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沉重的青銅軺車駛過信宮外的十裏長街的時候,太陽才剛從雲霧中升起。微風輕拂,街道上那翠綠的青柏就隨之動舞。身穿灰布短褂的車夫正趕著驢車將一桶桶穢物往城外拉去,大腳的婦人挎著竹籃在街邊的集市挑挑選選,擔材的小哥將扁擔靠在矮牆邊,拿著灰不溜秋的汗巾正在擦汗。
鹹陽雖久經戰亂,但升鬥小民卻一樣要生活。隻不過巡街的士卒少了些,換了身衣裳。當太陽從雲間徹底的掙脫出後,一隊隊騎著高頭大馬,身穿黑色鎧甲頭戴白嬰鐵盔的騎士策馬駛過了長街。這些甲士之中,還有十多個身穿綠袍的官吏,他們表情嚴肅,目不斜視。
百姓或駐足而觀,或指指點點,但沒有人說話。大秦國興複不久,鹹陽的百姓都學會了一件事,那就是緘口謹慎。他們看著這群人下了馬,進了宮闈。
宮廷之中的戟士將綠袍官吏引進了庭院之中,他們看見了那株久經滄桑的老樹,看見了一襲黑袍的秦王。在老樹下麵,擺著一張張桌案,有廷衛領著他們入席而坐。
每張案上都放著一冊竹簡,內史各地的縣令、郡治一個個正襟危坐,沒有人敢翻動桌案上的東西。
等眾人坐下之後,秦王才轉過身來。他的目光從眾人之間掃過,於是所有人都低頭視案,不敢與秦王對視。秦王背著手,渡步從桌案間走過,向眾人說道:“內史初平,百廢待興。百姓久經戰亂,早已生疲。如今人心尚不穩定,故而召集諸位,尋一長治久安之法!”
諸位皆道:“願為秦王效勞。”
嬴子嬰點了點頭,又道:“孤在北地的時候,就已經頒布了秦令。那時候戰火未平,雖有令下,但效果甚微。如今關中已定,政令當速行。孤之政令,爾等想必也有所耳聞。其中巨細,皆在這竹簡之中!”
眾人道喏,一個個拿起竹簡,低頭細看。沒過多久,一個身穿青色文士袍的中年士子走到嬴子嬰身畔,對他輕聲說了些什麽,嬴子嬰眉頭一皺,眼光冷冽乍現,隨即點了點頭,示意那人離開。
又過了半響,在座的眾人都放下了竹簡,他們抬起頭看著年輕的秦王,臉上盡是凝重之色。
嬴子嬰見無人說話,遂問道:“爾等有何疑問,皆可向孤道來!”
言畢,雍縣縣令鄧先站起身來,向秦王義正言辭的說道:“秦王這均田之策不妥!”
嬴子嬰問:“有何不妥?”
鄧先質問道:“秦王均何處田地給百姓?”
嬴子嬰說道:“孤在北地,選用丈量荒地之法,分量土地。孤準備繼續這麽做。”
鄧先抬頭,目視嬴子嬰,不卑不亢的說道:“北地、隴西地廣人稀,分量荒地給百姓乃秦王仁義之舉。不過內史人口稠密,根本沒有什麽荒地。”
說了這話,鄧先就坐了下去,在座的眾人也都七嘴八舌的開始討論。身坐在最後的嚴禁麵帶冷笑,將在座眾人的反應都一一記在了心裏。
嬴子嬰走轉了幾步,向眾人說道:“孤還未進住鹹陽的時候,向內史的百姓承諾過,要均田薄稅!如今漢軍已經撤離了關中,孤不願失信於民。”
嬴子嬰說這話的時候,心裏也很鬱結。當初在北地、隴西的時候,頒布這均田的政令,那時候雖然有兩三個人跳出來,但在嬴子嬰強力的鎮壓下,他們最終屈服了,均田之策也得到了實施。但那裏之所以阻力很小,是因為北地和隴西久經戰亂,地廣人稀,嬴子嬰均給百姓的田地很多都是無主的荒地。如今進駐內史,靠的也是百姓出力。韋陀之所以能召集數十萬民夫,也就是因為嬴子嬰的政令。可內史跟北地和隴西不一樣,內史人口眾多,根本沒什麽荒地。大多數的田地掌握在世家大族手裏。
遙想秦國當年,在朝中單單一個關內候就不知道有多少。秦國實行的是商鞅變法後定下的自公士至徹侯二十等爵,專門用以賞功。徹侯食縣,其他諸爵得食俸祿如官吏。如徹侯,食邑大者萬戶,小者千百戶。這些侯爵在內史至少有上百人!食邑者對象是百姓,也就是說不管是關內候還是徹侯,他們可以在自己的轄地內收稅,朝中收稅的對象從百姓轉移到了列侯身上,所以列侯轄地內的百姓和田地就屬於他們的私人財產。嬴子嬰想在內史均田,無疑就是向以前的世家動刀。總其原因就是,內史沒有什麽荒地讓朝廷收迴,想要均田就必須從世家手裏去取,這樣一來很明顯就得罪了世家!
嬴子嬰明白,在這個時候想要鏟除世家是根本不可能的。他最多的是將以前的一批世家打倒,然後扶持新的一批世家出來。所以,前些日子他問蒯徹,能否讓受爵者不食邑,這顯然也是行不通的。
今天他召集各地郡治、縣令前來,還是為了能將均田之策實施下去,但在座的人很多也是各世家的門人,嬴子嬰的政策很明顯得不到他們的認同。自鄧先之後,又有不少人站出來向嬴子嬰進諫,皆言均田此策不可行,嬴子嬰聽煩了這些言語,將這些人全部趕出去。
見過各地主事之後,嬴子嬰找了蒯徹,與他商議道:“均田之策有利於民,那就是有利於江山社稷。此策在北地、隴西已經實施,那孤就不能厚此薄彼啊!“
蒯徹沉默了一會,向嬴子嬰說道:“要在內史均田,隻有將朝中的官田和世族的田地收迴來。但要這麽做,無異於與內史的世族大家撕破了臉麵。如今內史初平,這些人能幫秦王很快的穩定關中,如果在這個時候向他們動刀,百害無一利!望秦王三思啊!”
嬴子嬰用拳頭捶了一下桌麵,向蒯徹說道:“能取迴關中,內史之民出力甚多。當初政令傳遍了整個關中,孤難道要言而無信嗎?”
蒯徹微微一笑,答非所問的說道:“所以秦王才故意開罪世家,是準備向他們動刀嗎?”
嬴子嬰盯著麵前的蒼老樹皮,麵無表情的說道:“沒錯!”
蒯徹又道:“縱然秦王將一部分世族給殺了,收迴了一些田地,但這樣依舊於事無補啊!”
嬴子嬰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孤知道。”
蒯徹一捋長須,說道:“因為阻礙政令實施的不是這些世家,而是先秦王朝製定了爵位製度啊!隻有徹底改變這些製度,才能將政令實施下去,不然的話,終究是無用之功!”
嬴子嬰站了起來,看著身後的山河屏風,看著地圖上寫著大秦的土地,他閉著眼睛默默的沉思。
他突然想起了過往,他一直有心將秦國的耕戰製度改變,然而通過無數次大戰,他反而是徹底的實施了先前的耕戰製度,不得不將他以前的那些想法封存起來。因為事實說明,在大戰開啟的時候,耕戰製度確實是一種有效的製度。沒有這製度,他根本無力召集那麽多的部隊,根本無力讓麾下的將士拚命。均田製不僅僅跟耕戰製度相衝,而且跟秦國爵位製度,社會製度相衝。
想改變一種社會形式,是何其的艱難?稍有不甚,就是國破家亡的結局。而他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原有的社會形態,找到突破口。他不能徹底的將世家摧毀,因為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他這個秦王就是依仗著世家而存,可以說當初的贏姓趙氏就是最大的世家。
有些東西他無力去改變,也沒必要改變。就如那顆曆經多年的老樹,它所在的位置,吸取的養分都是它根係籠罩的這一部分土地。沒了這塊土地,它就很難存活。秦國經曆百年,所依仗者還是圍繞在它身畔的世族,嬴子嬰沒有能力將這一切敝開,也根本沒辦法敝開。
均田就像是一個很大畫餅,看似容易,實則是千難萬難。
嬴子嬰長歎一聲,問蒯徹道:“先生,孤該怎麽辦?”(未完待續。)
鹹陽雖久經戰亂,但升鬥小民卻一樣要生活。隻不過巡街的士卒少了些,換了身衣裳。當太陽從雲間徹底的掙脫出後,一隊隊騎著高頭大馬,身穿黑色鎧甲頭戴白嬰鐵盔的騎士策馬駛過了長街。這些甲士之中,還有十多個身穿綠袍的官吏,他們表情嚴肅,目不斜視。
百姓或駐足而觀,或指指點點,但沒有人說話。大秦國興複不久,鹹陽的百姓都學會了一件事,那就是緘口謹慎。他們看著這群人下了馬,進了宮闈。
宮廷之中的戟士將綠袍官吏引進了庭院之中,他們看見了那株久經滄桑的老樹,看見了一襲黑袍的秦王。在老樹下麵,擺著一張張桌案,有廷衛領著他們入席而坐。
每張案上都放著一冊竹簡,內史各地的縣令、郡治一個個正襟危坐,沒有人敢翻動桌案上的東西。
等眾人坐下之後,秦王才轉過身來。他的目光從眾人之間掃過,於是所有人都低頭視案,不敢與秦王對視。秦王背著手,渡步從桌案間走過,向眾人說道:“內史初平,百廢待興。百姓久經戰亂,早已生疲。如今人心尚不穩定,故而召集諸位,尋一長治久安之法!”
諸位皆道:“願為秦王效勞。”
嬴子嬰點了點頭,又道:“孤在北地的時候,就已經頒布了秦令。那時候戰火未平,雖有令下,但效果甚微。如今關中已定,政令當速行。孤之政令,爾等想必也有所耳聞。其中巨細,皆在這竹簡之中!”
眾人道喏,一個個拿起竹簡,低頭細看。沒過多久,一個身穿青色文士袍的中年士子走到嬴子嬰身畔,對他輕聲說了些什麽,嬴子嬰眉頭一皺,眼光冷冽乍現,隨即點了點頭,示意那人離開。
又過了半響,在座的眾人都放下了竹簡,他們抬起頭看著年輕的秦王,臉上盡是凝重之色。
嬴子嬰見無人說話,遂問道:“爾等有何疑問,皆可向孤道來!”
言畢,雍縣縣令鄧先站起身來,向秦王義正言辭的說道:“秦王這均田之策不妥!”
嬴子嬰問:“有何不妥?”
鄧先質問道:“秦王均何處田地給百姓?”
嬴子嬰說道:“孤在北地,選用丈量荒地之法,分量土地。孤準備繼續這麽做。”
鄧先抬頭,目視嬴子嬰,不卑不亢的說道:“北地、隴西地廣人稀,分量荒地給百姓乃秦王仁義之舉。不過內史人口稠密,根本沒有什麽荒地。”
說了這話,鄧先就坐了下去,在座的眾人也都七嘴八舌的開始討論。身坐在最後的嚴禁麵帶冷笑,將在座眾人的反應都一一記在了心裏。
嬴子嬰走轉了幾步,向眾人說道:“孤還未進住鹹陽的時候,向內史的百姓承諾過,要均田薄稅!如今漢軍已經撤離了關中,孤不願失信於民。”
嬴子嬰說這話的時候,心裏也很鬱結。當初在北地、隴西的時候,頒布這均田的政令,那時候雖然有兩三個人跳出來,但在嬴子嬰強力的鎮壓下,他們最終屈服了,均田之策也得到了實施。但那裏之所以阻力很小,是因為北地和隴西久經戰亂,地廣人稀,嬴子嬰均給百姓的田地很多都是無主的荒地。如今進駐內史,靠的也是百姓出力。韋陀之所以能召集數十萬民夫,也就是因為嬴子嬰的政令。可內史跟北地和隴西不一樣,內史人口眾多,根本沒什麽荒地。大多數的田地掌握在世家大族手裏。
遙想秦國當年,在朝中單單一個關內候就不知道有多少。秦國實行的是商鞅變法後定下的自公士至徹侯二十等爵,專門用以賞功。徹侯食縣,其他諸爵得食俸祿如官吏。如徹侯,食邑大者萬戶,小者千百戶。這些侯爵在內史至少有上百人!食邑者對象是百姓,也就是說不管是關內候還是徹侯,他們可以在自己的轄地內收稅,朝中收稅的對象從百姓轉移到了列侯身上,所以列侯轄地內的百姓和田地就屬於他們的私人財產。嬴子嬰想在內史均田,無疑就是向以前的世家動刀。總其原因就是,內史沒有什麽荒地讓朝廷收迴,想要均田就必須從世家手裏去取,這樣一來很明顯就得罪了世家!
嬴子嬰明白,在這個時候想要鏟除世家是根本不可能的。他最多的是將以前的一批世家打倒,然後扶持新的一批世家出來。所以,前些日子他問蒯徹,能否讓受爵者不食邑,這顯然也是行不通的。
今天他召集各地郡治、縣令前來,還是為了能將均田之策實施下去,但在座的人很多也是各世家的門人,嬴子嬰的政策很明顯得不到他們的認同。自鄧先之後,又有不少人站出來向嬴子嬰進諫,皆言均田此策不可行,嬴子嬰聽煩了這些言語,將這些人全部趕出去。
見過各地主事之後,嬴子嬰找了蒯徹,與他商議道:“均田之策有利於民,那就是有利於江山社稷。此策在北地、隴西已經實施,那孤就不能厚此薄彼啊!“
蒯徹沉默了一會,向嬴子嬰說道:“要在內史均田,隻有將朝中的官田和世族的田地收迴來。但要這麽做,無異於與內史的世族大家撕破了臉麵。如今內史初平,這些人能幫秦王很快的穩定關中,如果在這個時候向他們動刀,百害無一利!望秦王三思啊!”
嬴子嬰用拳頭捶了一下桌麵,向蒯徹說道:“能取迴關中,內史之民出力甚多。當初政令傳遍了整個關中,孤難道要言而無信嗎?”
蒯徹微微一笑,答非所問的說道:“所以秦王才故意開罪世家,是準備向他們動刀嗎?”
嬴子嬰盯著麵前的蒼老樹皮,麵無表情的說道:“沒錯!”
蒯徹又道:“縱然秦王將一部分世族給殺了,收迴了一些田地,但這樣依舊於事無補啊!”
嬴子嬰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孤知道。”
蒯徹一捋長須,說道:“因為阻礙政令實施的不是這些世家,而是先秦王朝製定了爵位製度啊!隻有徹底改變這些製度,才能將政令實施下去,不然的話,終究是無用之功!”
嬴子嬰站了起來,看著身後的山河屏風,看著地圖上寫著大秦的土地,他閉著眼睛默默的沉思。
他突然想起了過往,他一直有心將秦國的耕戰製度改變,然而通過無數次大戰,他反而是徹底的實施了先前的耕戰製度,不得不將他以前的那些想法封存起來。因為事實說明,在大戰開啟的時候,耕戰製度確實是一種有效的製度。沒有這製度,他根本無力召集那麽多的部隊,根本無力讓麾下的將士拚命。均田製不僅僅跟耕戰製度相衝,而且跟秦國爵位製度,社會製度相衝。
想改變一種社會形式,是何其的艱難?稍有不甚,就是國破家亡的結局。而他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原有的社會形態,找到突破口。他不能徹底的將世家摧毀,因為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他這個秦王就是依仗著世家而存,可以說當初的贏姓趙氏就是最大的世家。
有些東西他無力去改變,也沒必要改變。就如那顆曆經多年的老樹,它所在的位置,吸取的養分都是它根係籠罩的這一部分土地。沒了這塊土地,它就很難存活。秦國經曆百年,所依仗者還是圍繞在它身畔的世族,嬴子嬰沒有能力將這一切敝開,也根本沒辦法敝開。
均田就像是一個很大畫餅,看似容易,實則是千難萬難。
嬴子嬰長歎一聲,問蒯徹道:“先生,孤該怎麽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