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庫之中銀兩老奴自然不敢虛報,皇上可差人去察驗,但老奴與黃閣老所思一般,這一百萬兩不知皇上有何用處?”
“今日的議題是什麽?”朱由檢反問道。
今日高官齊聚議的便是三大營的事情,眾人聽聞朱由檢所說的話便就知道這一百萬兩作何用。
田爾耕出列道:“皇上,臣查明因為京師三大營乃是朝廷重軍,戶部一直不敢拖欠錢糧,故隻要抓到源頭,讓那些伸手的人把吃下的的都吐出來,便能徹底了解三大營之病狀,微臣手中已有證據,隻待皇上一聲令下,錦衣衛便上門拿人拷問,追迴虧空之銀。”田爾耕說這些話有三個目的,第一個便是向朱由檢表忠心,隻要皇上敢下令,錦衣衛便敢抓,而第二個目的,便是給錦衣衛爭取些好處收買人心,來顯示存在感,第三個卻十分隱蔽,便是向魏忠賢示好,不需要魏忠賢掌管的內庫出錢。
屬下的小心思作為君主的朱由檢也不想亂猜,隻是擺了擺手道:“朕初登帝位,不宜大動幹戈,至於那些向三大營伸手的人,待會兒田都督向魏公公稟明,由司禮監下旨訓斥警告,若是再犯,剝脫爵位,貶為庶民。”魏忠賢不想得罪那些功臣之後,作為新帝的朱由檢當然也不想去得罪,這次三大營的虧空便由內庫補齊,下一年,戶部下放的錢糧就可讓十七萬人的部隊運轉。
田爾耕拱手道:“臣遵旨。”
“皇上,下旨訓斥這些事情您還是交給王體乾吧,臣迴去後,還要為皇上準備銀兩。”魏忠賢推辭道,這個借口十分低拙,準備銀兩隻是魏忠賢一句話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過問,便有人辦好,可此時卻被魏忠賢拿來擋田爾耕。
“魏公公所言不錯,田爾耕帶著旨意去尋王體乾,讓他代朕下旨訓斥那些人。”
魏忠賢在朝堂之上的表現已經把田爾耕徹底推到朱由檢的麾下。
田爾耕臉色有些不好看,但既然皇帝已經同意,也不好表示出來,隻能再道一聲遵旨。
朱由檢也不管田爾耕的小情緒,對這些臣子有些交代後,便讓這些人退下。
許顯純位高權重,竟然這般恭敬魏忠賢,讓朱由檢心中實在接受不了,還有黃立極舉薦的陝西道參議洪承疇,日後的大漢奸,也讓朱由檢有些憂煩,便去了周皇後那裏,想找周皇後說說話。
到了坤寧宮後,朱由檢不讓太監宮女聲張,便進入了宮殿。
進入宮殿後,發現一個小太監竟然坐在皇後的對麵,周玉鳳看到了朱由檢後,趕忙起身,行了一禮道:“臣妾見過皇上。”
周皇後的這句話,讓小太監大吃一驚,趕忙跪拜下去,嚇得頭都不敢抬起來。
因為三大營的事情沒有按照自己想要的發展,朱由檢的心情十分不好,隨時便會龍顏大怒,當他看到一個小太監竟然敢與皇後對坐,怒火找到了一個宣泄點。
“你叫什麽名字?”朱由檢正在極力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不過冷冷的聲音還是讓坤寧宮中的所有人嚇了一跳,這些人中包括周玉鳳。
“奴才,奴才王傑。”
“你這奴才可真夠大膽,在皇後麵前,竟敢端坐。”
周玉鳳趕忙上前輕聲說道:“皇上,王傑今年才十二歲便就當了太監,為妻看著可憐,便教他識字,讓他坐在那裏也是為妻的主意,皇上切莫生氣。”
朱由檢看向周玉鳳道:“你是什麽身份,你是皇後,你難道不知道上下有別嗎?”不知道為什麽,看著王傑端坐在周玉鳳的麵前,就讓他想到了魏忠賢,氣便就不打一處來。
朱由檢從未對周玉鳳發過那麽大的火,讓周玉鳳手足無措,心中也蠻是委屈。
“王承恩。"
一直站立在朱由檢身後的王承恩,應道:”老奴在。“
”把這個王傑拉出去杖斃。“
周玉鳳聽到這句話,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向仁慈的信王為何在登上帝位後會變成這個樣子。
”皇上,萬萬不可,這是臣妾的錯,臣妾願意受罰."說著的時候,周玉鳳已經流出了眼淚,此時的她雖然是皇後,可她這個年紀在後世之中隻是個高中生,看著小太監可憐,便想教他讀書,這些事情,便是上個時空中也發生過,不過卻沒有引起當時崇禎皇帝的怒火。
可朱由檢聽完這話後,更加生氣了。
”你是什麽身份,你是大明朝的皇後,身份何其尊貴,竟然能說出這樣自賤之語。王承恩,你想抗旨不成。”
王承恩道了一聲不敢,便揮揮手,身後的四個太監便就拖著這王傑出了坤寧宮。
朱由檢再也沒有閑心停留坤寧宮中,不管哭泣中的周玉鳳,便從坤寧宮中出來,迴到養心殿。
忽然之間,朱由檢想到了自己的前世,自己的妻子,便是在哭泣之中背叛了自己。
朱由檢不覺得自己是個好男人,上一世中工作上麵受到壓力,迴到家中便不給妻子好臉色,妻子漸漸的失望,後轉變成了絕望,然後她選擇了出軌。
想到前世,朱由檢忽然明白過來,為什麽上個時空中崇禎皇帝看到周皇後教太監識字讀書,十分開心,而此時的自己卻那麽生氣,便是自己把處理政事不順的情緒帶入了後宮,看到麵對皇後而座的王傑,讓他想起了魏忠賢,在朝堂之上,與自己平起平坐的不就是魏忠賢嗎?自己被上個時空中的朱安性格所影響,他自己有些自責,讓與自己最親近的人落淚,讓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子喪命,懊悔充滿了心頭,趕忙召來王承恩。
“王公公,給王傑好好的料理後事,再讓人出宮給他們家裏麵一些銀兩。”
“皇上後悔了嗎?”
“朕確實後悔了,朕隻不過政事不順,便惹皇後傷心,又害了一個小孩子的性命,實在不該。”朱由檢輕聲說道。
王承恩聽完朱由檢的話後,趕忙跪下身去,低聲喊道:“皇上恕罪。”
朱由檢十分奇怪:“王公公何罪之有,快快起來。‘
"老奴知道皇上因三大營之事而生著悶氣,下了違心的旨意,便沒有,沒有遵守皇上的旨意,王傑隻是受了二十杖,沒有被杖斃。“
聽完王承恩說完,朱由檢心頭一鬆,笑了出來道:”王公公深知朕意,朕獎賞還來不及,怎能去加罪與你呢,你處理的很好,王傑確實有罪過,但罪不至死,打了他二十杖,也讓他長長記性,不過皇後那裏,不好辦啊,這樣吧,你去坤寧宮一趟,說王傑沒死,隻受了二十杖,讓坤寧宮的人把王傑接迴去。“
王承恩領旨下去後,朱由檢發覺,為什麽太監在明朝那麽得勢,試問一人如此了解你,你難道不重用他嗎?不過宦官專政,在朱由檢這一代必須終結,司禮監也必須取締,這也是朱由檢政治改革中的一環。
打開了今日內閣遞送進來的奏章,有多數禦史都是在彈劾崔呈秀,說崔呈秀玩忽職守,不該當此大任,應該另選兵部尚書,有人彈劾當然會有人求情,也有的禦史彈劾三大營中數十位參將,說他們才是玩忽職守,導致三大營吃空餉,虧空如此之多,這也是一種為崔呈秀開脫的行為,看著有人彈劾有人保,朱由檢才明白過來,魏忠賢的權勢根本就沒有自己想象中的大,魏忠賢靠著排除異己,鎮壓東林黨獲得了權利,這已經讓魏忠賢樹敵甚多,再加上斬殺熊廷弼,遼東軍馬對魏忠賢也沒有什麽好感,天啟皇帝在世之時,魏忠賢還能靠著天啟皇帝作威作福,可此時天啟皇帝駕崩,新帝登基,權利需要重新分配,隻怕此時不僅僅自己一人盯著魏忠賢,一些重臣也在等著魏忠賢犯錯,好給他致命的一擊。希望看這本小說的朋友多多評論,好讓我知道哪些不足,可以改進。
“今日的議題是什麽?”朱由檢反問道。
今日高官齊聚議的便是三大營的事情,眾人聽聞朱由檢所說的話便就知道這一百萬兩作何用。
田爾耕出列道:“皇上,臣查明因為京師三大營乃是朝廷重軍,戶部一直不敢拖欠錢糧,故隻要抓到源頭,讓那些伸手的人把吃下的的都吐出來,便能徹底了解三大營之病狀,微臣手中已有證據,隻待皇上一聲令下,錦衣衛便上門拿人拷問,追迴虧空之銀。”田爾耕說這些話有三個目的,第一個便是向朱由檢表忠心,隻要皇上敢下令,錦衣衛便敢抓,而第二個目的,便是給錦衣衛爭取些好處收買人心,來顯示存在感,第三個卻十分隱蔽,便是向魏忠賢示好,不需要魏忠賢掌管的內庫出錢。
屬下的小心思作為君主的朱由檢也不想亂猜,隻是擺了擺手道:“朕初登帝位,不宜大動幹戈,至於那些向三大營伸手的人,待會兒田都督向魏公公稟明,由司禮監下旨訓斥警告,若是再犯,剝脫爵位,貶為庶民。”魏忠賢不想得罪那些功臣之後,作為新帝的朱由檢當然也不想去得罪,這次三大營的虧空便由內庫補齊,下一年,戶部下放的錢糧就可讓十七萬人的部隊運轉。
田爾耕拱手道:“臣遵旨。”
“皇上,下旨訓斥這些事情您還是交給王體乾吧,臣迴去後,還要為皇上準備銀兩。”魏忠賢推辭道,這個借口十分低拙,準備銀兩隻是魏忠賢一句話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過問,便有人辦好,可此時卻被魏忠賢拿來擋田爾耕。
“魏公公所言不錯,田爾耕帶著旨意去尋王體乾,讓他代朕下旨訓斥那些人。”
魏忠賢在朝堂之上的表現已經把田爾耕徹底推到朱由檢的麾下。
田爾耕臉色有些不好看,但既然皇帝已經同意,也不好表示出來,隻能再道一聲遵旨。
朱由檢也不管田爾耕的小情緒,對這些臣子有些交代後,便讓這些人退下。
許顯純位高權重,竟然這般恭敬魏忠賢,讓朱由檢心中實在接受不了,還有黃立極舉薦的陝西道參議洪承疇,日後的大漢奸,也讓朱由檢有些憂煩,便去了周皇後那裏,想找周皇後說說話。
到了坤寧宮後,朱由檢不讓太監宮女聲張,便進入了宮殿。
進入宮殿後,發現一個小太監竟然坐在皇後的對麵,周玉鳳看到了朱由檢後,趕忙起身,行了一禮道:“臣妾見過皇上。”
周皇後的這句話,讓小太監大吃一驚,趕忙跪拜下去,嚇得頭都不敢抬起來。
因為三大營的事情沒有按照自己想要的發展,朱由檢的心情十分不好,隨時便會龍顏大怒,當他看到一個小太監竟然敢與皇後對坐,怒火找到了一個宣泄點。
“你叫什麽名字?”朱由檢正在極力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不過冷冷的聲音還是讓坤寧宮中的所有人嚇了一跳,這些人中包括周玉鳳。
“奴才,奴才王傑。”
“你這奴才可真夠大膽,在皇後麵前,竟敢端坐。”
周玉鳳趕忙上前輕聲說道:“皇上,王傑今年才十二歲便就當了太監,為妻看著可憐,便教他識字,讓他坐在那裏也是為妻的主意,皇上切莫生氣。”
朱由檢看向周玉鳳道:“你是什麽身份,你是皇後,你難道不知道上下有別嗎?”不知道為什麽,看著王傑端坐在周玉鳳的麵前,就讓他想到了魏忠賢,氣便就不打一處來。
朱由檢從未對周玉鳳發過那麽大的火,讓周玉鳳手足無措,心中也蠻是委屈。
“王承恩。"
一直站立在朱由檢身後的王承恩,應道:”老奴在。“
”把這個王傑拉出去杖斃。“
周玉鳳聽到這句話,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向仁慈的信王為何在登上帝位後會變成這個樣子。
”皇上,萬萬不可,這是臣妾的錯,臣妾願意受罰."說著的時候,周玉鳳已經流出了眼淚,此時的她雖然是皇後,可她這個年紀在後世之中隻是個高中生,看著小太監可憐,便想教他讀書,這些事情,便是上個時空中也發生過,不過卻沒有引起當時崇禎皇帝的怒火。
可朱由檢聽完這話後,更加生氣了。
”你是什麽身份,你是大明朝的皇後,身份何其尊貴,竟然能說出這樣自賤之語。王承恩,你想抗旨不成。”
王承恩道了一聲不敢,便揮揮手,身後的四個太監便就拖著這王傑出了坤寧宮。
朱由檢再也沒有閑心停留坤寧宮中,不管哭泣中的周玉鳳,便從坤寧宮中出來,迴到養心殿。
忽然之間,朱由檢想到了自己的前世,自己的妻子,便是在哭泣之中背叛了自己。
朱由檢不覺得自己是個好男人,上一世中工作上麵受到壓力,迴到家中便不給妻子好臉色,妻子漸漸的失望,後轉變成了絕望,然後她選擇了出軌。
想到前世,朱由檢忽然明白過來,為什麽上個時空中崇禎皇帝看到周皇後教太監識字讀書,十分開心,而此時的自己卻那麽生氣,便是自己把處理政事不順的情緒帶入了後宮,看到麵對皇後而座的王傑,讓他想起了魏忠賢,在朝堂之上,與自己平起平坐的不就是魏忠賢嗎?自己被上個時空中的朱安性格所影響,他自己有些自責,讓與自己最親近的人落淚,讓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子喪命,懊悔充滿了心頭,趕忙召來王承恩。
“王公公,給王傑好好的料理後事,再讓人出宮給他們家裏麵一些銀兩。”
“皇上後悔了嗎?”
“朕確實後悔了,朕隻不過政事不順,便惹皇後傷心,又害了一個小孩子的性命,實在不該。”朱由檢輕聲說道。
王承恩聽完朱由檢的話後,趕忙跪下身去,低聲喊道:“皇上恕罪。”
朱由檢十分奇怪:“王公公何罪之有,快快起來。‘
"老奴知道皇上因三大營之事而生著悶氣,下了違心的旨意,便沒有,沒有遵守皇上的旨意,王傑隻是受了二十杖,沒有被杖斃。“
聽完王承恩說完,朱由檢心頭一鬆,笑了出來道:”王公公深知朕意,朕獎賞還來不及,怎能去加罪與你呢,你處理的很好,王傑確實有罪過,但罪不至死,打了他二十杖,也讓他長長記性,不過皇後那裏,不好辦啊,這樣吧,你去坤寧宮一趟,說王傑沒死,隻受了二十杖,讓坤寧宮的人把王傑接迴去。“
王承恩領旨下去後,朱由檢發覺,為什麽太監在明朝那麽得勢,試問一人如此了解你,你難道不重用他嗎?不過宦官專政,在朱由檢這一代必須終結,司禮監也必須取締,這也是朱由檢政治改革中的一環。
打開了今日內閣遞送進來的奏章,有多數禦史都是在彈劾崔呈秀,說崔呈秀玩忽職守,不該當此大任,應該另選兵部尚書,有人彈劾當然會有人求情,也有的禦史彈劾三大營中數十位參將,說他們才是玩忽職守,導致三大營吃空餉,虧空如此之多,這也是一種為崔呈秀開脫的行為,看著有人彈劾有人保,朱由檢才明白過來,魏忠賢的權勢根本就沒有自己想象中的大,魏忠賢靠著排除異己,鎮壓東林黨獲得了權利,這已經讓魏忠賢樹敵甚多,再加上斬殺熊廷弼,遼東軍馬對魏忠賢也沒有什麽好感,天啟皇帝在世之時,魏忠賢還能靠著天啟皇帝作威作福,可此時天啟皇帝駕崩,新帝登基,權利需要重新分配,隻怕此時不僅僅自己一人盯著魏忠賢,一些重臣也在等著魏忠賢犯錯,好給他致命的一擊。希望看這本小說的朋友多多評論,好讓我知道哪些不足,可以改進。