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項羽召集諸將商議軍事。眾人圍繞著一張巨大的地圖,一起七嘴八舌的討論。
騎都尉項聲道:“漢軍之中也有能人,他們在鈣水對岸修建了哨崗,每隔二三裏就有,我軍想強渡河,實在是不容易,不如先提兵攻略三川,然後出欒山向下,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繞過這條河!”
護軍校尉龍毅叫道:“區區一條小河,又怎能阻擋住我軍的步伐?依我所見,不如在岸邊先伐木製造浮橋,到時候有上百架浮橋,大軍一起渡河,就憑著劉邦的那些烏合之眾,又怎能阻擋?”
斥候將軍項冶道:“根據斥候來報,劉邦在對岸有三座營房,總計有十三萬人。鈣水的渡口不多,想偷渡也難。如果能多造浮橋強渡,也不失為一條良策!”
項羽目視地圖,似無所聞。範增搖頭說道:“製造浮橋不易,楚軍現在要從楚國運糧,路途遙遠,不能耗太久。”
帳下眾將驚問:“老軍師何出此言?我軍的糧草不是一直由九江國、臨江國供給嗎?”
範增搖頭說道:“英布前日來信,說九江國遭受百年不遇的蝗災,如今已經無糧可征。而臨江南郡的山蠻聽聞共傲被俘,一時起了異心,如今在南郡造反。臨江國公子尉如今自顧不暇,聽說江陵都快不保,又拿什麽運糧?”
龍毅捏拳叫道:“我們替他們作戰,在南陽苦戰多時,他們隻會龜縮在南郡虛張聲勢。如今連糧草都供給不上,真他娘的沒用!”
季布也罵道:“英布那小子也不是什麽好鳥?說是蝗災,也不定是出詭計誆騙我等!”
帳中大將罵罵咧咧,項羽突然抬頭,喝道:“住嘴!”
眾將禁聲,一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項羽為何動怒。項羽環視了周圍人一圈,指著地圖說道:“戰事已經打到了這個份上,縱然九江、臨江國不在供給糧草,我們也要將戰事進行下去。南郡的叛亂,很有可能是劉邦用的詭計。可我大楚出兵以來,又何須盟軍唿應?”
眾將齊喝:“大王明斷!”
項羽讓戟士收好行軍地圖,從桌案上抓起令箭,下令道:“眾將聽令!”
諸將精神一振,都目光灼灼的看向項羽。項羽冷冷說道:“著令季布、龍毅砍伐河邊樹林,連夜趕製浮橋!二日過後,大軍過河!”
眾將皆道:“喏!”
楚軍大肆采木,項羽親自監督。夜晚歸營,見漢使依舊直挺挺的站在轅門外。此時已經到了六月,白天炎熱,晚上卻又清涼。項羽勒馬停在漢使麵前,看見到他雙目緊閉,一臉焦黑唇肉開裂,竟然不知項羽前來。項羽一打量,就知道此人已經暈過去了,不過憑借著潛意識還站立不動,於是迴頭問侍衛:“此人站了多久了?”
侍衛迴答:“已經兩天了。”
項羽從馬鞍邊取下一個水袋,扔給侍衛道:“給他喂點水!”
話一吩咐,就拍馬離去了。二日過後,楚軍建造了浮橋數十架,大軍湧到河邊,開始浩浩蕩蕩的渡河。項羽路過轅門的時候,漢使還站著,不過神智已經清醒,當他看到楚王的大纛,就高聲叫道:“楚王逼之何急也?”
項羽瞟了漢使一眼,徑自離去。楚軍強渡,漢軍在對岸攔截。河麵上漂浮著數百架小舟,楚漢將士駛舟交戰。戰鼓從早上一直響到晚上,楚軍數次強渡皆無功而返。河麵上漂浮起無數的浮屍,引來許多小魚饒屍爭啄。項羽見實在難渡,隻得引兵迴營。路過轅門的時候,漢使又說道:“楚漢相爭,卻白白便宜了秦國!遙想昔日伐秦,盟軍數十萬,上下同心。如今秦國複立,楚王卻無動於衷,莫非楚王與漢王的仇恨比之秦楚世仇更甚?”
項羽鼻子重重哼了一聲,卻還是拍馬離去了。漢使望旗灑笑,老軍師範增突然下了馬車,杵著龍頭拐杖走到漢使麵前,向他問道:“你就是酈食其?”
漢使答:“然!”
範增冷冷的盯著他,對酈食其說道:“如果楚王信我之言,你已經身首異處!又哪能站在這妖言惑眾?楚漢之仇如何?秦楚之仇又如何?在老夫看來都不重要!老夫眼中隻看得到誰的危害最大!一個苟延殘喘的秦國,又怎比得上一個如日中生的漢國?老夫勸你還是盡早離去,不然你的首級老夫早晚會來取的!”
酈食其被驚出了一身冷汗,麵上強笑道:“酈食其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使者,老軍師想殺便殺!我見楚王,是為了漢王的托付。漢楚交戰越久,秦國得到的喘息之機更多!漢王已經知錯,難道連請饒的機會都沒有嗎?”
範增仰頭哈哈大笑,然後對身後的龍毅說道:“你看,好一張伶牙俐齒!”
龍毅附和著點頭,範增突然一拂袖,一臉寒霜的說道:“殺了他!”
酈食其瞳孔一縮,臉色突然變得慘白。範增一說完,龍毅立即拔出佩劍,一腳將酈食其踹倒,揮劍便向酈食其頭顱砍去。正當酈食其授首在即的時候,一柄劍突然擋在了龍毅的劍下。龍毅一驚,看向來人,卻是東陽候項伯。
範增一雙死魚眼死死盯著項伯,如果不是天黑,就可以看到範增的一雙短眉在不停的跳動。項伯似無所覺,收劍迴鞘道:“楚王欲見漢使!還望老軍師放過此人!”
說完深深一揖,範增長歎一聲,顫巍巍的走進了轅門。
楚軍中軍大帳,項羽跪坐在席上,以手扶額雙眉緊鎖。等項伯帶進了酈食其,項羽方正身對酈食其說道:“孤給你一個機會,你迴去告訴劉邦,如果他立即將大軍後撤三十裏,將鈣水營房讓出。孤就給他一個機會!”
酈食其先一驚後一喜,立即躬身告退。等酈食其離開之後,項羽方問項伯道:“你說劉邦敢不敢不撤軍?”
項伯麵帶難色,沉呤半響方道:“如果他有心,那必然會撤軍。不知道大王出此言,到底是試探還是詭計?”
項羽聞言哈哈大笑,正當他笑意正濃之時。老軍師範增突然急匆匆的走進大帳,一臉驚喜的向項羽說道:“籍兒此計大秒!等我軍過河,可不費吹灰之力打敗劉邦,到時候召集諸侯王,可再議稱帝一事!”
項羽臉上一僵,過了半天方勉強笑道:“亞父消息靈通!”
楚軍攻勢稍歇,兩軍數日無事。兩日過後,酈食其渡河迴到了漢營。入見劉邦後,一臉喜色的說道:“臣幸不辱命,此行已有成效!”
劉邦急問:“項羽怎麽說?”
酈食其喜滋滋的說道:“楚王說,隻要大王退軍三十裏,讓出鈣水防線,他就答應親自麵見大王!”
劉邦臉色抖變,拂袖搖頭道:“這算什麽?等讓出鈣水防線,我就是砧板上的魚肉,就任由項羽宰割!到時候項羽出爾反爾,我必死無葬身之地矣!”
陸賈站在劉邦身側,拍額大叫:“酈生誤國啊!”
酈食雙手捧腹,突然哈哈大笑。帳中大臣又驚又怒,有的急得跺腳,有的張口大罵。隻有端坐在左首的張良正捋須沉思,過了一會,張良突然開口喝道:“爾等住口!”
言畢,翻身立起,走到劉邦麵前,向劉邦賀道:“恭喜我王!賀喜我王!酈食其此行立下大功,張良願為酈食其請賞!”
劉邦手指張良,一臉難看的說道:“子房,這——!”
張良笑眯眯的擺手,示意劉邦道:“吾王何必心急,不如聽聽酈食其是如何分析此事?”
張良向酈食其微微頷首,酈食其昂首說道:“大王毋憂,項羽讓我等讓出鈣水,實則是好事!大王試想,隻要再迴楚營,向項羽稟明大王已經答應退兵,然後許下十五日之約,讓我軍徐徐撤退。在這十五日之內,大王可到處散播謠言,就說楚王已經答應議和,然後在鈣水築造高台就說祭拜項梁公(注一),邀請南郡蠻王、公子尉並衡山王吳炳、九江王英布,一同前來觀禮。到時候等諸侯一到,還怕項羽毀約不成?”
帳中大臣恍然大悟,一個個又叫起好來。劉邦也樂得喜不自禁,拍著自己的額頭說道:“我怎麽就沒想到呢?上天賜予我酈食其,我劉邦何其幸也!”
正當帳中眾人一起樂嗬的時候,張良又撲冷水說道:“大王不要高興得太早,還是想想該如何才能將這些諸侯請來吧!”
大帳一下無聲,過了半天還是陸賈說道:“南郡蠻夷,使錢賄賂亦可,使兵將威脅亦可,易也!臨江王共傲就在我們手中,也不怕公子尉不來。九江王英布,此人以前雖是項羽部將,但項羽伐齊,招人不至,以至於親臨九江,估計心有怨言。此次楚漢交戰,九江也隻出了幾千兵馬。大王與英布亦是舊識,陸賈不才,願去九江說英布前來!”
而張良在此時也道:“我昔日曾與吳苪有一麵之緣,或許可以一試!”
注一:之所以是祭拜項梁,而不是祭拜義帝,是因為劉邦的打的就是為義帝報仇的口號。當然,這個借口有些勉強,就當是祭拜項梁哭訴秦國複國的消息吧!(未完待續。)
騎都尉項聲道:“漢軍之中也有能人,他們在鈣水對岸修建了哨崗,每隔二三裏就有,我軍想強渡河,實在是不容易,不如先提兵攻略三川,然後出欒山向下,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繞過這條河!”
護軍校尉龍毅叫道:“區區一條小河,又怎能阻擋住我軍的步伐?依我所見,不如在岸邊先伐木製造浮橋,到時候有上百架浮橋,大軍一起渡河,就憑著劉邦的那些烏合之眾,又怎能阻擋?”
斥候將軍項冶道:“根據斥候來報,劉邦在對岸有三座營房,總計有十三萬人。鈣水的渡口不多,想偷渡也難。如果能多造浮橋強渡,也不失為一條良策!”
項羽目視地圖,似無所聞。範增搖頭說道:“製造浮橋不易,楚軍現在要從楚國運糧,路途遙遠,不能耗太久。”
帳下眾將驚問:“老軍師何出此言?我軍的糧草不是一直由九江國、臨江國供給嗎?”
範增搖頭說道:“英布前日來信,說九江國遭受百年不遇的蝗災,如今已經無糧可征。而臨江南郡的山蠻聽聞共傲被俘,一時起了異心,如今在南郡造反。臨江國公子尉如今自顧不暇,聽說江陵都快不保,又拿什麽運糧?”
龍毅捏拳叫道:“我們替他們作戰,在南陽苦戰多時,他們隻會龜縮在南郡虛張聲勢。如今連糧草都供給不上,真他娘的沒用!”
季布也罵道:“英布那小子也不是什麽好鳥?說是蝗災,也不定是出詭計誆騙我等!”
帳中大將罵罵咧咧,項羽突然抬頭,喝道:“住嘴!”
眾將禁聲,一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項羽為何動怒。項羽環視了周圍人一圈,指著地圖說道:“戰事已經打到了這個份上,縱然九江、臨江國不在供給糧草,我們也要將戰事進行下去。南郡的叛亂,很有可能是劉邦用的詭計。可我大楚出兵以來,又何須盟軍唿應?”
眾將齊喝:“大王明斷!”
項羽讓戟士收好行軍地圖,從桌案上抓起令箭,下令道:“眾將聽令!”
諸將精神一振,都目光灼灼的看向項羽。項羽冷冷說道:“著令季布、龍毅砍伐河邊樹林,連夜趕製浮橋!二日過後,大軍過河!”
眾將皆道:“喏!”
楚軍大肆采木,項羽親自監督。夜晚歸營,見漢使依舊直挺挺的站在轅門外。此時已經到了六月,白天炎熱,晚上卻又清涼。項羽勒馬停在漢使麵前,看見到他雙目緊閉,一臉焦黑唇肉開裂,竟然不知項羽前來。項羽一打量,就知道此人已經暈過去了,不過憑借著潛意識還站立不動,於是迴頭問侍衛:“此人站了多久了?”
侍衛迴答:“已經兩天了。”
項羽從馬鞍邊取下一個水袋,扔給侍衛道:“給他喂點水!”
話一吩咐,就拍馬離去了。二日過後,楚軍建造了浮橋數十架,大軍湧到河邊,開始浩浩蕩蕩的渡河。項羽路過轅門的時候,漢使還站著,不過神智已經清醒,當他看到楚王的大纛,就高聲叫道:“楚王逼之何急也?”
項羽瞟了漢使一眼,徑自離去。楚軍強渡,漢軍在對岸攔截。河麵上漂浮著數百架小舟,楚漢將士駛舟交戰。戰鼓從早上一直響到晚上,楚軍數次強渡皆無功而返。河麵上漂浮起無數的浮屍,引來許多小魚饒屍爭啄。項羽見實在難渡,隻得引兵迴營。路過轅門的時候,漢使又說道:“楚漢相爭,卻白白便宜了秦國!遙想昔日伐秦,盟軍數十萬,上下同心。如今秦國複立,楚王卻無動於衷,莫非楚王與漢王的仇恨比之秦楚世仇更甚?”
項羽鼻子重重哼了一聲,卻還是拍馬離去了。漢使望旗灑笑,老軍師範增突然下了馬車,杵著龍頭拐杖走到漢使麵前,向他問道:“你就是酈食其?”
漢使答:“然!”
範增冷冷的盯著他,對酈食其說道:“如果楚王信我之言,你已經身首異處!又哪能站在這妖言惑眾?楚漢之仇如何?秦楚之仇又如何?在老夫看來都不重要!老夫眼中隻看得到誰的危害最大!一個苟延殘喘的秦國,又怎比得上一個如日中生的漢國?老夫勸你還是盡早離去,不然你的首級老夫早晚會來取的!”
酈食其被驚出了一身冷汗,麵上強笑道:“酈食其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使者,老軍師想殺便殺!我見楚王,是為了漢王的托付。漢楚交戰越久,秦國得到的喘息之機更多!漢王已經知錯,難道連請饒的機會都沒有嗎?”
範增仰頭哈哈大笑,然後對身後的龍毅說道:“你看,好一張伶牙俐齒!”
龍毅附和著點頭,範增突然一拂袖,一臉寒霜的說道:“殺了他!”
酈食其瞳孔一縮,臉色突然變得慘白。範增一說完,龍毅立即拔出佩劍,一腳將酈食其踹倒,揮劍便向酈食其頭顱砍去。正當酈食其授首在即的時候,一柄劍突然擋在了龍毅的劍下。龍毅一驚,看向來人,卻是東陽候項伯。
範增一雙死魚眼死死盯著項伯,如果不是天黑,就可以看到範增的一雙短眉在不停的跳動。項伯似無所覺,收劍迴鞘道:“楚王欲見漢使!還望老軍師放過此人!”
說完深深一揖,範增長歎一聲,顫巍巍的走進了轅門。
楚軍中軍大帳,項羽跪坐在席上,以手扶額雙眉緊鎖。等項伯帶進了酈食其,項羽方正身對酈食其說道:“孤給你一個機會,你迴去告訴劉邦,如果他立即將大軍後撤三十裏,將鈣水營房讓出。孤就給他一個機會!”
酈食其先一驚後一喜,立即躬身告退。等酈食其離開之後,項羽方問項伯道:“你說劉邦敢不敢不撤軍?”
項伯麵帶難色,沉呤半響方道:“如果他有心,那必然會撤軍。不知道大王出此言,到底是試探還是詭計?”
項羽聞言哈哈大笑,正當他笑意正濃之時。老軍師範增突然急匆匆的走進大帳,一臉驚喜的向項羽說道:“籍兒此計大秒!等我軍過河,可不費吹灰之力打敗劉邦,到時候召集諸侯王,可再議稱帝一事!”
項羽臉上一僵,過了半天方勉強笑道:“亞父消息靈通!”
楚軍攻勢稍歇,兩軍數日無事。兩日過後,酈食其渡河迴到了漢營。入見劉邦後,一臉喜色的說道:“臣幸不辱命,此行已有成效!”
劉邦急問:“項羽怎麽說?”
酈食其喜滋滋的說道:“楚王說,隻要大王退軍三十裏,讓出鈣水防線,他就答應親自麵見大王!”
劉邦臉色抖變,拂袖搖頭道:“這算什麽?等讓出鈣水防線,我就是砧板上的魚肉,就任由項羽宰割!到時候項羽出爾反爾,我必死無葬身之地矣!”
陸賈站在劉邦身側,拍額大叫:“酈生誤國啊!”
酈食雙手捧腹,突然哈哈大笑。帳中大臣又驚又怒,有的急得跺腳,有的張口大罵。隻有端坐在左首的張良正捋須沉思,過了一會,張良突然開口喝道:“爾等住口!”
言畢,翻身立起,走到劉邦麵前,向劉邦賀道:“恭喜我王!賀喜我王!酈食其此行立下大功,張良願為酈食其請賞!”
劉邦手指張良,一臉難看的說道:“子房,這——!”
張良笑眯眯的擺手,示意劉邦道:“吾王何必心急,不如聽聽酈食其是如何分析此事?”
張良向酈食其微微頷首,酈食其昂首說道:“大王毋憂,項羽讓我等讓出鈣水,實則是好事!大王試想,隻要再迴楚營,向項羽稟明大王已經答應退兵,然後許下十五日之約,讓我軍徐徐撤退。在這十五日之內,大王可到處散播謠言,就說楚王已經答應議和,然後在鈣水築造高台就說祭拜項梁公(注一),邀請南郡蠻王、公子尉並衡山王吳炳、九江王英布,一同前來觀禮。到時候等諸侯一到,還怕項羽毀約不成?”
帳中大臣恍然大悟,一個個又叫起好來。劉邦也樂得喜不自禁,拍著自己的額頭說道:“我怎麽就沒想到呢?上天賜予我酈食其,我劉邦何其幸也!”
正當帳中眾人一起樂嗬的時候,張良又撲冷水說道:“大王不要高興得太早,還是想想該如何才能將這些諸侯請來吧!”
大帳一下無聲,過了半天還是陸賈說道:“南郡蠻夷,使錢賄賂亦可,使兵將威脅亦可,易也!臨江王共傲就在我們手中,也不怕公子尉不來。九江王英布,此人以前雖是項羽部將,但項羽伐齊,招人不至,以至於親臨九江,估計心有怨言。此次楚漢交戰,九江也隻出了幾千兵馬。大王與英布亦是舊識,陸賈不才,願去九江說英布前來!”
而張良在此時也道:“我昔日曾與吳苪有一麵之緣,或許可以一試!”
注一:之所以是祭拜項梁,而不是祭拜義帝,是因為劉邦的打的就是為義帝報仇的口號。當然,這個借口有些勉強,就當是祭拜項梁哭訴秦國複國的消息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