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的建築古樸,九州之人的服飾帶有漢代遺風,由此可以推斷,開創此間小界的這位仙者大約是來自中華大地的古代漢朝。【零↑九△小↓說△網】可是為何在地球之上,此人隻比辛越早生了千年,而到了程子銘所在的大世界中,他便成為了比程子銘早生了不知多少萬年的上古仙人了呢?
程子銘略一思索,便想明白了其中的緣故。這大概是因為不同大世界中的時間流逝得快慢不同。其實,無論是大世界還是聖殿小世界,各個世界的時間都過得有快有慢,而每次穿過世界的邊界,時間都會發生變化。也不知道這位仙者經曆了什麽,會由地球上的古人,直接變成了程子銘眼中的上古仙人。
隻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位來自地球中華之地的仙者最終達成了非凡的成就。他居然可以獨立開創一方小世界,還能穿越世界的邊界,迴到中華大地上,再帶迴來諸多凡人在小世界中繁衍生息。就憑這一點,便令程子銘無比敬佩,心生敬仰了。
程子銘再一思索,忽然想到此方小世界中的文字服飾,非但像極了中華大地的漢代,而且也和程子銘所在大世界中的語言裝束非常相似。他不禁懷疑地想:難道所有道統世界中的文化傳承,都是出奇地相似和統一的?
那麽前世辛越所在的中華之地,肯定也是道統影響下的一方世界了。【零↑九△小↓說△網】
正在程子銘遐想之時,樂良已經依照地圖,開始介紹九州十國當下的局麵了。程子銘一邊思索,一邊聽他簡略的講述,很快便清楚了眼下的時局。
九州十國,國乃是諸侯國,每一個諸侯國都有諸侯王。諸侯王由天子,也就是皇帝親自賜封。
皇帝乃是九州最高的統帥。名義上說,諸侯王是代天子管理各州的臣民。天子手中握有創世仙人賜下的九州山河圖,以凡人之身掌控天地,所以並不需要當心各個諸侯王擁兵自重。有九州山河圖坐鎮,諸侯王便沒有造反的可能。
除了山河圖,創世仙人還賜下九鼎,九鼎對應九州。九鼎匯聚一起,聯合起來可以對抗九州山河圖。按照創世仙人的設想,九鼎是為了製約皇權,以免出現國現昏君,民不聊生的局麵。一旦朝代中出現暴虐無德的昏君,隻要集齊了九鼎,便可推翻皇帝,改朝換代。
開創這一朝代的太祖皇帝,十分聰明的按照九州地域分封了諸侯國。天子坐鎮並州,持有山河圖和並州鼎,其餘八鼎為諸侯王持有。除了蠻王之外,每個諸侯王各自持有一鼎,這樣九鼎位於各州,諸侯王又不都是一條心,自然不用擔心有人會集齊九鼎,推翻帝位。於是皇帝的寶座,自然也就做得十分安穩。
並州,乃是天子所在。雖然不設諸侯王,但是卻自成一國,由天子親自管轄。開朝的太祖皇帝,在並州西部建造都城,命名為神都天安。
天長日久,等傳到了如今在位的這一任皇帝,天安已經人口巨增,街道房屋都擁擠不堪了。神都擴建了幾次,城牆外移了百裏,可惜依舊敵不過日益增加的人口,龐大的都市令皇帝苦惱不已。
於是當政的天子做了一個舉世震驚的舉動,他決定修建東都,在並州東部一處依山旁水的風水寶地,重新建造一座全新的都城。然後再將皇宮遷到新都去。以後將都城分為東都和西都。皇宮貴族位於東都,皇帝在東都處理政事,祭祀天地,接收各個諸侯國每年進獻的錢糧。
而其他的富豪商人和普通居民,則都繼續留住在西都,原先的皇宮改為行宮,皇帝和貴族大臣閑暇之餘還可以到西都遊玩購物。
皇帝的想法自然是好,可惜新建都城是需要很多很多錢的。西都的富商雖然有錢,可是都不願意出錢建城。畢竟建造新的東都,好處都讓皇帝以及相應貴族得了,富商還都留在擁擠的舊都,得不到任何好處,自然不願出錢。
沒錢,便無法修建新的都城。皇帝想盡辦法,最後無奈之下向豫王求助。一番商談之下,豫王出人出力出錢,幫助皇帝在樂水之濱,修仙了新的都城,皇帝親自賜名為永樂。於是並州兩座都城,西都天安,東都永樂,都成了九州上下數一數二的繁華都市。
修建新都的資金數額龐大,豫王也是多虧了有統治雍州的雍王、以及治理荊州的襄王作支持,最終聯合三州之力,曆時五年,才修建好了東都永樂。
作為獎賞也好,交換條件也好。皇帝將東、西二都以外的並州地區,一並封賞給了豫王。這樣豫王便實際掌控了豫州和並州的絕大部分土地。
而皇帝,不但免去了治理並州的煩惱,還可以依靠著東、西二都的賦稅和各州供奉的錢財來繼續奢華的生活。
按照樂良的說法,此舉本來是雙方都皆大歡喜的事情。可未曾想,諸侯王中有一個小心眼,那就是統帥幽州的幽王,他對豫王勢力的擴張,表現出了各種羨慕嫉妒恨。幽州在豫州北方,與並州和豫州臨界,豫王得到了並州和豫州兩州的統治權,這令幽王十分憤憤不平。
於是幽王上書皇帝,希望將並州北部地區劃給幽王,以免豫王一家做大。這樣的上書,顯然很快便被皇帝駁迴了。幽王在惱怒之下,居然下令直接出兵攻打豫州。
豫王得知消息,連忙給皇帝上書,希望皇帝以天子的身份製止幽王的舉動。可惜幽王買通了皇帝身邊的近臣,最終皇帝下旨,不幹涉幽州和豫州的事務,讓幽王和豫王兩者一決高下。誰贏了,便可以多占些地盤。
這樣一來,豫王也沒有辦法,隻好率領舉國之兵,前往幽州和豫州的交界之處迎戰幽王。
相對豫州來說,幽州地域更為廣闊,又有許多飼養戰馬的馬場,再加上幽州與許多番邦部落相鄰,平時便注意備戰,戰略物資遠多於豫州。況且,幽州一向是防禦番邦外敵的前線,朝廷對幽州一向有著特殊的優惠。就拿每年進獻給天子的供奉來說,幽國進獻的錢糧,都比其他諸侯國足足少了一半。
長年累月下來,幽王自然積攢了不少錢財。幽國也是兵強馬壯,糧草兵器多到堆滿貨倉。所以就實力而言,幽州的軍事力量要強過豫州。
再加上前些年為皇帝修仙新都,豫州耗費了不少人力財力,現在還在恢複元氣之中。此時和幽州開戰,無論怎麽看,豫州都處在完全劣勢的地位。
求收藏!求推薦!求評價!
程子銘略一思索,便想明白了其中的緣故。這大概是因為不同大世界中的時間流逝得快慢不同。其實,無論是大世界還是聖殿小世界,各個世界的時間都過得有快有慢,而每次穿過世界的邊界,時間都會發生變化。也不知道這位仙者經曆了什麽,會由地球上的古人,直接變成了程子銘眼中的上古仙人。
隻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位來自地球中華之地的仙者最終達成了非凡的成就。他居然可以獨立開創一方小世界,還能穿越世界的邊界,迴到中華大地上,再帶迴來諸多凡人在小世界中繁衍生息。就憑這一點,便令程子銘無比敬佩,心生敬仰了。
程子銘再一思索,忽然想到此方小世界中的文字服飾,非但像極了中華大地的漢代,而且也和程子銘所在大世界中的語言裝束非常相似。他不禁懷疑地想:難道所有道統世界中的文化傳承,都是出奇地相似和統一的?
那麽前世辛越所在的中華之地,肯定也是道統影響下的一方世界了。【零↑九△小↓說△網】
正在程子銘遐想之時,樂良已經依照地圖,開始介紹九州十國當下的局麵了。程子銘一邊思索,一邊聽他簡略的講述,很快便清楚了眼下的時局。
九州十國,國乃是諸侯國,每一個諸侯國都有諸侯王。諸侯王由天子,也就是皇帝親自賜封。
皇帝乃是九州最高的統帥。名義上說,諸侯王是代天子管理各州的臣民。天子手中握有創世仙人賜下的九州山河圖,以凡人之身掌控天地,所以並不需要當心各個諸侯王擁兵自重。有九州山河圖坐鎮,諸侯王便沒有造反的可能。
除了山河圖,創世仙人還賜下九鼎,九鼎對應九州。九鼎匯聚一起,聯合起來可以對抗九州山河圖。按照創世仙人的設想,九鼎是為了製約皇權,以免出現國現昏君,民不聊生的局麵。一旦朝代中出現暴虐無德的昏君,隻要集齊了九鼎,便可推翻皇帝,改朝換代。
開創這一朝代的太祖皇帝,十分聰明的按照九州地域分封了諸侯國。天子坐鎮並州,持有山河圖和並州鼎,其餘八鼎為諸侯王持有。除了蠻王之外,每個諸侯王各自持有一鼎,這樣九鼎位於各州,諸侯王又不都是一條心,自然不用擔心有人會集齊九鼎,推翻帝位。於是皇帝的寶座,自然也就做得十分安穩。
並州,乃是天子所在。雖然不設諸侯王,但是卻自成一國,由天子親自管轄。開朝的太祖皇帝,在並州西部建造都城,命名為神都天安。
天長日久,等傳到了如今在位的這一任皇帝,天安已經人口巨增,街道房屋都擁擠不堪了。神都擴建了幾次,城牆外移了百裏,可惜依舊敵不過日益增加的人口,龐大的都市令皇帝苦惱不已。
於是當政的天子做了一個舉世震驚的舉動,他決定修建東都,在並州東部一處依山旁水的風水寶地,重新建造一座全新的都城。然後再將皇宮遷到新都去。以後將都城分為東都和西都。皇宮貴族位於東都,皇帝在東都處理政事,祭祀天地,接收各個諸侯國每年進獻的錢糧。
而其他的富豪商人和普通居民,則都繼續留住在西都,原先的皇宮改為行宮,皇帝和貴族大臣閑暇之餘還可以到西都遊玩購物。
皇帝的想法自然是好,可惜新建都城是需要很多很多錢的。西都的富商雖然有錢,可是都不願意出錢建城。畢竟建造新的東都,好處都讓皇帝以及相應貴族得了,富商還都留在擁擠的舊都,得不到任何好處,自然不願出錢。
沒錢,便無法修建新的都城。皇帝想盡辦法,最後無奈之下向豫王求助。一番商談之下,豫王出人出力出錢,幫助皇帝在樂水之濱,修仙了新的都城,皇帝親自賜名為永樂。於是並州兩座都城,西都天安,東都永樂,都成了九州上下數一數二的繁華都市。
修建新都的資金數額龐大,豫王也是多虧了有統治雍州的雍王、以及治理荊州的襄王作支持,最終聯合三州之力,曆時五年,才修建好了東都永樂。
作為獎賞也好,交換條件也好。皇帝將東、西二都以外的並州地區,一並封賞給了豫王。這樣豫王便實際掌控了豫州和並州的絕大部分土地。
而皇帝,不但免去了治理並州的煩惱,還可以依靠著東、西二都的賦稅和各州供奉的錢財來繼續奢華的生活。
按照樂良的說法,此舉本來是雙方都皆大歡喜的事情。可未曾想,諸侯王中有一個小心眼,那就是統帥幽州的幽王,他對豫王勢力的擴張,表現出了各種羨慕嫉妒恨。幽州在豫州北方,與並州和豫州臨界,豫王得到了並州和豫州兩州的統治權,這令幽王十分憤憤不平。
於是幽王上書皇帝,希望將並州北部地區劃給幽王,以免豫王一家做大。這樣的上書,顯然很快便被皇帝駁迴了。幽王在惱怒之下,居然下令直接出兵攻打豫州。
豫王得知消息,連忙給皇帝上書,希望皇帝以天子的身份製止幽王的舉動。可惜幽王買通了皇帝身邊的近臣,最終皇帝下旨,不幹涉幽州和豫州的事務,讓幽王和豫王兩者一決高下。誰贏了,便可以多占些地盤。
這樣一來,豫王也沒有辦法,隻好率領舉國之兵,前往幽州和豫州的交界之處迎戰幽王。
相對豫州來說,幽州地域更為廣闊,又有許多飼養戰馬的馬場,再加上幽州與許多番邦部落相鄰,平時便注意備戰,戰略物資遠多於豫州。況且,幽州一向是防禦番邦外敵的前線,朝廷對幽州一向有著特殊的優惠。就拿每年進獻給天子的供奉來說,幽國進獻的錢糧,都比其他諸侯國足足少了一半。
長年累月下來,幽王自然積攢了不少錢財。幽國也是兵強馬壯,糧草兵器多到堆滿貨倉。所以就實力而言,幽州的軍事力量要強過豫州。
再加上前些年為皇帝修仙新都,豫州耗費了不少人力財力,現在還在恢複元氣之中。此時和幽州開戰,無論怎麽看,豫州都處在完全劣勢的地位。
求收藏!求推薦!求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