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曆五十九年,一月二十六日,宜出行。
西門劍去竹園與兵聖張仲達請了半個月假之後,就帶著被取名為萱萱的小女嬰和武家姐妹一起乘坐飛舟前往閖州。
濮城外。
一艘飛舟從雲海上落下,停在了一處小樹林裏,隨後從裏麵走出一男兩女加一個小女嬰,這些人正是西門劍幾人。
“姨祖母的家就在前麵的濮城中,三年前,祖母讓我替她來這裏參加表哥的喜宴。”
武媚兒指著前方的一座城池說道。
濮城就位於降龍聖宗遺址不遠的地方,幾人路過這裏的時候,武媚兒突然想起自家還有一門親戚在這裏,於是打算下去拜訪一下。
這是一棟大宅院,宅門口擺著兩尊一丈高的大石獅子,宅門大氣,漆成朱紅色,鑲嵌著黃銅門釘,門頭上掛著一塊匾額,上麵寫著秦府兩個大字。
此時,西門劍一行人正在秦府客堂內,主位置上,是一個打扮華貴,看起來六十多歲的老婦人,她麵色含笑地打量著武家姐妹和西門劍,這位老夫人就是武家姐妹的姨祖母。
“見過老夫人。”
西門劍對著老夫人拱手施了一禮,路上的時候,武媚兒就給他介紹過一些關於秦家的事情,秦家曾經祖上連續三代都是大商人,家財豐厚,加上有武家這樣的官宦世家做親戚,就算是濮城的府尊大人也會給秦府幾分麵子。
不過,秦府雖然在濮城很風光,但是人丁稀薄,代代單傳,三年前兩姐妹的表哥秦壽取了夫人,但是到現在那表嫂的肚子都沒有絲毫動靜,這可把秦府上下都急壞了。
“聽聞賢侄也是閖州人士?”
老夫人打量著西門劍,臉上雖然滿是皺紋,但是一雙眼睛卻很黑亮。
“家住永寧府景陽縣。”
西門劍老實道。
“哦,距離樊城這裏也不是很遠啊,聽聞賢侄年紀輕輕,已經是從四品武官了,真是年少有為啊,不像我那孫兒,整天遊手好閑,什麽事情也不會幹。”
“老夫人過譽了。”
西門劍謙遜的拱了拱手。
看到西門劍謙遜有禮的樣子,老夫人也是越看越滿意,無論從外貌,還是從言談舉止,對方都表現的無可挑剔,而且年紀輕輕,就當上了中郎將,還成了國院的學生,這樣的俊傑就是不知道自家老姐為什麽看不上眼。
老夫人打量著西門劍的時候,後者也在悄悄的打量著秦家,站在老夫人身邊的青年就是秦府這一代唯一的男丁秦壽,此人現在正像個乖乖孩子一樣站在那裏,不難看出,秦壽對於自己的這個祖母敬畏的很,而從老夫人的一些舉動也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強勢的女人。
老夫人問候了西門劍幾句之後,就開始和武家姐妹交談起來。
如此大概過了盞茶時間,門口響起了腳步身,隨後就看見一個一身紅衣,長相美豔的女子走了進來。
“娘子!”
看見來人,一直默不出聲的秦壽眼睛一亮,走了過去握住對方的雙手說道。
“你怎麽出來了?”
而旁邊的老夫人卻是臉色一沉,有些不高興了,對於眼前這個一直沒有懷上孫兒骨肉的孫媳婦,她心裏早就有意見了。
“聽聞家裏來了客人,孫媳婦沏了幾杯茶。”
隻見紅衣女子落落大方的對屋裏的幾人施了一禮,隨後將三杯茶分別端到西門劍三人麵前。
“哼,端茶這種事情,交給下人去辦就可以了,你操哪門子心,還不快點下去,真是丟人現眼!”
老夫人麵色陰沉,看了看紅衣女子訓斥道。
“祖母,娘子這也是一片好意,您就別責怪她了。”
秦壽拉著眼角微紅的妻子,小聲爭辯道。
“婆媳矛盾,果然哪裏都存在。”
西門劍一邊想著一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發現這茶沏得不錯,帶有一股清香,和之前丫鬟端上來的茶有明顯的差別,看來這個紅衣女子茶道造詣不低啊,而且此女無論外貌還是言談舉止,都表現的很好,落落大方,為什麽老夫人對這個孫媳婦不待見,難道是因為沒有懷孕的緣故,不過這種事情不能隻怪女方呀。
西門劍眼珠子亂轉,心裏百轉千念,當然心裏想什麽他肯定不會表示出來,畢竟這是人家的家事,還輪不到他一個外人管。
“姨祖母,表哥說得不錯,表嫂也是一番好意,而且表嫂這茶很好喝,我還想著向表嫂討教一下茶道呢。”
看見氣氛有些壓抑,武媚兒站起來微笑道。
果然,老夫人聽到這話,鐵青的臉色終於緩解了下來,露出一絲笑意,哼聲道:“她就隻有這點本事,你——”
“站住,你不能進去!”
“快站住,來人啊,有賊人闖進府裏了!”
就在這時,隻聽門外院子裏傳來一陣聲響,隨即,客堂裏麵的所有人就見幾個身穿杏黃色道袍的道人走了進來,他們身後還跟了三四個黑衣家丁,似乎要攔住他。
看到這一幕,老夫人臉色不變,眼睛微微眯起,而一旁的紅衣女子眼中露出一絲慌亂,拉著秦壽的雙手怯聲道:“相公!”
“娘子別怕。”秦壽拍了拍紅衣女子的手背,然後走出去指著那些家丁訓斥道:“你們是幹什麽吃的,竟然讓一群外人跑進府裏來。”
“公子,這些道士有些邪門,我們想攔住的時候,身體根本動不了。”
那幾個家丁哭訴道。
聽到這話,秦壽眼神微微一凝,腳步微微一退,露出一絲慌色。
老夫人看到自家孫子那窩囊的模樣,眼中露出一絲失望,隨後,重重一頓手中的拐杖厲聲喝道:“你們這些道士竟敢擅闖民宅,難道真當大漢的律法是擺設,來人去報官!”
“老夫人且慢。”
在幾個道士之中,一個麵色和藹留著山羊胡須的中年人急聲說道,“想必這位就是秦老夫人了吧,在一眉,乃是臥牛山清風觀的道士,見過老夫人。”
“清風觀的道士?”
聽到這個中年道士的來曆,老夫人的臉色稍緩,因為清風觀在濮城也是一個十分有名的修行門派,她直視著一眉道:“你們不在山上修道,何故闖我秦家?”
“啟稟老夫人,貧道為伏妖而來。”
西門劍去竹園與兵聖張仲達請了半個月假之後,就帶著被取名為萱萱的小女嬰和武家姐妹一起乘坐飛舟前往閖州。
濮城外。
一艘飛舟從雲海上落下,停在了一處小樹林裏,隨後從裏麵走出一男兩女加一個小女嬰,這些人正是西門劍幾人。
“姨祖母的家就在前麵的濮城中,三年前,祖母讓我替她來這裏參加表哥的喜宴。”
武媚兒指著前方的一座城池說道。
濮城就位於降龍聖宗遺址不遠的地方,幾人路過這裏的時候,武媚兒突然想起自家還有一門親戚在這裏,於是打算下去拜訪一下。
這是一棟大宅院,宅門口擺著兩尊一丈高的大石獅子,宅門大氣,漆成朱紅色,鑲嵌著黃銅門釘,門頭上掛著一塊匾額,上麵寫著秦府兩個大字。
此時,西門劍一行人正在秦府客堂內,主位置上,是一個打扮華貴,看起來六十多歲的老婦人,她麵色含笑地打量著武家姐妹和西門劍,這位老夫人就是武家姐妹的姨祖母。
“見過老夫人。”
西門劍對著老夫人拱手施了一禮,路上的時候,武媚兒就給他介紹過一些關於秦家的事情,秦家曾經祖上連續三代都是大商人,家財豐厚,加上有武家這樣的官宦世家做親戚,就算是濮城的府尊大人也會給秦府幾分麵子。
不過,秦府雖然在濮城很風光,但是人丁稀薄,代代單傳,三年前兩姐妹的表哥秦壽取了夫人,但是到現在那表嫂的肚子都沒有絲毫動靜,這可把秦府上下都急壞了。
“聽聞賢侄也是閖州人士?”
老夫人打量著西門劍,臉上雖然滿是皺紋,但是一雙眼睛卻很黑亮。
“家住永寧府景陽縣。”
西門劍老實道。
“哦,距離樊城這裏也不是很遠啊,聽聞賢侄年紀輕輕,已經是從四品武官了,真是年少有為啊,不像我那孫兒,整天遊手好閑,什麽事情也不會幹。”
“老夫人過譽了。”
西門劍謙遜的拱了拱手。
看到西門劍謙遜有禮的樣子,老夫人也是越看越滿意,無論從外貌,還是從言談舉止,對方都表現的無可挑剔,而且年紀輕輕,就當上了中郎將,還成了國院的學生,這樣的俊傑就是不知道自家老姐為什麽看不上眼。
老夫人打量著西門劍的時候,後者也在悄悄的打量著秦家,站在老夫人身邊的青年就是秦府這一代唯一的男丁秦壽,此人現在正像個乖乖孩子一樣站在那裏,不難看出,秦壽對於自己的這個祖母敬畏的很,而從老夫人的一些舉動也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強勢的女人。
老夫人問候了西門劍幾句之後,就開始和武家姐妹交談起來。
如此大概過了盞茶時間,門口響起了腳步身,隨後就看見一個一身紅衣,長相美豔的女子走了進來。
“娘子!”
看見來人,一直默不出聲的秦壽眼睛一亮,走了過去握住對方的雙手說道。
“你怎麽出來了?”
而旁邊的老夫人卻是臉色一沉,有些不高興了,對於眼前這個一直沒有懷上孫兒骨肉的孫媳婦,她心裏早就有意見了。
“聽聞家裏來了客人,孫媳婦沏了幾杯茶。”
隻見紅衣女子落落大方的對屋裏的幾人施了一禮,隨後將三杯茶分別端到西門劍三人麵前。
“哼,端茶這種事情,交給下人去辦就可以了,你操哪門子心,還不快點下去,真是丟人現眼!”
老夫人麵色陰沉,看了看紅衣女子訓斥道。
“祖母,娘子這也是一片好意,您就別責怪她了。”
秦壽拉著眼角微紅的妻子,小聲爭辯道。
“婆媳矛盾,果然哪裏都存在。”
西門劍一邊想著一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發現這茶沏得不錯,帶有一股清香,和之前丫鬟端上來的茶有明顯的差別,看來這個紅衣女子茶道造詣不低啊,而且此女無論外貌還是言談舉止,都表現的很好,落落大方,為什麽老夫人對這個孫媳婦不待見,難道是因為沒有懷孕的緣故,不過這種事情不能隻怪女方呀。
西門劍眼珠子亂轉,心裏百轉千念,當然心裏想什麽他肯定不會表示出來,畢竟這是人家的家事,還輪不到他一個外人管。
“姨祖母,表哥說得不錯,表嫂也是一番好意,而且表嫂這茶很好喝,我還想著向表嫂討教一下茶道呢。”
看見氣氛有些壓抑,武媚兒站起來微笑道。
果然,老夫人聽到這話,鐵青的臉色終於緩解了下來,露出一絲笑意,哼聲道:“她就隻有這點本事,你——”
“站住,你不能進去!”
“快站住,來人啊,有賊人闖進府裏了!”
就在這時,隻聽門外院子裏傳來一陣聲響,隨即,客堂裏麵的所有人就見幾個身穿杏黃色道袍的道人走了進來,他們身後還跟了三四個黑衣家丁,似乎要攔住他。
看到這一幕,老夫人臉色不變,眼睛微微眯起,而一旁的紅衣女子眼中露出一絲慌亂,拉著秦壽的雙手怯聲道:“相公!”
“娘子別怕。”秦壽拍了拍紅衣女子的手背,然後走出去指著那些家丁訓斥道:“你們是幹什麽吃的,竟然讓一群外人跑進府裏來。”
“公子,這些道士有些邪門,我們想攔住的時候,身體根本動不了。”
那幾個家丁哭訴道。
聽到這話,秦壽眼神微微一凝,腳步微微一退,露出一絲慌色。
老夫人看到自家孫子那窩囊的模樣,眼中露出一絲失望,隨後,重重一頓手中的拐杖厲聲喝道:“你們這些道士竟敢擅闖民宅,難道真當大漢的律法是擺設,來人去報官!”
“老夫人且慢。”
在幾個道士之中,一個麵色和藹留著山羊胡須的中年人急聲說道,“想必這位就是秦老夫人了吧,在一眉,乃是臥牛山清風觀的道士,見過老夫人。”
“清風觀的道士?”
聽到這個中年道士的來曆,老夫人的臉色稍緩,因為清風觀在濮城也是一個十分有名的修行門派,她直視著一眉道:“你們不在山上修道,何故闖我秦家?”
“啟稟老夫人,貧道為伏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