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已漸青,天亦漸暖。每早起來,霧靄也越見稀薄。關中雖是盆地,卻不像蜀郡那樣被周圍山巒圍得氣流不通,使得平原上烏雲堆積,一年到頭見不了幾天清明。關中的北麵雖有大山,卻不像橫臥八百裏的秦嶺那般浩蕩,唿嘯的北風依舊能穿過山頭,將冬日凝聚在鹹陽城上烏雲黑霧一吹而散。
天越見的藍了,大地也一片蔥綠。春歸之時,本是百姓繁忙的時節,然後更多百姓卻放棄耕種莊稼,拿起了木矛長戈前往郡縣招軍的地方。從古至今,王侯的軍隊隻有少部分是招募而來,更多的卻是抓壯丁濫竽充數,縱然一統天下的秦王朝亦是如此。兵役可以說是每家每戶男丁必盡的義務,然後子嬰複國之後,為了籠絡人心,卻將流傳幾千年的兵役廢除,取而代之是軍戶。
秦國的軍戶並不多,除了少部分人,大多數軍戶家的男人都在軍中服役,這就使得秦國的戰兵並不充足。偌大一個秦國,當戰事來臨之時,卻隻有十萬之兵堪用,這顯然是不夠的。四月的時候,楚國起兵二十八萬伐魏,魏王豹為了與楚抗衡,於是派人到處抓壯丁民夫,將這些壯丁編成了前鋒大軍,殺敵之時用鐵鏈鐐銬鎖住一腳,十幾人鎖成一串,將他們當成人肉盾牌,隻是為了消耗楚軍的箭矢和武器。
楚魏交戰,從昌邑直至濟陽,幾處戰場接連戰敗。魏相央帶領八萬大軍在濟川伏擊九江王英布的部隊,將英布圍困在雁蕩山下,在千裏之外的楚國大軍本來無法支援,然而楚王項羽怒起三千騎兵,日夜兼程趕到戰場,協助英布大破魏央,魏軍的死屍竟使得渭水斷流。魏上將軍龐籍不敢與楚交鋒,收攏周圍散兵死守大梁城。大梁城經過幾年的修建,城堅樓高,不易取也。軍師範增獻計,隻派少數人楚軍在大梁城下虛張聲勢,主力卻悄悄轉移,狼奔三百裏,偷襲了魏國囤糧的陳倉。等到楚軍迴轉的時候,龐籍還尤不知中計。楚軍得陳倉之糧,後顧無憂,範增又獻計改換了戰術。從先前的急攻強行,轉為穩紮穩打,大軍圍困大梁城,後麵令尹項他遷移楚地百姓到魏地,再派遣官員治理。一個月後,龐籍不戰而降,自大梁城以東的幾百裏土地盡落入楚國之手。
五月,剛剛打過敗仗的魏央又來到了關中鹹陽,向秦王再次求救。原來在楚魏大戰之前,秦國便派一萬秦軍前往魏地,又讓關南郡守姚成向魏過運輸軍糧。此番魏央再次求救,秦國上下也未曾料到魏軍敗得如此之快。如今秦國雖然未曾遭到入侵,但周圍形式不容樂觀:北方,冒頓單於帶領匈奴兵已經入侵月氏;在秦國南方,楚將項聲正在聚集四國雄師,試圖從漢中攻向關中。
未戰之前,項聲便派了使者前往鹹陽,告訴秦國君臣。集結四國之兵,足有五十多萬,如果嬴子嬰不早早投降的話,待五十萬大軍攻進關中之時,必要將關中血洗得幹淨。項聲的一封信,便使得秦國上下人心惶惶,如今秦國將大部分兵力都抽調南下,除了九原、雲中二郡的兵馬未動,北地、隴西、上郡的部隊都已經開往關南。
項聲惡語在先,豈能容秦國輕易出兵?所以魏央一上朝堂,秦國的大臣們便紛紛勸告秦王。丞相蒯徹亦道:“如今項聲就要攻打關南,秦國自顧不暇,如何能派兵援魏?還請大王三思。”
據案盤坐的秦王子嬰也皺起了眉頭,他鄂下已經蓄起了短髯,眼神也更加的內斂沉穩,縱然未曾言語,但身上的威勢卻愈加的濃重。下方的魏央昂頭直視秦王,屈膝懇求道:“救魏就是救秦,魏若滅,秦安存?關南有大山為屏障,又有關隘阻擋。我曾知道漢中與關中修建的棧道也已經被毀掉,項聲雖有幾十萬大軍,卻未必能攻進關中。關南隻需數萬大軍,依關死守,秦國必然無憂,如果秦國不救魏國,等到項羽的大軍殺到函穀關下,秦國就再也沒有一絲機會了啊!”
魏央言辭懇切,雙手抱拳屈膝半跪在大殿之中,目光炯炯的望著嬴子嬰。嬴子嬰揉額沉思,朝中大臣或出言反對,或附和魏央,嬴子嬰心中更加猶豫。
見秦王不語,蒯徹問魏央道:“韓國如今情形如何?”
魏央答:“劉邦、共傲二賊派大軍入侵韓國,韓王自顧不暇,又哪會派兵?”
蒯徹微微頷首,轉而對嬴子嬰道:“大王明鑒,盟國皆遭到兵患,其中以魏國最為危險。就如魏央所言,項聲縱然能集齊四國兵馬,想要攻進關中也並非那麽容易。大王不如派上將軍相助魏國,然後在召集國民共度國難!”
嬴子嬰點頭應允。
公元前202年五月上旬,秦派上將軍馬逸領五萬秦軍兵出函穀關,隨魏央前往安邑。隨後不久,趙王陳餘遣使入秦求救,秦王子嬰派李左車發兵雁門郡。也就在此時,楚信陵君項聲,在漢中匯聚了蜀國、衡山國、臨江國、漢國四國之軍,共計二十六萬人,誓師伐秦。
韓地,洛陽。
戰國時期的韓國,國土大部分是被魏國包裹,南至魯陽,北至百邑一帶都屬於韓地。秦國一統天下後,韓地被分割成三郡,也就是三川、南陽以及河內郡的一部分。秦朝滅後,項羽封韓成為韓王,那時候韓成的轄地就隻有一個南陽郡。韓王韓信繼位之後,收複河洛之地,大部分國土依舊被魏國、臨江、漢國包圍。
如今的韓國國土窄小,國力羸弱。三川郡也不是昔日那個人口稠密的繁華地帶,舉國之兵竟不到十萬。
項聲掌管四國帥印,在楚國伐魏的時候,一麵在漢中等候蜀國、衡山國的兵馬。一麵讓漢國、臨江國進攻韓國,漢王劉邦派大將軍韓信從房陵攻入南陽,臨江王共傲派信陽候共邪兵出南郡。韓王信親自出征,卻在鄧縣擊敗了共邪之兵,如今同韓信的部隊隔著鈣水對峙。
韓信自入韓以來,就兵行甚緩,幾次圍城而不攻,白白的浪費了時間,使得韓王韓信有時間召集各地兵馬,以多勝少擊敗了共邪之兵。共邪兵敗之後,逃至漢營,大罵韓信誤事,韓信將其扣留,漢軍不過鈣水。
項聲使劉邦遣使問罪韓信,韓信道:“共邪輕敵孤軍深入,固有此敗。”
使者迴來後,項聲又讓劉邦派人換掉韓信,劉邦不應。蜀國、臨江國的兵馬陸續來到漢國,三國兵馬多有鬧事者。漢將樂陽與蜀國春申候曹應比武,失手將曹應殺死。蜀王曹覺向劉邦問罪,劉邦拒而不見。不過幾天的時間,漢軍就挑起了幾次事端,名義上身為四國統帥的項聲忙得焦頭爛額。
就在項聲欲祭天聲討秦國的時候,漢王宮中,張良向劉邦獻上了一計。聞得此計,劉邦驚得下巴脫臼,又因年事已高,疼得差點一命嗚唿。
張良言此計關乎天下局勢,關乎漢國興亡,又言此計須得求一人,救一人,再殺一人。
若將三人搞定,劉邦就可以潛龍升天,說不定可以一舉定乾坤。(未完待續。)
天越見的藍了,大地也一片蔥綠。春歸之時,本是百姓繁忙的時節,然後更多百姓卻放棄耕種莊稼,拿起了木矛長戈前往郡縣招軍的地方。從古至今,王侯的軍隊隻有少部分是招募而來,更多的卻是抓壯丁濫竽充數,縱然一統天下的秦王朝亦是如此。兵役可以說是每家每戶男丁必盡的義務,然後子嬰複國之後,為了籠絡人心,卻將流傳幾千年的兵役廢除,取而代之是軍戶。
秦國的軍戶並不多,除了少部分人,大多數軍戶家的男人都在軍中服役,這就使得秦國的戰兵並不充足。偌大一個秦國,當戰事來臨之時,卻隻有十萬之兵堪用,這顯然是不夠的。四月的時候,楚國起兵二十八萬伐魏,魏王豹為了與楚抗衡,於是派人到處抓壯丁民夫,將這些壯丁編成了前鋒大軍,殺敵之時用鐵鏈鐐銬鎖住一腳,十幾人鎖成一串,將他們當成人肉盾牌,隻是為了消耗楚軍的箭矢和武器。
楚魏交戰,從昌邑直至濟陽,幾處戰場接連戰敗。魏相央帶領八萬大軍在濟川伏擊九江王英布的部隊,將英布圍困在雁蕩山下,在千裏之外的楚國大軍本來無法支援,然而楚王項羽怒起三千騎兵,日夜兼程趕到戰場,協助英布大破魏央,魏軍的死屍竟使得渭水斷流。魏上將軍龐籍不敢與楚交鋒,收攏周圍散兵死守大梁城。大梁城經過幾年的修建,城堅樓高,不易取也。軍師範增獻計,隻派少數人楚軍在大梁城下虛張聲勢,主力卻悄悄轉移,狼奔三百裏,偷襲了魏國囤糧的陳倉。等到楚軍迴轉的時候,龐籍還尤不知中計。楚軍得陳倉之糧,後顧無憂,範增又獻計改換了戰術。從先前的急攻強行,轉為穩紮穩打,大軍圍困大梁城,後麵令尹項他遷移楚地百姓到魏地,再派遣官員治理。一個月後,龐籍不戰而降,自大梁城以東的幾百裏土地盡落入楚國之手。
五月,剛剛打過敗仗的魏央又來到了關中鹹陽,向秦王再次求救。原來在楚魏大戰之前,秦國便派一萬秦軍前往魏地,又讓關南郡守姚成向魏過運輸軍糧。此番魏央再次求救,秦國上下也未曾料到魏軍敗得如此之快。如今秦國雖然未曾遭到入侵,但周圍形式不容樂觀:北方,冒頓單於帶領匈奴兵已經入侵月氏;在秦國南方,楚將項聲正在聚集四國雄師,試圖從漢中攻向關中。
未戰之前,項聲便派了使者前往鹹陽,告訴秦國君臣。集結四國之兵,足有五十多萬,如果嬴子嬰不早早投降的話,待五十萬大軍攻進關中之時,必要將關中血洗得幹淨。項聲的一封信,便使得秦國上下人心惶惶,如今秦國將大部分兵力都抽調南下,除了九原、雲中二郡的兵馬未動,北地、隴西、上郡的部隊都已經開往關南。
項聲惡語在先,豈能容秦國輕易出兵?所以魏央一上朝堂,秦國的大臣們便紛紛勸告秦王。丞相蒯徹亦道:“如今項聲就要攻打關南,秦國自顧不暇,如何能派兵援魏?還請大王三思。”
據案盤坐的秦王子嬰也皺起了眉頭,他鄂下已經蓄起了短髯,眼神也更加的內斂沉穩,縱然未曾言語,但身上的威勢卻愈加的濃重。下方的魏央昂頭直視秦王,屈膝懇求道:“救魏就是救秦,魏若滅,秦安存?關南有大山為屏障,又有關隘阻擋。我曾知道漢中與關中修建的棧道也已經被毀掉,項聲雖有幾十萬大軍,卻未必能攻進關中。關南隻需數萬大軍,依關死守,秦國必然無憂,如果秦國不救魏國,等到項羽的大軍殺到函穀關下,秦國就再也沒有一絲機會了啊!”
魏央言辭懇切,雙手抱拳屈膝半跪在大殿之中,目光炯炯的望著嬴子嬰。嬴子嬰揉額沉思,朝中大臣或出言反對,或附和魏央,嬴子嬰心中更加猶豫。
見秦王不語,蒯徹問魏央道:“韓國如今情形如何?”
魏央答:“劉邦、共傲二賊派大軍入侵韓國,韓王自顧不暇,又哪會派兵?”
蒯徹微微頷首,轉而對嬴子嬰道:“大王明鑒,盟國皆遭到兵患,其中以魏國最為危險。就如魏央所言,項聲縱然能集齊四國兵馬,想要攻進關中也並非那麽容易。大王不如派上將軍相助魏國,然後在召集國民共度國難!”
嬴子嬰點頭應允。
公元前202年五月上旬,秦派上將軍馬逸領五萬秦軍兵出函穀關,隨魏央前往安邑。隨後不久,趙王陳餘遣使入秦求救,秦王子嬰派李左車發兵雁門郡。也就在此時,楚信陵君項聲,在漢中匯聚了蜀國、衡山國、臨江國、漢國四國之軍,共計二十六萬人,誓師伐秦。
韓地,洛陽。
戰國時期的韓國,國土大部分是被魏國包裹,南至魯陽,北至百邑一帶都屬於韓地。秦國一統天下後,韓地被分割成三郡,也就是三川、南陽以及河內郡的一部分。秦朝滅後,項羽封韓成為韓王,那時候韓成的轄地就隻有一個南陽郡。韓王韓信繼位之後,收複河洛之地,大部分國土依舊被魏國、臨江、漢國包圍。
如今的韓國國土窄小,國力羸弱。三川郡也不是昔日那個人口稠密的繁華地帶,舉國之兵竟不到十萬。
項聲掌管四國帥印,在楚國伐魏的時候,一麵在漢中等候蜀國、衡山國的兵馬。一麵讓漢國、臨江國進攻韓國,漢王劉邦派大將軍韓信從房陵攻入南陽,臨江王共傲派信陽候共邪兵出南郡。韓王信親自出征,卻在鄧縣擊敗了共邪之兵,如今同韓信的部隊隔著鈣水對峙。
韓信自入韓以來,就兵行甚緩,幾次圍城而不攻,白白的浪費了時間,使得韓王韓信有時間召集各地兵馬,以多勝少擊敗了共邪之兵。共邪兵敗之後,逃至漢營,大罵韓信誤事,韓信將其扣留,漢軍不過鈣水。
項聲使劉邦遣使問罪韓信,韓信道:“共邪輕敵孤軍深入,固有此敗。”
使者迴來後,項聲又讓劉邦派人換掉韓信,劉邦不應。蜀國、臨江國的兵馬陸續來到漢國,三國兵馬多有鬧事者。漢將樂陽與蜀國春申候曹應比武,失手將曹應殺死。蜀王曹覺向劉邦問罪,劉邦拒而不見。不過幾天的時間,漢軍就挑起了幾次事端,名義上身為四國統帥的項聲忙得焦頭爛額。
就在項聲欲祭天聲討秦國的時候,漢王宮中,張良向劉邦獻上了一計。聞得此計,劉邦驚得下巴脫臼,又因年事已高,疼得差點一命嗚唿。
張良言此計關乎天下局勢,關乎漢國興亡,又言此計須得求一人,救一人,再殺一人。
若將三人搞定,劉邦就可以潛龍升天,說不定可以一舉定乾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