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呈秀謀逆案告以段落,田爾耕也在十日前被責令迴鄉,大明朝的政治格局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幻。
駱養性成為了大明朝的朝堂新貴,先是擔任禁軍指揮,後有接任錦衣衛指揮,一時之間,風光無量,巴結之人絡繹不絕。
十日的時光朱由檢沒有白過,洪承疇與曹文詔上了三大營整治章程,並做出係統合理的安排,隻不過有些不好之處,朱由檢也沒有過問,那便是軍戶問題,三大營在這十日之內編入營兵兩千三百人,不過裏麵軍戶卻隻占了十之一二,大多數都是農民子弟,不過朱由檢作為決策者,也不會關注這方麵的事情,實際上,屯田軍戶從大明開國到崇禎末期,已然名存實亡。
首先便是威名極大的遼東係關寧鐵騎,裏麵的兵士幾乎已沒有軍戶,在崇禎十六年,最後一隻完完全全忠於朝廷的孫傳庭部,也盡皆沒有軍戶。
隻不過這是家法國法,朝堂上的人也不會有人觸這個黴頭,可此時卻不一樣了,此時就任兵部尚書的袁崇煥不是善茬,他久居軍伍,知道軍戶屯田的種種弊端,而他又是兵部尚書,管的就是這檔子事,屯田占了許多田地,可此時這些田地又在富商貴胄之手,讓國家兵士來源緊缺,許多國家資產淪為私人之手,這都是袁崇煥想要整理的地方,並在熟悉兵部後已然開始著手,在私下告知了朱由檢他的意向。
朱由檢讓袁崇煥來,便是想要改變大明朝軍隊的諸多問題,他找到了根源,並敢於下手,當然趁了朱由檢的心意。
朱由檢勉勵了一番,讓他不必心急,改革需要緩緩圖之,兵部之事隻能到了明年,也就是崇禎元年,才能開始操作,在這天啟七年的末期,朱由檢有五件大事情要完成,不能拖到明年。
第一件事情,倒閹,魏忠賢必須在天啟七年徹底倒台,不能把事情拖到崇禎元年。
第二件事情,吏治,陝西乃農民起義最嚴重的地方,在大災荒來到之時,朱由檢必須保證陝西的吏治可以清明一些,朝廷用全力調集的錢糧都夠盡可能的下放到災民之手,所以在天啟七年的末期,朱由檢決定任命李爍為吏部侍郎,陝西巡撫,監管陝西各地各級官員,並用嚴法整治,安撫軍心,把所以拖欠陝西各地的兵士錢糧,盡數補全,以示皇恩浩蕩,為崇禎元年的大動亂做好準備。
第三件事情,為張居正平反,事實上,在國家的道義上麵若想談論改革,隻能為張居正平反,樹立改革變法的正統性與權威性,讓滿朝文武盡皆清楚,讓普天之下的黎民真的受惠。
第四件事情整改天府之國衛所,把總兵盡皆調任出川,並急招孫傳庭入京,擔任四川巡撫,提拔熟悉川地情況的下級武官,牢牢的掌控住天府之國,這是朱由檢的一大謀略,在日後的戰局中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至於,孫傳庭,朱由檢早就想讓他入京為官了,隻不過四川之地的重要性不用多言,故讓孫傳庭為四川巡撫,待到日後,陝西動亂,四川也能起兵唿應。
第五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糧食的囤積,災荒來臨之時,糧食必定漲價,朱由檢必須在天啟七年這最後幾個月,讓江南各級官府屯糧,從富商的手中買,並且不能高價買,全部按此時的市場價買,若是多花一厘一分,追究其失職之罪,並從朝廷派遣官員監管,朱由檢要把江南富餘的糧食全部投入到北方的賑災中。
這五件事情朱由檢必須在今年做完,不能把事情拖到崇禎元年,可是僅僅剩下了三個月,朱由檢有一股喘不過氣的感覺,幸虧有周皇後在一旁的陪伴,讓朱由檢在冷厲的權利鬥爭中感到了一絲溫暖。
今日朱由檢起個大早,穿好龍袍後,便在十名太監的引領下,從養心殿出發,緩步走向太和殿。
大早朝開始了,跪拜的文武百官中有很多生疏的麵孔,他們都是吏部提拔的官員,當然也讓朱由檢一一禦覽其考核。
朱由檢輕聲說道:“平身。”
眾官員起身。
“崔呈秀謀逆案,已經告以段落,朕對判決十分滿意,馮英這個差事辦的很好,結尾方麵馮英你稟報一下吧。”
馮英出列道:“皇上,案件定下後,臣便派遣官差把崔呈秀等人的家人關入刑部大牢,兩月之後,便於菜市口問斬處刑,並與駱指揮共同抄家,所得賬目,觸目驚心。崔呈秀,崔應元等人在京中的家中搜出白銀一百二十五萬兩,共計五十二名從犯家中搜出白銀七十八萬兩,古董字畫上百件,其中不乏真品,而在崔呈秀老家的府邸之中,搜出黃金五萬兩,白銀三十五兩,宋徽宗真品兩件,珍惜珠寶更是數不勝數,當地官府已經派遣官差軍隊護送髒銀入京。而楊寰,崔應元,田吉等人淩遲與五日之後。”
朱由檢點了點頭冷聲道:“崔呈秀等人竟然富可敵國,禦史們是在幹什麽呢,難不成每天都拿著朝廷的俸祿在家不管世事嗎?吏部又是做什麽的?你們都是大明的官員嗎,你們是不是也富可敵國呢?”朱由檢說的最後,已然咆哮起來。
滿朝文武盡皆跪拜在地,齊唿:“皇上息怒。”
“下旨,把已經下葬的崔呈秀拋棺鞭屍,首級傳於九邊,已震超綱。”朱由檢這不是泄私憤,而是為接下來的陝西之事做準備,把整肅吏治變成大明朝天啟七年的政治格調,當然雷霆大怒也是為此準備。
太和殿中死一般的寂靜,隻能聽到百官的唿吸聲。
“所得贓物歸於國庫,一筆一筆要給朕記得清清楚楚,若誰敢在這筆髒銀中下手,朕絕不輕饒。”朱由檢說這些話的時候,駱養性覺得朱由檢是在看著自己,心裏麵一涼。
“你們都起來吧,朕失態了。”
“遵旨。”
朱由檢道:“太祖江山來之不易,朕做的帝位後,每日惶恐,唯恐敗壞了祖宗的基業,望眾位臣工都夠盡心盡力輔佐與朕,讓我大明更加昌盛。”
“臣等願意。”
李爍這時候出列道:“皇上,臣思之良久,萬曆年間的張居正內閣定案模糊,導致張居正大人的新政被廢黜,臣請求皇上為張居正大人平反,恢複新政。”
李爍這話一說,滿朝震驚,恢複新政會讓很多官僚集團的根本利益受到傷害。
朱由檢還未說話,自有內閣首輔黃立極出列道:“皇上,此事萬萬不可,張居正對萬曆皇帝不敬,隻憑這一項罪名也無法為之犯案,更何況張居正乃是內閣首輔,與邊關總兵戚繼光關係甚密,這一檔檔皆是鐵證,不知李大人說的定案模糊此話理從何來?”
內閣首輔說出了眾多官員的心聲,也為官員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對啊,萬曆皇帝在前麵擋著呢,若為張居正翻案,那萬曆皇帝就是朱由檢最大的阻礙。
“皇上,黃閣老所說有些強詞奪理。臣不敢苟同。”李爍說這些話的事情底氣已然不足,雖然這是他與朱由檢私下所定,可若是讓他在朝堂之上邊說萬曆皇帝的壞話,終是不敢。
駱養性成為了大明朝的朝堂新貴,先是擔任禁軍指揮,後有接任錦衣衛指揮,一時之間,風光無量,巴結之人絡繹不絕。
十日的時光朱由檢沒有白過,洪承疇與曹文詔上了三大營整治章程,並做出係統合理的安排,隻不過有些不好之處,朱由檢也沒有過問,那便是軍戶問題,三大營在這十日之內編入營兵兩千三百人,不過裏麵軍戶卻隻占了十之一二,大多數都是農民子弟,不過朱由檢作為決策者,也不會關注這方麵的事情,實際上,屯田軍戶從大明開國到崇禎末期,已然名存實亡。
首先便是威名極大的遼東係關寧鐵騎,裏麵的兵士幾乎已沒有軍戶,在崇禎十六年,最後一隻完完全全忠於朝廷的孫傳庭部,也盡皆沒有軍戶。
隻不過這是家法國法,朝堂上的人也不會有人觸這個黴頭,可此時卻不一樣了,此時就任兵部尚書的袁崇煥不是善茬,他久居軍伍,知道軍戶屯田的種種弊端,而他又是兵部尚書,管的就是這檔子事,屯田占了許多田地,可此時這些田地又在富商貴胄之手,讓國家兵士來源緊缺,許多國家資產淪為私人之手,這都是袁崇煥想要整理的地方,並在熟悉兵部後已然開始著手,在私下告知了朱由檢他的意向。
朱由檢讓袁崇煥來,便是想要改變大明朝軍隊的諸多問題,他找到了根源,並敢於下手,當然趁了朱由檢的心意。
朱由檢勉勵了一番,讓他不必心急,改革需要緩緩圖之,兵部之事隻能到了明年,也就是崇禎元年,才能開始操作,在這天啟七年的末期,朱由檢有五件大事情要完成,不能拖到明年。
第一件事情,倒閹,魏忠賢必須在天啟七年徹底倒台,不能把事情拖到崇禎元年。
第二件事情,吏治,陝西乃農民起義最嚴重的地方,在大災荒來到之時,朱由檢必須保證陝西的吏治可以清明一些,朝廷用全力調集的錢糧都夠盡可能的下放到災民之手,所以在天啟七年的末期,朱由檢決定任命李爍為吏部侍郎,陝西巡撫,監管陝西各地各級官員,並用嚴法整治,安撫軍心,把所以拖欠陝西各地的兵士錢糧,盡數補全,以示皇恩浩蕩,為崇禎元年的大動亂做好準備。
第三件事情,為張居正平反,事實上,在國家的道義上麵若想談論改革,隻能為張居正平反,樹立改革變法的正統性與權威性,讓滿朝文武盡皆清楚,讓普天之下的黎民真的受惠。
第四件事情整改天府之國衛所,把總兵盡皆調任出川,並急招孫傳庭入京,擔任四川巡撫,提拔熟悉川地情況的下級武官,牢牢的掌控住天府之國,這是朱由檢的一大謀略,在日後的戰局中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至於,孫傳庭,朱由檢早就想讓他入京為官了,隻不過四川之地的重要性不用多言,故讓孫傳庭為四川巡撫,待到日後,陝西動亂,四川也能起兵唿應。
第五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糧食的囤積,災荒來臨之時,糧食必定漲價,朱由檢必須在天啟七年這最後幾個月,讓江南各級官府屯糧,從富商的手中買,並且不能高價買,全部按此時的市場價買,若是多花一厘一分,追究其失職之罪,並從朝廷派遣官員監管,朱由檢要把江南富餘的糧食全部投入到北方的賑災中。
這五件事情朱由檢必須在今年做完,不能把事情拖到崇禎元年,可是僅僅剩下了三個月,朱由檢有一股喘不過氣的感覺,幸虧有周皇後在一旁的陪伴,讓朱由檢在冷厲的權利鬥爭中感到了一絲溫暖。
今日朱由檢起個大早,穿好龍袍後,便在十名太監的引領下,從養心殿出發,緩步走向太和殿。
大早朝開始了,跪拜的文武百官中有很多生疏的麵孔,他們都是吏部提拔的官員,當然也讓朱由檢一一禦覽其考核。
朱由檢輕聲說道:“平身。”
眾官員起身。
“崔呈秀謀逆案,已經告以段落,朕對判決十分滿意,馮英這個差事辦的很好,結尾方麵馮英你稟報一下吧。”
馮英出列道:“皇上,案件定下後,臣便派遣官差把崔呈秀等人的家人關入刑部大牢,兩月之後,便於菜市口問斬處刑,並與駱指揮共同抄家,所得賬目,觸目驚心。崔呈秀,崔應元等人在京中的家中搜出白銀一百二十五萬兩,共計五十二名從犯家中搜出白銀七十八萬兩,古董字畫上百件,其中不乏真品,而在崔呈秀老家的府邸之中,搜出黃金五萬兩,白銀三十五兩,宋徽宗真品兩件,珍惜珠寶更是數不勝數,當地官府已經派遣官差軍隊護送髒銀入京。而楊寰,崔應元,田吉等人淩遲與五日之後。”
朱由檢點了點頭冷聲道:“崔呈秀等人竟然富可敵國,禦史們是在幹什麽呢,難不成每天都拿著朝廷的俸祿在家不管世事嗎?吏部又是做什麽的?你們都是大明的官員嗎,你們是不是也富可敵國呢?”朱由檢說的最後,已然咆哮起來。
滿朝文武盡皆跪拜在地,齊唿:“皇上息怒。”
“下旨,把已經下葬的崔呈秀拋棺鞭屍,首級傳於九邊,已震超綱。”朱由檢這不是泄私憤,而是為接下來的陝西之事做準備,把整肅吏治變成大明朝天啟七年的政治格調,當然雷霆大怒也是為此準備。
太和殿中死一般的寂靜,隻能聽到百官的唿吸聲。
“所得贓物歸於國庫,一筆一筆要給朕記得清清楚楚,若誰敢在這筆髒銀中下手,朕絕不輕饒。”朱由檢說這些話的時候,駱養性覺得朱由檢是在看著自己,心裏麵一涼。
“你們都起來吧,朕失態了。”
“遵旨。”
朱由檢道:“太祖江山來之不易,朕做的帝位後,每日惶恐,唯恐敗壞了祖宗的基業,望眾位臣工都夠盡心盡力輔佐與朕,讓我大明更加昌盛。”
“臣等願意。”
李爍這時候出列道:“皇上,臣思之良久,萬曆年間的張居正內閣定案模糊,導致張居正大人的新政被廢黜,臣請求皇上為張居正大人平反,恢複新政。”
李爍這話一說,滿朝震驚,恢複新政會讓很多官僚集團的根本利益受到傷害。
朱由檢還未說話,自有內閣首輔黃立極出列道:“皇上,此事萬萬不可,張居正對萬曆皇帝不敬,隻憑這一項罪名也無法為之犯案,更何況張居正乃是內閣首輔,與邊關總兵戚繼光關係甚密,這一檔檔皆是鐵證,不知李大人說的定案模糊此話理從何來?”
內閣首輔說出了眾多官員的心聲,也為官員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對啊,萬曆皇帝在前麵擋著呢,若為張居正翻案,那萬曆皇帝就是朱由檢最大的阻礙。
“皇上,黃閣老所說有些強詞奪理。臣不敢苟同。”李爍說這些話的事情底氣已然不足,雖然這是他與朱由檢私下所定,可若是讓他在朝堂之上邊說萬曆皇帝的壞話,終是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