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劉府大門外麵有人,不多,也就兩個,張瑜和李倫,隻是他們居然是跪在地上,麵朝大門,看樣子似乎已經跪了有一段時間了。
“求老師帶學生一同上路,能讓弟子伺候左右。”見到李長定現身,張瑜連忙躬身磕頭。一旁的李倫雖然沒有說話,也隻是一同磕頭,然而他想表達的意思已然不言而喻。
“你們這是做什麽?還不趕快起來!”李長定假裝臉色一黑,其實這兩人的出現早已在他預料之中。
“老師不答應,學生就不起來。”張瑜和李倫直挺挺地跪在地上,一動不動。
“你這是在要挾我麽?”李長定語中帶著嗔怒。
“學生不敢。”張瑜身子一抖,最後艱澀地說著,“學生隻求侍奉老師左右。”
“哈,隻求侍奉於我左右?若是我一點本事都不傳給你,你還會願意麽?”李長定似是怒極反笑。
“學生……學生,自然願意的。”張瑜麵上一陣猶疑,最終堅定了下來。
“哈哈,是實話麽?”
“學生絕無虛言。”張瑜神色一定,斬釘截鐵。
“那你呢?”李長定對著李倫問道,“你該不會也隻是要侍奉在我身邊吧?”
“學生與張師兄一般,能受老師差遣,是學生榮幸。若然能得老師隻言片語之教誨,更是學生福德。”李倫躬身迴答道。
“你這家夥,一如既往的的油滑。”李長定似是不喜李倫的迴答,提起九節杖,朝他背部打了一下。
“學生受教。”李倫坦然受之。
看著跪地不起的兩個學生,李長定一拂長須,心中有數,在所有學生中,不算小組成員,他最看重的就是這兩個學生,雖然他們各有各的毛病,但也有各自的風采,一個心思跳脫,天馬行空,一個沉穩內斂,刻苦奮進,各有潛力。他之所以走大門出劉府,而不是走後門,就是為了給他們一次機會。
機會是給了,可是卻不能那麽容易地就讓他們成功。
於是李長定故意為難地歎道:“非是我不願意帶你們上路,隻是修行之道,各有緣法,你們的緣法不在我這兒。”
之前為了能名正言順地帶著小組成員上路,不惹人非議,留下麻煩隱患,就在幾天前,李長定舉行了一場考核,能通過者隨他上路,結果嘛,自然不問可知。畢竟他出的都是數學題目,還是頗為高深的那些。
想起那次考核,張瑜一臉沮喪,就是素來沉穩的李倫也不由得麵上一黯。
“但求老師慈悲。”少見的,李倫也開口哀求起來。
“但求老師慈悲。”張瑜悲聲叩求。
兩人連連磕頭,磕了幾下,額頭印上了烏青,再磕幾下,已然磕破頭皮,流出鮮血。
“罷了。”李長定似是受不過兩人哀求,被兩人誠意所感動,提起九節杖,以之作筆,在劉府的大門上寫起字來。
竹杖園鈍,木門堅韌,但在李長定真氣灌注之下,九節杖如烙鐵入黃油,隻見木屑簌簌而下,一個又一個飄逸神駿的大字刻在木門上,入木三分。
在磐石鎮呆了一個月,李長定已然重新修得一身渾厚精純的真氣,光以武功而論,他已經至少有四階中級了,已經是一個大大的高手了。
《道德經》,《禮記》,《山海圖》,《楚史》,《六國書》,《墨書》……
看著李長定在大門上寫下一個個書名,眾人心中疑惑,不解其意,唯獨季明生看到“墨書”二字,心頭一跳,產生了一些不好的預感。
果然,李長定寫完字後,對張瑜和李倫說道:“這是我開出來的書單,我不在的時候你們要好生誦讀,要有自己的心得體悟,須得一一記下,迴來之後我要驗看,到時是走是留我自有決斷。”
“是,老師!”難得多了一次機會,張瑜和李倫都是興奮莫名。
“這鎮上百姓,多有習練吾之《養氣訣》,與你們勉強也算有些師門情誼,若有難處,不妨助之。”李長定狀似不經地提了一句。
“是,謹遵老師之命。”張瑜和李倫躬身應是。
季明生心頭跳得更快了,蕙質蘭心的她已經看出了一些什麽。
“不知老師何時迴來?”李倫問道。
“短則十年,長則數十年,必會迴來。”李長定淡淡迴應。
“啊!數十年?”張瑜驚唿一聲,叫喚道“老師可否早些迴來,如若不然,弟子恐怕已然垂垂老矣!”
“年至耄耋又如何,修仙之路不問歲月,隻問心性緣法!莫要聒噪,快快讓路。”李長定袍袖一揮,真氣鼓脹,一股大力扇向兩人,張瑜李倫二人隻覺一股大力襲來,將兩人掃到一旁,連翻了好幾個跟頭,抬頭再望時,李長定等人已是蹤跡渺渺,不知去向了。
兩人對視片刻,忽然開心地笑了起來,此行雖然沒能如願,但終究比別人多了一個機會!
笑過之後,兩人各自迴家,細心苦讀李長定指定的書籍,隻等老師迴來查驗。
李長定幾人離開劉府後,一路疾行,很快就到了城門處。
天色未亮,城門自然未開,但是區區一扇城門如何擋得住李長定等人,片刻之後,幾人就出城而去,一路風塵仆仆。
早在出發之前,李長定就做好了種種準備,借著張瑜的關係,自由出入縣衙,翻閱縣誌,對附近的地貌地勢可謂了若指掌,再加上還有《地理誌》這類古代地圖冊在手,去九華山的路徑他早就想好了。
隻是他這次出遊不是去遊山玩水的,而是觀察這方世界的大地風水,水文龍脈,看這方世界的先天坤德厚土之氣是如何運作演化的,從中尋找規律,提煉法則知識,增進自身道行,為凝練先天一氣累積資糧。
為了這個目的,李長定可說是不走尋常路,憑著從書籍上得來的一些地理知識,再加上他自身擁有的望氣神通,還有幾年來的風水經驗,他領著屠夫雲雅等人,專門找那些地貌奇特的地方查看。
這些地方,不是窮山惡水,戾氣深重之地,就是鳥語花香,生機盎然之處。唯有在這些特殊的環境中才能看出許多普通地方不曾有的特殊。
李長定就這麽領著小組成員在荒郊野外四處遊行,除了大方向是朝著九華山的,其他路線和一般路徑完全迥異。
一行六人就這麽牽著幾匹騾馬,在野外遊行,除了幾次必須的外出補給,他們少有與人接觸,風餐露宿,活脫脫的荒山野人。隻有偶然的幾次,遇到入山打獵的獵戶,他們才迴憶起自己身處的世界是有人的。
日子非常辛苦,但是小組成員卻沒有一個人有說什麽。畢竟,能參加位麵首航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不說李長定這種全世界隻有幾百個的五階,便是季明生、王闕、雲雅等人,哪個不是萬裏挑一,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精英人才。對於他們來說,這種野外的生活實在算不上苦,反倒是難得的迴歸自然的機會,是一種少有的體驗,更是對心靈的一種淨化,他們非但不叫苦,反而甘之如飴。
如此這般走了十幾日,他們終於來到了目的地——九華山。
-------------------------------------------------------------------
寫到古代社會才發現那些寫曆史的人真是牛的一b啊!不說各種服飾物品,就是那些人物的稱唿和說話方式就讓我的腦袋大了三圈啊!話說,教主果然牛掰啊!不但中國古代的曆史寫的好,很有那種氛圍,連西幻都很有那種味道!
另外,多謝乾龍舞顛同誌,居家道士同誌的打賞!
劉府大門外麵有人,不多,也就兩個,張瑜和李倫,隻是他們居然是跪在地上,麵朝大門,看樣子似乎已經跪了有一段時間了。
“求老師帶學生一同上路,能讓弟子伺候左右。”見到李長定現身,張瑜連忙躬身磕頭。一旁的李倫雖然沒有說話,也隻是一同磕頭,然而他想表達的意思已然不言而喻。
“你們這是做什麽?還不趕快起來!”李長定假裝臉色一黑,其實這兩人的出現早已在他預料之中。
“老師不答應,學生就不起來。”張瑜和李倫直挺挺地跪在地上,一動不動。
“你這是在要挾我麽?”李長定語中帶著嗔怒。
“學生不敢。”張瑜身子一抖,最後艱澀地說著,“學生隻求侍奉老師左右。”
“哈,隻求侍奉於我左右?若是我一點本事都不傳給你,你還會願意麽?”李長定似是怒極反笑。
“學生……學生,自然願意的。”張瑜麵上一陣猶疑,最終堅定了下來。
“哈哈,是實話麽?”
“學生絕無虛言。”張瑜神色一定,斬釘截鐵。
“那你呢?”李長定對著李倫問道,“你該不會也隻是要侍奉在我身邊吧?”
“學生與張師兄一般,能受老師差遣,是學生榮幸。若然能得老師隻言片語之教誨,更是學生福德。”李倫躬身迴答道。
“你這家夥,一如既往的的油滑。”李長定似是不喜李倫的迴答,提起九節杖,朝他背部打了一下。
“學生受教。”李倫坦然受之。
看著跪地不起的兩個學生,李長定一拂長須,心中有數,在所有學生中,不算小組成員,他最看重的就是這兩個學生,雖然他們各有各的毛病,但也有各自的風采,一個心思跳脫,天馬行空,一個沉穩內斂,刻苦奮進,各有潛力。他之所以走大門出劉府,而不是走後門,就是為了給他們一次機會。
機會是給了,可是卻不能那麽容易地就讓他們成功。
於是李長定故意為難地歎道:“非是我不願意帶你們上路,隻是修行之道,各有緣法,你們的緣法不在我這兒。”
之前為了能名正言順地帶著小組成員上路,不惹人非議,留下麻煩隱患,就在幾天前,李長定舉行了一場考核,能通過者隨他上路,結果嘛,自然不問可知。畢竟他出的都是數學題目,還是頗為高深的那些。
想起那次考核,張瑜一臉沮喪,就是素來沉穩的李倫也不由得麵上一黯。
“但求老師慈悲。”少見的,李倫也開口哀求起來。
“但求老師慈悲。”張瑜悲聲叩求。
兩人連連磕頭,磕了幾下,額頭印上了烏青,再磕幾下,已然磕破頭皮,流出鮮血。
“罷了。”李長定似是受不過兩人哀求,被兩人誠意所感動,提起九節杖,以之作筆,在劉府的大門上寫起字來。
竹杖園鈍,木門堅韌,但在李長定真氣灌注之下,九節杖如烙鐵入黃油,隻見木屑簌簌而下,一個又一個飄逸神駿的大字刻在木門上,入木三分。
在磐石鎮呆了一個月,李長定已然重新修得一身渾厚精純的真氣,光以武功而論,他已經至少有四階中級了,已經是一個大大的高手了。
《道德經》,《禮記》,《山海圖》,《楚史》,《六國書》,《墨書》……
看著李長定在大門上寫下一個個書名,眾人心中疑惑,不解其意,唯獨季明生看到“墨書”二字,心頭一跳,產生了一些不好的預感。
果然,李長定寫完字後,對張瑜和李倫說道:“這是我開出來的書單,我不在的時候你們要好生誦讀,要有自己的心得體悟,須得一一記下,迴來之後我要驗看,到時是走是留我自有決斷。”
“是,老師!”難得多了一次機會,張瑜和李倫都是興奮莫名。
“這鎮上百姓,多有習練吾之《養氣訣》,與你們勉強也算有些師門情誼,若有難處,不妨助之。”李長定狀似不經地提了一句。
“是,謹遵老師之命。”張瑜和李倫躬身應是。
季明生心頭跳得更快了,蕙質蘭心的她已經看出了一些什麽。
“不知老師何時迴來?”李倫問道。
“短則十年,長則數十年,必會迴來。”李長定淡淡迴應。
“啊!數十年?”張瑜驚唿一聲,叫喚道“老師可否早些迴來,如若不然,弟子恐怕已然垂垂老矣!”
“年至耄耋又如何,修仙之路不問歲月,隻問心性緣法!莫要聒噪,快快讓路。”李長定袍袖一揮,真氣鼓脹,一股大力扇向兩人,張瑜李倫二人隻覺一股大力襲來,將兩人掃到一旁,連翻了好幾個跟頭,抬頭再望時,李長定等人已是蹤跡渺渺,不知去向了。
兩人對視片刻,忽然開心地笑了起來,此行雖然沒能如願,但終究比別人多了一個機會!
笑過之後,兩人各自迴家,細心苦讀李長定指定的書籍,隻等老師迴來查驗。
李長定幾人離開劉府後,一路疾行,很快就到了城門處。
天色未亮,城門自然未開,但是區區一扇城門如何擋得住李長定等人,片刻之後,幾人就出城而去,一路風塵仆仆。
早在出發之前,李長定就做好了種種準備,借著張瑜的關係,自由出入縣衙,翻閱縣誌,對附近的地貌地勢可謂了若指掌,再加上還有《地理誌》這類古代地圖冊在手,去九華山的路徑他早就想好了。
隻是他這次出遊不是去遊山玩水的,而是觀察這方世界的大地風水,水文龍脈,看這方世界的先天坤德厚土之氣是如何運作演化的,從中尋找規律,提煉法則知識,增進自身道行,為凝練先天一氣累積資糧。
為了這個目的,李長定可說是不走尋常路,憑著從書籍上得來的一些地理知識,再加上他自身擁有的望氣神通,還有幾年來的風水經驗,他領著屠夫雲雅等人,專門找那些地貌奇特的地方查看。
這些地方,不是窮山惡水,戾氣深重之地,就是鳥語花香,生機盎然之處。唯有在這些特殊的環境中才能看出許多普通地方不曾有的特殊。
李長定就這麽領著小組成員在荒郊野外四處遊行,除了大方向是朝著九華山的,其他路線和一般路徑完全迥異。
一行六人就這麽牽著幾匹騾馬,在野外遊行,除了幾次必須的外出補給,他們少有與人接觸,風餐露宿,活脫脫的荒山野人。隻有偶然的幾次,遇到入山打獵的獵戶,他們才迴憶起自己身處的世界是有人的。
日子非常辛苦,但是小組成員卻沒有一個人有說什麽。畢竟,能參加位麵首航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不說李長定這種全世界隻有幾百個的五階,便是季明生、王闕、雲雅等人,哪個不是萬裏挑一,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精英人才。對於他們來說,這種野外的生活實在算不上苦,反倒是難得的迴歸自然的機會,是一種少有的體驗,更是對心靈的一種淨化,他們非但不叫苦,反而甘之如飴。
如此這般走了十幾日,他們終於來到了目的地——九華山。
-------------------------------------------------------------------
寫到古代社會才發現那些寫曆史的人真是牛的一b啊!不說各種服飾物品,就是那些人物的稱唿和說話方式就讓我的腦袋大了三圈啊!話說,教主果然牛掰啊!不但中國古代的曆史寫的好,很有那種氛圍,連西幻都很有那種味道!
另外,多謝乾龍舞顛同誌,居家道士同誌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