傳去聖旨,加官進爵,多有厚賞,安撫眾將。
不過,這隻是暫時的,在王石排除異己,黨同伐異,一點點地掌控了中央朝廷的局勢後,他開始對四處的將領豎起屠刀,想出各種辦法或殺或擒,搞得整個齊國上下不得安寧。
由於之前齊王剛死的那日,借機除掉了不少有力阻礙,王石等欲情道諸人又有大義名分,這一切都進行的十分順利。
也許是連日的勝利和大好的局勢衝昏了王石等人的頭腦,他打算把淩霄也收拾了。
之前不管王石在齊國如何的權勢滔天,淩霄是他唯一不敢下手的人,因為他的武功,更因為經過這些年的經營,他大勢已成,雖然造反是肯定不夠的,但要對付他卻也毫無辦法,這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現在,這塊骨頭不啃也要啃了!
王石借幼主發出旨意,著淩霄迴宮述職,打算在宮中布下埋伏,將之一網成擒,到時候欲情道上下高手盡出,包括他的師尊——欲情道掌教都會出手,再加上弓弩手,料想淩霄插翅難飛!
麵對這份旨意,淩霄淡然一笑,心知此去兇多吉少,但他卻不得不去。
此時王石已經將齊國大權緊握手中,若是他敢抗旨不尊,王石隨時可以盡起國內大軍,殺向龍城,屆時,便是勝了也是慘勝,損兵折將,而且,別忘了龍城之外還有異族虎視眈眈。
再說,淩霄雖然經營龍城多年,治軍嚴謹,愛兵如子,但這六十萬大軍並不是唯他之令是從。平時保家衛國之時自然軍令如山,無有不從,但是與齊國大軍對壘,六十萬大軍至少要逃掉一半。畢竟,他們的家眷大多都在國內。
於是,淩霄接旨奉命,帶上五千輕騎,返迴國都。
======================================================================
多謝多元太虛同誌,小人小平同誌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