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李國普的話後,朱由檢笑出聲來,點了點頭道:“孫承宗他的折子我看了,可圈可點,但兵部呢,兵部有何看法?”
朱由檢這便是要詢問袁崇煥的想法,袁崇煥歎了口氣道:“微臣以為,建奴為禍,不是一日兩日,現在在遼東之地,尾大不掉,朝廷也不能在短期內解決遼東之禍,從神宗年間的薩爾滸之戰,到如今的寧遠之戰,建奴軍隊越來越強大,騎兵更是所向披靡,遼東的軍隊不敵,才建立了遼東防線,不過微臣進入京師掌管兵部以後,才發覺建奴之禍,使然動搖不了大明根本,我們京畿的駐軍就遠遠超過建奴的總人馬,更何況現在遼東堡壘,城池建立起來,即便是拖著也能把後金拖死。”
“袁崇煥,你也進入了內閣,你覺得現在的朝廷拖得起嗎?”朱由檢一臉嚴肅的問道。
“隻要新政可以實施,朝廷團結,武將不怕死,咱們大明就能拖得起。”在上一世的袁崇煥以為勝了寧遠之戰,便驕傲自大,君前失言,又守地有過,導致了|後金騎兵翻越了大明苦心經營的遼東防線,最後落個悲慘下場,可此時的袁崇煥執掌兵部,熟知京畿之地與遼東的兵馬布防,便知道此時的大明朝即便羸弱,後金也動搖不了其根本,因為大明一直是個強國,隻不過之前朝廷派係政鬥太過於嚴峻,缺少一個強有力的君主鎮住場麵,此時大明朝擁有著強有力的君主,能夠用自己的意誌壓製派係之間的政鬥,對於大明朝來說無異於是件天大的好事。
“所有的前提都是新政能夠順利實施,關於江南各地排斥新政的事情,你們二人可有何看法。”朱由檢輕聲道,眼中殺意一閃即過。
李國普是老臣,當然要做出表態:“啟稟皇上,內閣擇日便發下督促文書,並警告各地官員。”
“李閣老,如果下官沒記錯的話,這督促文書,已經是這個月的第三迴了吧,可有用處,現在這些地方官員跟當地鄉紳是一家,動那些大富大貴之家,無異於直接碰他們,下官以為,已經不是一紙督促文書能夠懲辦的了,皇上,微臣以為,應當加點猛料,這新政乃是內閣六部機要司共同商定,又有各地巡撫與承宣布政使司首肯,朝廷也大力支持,可為何到了地方卻遲遲不肯動呢,戶部的賬麵上顯示,若是在全國推行新政,江南各地的賦稅會提高三百餘萬,特別是商稅鹽稅。糧食也能多征收將近一百萬旦,雖然多征收了這麽多糧食與錢財,但是普通百姓並沒有受到影響,還得到了分田地,耕物的實在好處。既造福於社稷朝廷,又造福於普通黎民百姓的大事,這些地方官員還如此拖拖拉拉,著實可恨,應當嚴懲不貸,警告各省地方官員。”袁崇煥是個儒將,心狠,他說的這些話李國普不敢講,也不能講。
朱由檢聽完袁崇煥的話後,沒有表態,隻是點了點頭,他早就已經布置好了,李國普聽完袁崇煥的話後也是欲言又止,實然,李國普是不讚成用強製手段的,但是現在江南地方官員確實不作為,就連自己以前的門下,也是拖延,故李國普想不出什麽其他手段,現在他真的體諒了前內閣首輔黃立極,麵對著朱由檢這樣的君主,也隻能自己背罵名吧。
三人又商談了一些遼東的事宜後,兩人便就退下,朱由檢也拿起了陝西的奏章,歎息不止,這時候田淑端著一杯茶水放到了龍案上,朱由檢放下奏章,看了一眼田淑,田淑進入乾清宮有了八個月了,在這期間,朱由檢從未讓她侍寢過,而田淑也漸漸不再害怕這個在宮中盛傳十分殘暴的皇帝。
“皇上,先喝杯茶水吧。”
朱由檢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剛想說話,章功推門進了大殿,拜跪在地:“皇上,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指揮同知李世超大人前來覲見。”
朱由檢把茶杯放下後道:“讓他們進來吧。”田淑也趕忙退下。
李世超與駱養性從以前的上下屬關係,發展到現在竟然有了競爭的關係,李世超糾結著原田爾耕的老部屬在錦衣衛中形成了新的小利益群體,當然駱養性也知曉這種群體的誕生,可他特無可奈何,自從去年督辦河南逼餉案後,李世超就進入了皇帝的視線,大肆提拔,他的分裂抗衡實然也是朱由檢默許,甚至支持的,但李世超也會做人做事,有了功勞絕對不獨占己身,雖說發展勢頭迅猛,但駱養性成了機要大臣,也威脅不到此時的駱養性。
李世超本身沒有想要發展自己的親信,可自從自己被提拔到指揮同知的官位上後,有著許多以前的好友都投靠自己,再加上皇帝一而再的誇獎自己,那時候李世超就明白這條y路是皇上替他選擇的,他也明白皇帝的心意,便順著朱由檢的心意發展起了自己的勢力。
朱由檢對著李世超確實很看重,一方麵是為了製衡駱養性,當然最為重要的是李世超確實有著能力。
兩人參拜以後,朱由檢便道:“駱養性你是機要大臣,又擔任錦衣衛指揮,所以你獨身一人去西南各省巡查新政落實情況,而李世超,朕明日會下旨與溫體仁,讓他陪你一起去江南各省巡視,江南各省對於新政抵觸最大,進展也是最慢的,你的責任比較重大,那個溫體仁讀了半輩子書,有的時候腦瓜會不靈光,你與他一同前去,適當的時候,可以點播一二,朕覺得他會聽取你的意見。”
朝廷在新政推行三月後,朱由檢便下旨由機要司負責監督事物,新政實施七月後,進展緩慢,內閣與機要司共同認為要派出巡閱使,前去各省督查進展,當然這個人選便是要朱由檢來定的。
“微臣遵旨。”兩人又重新跪下領旨。
大明的天注定要變上一變。
兩人站起來後,朱由檢看了看駱養性道:“駱養性,你資曆比李世超要高,見過的世麵也比他多,所以你去西南各省巡視,朕很放心。你到了陝西以後,替朕問候一下李爍,並告知他,朕與朝廷不會放棄一個大明的子民。”
“多謝皇上信任,皇上的話,微臣一定帶到。”
“四川那邊的孫傳庭一直搞得都不錯,你也嘉獎一番,當然他若是能幫下李爍,也可施以援手。同朝為臣,就當共同為國分憂,你們的官職做到這個級別,就應該無時無刻不在盼著咱們大明朝好,無時無刻都應該想著,怎麽要才能讓大明朝更加強盛。”朱由檢說完後,駱養性有些驚奇,不知皇上為何會這般說話,在駱養性的記憶中,朱由檢從未說過今日說的話,難不成遼東的兵事驚擾了皇上。
實然,今日朱由檢說出這話,也是想讓駱養性明白,你還是國之棟梁,朕能給你說心裏話,李世超代替不了你的位置,放心好了,不過看駱養性的狀況,也沒有明白朱由檢的良苦用心。
朱由檢這便是要詢問袁崇煥的想法,袁崇煥歎了口氣道:“微臣以為,建奴為禍,不是一日兩日,現在在遼東之地,尾大不掉,朝廷也不能在短期內解決遼東之禍,從神宗年間的薩爾滸之戰,到如今的寧遠之戰,建奴軍隊越來越強大,騎兵更是所向披靡,遼東的軍隊不敵,才建立了遼東防線,不過微臣進入京師掌管兵部以後,才發覺建奴之禍,使然動搖不了大明根本,我們京畿的駐軍就遠遠超過建奴的總人馬,更何況現在遼東堡壘,城池建立起來,即便是拖著也能把後金拖死。”
“袁崇煥,你也進入了內閣,你覺得現在的朝廷拖得起嗎?”朱由檢一臉嚴肅的問道。
“隻要新政可以實施,朝廷團結,武將不怕死,咱們大明就能拖得起。”在上一世的袁崇煥以為勝了寧遠之戰,便驕傲自大,君前失言,又守地有過,導致了|後金騎兵翻越了大明苦心經營的遼東防線,最後落個悲慘下場,可此時的袁崇煥執掌兵部,熟知京畿之地與遼東的兵馬布防,便知道此時的大明朝即便羸弱,後金也動搖不了其根本,因為大明一直是個強國,隻不過之前朝廷派係政鬥太過於嚴峻,缺少一個強有力的君主鎮住場麵,此時大明朝擁有著強有力的君主,能夠用自己的意誌壓製派係之間的政鬥,對於大明朝來說無異於是件天大的好事。
“所有的前提都是新政能夠順利實施,關於江南各地排斥新政的事情,你們二人可有何看法。”朱由檢輕聲道,眼中殺意一閃即過。
李國普是老臣,當然要做出表態:“啟稟皇上,內閣擇日便發下督促文書,並警告各地官員。”
“李閣老,如果下官沒記錯的話,這督促文書,已經是這個月的第三迴了吧,可有用處,現在這些地方官員跟當地鄉紳是一家,動那些大富大貴之家,無異於直接碰他們,下官以為,已經不是一紙督促文書能夠懲辦的了,皇上,微臣以為,應當加點猛料,這新政乃是內閣六部機要司共同商定,又有各地巡撫與承宣布政使司首肯,朝廷也大力支持,可為何到了地方卻遲遲不肯動呢,戶部的賬麵上顯示,若是在全國推行新政,江南各地的賦稅會提高三百餘萬,特別是商稅鹽稅。糧食也能多征收將近一百萬旦,雖然多征收了這麽多糧食與錢財,但是普通百姓並沒有受到影響,還得到了分田地,耕物的實在好處。既造福於社稷朝廷,又造福於普通黎民百姓的大事,這些地方官員還如此拖拖拉拉,著實可恨,應當嚴懲不貸,警告各省地方官員。”袁崇煥是個儒將,心狠,他說的這些話李國普不敢講,也不能講。
朱由檢聽完袁崇煥的話後,沒有表態,隻是點了點頭,他早就已經布置好了,李國普聽完袁崇煥的話後也是欲言又止,實然,李國普是不讚成用強製手段的,但是現在江南地方官員確實不作為,就連自己以前的門下,也是拖延,故李國普想不出什麽其他手段,現在他真的體諒了前內閣首輔黃立極,麵對著朱由檢這樣的君主,也隻能自己背罵名吧。
三人又商談了一些遼東的事宜後,兩人便就退下,朱由檢也拿起了陝西的奏章,歎息不止,這時候田淑端著一杯茶水放到了龍案上,朱由檢放下奏章,看了一眼田淑,田淑進入乾清宮有了八個月了,在這期間,朱由檢從未讓她侍寢過,而田淑也漸漸不再害怕這個在宮中盛傳十分殘暴的皇帝。
“皇上,先喝杯茶水吧。”
朱由檢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剛想說話,章功推門進了大殿,拜跪在地:“皇上,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指揮同知李世超大人前來覲見。”
朱由檢把茶杯放下後道:“讓他們進來吧。”田淑也趕忙退下。
李世超與駱養性從以前的上下屬關係,發展到現在竟然有了競爭的關係,李世超糾結著原田爾耕的老部屬在錦衣衛中形成了新的小利益群體,當然駱養性也知曉這種群體的誕生,可他特無可奈何,自從去年督辦河南逼餉案後,李世超就進入了皇帝的視線,大肆提拔,他的分裂抗衡實然也是朱由檢默許,甚至支持的,但李世超也會做人做事,有了功勞絕對不獨占己身,雖說發展勢頭迅猛,但駱養性成了機要大臣,也威脅不到此時的駱養性。
李世超本身沒有想要發展自己的親信,可自從自己被提拔到指揮同知的官位上後,有著許多以前的好友都投靠自己,再加上皇帝一而再的誇獎自己,那時候李世超就明白這條y路是皇上替他選擇的,他也明白皇帝的心意,便順著朱由檢的心意發展起了自己的勢力。
朱由檢對著李世超確實很看重,一方麵是為了製衡駱養性,當然最為重要的是李世超確實有著能力。
兩人參拜以後,朱由檢便道:“駱養性你是機要大臣,又擔任錦衣衛指揮,所以你獨身一人去西南各省巡查新政落實情況,而李世超,朕明日會下旨與溫體仁,讓他陪你一起去江南各省巡視,江南各省對於新政抵觸最大,進展也是最慢的,你的責任比較重大,那個溫體仁讀了半輩子書,有的時候腦瓜會不靈光,你與他一同前去,適當的時候,可以點播一二,朕覺得他會聽取你的意見。”
朝廷在新政推行三月後,朱由檢便下旨由機要司負責監督事物,新政實施七月後,進展緩慢,內閣與機要司共同認為要派出巡閱使,前去各省督查進展,當然這個人選便是要朱由檢來定的。
“微臣遵旨。”兩人又重新跪下領旨。
大明的天注定要變上一變。
兩人站起來後,朱由檢看了看駱養性道:“駱養性,你資曆比李世超要高,見過的世麵也比他多,所以你去西南各省巡視,朕很放心。你到了陝西以後,替朕問候一下李爍,並告知他,朕與朝廷不會放棄一個大明的子民。”
“多謝皇上信任,皇上的話,微臣一定帶到。”
“四川那邊的孫傳庭一直搞得都不錯,你也嘉獎一番,當然他若是能幫下李爍,也可施以援手。同朝為臣,就當共同為國分憂,你們的官職做到這個級別,就應該無時無刻不在盼著咱們大明朝好,無時無刻都應該想著,怎麽要才能讓大明朝更加強盛。”朱由檢說完後,駱養性有些驚奇,不知皇上為何會這般說話,在駱養性的記憶中,朱由檢從未說過今日說的話,難不成遼東的兵事驚擾了皇上。
實然,今日朱由檢說出這話,也是想讓駱養性明白,你還是國之棟梁,朕能給你說心裏話,李世超代替不了你的位置,放心好了,不過看駱養性的狀況,也沒有明白朱由檢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