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地,平原,天陰,小雨。
從臨淄到狄縣,再渡濟水至平原縣,齊王龍且用了八天時間走了三百四十餘裏,可算得上行軍快速。等過了平原縣,便要進入趙國的境內。在齊王龍且看來,陳餘殺張耳稱代王,殺趙歇又換稱趙王,這種人是當真無愧的亂臣賊子,這種小人是入不得他龍且的眼的。遙想當年隨楚王討伐田榮,陳餘在那個時候就起兵唿應,如今田榮死了都快三年了,而陳餘卻始終活著,這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跡。
站在高高的戰車上,俯覽著下方行軍的齊國士卒,龍且心中也湧起了萬般豪情,等滅了趙國然後再殺向關中,取子嬰之頭以報楚王之恩,此乃龍且所願也。
平原城中,縣衙。
身為縣令的婁敬今年四十六歲,身為土生土長的齊國人,他當過兵,也反過秦。當田榮造反的時候,他就是平原的縣令。齊楚大戰,身為齊國人的婁敬不甘寂寞,在大戰的初期,婁敬就寫了一封《戰時書》,洋洋灑灑一共幾萬字,在書中婁敬提出:現在正值楚國勢大,項羽聲威最隆的時候。此時與楚交戰,齊國勝麵太小,他勸田榮不如割地求和,再向楚國獻上質子,如此一來可讓齊國避過楚國最鋒銳時期。等過幾年,齊國再拉攏被貶被罰的其他六國王侯,聯合他們除去項羽的黨羽,等天下徹底大亂的時候再與楚國爭雄。田榮看過《戰時書》後,隻說了四個字:“腐儒之言”。
田榮戰死後,楚軍在齊國大肆屠殺曾經跟隨過田榮的世家豪族。
婁敬投降楚國後,又向當時還未離開的楚王項羽獻上了一冊《治齊方略》。這《治齊方略》是婁敬花費了無數的心思,根據當時齊國的情況獻上的治理齊國的方法。項羽得知是一個老窮酸寫的書後,連看都沒看,反而對範增說道:“亡國而不知恥者,婁敬也!”
一時之間婁敬心如死灰,得了一場大病,等病好後先前的楚將龍且已經成了齊王。龍且此人妄自尊大,他當上了齊王後,卻依舊奉行著以前項羽針對齊國的那一套:不僅大肆追查田氏餘黨,還在剛剛經曆過戰亂的齊地強征稅賦。龍且的暴虐使得齊國一直不平靜,幾年來各地起義不斷,龍且此人更遭到無數次刺客的刺殺。這些叛亂雖然都被龍且一次次鎮壓,但齊國的國力也因此越來越衰弱。在田榮手中的齊國,那時候可以說是中原諸國最富裕的地方,連楚國都有所不如,當齊國落入龍且手中之後,短短三年時間,齊國就從一個大國變成了比如今的魏、韓亦不如的小國。在去年,不甘寂寞的婁敬又上了一次書,而這一次連入龍且的眼的機會沒有。
心灰意冷的婁敬如今縮在壁爐邊暖手,他平時不拘小節,也不愛打整自己。縮在床榻上,就像是一個還能動的蠕蟲。婁敬不喜歡戴冠,頭發胡亂的挽了鬢,別了一根木簪。經常穿著不搭調的衣服,比如:上半身穿著灰色常服,下半截的褲子卻是綠色,中間綁了跟黑色腰帶,腰帶上插一根撓癢用的木抓。如此不倫不類,在平原縣城中也算是有名。雖然四十有餘卻至今未曾取妻,蓋因他自己覺得自己是個不世奇才,一般的村野鄉姑都看不上。平生隻有一個知己,那便是經常在街坊酒樓上說書的王老三,此人一張嘴巴極為伶俐,也經常向婁敬說一些懷才不遇的話,婁敬因此視他為知己。
就當婁敬靠在桌案邊昏昏欲睡的時候,知己王老三卻興匆匆的來找他,對他說道:“如今齊王的部隊就在城外,如此機遇擺在你的麵前,為何不把握住呢?”
婁敬從腰帶取下木抓,伸到背後撓了兩下,這才慢悠悠的說道:“機遇?什麽機遇?龍且立即就要身首異處,哪來的機遇給我?”
王老三大驚,連忙上前按住了婁敬的嘴巴,央求道:“我的縣令大人,你老別亂說話呀!明知道龍且的大軍馬上就要入城,倒時候要是隔牆有個什麽耳,你的小丫鬟仆人將你告發了,那你的那一肚子的才華不就可惜了嗎!”
婁敬一把推開王老三,將一隻腳蜷收到另一隻膝蓋上,伸出手摳著自己的腳丫上的嫩肉說道:“我知道你的意思,這就叫慎言!我如今就要慎言,還是繼續睡覺吧!”
王老二可不願婁敬如此消沉,他知道自己沒什麽本事,一往天也隻是在婁敬麵前吹一吹,真要等自己出頭估計要等下輩子了。而婁敬不然,王老三清楚的很,別看婁敬看起來邋遢,卻是一個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人。像他這種懷才不遇的人,要是遇見了一個好的明主,說不定哪天翻身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於是王老三就拿出了畢生所學,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婁敬去求見龍且。婁敬終究是不甘於平凡之人,在王老三的鼓動下,婁敬一拍桌子大吼一聲:“既無伯樂,我就學毛遂自薦去!”
看著婁敬施施然的走出了大門,王老三總感覺有些不對,後來一拍腦袋這才明白:“往日裏見慣了他邋遢的裝束,我看著也順眼了,可今天他可是去見齊王啊!”
縱然王老三萬份著急,可想到時已經為時已晚。婁敬到了軍營,向守門的軍士稟明了來意,軍士上下打量了婁敬一眼,對他說道:“你不如明天來吧!”
婁敬一聽便急了,明天齊軍就要開拔,到時候他去哪求見龍且?婁敬急了一會,突然間醒悟過來,連忙從腰包裏掏出了一串銅錢,急急的往軍士手裏塞,帶著一臉諂媚向軍士說道:“您行行好!通稟通稟,這錢您就拿去買酒喝!”
婁敬獻上了身上所有財物,哪知道那軍士根本不要,反而一臉正色的向婁敬說道:“豈能小覷人耶!”
言畢,也不接婁敬的錢,轉身便進去通稟了。得了軍士通報,婁敬終於見到了龍且。等婁敬大禮參拜之後,龍且便問:“縣令所來何事啊?”
婁敬一聽正事來了,立即振奮起精神,向龍且說道:“大王知不知道您馬上就要大難臨頭了!”
婁敬心裏揣著好算計,自思我這一出危言,龍且必然聳聽。等他細細詢問的時候,我便將自己的本事一一展露,到時候救了龍且不說,還讓齊國不遭亡國之災,以後就能封侯拜相光宗耀祖了。
婁敬一說完,龍且立即變色,喚來兩個士卒,指著婁敬說道:“將這個無故放矢的家夥趕出去!”
婁敬大唿饒命,可惜龍且根本不聽。婁敬隻好大喊道:“齊國的局勢一直未曾穩定過,大王您在這個時候動兵,隻要一踏出國門,後麵立即要起火。到時候必為陳餘所破,國將不存啊!”
“敢在戰前擾亂我軍心,速速拖出去砍了!”龍且在無故放矢的罪上又安上了一個擾亂軍心的罪名。
婁敬掙紮著被拖了出去,他心中的願望,一身的才學,都因遇見了一個魯莽的匹夫而徹底埋沒。這個本應該封侯拜相,本應該大有作為的一代謀主,就這麽輕易的死在了龍且的手中。
龍且當夜斬了婁敬,第二天便帶著大軍殺向了趙國。
而此時的趙國,陳餘剛服下了上官龍子獻上的丹藥,隻有吃了這些丹藥之後,他才不會夢見張耳和趙歇,才不會害怕宮裏的冤魂來索命。
自兩個月前與秦王在雲中會晤之後,陳餘終於如願以償的加入秦魏韓的同盟之中。陳餘迴國之後,還是一如既往的聽信方士的話,才用不久的彭越似乎又失去了作用,被陳餘尋了一個由頭摘了他的上將軍印,改封為後將軍。國中的要職除了落入陳餘的親屬手中,剩下的都封給了那些方士。
注1:婁敬——向劉邦建議與匈奴和親的就是此人,後來真的是封侯拜相,是個了不得的內政人才。與蕭何相比,還要nb一點。不過現在沒了……書中的天下早就亂了。
注2:邶風篇主要就是寫趙齊之戰的故事。(未完待續。)
從臨淄到狄縣,再渡濟水至平原縣,齊王龍且用了八天時間走了三百四十餘裏,可算得上行軍快速。等過了平原縣,便要進入趙國的境內。在齊王龍且看來,陳餘殺張耳稱代王,殺趙歇又換稱趙王,這種人是當真無愧的亂臣賊子,這種小人是入不得他龍且的眼的。遙想當年隨楚王討伐田榮,陳餘在那個時候就起兵唿應,如今田榮死了都快三年了,而陳餘卻始終活著,這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跡。
站在高高的戰車上,俯覽著下方行軍的齊國士卒,龍且心中也湧起了萬般豪情,等滅了趙國然後再殺向關中,取子嬰之頭以報楚王之恩,此乃龍且所願也。
平原城中,縣衙。
身為縣令的婁敬今年四十六歲,身為土生土長的齊國人,他當過兵,也反過秦。當田榮造反的時候,他就是平原的縣令。齊楚大戰,身為齊國人的婁敬不甘寂寞,在大戰的初期,婁敬就寫了一封《戰時書》,洋洋灑灑一共幾萬字,在書中婁敬提出:現在正值楚國勢大,項羽聲威最隆的時候。此時與楚交戰,齊國勝麵太小,他勸田榮不如割地求和,再向楚國獻上質子,如此一來可讓齊國避過楚國最鋒銳時期。等過幾年,齊國再拉攏被貶被罰的其他六國王侯,聯合他們除去項羽的黨羽,等天下徹底大亂的時候再與楚國爭雄。田榮看過《戰時書》後,隻說了四個字:“腐儒之言”。
田榮戰死後,楚軍在齊國大肆屠殺曾經跟隨過田榮的世家豪族。
婁敬投降楚國後,又向當時還未離開的楚王項羽獻上了一冊《治齊方略》。這《治齊方略》是婁敬花費了無數的心思,根據當時齊國的情況獻上的治理齊國的方法。項羽得知是一個老窮酸寫的書後,連看都沒看,反而對範增說道:“亡國而不知恥者,婁敬也!”
一時之間婁敬心如死灰,得了一場大病,等病好後先前的楚將龍且已經成了齊王。龍且此人妄自尊大,他當上了齊王後,卻依舊奉行著以前項羽針對齊國的那一套:不僅大肆追查田氏餘黨,還在剛剛經曆過戰亂的齊地強征稅賦。龍且的暴虐使得齊國一直不平靜,幾年來各地起義不斷,龍且此人更遭到無數次刺客的刺殺。這些叛亂雖然都被龍且一次次鎮壓,但齊國的國力也因此越來越衰弱。在田榮手中的齊國,那時候可以說是中原諸國最富裕的地方,連楚國都有所不如,當齊國落入龍且手中之後,短短三年時間,齊國就從一個大國變成了比如今的魏、韓亦不如的小國。在去年,不甘寂寞的婁敬又上了一次書,而這一次連入龍且的眼的機會沒有。
心灰意冷的婁敬如今縮在壁爐邊暖手,他平時不拘小節,也不愛打整自己。縮在床榻上,就像是一個還能動的蠕蟲。婁敬不喜歡戴冠,頭發胡亂的挽了鬢,別了一根木簪。經常穿著不搭調的衣服,比如:上半身穿著灰色常服,下半截的褲子卻是綠色,中間綁了跟黑色腰帶,腰帶上插一根撓癢用的木抓。如此不倫不類,在平原縣城中也算是有名。雖然四十有餘卻至今未曾取妻,蓋因他自己覺得自己是個不世奇才,一般的村野鄉姑都看不上。平生隻有一個知己,那便是經常在街坊酒樓上說書的王老三,此人一張嘴巴極為伶俐,也經常向婁敬說一些懷才不遇的話,婁敬因此視他為知己。
就當婁敬靠在桌案邊昏昏欲睡的時候,知己王老三卻興匆匆的來找他,對他說道:“如今齊王的部隊就在城外,如此機遇擺在你的麵前,為何不把握住呢?”
婁敬從腰帶取下木抓,伸到背後撓了兩下,這才慢悠悠的說道:“機遇?什麽機遇?龍且立即就要身首異處,哪來的機遇給我?”
王老三大驚,連忙上前按住了婁敬的嘴巴,央求道:“我的縣令大人,你老別亂說話呀!明知道龍且的大軍馬上就要入城,倒時候要是隔牆有個什麽耳,你的小丫鬟仆人將你告發了,那你的那一肚子的才華不就可惜了嗎!”
婁敬一把推開王老三,將一隻腳蜷收到另一隻膝蓋上,伸出手摳著自己的腳丫上的嫩肉說道:“我知道你的意思,這就叫慎言!我如今就要慎言,還是繼續睡覺吧!”
王老二可不願婁敬如此消沉,他知道自己沒什麽本事,一往天也隻是在婁敬麵前吹一吹,真要等自己出頭估計要等下輩子了。而婁敬不然,王老三清楚的很,別看婁敬看起來邋遢,卻是一個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人。像他這種懷才不遇的人,要是遇見了一個好的明主,說不定哪天翻身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於是王老三就拿出了畢生所學,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婁敬去求見龍且。婁敬終究是不甘於平凡之人,在王老三的鼓動下,婁敬一拍桌子大吼一聲:“既無伯樂,我就學毛遂自薦去!”
看著婁敬施施然的走出了大門,王老三總感覺有些不對,後來一拍腦袋這才明白:“往日裏見慣了他邋遢的裝束,我看著也順眼了,可今天他可是去見齊王啊!”
縱然王老三萬份著急,可想到時已經為時已晚。婁敬到了軍營,向守門的軍士稟明了來意,軍士上下打量了婁敬一眼,對他說道:“你不如明天來吧!”
婁敬一聽便急了,明天齊軍就要開拔,到時候他去哪求見龍且?婁敬急了一會,突然間醒悟過來,連忙從腰包裏掏出了一串銅錢,急急的往軍士手裏塞,帶著一臉諂媚向軍士說道:“您行行好!通稟通稟,這錢您就拿去買酒喝!”
婁敬獻上了身上所有財物,哪知道那軍士根本不要,反而一臉正色的向婁敬說道:“豈能小覷人耶!”
言畢,也不接婁敬的錢,轉身便進去通稟了。得了軍士通報,婁敬終於見到了龍且。等婁敬大禮參拜之後,龍且便問:“縣令所來何事啊?”
婁敬一聽正事來了,立即振奮起精神,向龍且說道:“大王知不知道您馬上就要大難臨頭了!”
婁敬心裏揣著好算計,自思我這一出危言,龍且必然聳聽。等他細細詢問的時候,我便將自己的本事一一展露,到時候救了龍且不說,還讓齊國不遭亡國之災,以後就能封侯拜相光宗耀祖了。
婁敬一說完,龍且立即變色,喚來兩個士卒,指著婁敬說道:“將這個無故放矢的家夥趕出去!”
婁敬大唿饒命,可惜龍且根本不聽。婁敬隻好大喊道:“齊國的局勢一直未曾穩定過,大王您在這個時候動兵,隻要一踏出國門,後麵立即要起火。到時候必為陳餘所破,國將不存啊!”
“敢在戰前擾亂我軍心,速速拖出去砍了!”龍且在無故放矢的罪上又安上了一個擾亂軍心的罪名。
婁敬掙紮著被拖了出去,他心中的願望,一身的才學,都因遇見了一個魯莽的匹夫而徹底埋沒。這個本應該封侯拜相,本應該大有作為的一代謀主,就這麽輕易的死在了龍且的手中。
龍且當夜斬了婁敬,第二天便帶著大軍殺向了趙國。
而此時的趙國,陳餘剛服下了上官龍子獻上的丹藥,隻有吃了這些丹藥之後,他才不會夢見張耳和趙歇,才不會害怕宮裏的冤魂來索命。
自兩個月前與秦王在雲中會晤之後,陳餘終於如願以償的加入秦魏韓的同盟之中。陳餘迴國之後,還是一如既往的聽信方士的話,才用不久的彭越似乎又失去了作用,被陳餘尋了一個由頭摘了他的上將軍印,改封為後將軍。國中的要職除了落入陳餘的親屬手中,剩下的都封給了那些方士。
注1:婁敬——向劉邦建議與匈奴和親的就是此人,後來真的是封侯拜相,是個了不得的內政人才。與蕭何相比,還要nb一點。不過現在沒了……書中的天下早就亂了。
注2:邶風篇主要就是寫趙齊之戰的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